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尾门开关线束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08797发布日期:2024-03-13 20:56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尾门开关线束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机械组装,尤其涉及一种后尾门开关线束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1、后尾门开关的车体上用于控制后尾门开启和关闭的控制结构,该开关需要具备体积小、安装方便、防护等级高同时兼具较佳手感的目标。

2、但是现有的开关产品防护能力不足容易出现进水失效问题,且现有产品软胶支撑角度近乎垂直导致按压时手感差,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软胶会出现形变塌陷,导致外形不美观,若维持外形而增压厚度会导致产品成型的外观一致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相关产品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后尾门开关线束安装结构。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尾门开关线束安装结构,包括:软胶层、嵌件、轻触开关组件、pcb组件、线束、外壳、压板以及灌封胶层;所述pcb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轻触开关组件通过贴片焊接在所述pcb组件上,且所述轻触开关组件延伸至所述外壳外部,所述嵌件覆设在所述轻触开关顶部的按钮处,所述外壳、轻触开关组件以及嵌件的外侧注塑成型有所述软胶层;所述压板卡接在所述外壳的内侧,并顶持在所述pcb组件的底部;所述外壳以及压板的外侧灌设成型有灌封胶层。

3、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设置分别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开设有用于与外部结构连接定位的耳孔,其中一侧的连接耳上开设有防呆槽口。

4、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上端开设有多组拉脱安装槽。

5、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与连接耳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多组加强筋,用以提升所述外壳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6、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多组安装导向槽。

7、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板的侧面设置有组装导向台,所述组装导向台插接在所述安装导向槽内,使所述压板相对所述壳体连接固定;所述压板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压板上位于避让孔的一侧设置有避让槽,所述线束穿设在所述避让孔和避让槽内,并与pcb组件焊接。

8、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内侧还设置有内密封筋。

9、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嵌件上开设有多组拉脱工艺孔。

10、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软胶层外边缘处环设有外密封筋。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后尾门开关线束安装结构将外壳与软胶层、嵌件与软胶层通过材料相容性选型注塑成型,配合灌封胶层对压板及外壳内侧进行灌封,实现了较好的密封效果,避免了进水失效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嵌件减小软胶层的厚度,提高了对轻触开关的按压手感,减少了软胶层长期按压后表面塌陷的问题,提高了外观质量,产品成型性更好,成本更低。



技术特征:

1.一种后尾门开关线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软胶层(1)、嵌件(2)、轻触开关组件(3)、pcb组件(4)、线束(5)、外壳(6)、压板(7)以及灌封胶层(8);所述pcb组件(4)设置在所述外壳(6)内,所述轻触开关组件(3)通过贴片焊接在所述pcb组件(4)上,且所述轻触开关组件(3)延伸至所述外壳(6)外部,所述嵌件(2)覆设在所述轻触开关组件(3)顶部的按钮处,所述外壳(6)、轻触开关组件(3)以及嵌件(2)的外侧注塑成型有所述软胶层(1);所述压板(7)卡接在所述外壳(6)的内侧,并顶持在所述pcb组件(4)的底部;所述外壳(6)以及压板(7)的外侧灌设成型有灌封胶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尾门开关线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包括壳体(9),所述壳体(9)的两侧设置分别有连接耳(10),所述连接耳(10)上开设有用于与外部结构连接定位的耳孔(11),其中一侧的连接耳(10)上开设有防呆槽口(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尾门开关线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9)的上端开设有多组拉脱安装槽(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尾门开关线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9)与连接耳(10)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多组加强筋(15),用以提升所述外壳(6)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尾门开关线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9)的内侧设置有多组安装导向槽(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尾门开关线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7)的侧面设置有组装导向台(19),所述组装导向台(19)插接在所述安装导向槽(14)内,使所述压板(7)相对所述壳体(9)连接固定;所述压板(7)上开设有避让孔(20),所述压板(7)上位于避让孔(20)的一侧设置有避让槽(21),所述线束(5)穿设在所述避让孔(20)和避让槽(21)内,并与pcb组件(4)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尾门开关线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内侧还设置有内密封筋(1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尾门开关线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2)上开设有多组拉脱工艺孔(1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尾门开关线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层(1)外边缘处环设有外密封筋(16)。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后尾门开关线束安装结构,包括软胶层、嵌件、轻触开关组件、PCB组件、线束、外壳、压板以及灌封胶层;所述PCB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轻触开关组件通过贴片焊接在所述PCB组件上,所述嵌件覆设在所述轻触开关顶部的按钮处,所述外壳、轻触开关组件以及嵌件的外侧注塑成型有所述软胶层;所述压板卡接在所述外壳的内侧;所述外壳以及压板的外侧灌设成型有灌封胶层。本技术将外壳与软胶层、嵌件与软胶层通过材料相容性选型注塑成型,配合灌封胶层对压板及外壳内侧进行灌封,实现了较好的密封效果,同时通过设置嵌件减小软胶层的厚度,提高了对轻触开关的按压手感,减少了软胶层长期按压后表面塌陷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龚敏,王波,李茂盛,张学,马运凡,马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天运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1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