散热结构和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58439发布日期:2024-01-26 23:20阅读:37来源:国知局
散热结构和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充电设备相关,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和充电桩。


背景技术:

1、充电桩通过直流功能模块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给电动汽车充电,功能模块作为直流充电桩的核心部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但是直流充电设备的使用场景一般都是在户外,因此在保证散热的同时又需要达到最低ip54的防护要求。

2、目前,主要通过在充电桩的外壳上设置百叶窗,在充电桩内部设置风扇,以实现散热通风的技术效果,但是目前的百叶窗存在两个叶片之间的通道过风时叶片会阻碍气体流动的现象,导致百叶窗的气体流动效率低,影响充电桩的散热效率。

3、由上可知,目前的充电桩的百叶窗结构的设置存在过风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和充电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桩的百叶窗结构的设置存在过风效率低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包括底板,底板上具有过风孔;固定框,固定框的第一开口端安装在底板上,固定框和底板形成与过风孔连通的安装区域;多个叶片,多个叶片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安装区域的内部,各叶片包括沿第一方向顺次折弯成型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第三板段和第四板段,第二板段和第四板段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三板段与第二板段和底板段成角度设置,第一板段与第二板段之间的折弯角度小于90°。

3、进一步地,第一板段和第三板段远离第二板段的一端位于第二板段的同一侧,沿第一方向,第二板段位于第四板段的上方。

4、进一步地,第一板段的一端与第二板段连接,第一板段的另一端朝向第四板段的方向延伸,第一板段与第二板段之间的折弯角度为a,a满足75°<a<90°;和/或第二板段与第三板段之间的折弯角度为b,b满足112°<b<128°。

5、进一步地,当第一板段与第二板段之间的折弯角度为a时,a为80°;和/或当第二板段与第三板段之间的折弯角度为b,b为115°。

6、进一步地,第二板段和第四板段相互远离的侧面之间的距离为l1,l1满足35mm≤l1≤40mm;和/或第一板段远离第二板段的一端与第四板段远离第二板段的侧面之间的距离为l2,l2满足12mm≤l2≤17mm。

7、进一步地,当第二板段和第四板段相互远离的侧面之间的距离为l1时,l1为37.5mm;和/或当第一板段远离第二板段的一端与第四板段远离第二板段的侧面之间的距离为l2时,l2为14.8mm。

8、进一步地,沿第一方向,相邻两个叶片之间的第二板段之间的距离为l3,l3满足13mm≤l3≤18mm;和/或沿第一方向,相邻两个叶片之间的第四板段之间的距离为l4,l4满足11mm≤l4≤15mm;和/或沿第一方向,相邻两个叶片中,位于上方的叶片的第三板段和位于下方的叶片的第一板段间隔设置,第一板段远离第二板段的一端与第三板段远离第二板段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l5,l5满足6mm≤l5≤11mm。

9、进一步地,固定框的第一开口端朝向第二开口端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板段和第四板段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板段与固定框的第二开口端连接,第四板段与底板间隔设置以形成过风间隙。

10、进一步地,固定框的第二开口端具有朝向开口中心方向延伸的周向凸缘,周向凸缘朝向底板的侧面形成环形安装面,环形安装面用于安装第二板段。

11、进一步地,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叶片之间形成过风通道,过风通道的进风口与固定框的第二开口端连通,过风通道的出风口与过风孔连通,沿第一方向进风口位于出风口的上方。

12、进一步地,散热结构还包括密封条,密封条设置在固定框与底板之间。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充电桩包括上述的散热结构。

14、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散热结构包括底板、固定框和多个叶片,底板上具有过风孔,固定框的第一开口端安装在底板上,固定框和底板形成与过风孔连通的安装区域,多个叶片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安装区域的内部,各叶片包括沿第一方向顺次折弯成型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第三板段和第四板段,第二板段和第四板段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三板段与第二板段和底板段成角度设置,第一板段与第二板段之间的折弯角度小于90°。

15、由上可知,本申请采用的散热结构采用顺次设置的四段式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第三板段和第四板段形成叶片,并且第一板段和第三板段相对与第二板段和第四板段倾斜设置,以使第一板段和第三板段形成导向板,进而实现多个叶片之间形成的过风通道进行过风时,第一板段和第三板段具有导风的技术效果,以降低风阻,提高通风效率,以到达提高散热的效果。并且第一板段折弯角度小于90°,进而实现第一板段与第三板段形成双导向的效果,同时采用四段式的多折弯结构有利于达到防水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段(410)和所述第三板段(430)远离所述第二板段(420)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板段(420)的同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板段(420)位于所述第四板段(440)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20)的第一开口端(210)朝向第二开口端(220)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板段(420)和所述第四板段(440)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板段(420)与所述固定框(20)的第二开口端(220)连接,所述第四板段(440)与所述底板(10)间隔设置以形成过风间隙(3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20)的第二开口端(220)具有朝向中心方向延伸的周向凸缘(221),所述周向凸缘(221)朝向所述底板(10)的侧面形成环形安装面,所述环形安装面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板段(42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叶片(40)之间形成过风通道(50),所述过风通道(50)的进风口(510)与所述固定框(20)的第二开口端(220)连通,所述过风通道(50)的出风口(520)与所述过风孔(110)连通,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进风口(510)位于所述出风口(520)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密封条(60),所述密封条(60)设置在所述固定框(20)与所述底板(10)之间。

12.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和充电桩,散热结构包括底板,底板上具有过风孔;固定框,固定框的第一开口端安装在底板上,固定框和底板形成与过风孔连通的安装区域;多个叶片,多个叶片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安装区域的内部,各叶片包括沿第一方向顺次折弯成型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第三板段和第四板段,第二板段和第四板段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三板段与第二板段和底板段成角度设置,第一板段与第二板段之间的折弯角度小于90°。本技术提供的散热结构和充电桩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桩的百叶窗结构的设置存在过风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尹军平,杨利民,桂林,王会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1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