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板簧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30010发布日期:2024-03-18 17:03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板簧座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板簧座,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板簧座。


背景技术:

1、汽车钢板弹簧座的作用是把车架与车桥用悬挂的形式连接在一起,设置在车架与车桥之间,承受车轮对车架的载荷冲击,消减车身的剧烈振动,保持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对不同路况的适应性。

2、现有的汽车板簧座通常是将若干片等宽但不等长的合金弹簧片通过螺栓固定后与车架和车桥连接,但是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路面和发动机的缘故,会长期处于抖动的状态,汽车板簧座和钢板弹簧固定用的螺栓容易出现松动,导致钢板弹簧掉落的情况发生,降低了车辆行驶时的安全性。

3、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高强度板簧座,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度板簧座,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2、一种高强度板簧座,包括板簧底座,所述板簧底座的顶端四脚均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板簧底座通过四组所述螺杆连接有固定顶座,所述固定顶座的顶端四脚均设有螺母,且四组所述螺母分别与四组所述螺杆相互咬合,所述固定顶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对连接板,一对所述连接板的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轴,且所述连接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顶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在靠近滑槽开口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水平连接有横杆,且所述横杆的底端两侧分别竖直连接有固定套筒。

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筒的底端开设有与螺母外侧相适配的卡槽,且所述固定套筒通过卡槽与螺母相互卡合。

4、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且所述拉伸弹簧的顶端与滑块的底端固定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板簧底座和固定顶座一端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定位槽,且一对所述定位槽的之间连接有定位销。

6、进一步的,所述板簧底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车桥安装架。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高强度板簧座,通过安装座、连接轴、安装杆、活动杆、横杆和固定套筒的配合使用,便于在板簧底座和固定顶座将钢板弹簧固定后,利用固定套筒与螺母的卡合,提高螺母的稳定性,使其不会因为车辆的抖动出现松动,避免钢板弹簧掉落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车辆行驶时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强度板簧座,包括板簧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底座(1)的顶端四脚均固定连接有螺杆(2),所述板簧底座(1)通过四组所述螺杆(2)连接有固定顶座(3),所述固定顶座(3)的顶端四脚均设有螺母(301),且四组所述螺母(301)分别与四组所述螺杆(2)相互咬合,所述固定顶座(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对连接板(401),一对所述连接板(401)的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轴(402),且所述连接轴(4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杆(5),所述安装杆(5)的顶端开设有滑槽(501),所述滑槽(5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502),所述滑块(502)在靠近滑槽(501)开口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6),所述活动杆(6)的顶端水平连接有横杆(601),且所述横杆(601)的底端两侧分别竖直连接有固定套筒(6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强度板簧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602)的底端开设有与螺母(301)外侧相适配的卡槽,且所述固定套筒(602)通过卡槽与螺母(301)相互卡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强度板簧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5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503),且所述拉伸弹簧(503)的顶端与滑块(502)的底端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强度板簧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底座(1)和固定顶座(3)一端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定位槽(201),且一对所述定位槽(201)的之间连接有定位销(20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强度板簧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底座(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车桥安装架(10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强度板簧座,包括板簧底座,板簧底座的顶端四脚均固定连接有螺杆,板簧底座通过四组螺杆连接有固定顶座,固定顶座的顶端四脚均设有螺母,且四组螺母分别与四组螺杆相互咬合,固定顶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对连接板,一对连接板的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杆,安装杆的顶端开设有滑槽。本装置通过安装座、连接轴、安装杆、活动杆、横杆和固定套筒的配合使用,便于在板簧底座和固定顶座将钢板弹簧固定后,利用固定套筒与螺母的卡合,提高螺母的稳定性,使其不会因为车辆的抖动出现松动,避免钢板弹簧掉落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车辆行驶时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泉州市朝阳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5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