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变速器、混动动力系统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78117发布日期:2024-03-01 12:32阅读:13来源:国知局
混动变速器、混动动力系统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动变速器、混动动力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动化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但是,纯电动汽车仍有续航里程短,充电不方便等弊端,因此,兼具燃油车和纯电车型优点的混合动力汽车受到一些消费者的青睐。混动汽车中,一般配备发动机和两个电机,其中一个电机用于在发动机的带动下发电,另一个电机用于在较短里程例如城市通勤工况中驱动汽车,但是,由于汽车起步时,动力需求较大,一般用于驱动汽车的电机需要具有相对较大的功率,体积和重量较大,可能影响整车的体积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如何兼顾混动汽车的动力需求及紧凑化、低成本需求的问题。

2、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动变速器,包括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离合器、同步器、输出轴及对应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的多个设定齿轮;多个所述设定齿轮中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用于通过所述离合器与发动机连接,所述第一主动齿轮还用于与第一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为电动发电一体机;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用于与第二电机驱动连接;多个所述设定齿轮中的一个为输出齿轮;由所述第二主动齿轮至所述输出齿轮的传动路径上设置有所述同步器。

3、可选地,多个所述设定齿轮中还包括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为所述输出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

4、可选地,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输出轴,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输出轴之间设置有所述同步器。

5、可选地,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输出轴,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输出轴之间设置有所述同步器;

6、和/或,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所述第三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

7、和/或,所述第三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分度圆直径,所述第三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

8、可选地,所述第一齿轮为所述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套设于所述输出轴,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输出轴之间设置有所述同步器。

9、可选地,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

10、可选地,混动变速器还包括第一轴和第四齿轮,所述离合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和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输出轴之间,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一轴之间设置有所述同步器,所述第四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轴,所述第四齿轮和所述第一轴之间设置有所述同步器,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

11、可选地,混动变速器还包括第三主动齿轮,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电机输出轴同轴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连接;

12、和/或,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电机输出轴同轴设置,且与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连接;

13、和/或,所述输出齿轮用于与差速器的差速器齿圈相啮合。

14、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混动变速器,所述混动变速器的第一主动齿轮通过离合器与所述发动机连接,且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所述混动变速器的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

15、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高一种汽车,包括如上第二方面所述的混动动力系统。

16、相对于相关的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的混动变速器、混动动力系统及汽车中,第二主动齿轮被设置为与第二电机驱动连接,第二主动齿轮与设置于输出轴上的多个设定齿轮中的第二齿轮相啮合,多个设定齿轮中的一个为用于与例如差速器连接的输出齿轮,由第二主动齿轮至输出齿轮的传动路径(后续称第二传动路径)上设置有同步器,具体而言,由第二主动齿轮至输出齿轮的传动路径上,至少一个齿轮及该齿轮对应的安装轴之间设置有同步器,当同步器处于结合状态时,第二电机的输出扭矩可以经该传动路径(即第二传动路径)传递至输出齿轮,经输出齿轮与例如差速器的差速器齿圈连接,从而实现第二电机作为原动件时的扭矩输出,当同步器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二主动齿轮和输出齿轮之间的动力传递相互断开;第一主动齿轮与设置于输出轴上的多个设定齿轮中的第一齿轮相啮合,此时,第一主动齿轮及第一齿轮位于第一主动齿轮至输出齿轮的传动路径上(即第一传动路径),第一主动齿轮被设置为与第一电机驱动连接,且可通过离合器与发动机连接,从而通过离合器的结合或断开及同步器的结合或断开的不同组合,实现多种驱动模式,例如,至少具备发动机直驱模式、第二电机单驱模式、双电机驱动模式、发动机发电模式;在发动机直驱模式下,第二传动路径上的同步器断开,离合器结合,发动机的扭矩经第一传动路径输出;第二电机单驱动模式下,第二传动路径上的同步器结合,离合器断开,第一电机不工作,第二电机的扭矩经第二传动路径输出;双电机驱动模式下,离合器断开,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工作,第一电机的扭矩经第一传动路径输出,第二电机的扭矩经第二传动路径输出;发动机发电模式下,第二传动路径上的同步器断开,第二电机不工作,离合器结合,发动机驱动第一电机进行发电。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多种驱动模式,可以根据实际的驱动需要选用合适的驱动模式,例如在纯电驱动特别是启动时,可以采用双电机驱动模式,从而输出齿轮可以获得较大的输出扭矩,从而可以降低第二电机的尺寸需求,混动变速器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且成本低,另外,发动机和第一电机共用第一传动路径传递扭矩至输出齿轮,同样能够降低混动变速器的空间占用,降低成本,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动齿轮(110)、第二主动齿轮(120)、离合器(150)、同步器(160)、输出轴(170)及对应设置于所述输出轴(170)上的多个设定齿轮(140);多个所述设定齿轮(140)中包括第一齿轮(141)和第二齿轮(142);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10)与所述第一齿轮(141)相啮合,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10)用于通过所述离合器(150)与发动机(210)连接,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10)还用于与第一电机(220)驱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20)为电动发电一体机;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20)与所述第二齿轮(142)相啮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20)用于与第二电机(230)驱动连接;多个所述设定齿轮(140)中的一个为输出齿轮;由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20)至所述输出齿轮的传动路径上设置有所述同步器(16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设定齿轮(140)中还包括第三齿轮(143),所述第三齿轮(143)为所述输出齿轮,所述第三齿轮(143)固定设置于所述输出轴(170)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142)套设于所述输出轴(170),所述第二齿轮(142)与所述输出轴(170)之间设置有所述同步器(16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141)套设于所述输出轴(170),所述第一齿轮(141)与所述输出轴(170)之间设置有所述同步器(16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141)为所述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套设于所述输出轴(170),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输出轴(170)之间设置有所述同步器(16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142)固定设置于所述输出轴(170)上。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轴(180)和第四齿轮(190),所述离合器(150)设置于所述第一轴(180)和所述发动机(210)的发动机输出轴(211)之间,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10)套设于所述第一轴(180),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10)和所述第一轴(180)之间设置有所述同步器(160),所述第四齿轮(190)套设于所述第一轴(180),所述第四齿轮(190)和所述第一轴(180)之间设置有所述同步器(160),所述第四齿轮(190)与所述第二齿轮(142)相啮合。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主动齿轮(130),所述第三主动齿轮(130)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10)相啮合,所述第三主动齿轮(130)与所述第一电机(220)的第一电机输出轴(221)同轴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221)连接;

9.一种混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210)、第一电机(220)、第二电机(230)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动变速器,所述混动变速器的第一主动齿轮(110)通过离合器(150)与所述发动机(210)连接,且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10)与所述第一电机(220)驱动连接,所述混动变速器的第二主动齿轮(120)与所述第二电机(230)驱动连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动动力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动变速器、混动动力系统及汽车,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混动变速器包括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离合器、同步器、输出轴及对应设置于输出轴上的多个设定齿轮;多个设定齿轮中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第一主动齿轮用于通过离合器与发动机连接,第一主动齿轮还用于与第一电机驱动连接,第一电机为电动发电一体机;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二主动齿轮用于与第二电机驱动连接;多个设定齿轮中的一个为输出齿轮;由第二主动齿轮至输出齿轮的传动路径上设置有同步器。本技术能实现多种驱动模式,在纯电驱动特别是启动时,可采用双电机驱动模式,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王昭,钟伟红,孙峰,姚文博,谭艳军,林霄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5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