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遮阳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80475发布日期:2024-02-02 20:58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遮阳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用于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遮阳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驾乘的舒适度和空间要求进一步提高。汽车顶部天窗超大视野的设计和应用,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天窗玻璃因透视特性无法全部遮挡阳光,存在车内温度上升快、排放增加、阳光直射刺眼等驾驶安全隐患,同时降低了车内私密性。汽车遮阳帘应运而生,有效的解决了以上诸多问题,并极大地提升了驾乘的舒适性。

2、现有常用汽车遮阳帘存在以下不足:

3、1.天窗遮阳帘采用一体式设计,从后往前拉,进行整体开合,灵活性差;

4、2.车窗无遮阳帘,光线照射到车内乘客,影响乘员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车辆遮阳结构和车辆。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一种车辆遮阳结构,包括车辆遮阳单元,所述车辆遮阳单元包括帘体收纳组件和帘体,所述帘体收纳组件设置于车辆座舱内部,并位于车辆的车窗和天窗之间,所述帘体收纳于所述帘体收纳组件,并能够由所述帘体收纳组件引出,所述帘体包括第一帘体和第二帘体,所述第一帘体和第二帘体层叠设置,形成能够分离的多层结构,所述第一帘体能够由所述帘体收纳组件引出并遮挡于车辆的车窗内侧,所述第二帘体能够由所述帘体收纳组件引出并遮挡于车辆的天窗内侧。

4、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帘体收纳组件设置于车顶与车窗之间的拐角位置。

5、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帘体收纳组件包括卷轴,所述卷轴通过端部的卷轴座沿车辆纵向安装于车辆座舱,所述卷轴与所述卷轴座之间设有弹性复位部件,所述第一帘体和第二帘体在所述弹性复位部件的作用下自动收卷于所述卷轴。

6、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帘体和第二帘体由所述卷轴引出的一端设有边条,所述车辆座舱侧壁设有侧壁卡扣,所述第一帘体的边条能够连接于所述侧壁卡扣,以使所述第一帘体遮挡于车辆的车窗内侧,所述车辆座舱顶部设有顶部卡扣,所述第二帘体的边条能够连接于所述顶部卡扣,以使所述第二帘体遮挡于车辆的车窗内侧。

7、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边条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帘体端部的第一边条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帘体端部的第二边条,所述第一边条和第二边条具有磁性,所述第一边条和第二边条能够通过磁力吸附为一个整体。

8、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边条边缘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边条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错开分布。

9、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辆遮阳单元包括第一车辆遮阳单元和第二车辆遮阳单元,所述第一车辆遮阳单元、第二车辆遮阳单元沿车身横向镜像布置,所述第一车辆遮阳单元位于左前车窗和天窗之间,所述第二车辆遮阳单元位于右前车窗和天窗之间,所述顶部卡扣包括第一顶部卡扣,所述第一顶部卡扣位于所述第一车辆遮阳单元和第二车辆遮阳单元中间位置,所述第一顶部卡扣用于连接由所述第一车辆遮阳单元和/或第二车辆遮阳单元引出的帘体。

10、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辆遮阳单元包括第三车辆遮阳单元和第四车辆遮阳单元,所述第三车辆遮阳单元、第四车辆遮阳单元沿车身横向镜像布置,所述第三车辆遮阳单元位于左后车窗和天窗之间,所述第四车辆遮阳单元位于右后车窗和天窗之间,所述顶部卡扣包括第二顶部卡扣,所述第二顶部卡扣位于所述第三车辆遮阳单元和第四车辆遮阳单元中间位置,所述第二顶部卡扣用于连接由所述第三车辆遮阳单元和/或第四车辆遮阳单元引出的帘体。

11、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边条沿帘体的宽度方向伸出于帘体边缘,所述侧壁卡扣和顶部卡扣均包括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所述第一卡座设有第一卡槽和供所述边条的第一端卡入所述第一卡槽的第一槽口,所述第二卡座设有第二卡槽和供所述边条的第二端卡入所述第二卡槽的第二槽口。

12、第二方面,一种车辆,包括第二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车辆遮阳结构。

13、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车辆的车窗和天窗之间设置车辆遮阳单元,车辆遮阳单元具有层叠设置的第一帘体和第二帘体,第一帘体和第二帘体可向顶棚和侧面双向拉伸,从而实现天窗遮阳或车窗遮阳,以及同时遮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灵活的实现多种遮阳效果,可单独使用天窗遮阳或车窗遮阳或同时天窗和车窗遮阳,提高乘员舒适度。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遮阳单元,所述车辆遮阳单元包括帘体收纳组件和帘体,所述帘体收纳组件设置于车辆座舱内部,并位于车辆的车窗和天窗之间,所述帘体收纳于所述帘体收纳组件,并能够由所述帘体收纳组件引出,所述帘体包括第一帘体和第二帘体,所述第一帘体和第二帘体层叠设置,形成能够分离的多层结构,所述第一帘体能够由所述帘体收纳组件引出并遮挡于车辆的车窗内侧,所述第二帘体能够由所述帘体收纳组件引出并遮挡于车辆的天窗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帘体收纳组件设置于车顶与车窗之间的拐角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帘体收纳组件包括卷轴,所述卷轴通过端部的卷轴座沿车辆纵向安装于车辆座舱,所述卷轴与所述卷轴座之间设有弹性复位部件,所述第一帘体和第二帘体在所述弹性复位部件的作用下自动收卷于所述卷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帘体和第二帘体由所述卷轴引出的一端设有边条,所述车辆座舱侧壁设有侧壁卡扣,所述第一帘体的边条能够连接于所述侧壁卡扣,以使所述第一帘体遮挡于车辆的车窗内侧,所述车辆座舱顶部设有顶部卡扣,所述第二帘体的边条能够连接于所述顶部卡扣,以使所述第二帘体遮挡于车辆的车窗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条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帘体端部的第一边条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帘体端部的第二边条,所述第一边条和第二边条具有磁性,所述第一边条和第二边条能够通过磁力吸附为一个整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条边缘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边条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错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遮阳单元包括第一车辆遮阳单元和第二车辆遮阳单元,所述第一车辆遮阳单元、第二车辆遮阳单元沿车身横向镜像布置,所述第一车辆遮阳单元位于左前车窗和天窗之间,所述第二车辆遮阳单元位于右前车窗和天窗之间,所述顶部卡扣包括第一顶部卡扣,所述第一顶部卡扣位于所述第一车辆遮阳单元和第二车辆遮阳单元中间位置,所述第一顶部卡扣用于连接由所述第一车辆遮阳单元和/或第二车辆遮阳单元引出的帘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遮阳单元包括第三车辆遮阳单元和第四车辆遮阳单元,所述第三车辆遮阳单元、第四车辆遮阳单元沿车身横向镜像布置,所述第三车辆遮阳单元位于左后车窗和天窗之间,所述第四车辆遮阳单元位于右后车窗和天窗之间,所述顶部卡扣包括第二顶部卡扣,所述第二顶部卡扣位于所述第三车辆遮阳单元和第四车辆遮阳单元中间位置,所述第二顶部卡扣用于连接由所述第三车辆遮阳单元和/或第四车辆遮阳单元引出的帘体。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条沿帘体的宽度方向伸出于帘体边缘,所述侧壁卡扣和顶部卡扣均包括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所述第一卡座设有第一卡槽和供所述边条的第一端卡入所述第一卡槽的第一槽口,所述第二卡座设有第二卡槽和供所述边条的第二端卡入所述第二卡槽的第二槽口。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遮阳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遮阳结构和车辆,包括车辆遮阳单元,车辆遮阳单元包括帘体收纳组件和帘体,帘体收纳组件设置于车辆座舱内部,并位于车辆的车窗和天窗之间,帘体收纳于帘体收纳组件,并能够由帘体收纳组件引出,帘体包括第一帘体和第二帘体,第一帘体和第二帘体层叠设置,形成能够分离的多层结构,第一帘体能够由帘体收纳组件引出并遮挡于车辆的车窗内侧,第二帘体能够由帘体收纳组件引出并遮挡于车辆的天窗内侧。车辆遮阳单元具有层叠设置的第一帘体和第二帘体,第一帘体和第二帘体可向顶棚和侧面双向拉伸,从而实现天窗遮阳或车窗遮阳,以及同时遮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灵活的实现多种遮阳效果,提高乘员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吴艳,梁到生,刘永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8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