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置衬套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57161发布日期:2024-01-23 10:43阅读:12来源:国知局
悬置衬套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减振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悬置衬套及车辆。


背景技术:

1、车辆通过悬置支架将电机进行悬置,能够起到降低支撑、降低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简称nvh)的隔振效果,且还具有承受经常性能量回收时,电机反转的反向拉力的能力。

2、相关技术中,通过在悬置支架上设置悬置衬套,能够进一步提升降噪和隔振性能。悬置衬套包括外套、橡胶套和内芯组成,内芯为全部采用金属制成,螺栓在轴向上穿过内芯与悬置支架相连。

3、然而,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悬置衬套的重量较大,悬置衬套的隔振性能较差,且悬置衬套的制备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悬置衬套及车辆,用于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悬置衬套的重量较大,且悬置衬套的隔振性能较差,且悬置衬套的制备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悬置衬套,其包括外套、橡胶套以及内芯;

4、所述外套设置于所述橡胶套的外侧面;

5、所述内芯包括由金属制成的第一芯层,以及由非金属制成的第二芯层,所述第二芯层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芯层的外侧面,所述第二芯层的外侧面与所述橡胶套的内侧面相连;

6、所述第二芯层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一芯层的密度。

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橡胶套包括多个橡胶筋,以及间隔设置的第一橡胶层和第二橡胶层,多个所述橡胶筋间隔且均匀围设于所述第一橡胶层的外侧面,所述橡胶筋沿所述第一橡胶层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橡胶层的外侧面通过所述橡胶筋连接所述第二橡胶层的内侧面;

9、所述第二芯层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橡胶层的内侧面相连。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芯层的外侧面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第二芯层的轴向延伸;

11、所述橡胶套的所述第一橡胶层的内侧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橡胶层上与所述橡胶筋相对应的区域;

12、所述第二芯层设置于所述橡胶套内时,所述第一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芯层的外侧具有多个限位凸起,每个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且所述限位凸起沿所述第二芯层的轴向延伸;

14、所述橡胶套的所述第一橡胶层的内侧面上具有多个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第一橡胶层的轴向延伸,每个所述限位槽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

15、所述第二芯层设置于所述橡胶套内时,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凸起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宽度,且所述限位凸起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凸起长度。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芯层上开设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二芯层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且多个所述通孔绕所述第二芯层的轴线设置。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芯层的外侧面具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芯层的内侧面具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凸起相对应的第二凹槽,

19、所述第一芯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芯层内时,所述第二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芯层为尼龙或者聚氨酯制成的芯层;

21、所述第一芯层为铝合金或者不锈钢制成的芯层。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芯层采用注塑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一芯层的外侧面。

23、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车本体,以及如上述的悬置衬套,所述悬置衬套设置于所述车本体。

2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悬置衬套及车辆,该悬置衬套通过包括外套、橡胶套以及内芯,外套设置于橡胶套的外侧面,内芯包括由金属制成的第一芯层,以及由非金属制成的第二芯层,第二芯层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芯层的外侧面,第二芯层的外侧面与橡胶套的内侧面相连,且第二芯层的密度小于第一芯层的密度,能够降低内芯的总体重量,从而降低悬置衬套的总重量,进而改善了悬置衬套的隔振性能、悬置衬套的制造成本。再有,通过内芯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芯层和第二芯层两部分,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一体式且全部采用金属的内芯,提高了内芯的使用灵活性,以及降低了内芯和悬置衬套的维护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橡胶套以及内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包括多个橡胶筋,以及间隔设置的第一橡胶层和第二橡胶层,多个所述橡胶筋间隔且均匀围设于所述第一橡胶层的外侧面,所述橡胶筋沿所述第一橡胶层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橡胶层的外侧面通过所述橡胶筋连接所述第二橡胶层的内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层的外侧面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第二芯层的轴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层的外侧具有多个限位凸起,每个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且所述限位凸起沿所述第二芯层的轴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宽度,且所述限位凸起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凸起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层上开设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二芯层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且多个所述通孔绕所述第二芯层的轴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层的外侧面具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芯层的内侧面具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凸起相对应的第二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层为尼龙或者聚氨酯制成的芯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层采用注塑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一芯层的外侧面。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悬置衬套,所述悬置衬套设置于所述车本体。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悬置衬套及车辆,悬置衬套包括外套、橡胶套以及内芯,外套设置于橡胶套的外侧面,内芯包括由金属制成的第一芯层,以及由非金属制成的第二芯层,第二芯层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芯层的外侧面,第二芯层的外侧面与橡胶套的内侧面相连,第二芯层的密度小于第一芯层的密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悬置衬套重量较轻,能够提升悬置衬套的隔振性能,以及降低悬置衬套的维护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高国兴,孙琼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3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