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器托架、减震器支柱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53331发布日期:2024-01-23 10:38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器托架、减震器支柱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器托架、减震器支柱和汽车。


背景技术:

1、麦弗逊悬架的减震器支柱通过托架与汽车转向节连接,例如申请号为cn202120294124.0的专利申请中所提出的一种车用减震器就设置了用于与汽车转向节连接的托架。

2、在现有技术中,部分减震器支柱的托架由内托架和外托架焊接而成,托架焊接在减震器支柱的贮油筒上。在电泳过程中,内托架、外托架和贮油筒之间的间隙容易形成气室而导致电泳液局部附着性差,减震器托架和减震器支柱的防锈水平还具有提升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减震器托架、减震器支柱和汽车,以提升减震器托架和减震器支柱的防锈水平。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减震器托架,包括均呈u型槽结构的外托架和内托架,所述外托架包括外托架基板以及两块分别连接在所述外托架基板两侧的外托架侧板,所述内托架包括内托架基板以及两块分别连接在所述内托架基板的两侧的内托架侧板,所述外托架位于所述内托架的外围,两块所述外托架侧板分别与两块所述内托架侧板搭接,所述外托架基板和所述内托架基板围成用于与减震器支柱的贮油筒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每块所述外托架侧板上均设置有向外拱起的凸筋部,以在每块所述外托架侧板和与其相搭接的所述内托架侧板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连通的腔室;每个所述凸筋部上均设置有和与其相对应的所述腔室相连通的电泳液流通孔。

3、可选的,每块所述内托架侧板上均设置有和与其相对应的所述腔室相连通的排气孔。

4、可选的,每块所述内托架侧板上均设置有多个所述排气孔。

5、可选的,所述排气孔与所述腔室的远离第一连接孔的部位连通。

6、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孔为圆孔。

7、可选的,所述外托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外翻边。

8、可选的,所述外托架基板上设置有第一减重孔;所述内托架基板上设置有第二减重孔。

9、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减震器支柱,包括贮油筒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托架,所述贮油筒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配合,所述外托架基板和/或所述内托架基板与所述贮油筒焊接。

10、可选的,所述贮油筒、所述外托架基板以及所述内托架基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腔室和所述减震器支柱的外部空间。

1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支柱。

12、本实用新型提升了减震器托架和减震器支柱的防锈水平。



技术特征:

1.一种减震器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呈u型槽结构的外托架和内托架,所述外托架包括外托架基板以及两块分别连接在所述外托架基板两侧的外托架侧板,所述内托架包括内托架基板以及两块分别连接在所述内托架基板的两侧的内托架侧板,所述外托架位于所述内托架的外围,两块所述外托架侧板分别与两块所述内托架侧板搭接,所述外托架基板和所述内托架基板围成用于与减震器支柱的贮油筒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每块所述外托架侧板上均设置有向外拱起的凸筋部,以在每块所述外托架侧板和与其相搭接的所述内托架侧板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连通的腔室;每个所述凸筋部上均设置有和与其相对应的所述腔室相连通的电泳液流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托架,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内托架侧板上均设置有和与其相对应的所述腔室相连通的排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托架,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内托架侧板上均设置有多个所述排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与所述腔室的远离第一连接孔的部位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为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托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外翻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托架基板上设置有第一减重孔;所述内托架基板上设置有第二减重孔。

8.一种减震器支柱,其特征在于,包括贮油筒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托架,所述贮油筒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配合,所述外托架基板和/或所述内托架基板与所述贮油筒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器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油筒、所述外托架基板以及所述内托架基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腔室和所述减震器支柱的外部空间。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减震器支柱。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托架,包括均呈U型槽结构的外托架和内托架,外托架包括外托架基板以及两块外托架侧板,内托架包括内托架基板以及两块内托架侧板,外托架位于内托架的外围,两块外托架侧板分别与两块内托架侧板搭接,外托架基板和内托架基板围成用于与减震器支柱的贮油筒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每块外托架侧板上均设置有向外拱起的凸筋部,以在每块外托架侧板和与其相搭接的内托架侧板之间形成与第一连接孔相连通的腔室;每个凸筋部上均设置有和与其相对应的腔室相连通的电泳液流通孔。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减震器支柱。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汽车。本技术提升了减震器托架和减震器支柱的防锈水平。

技术研发人员:娄方森,余晓红,崔楚健,崔建华,陈宋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2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