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护板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27305发布日期:2024-04-30 17:36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下护板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下护板结构,具体涉及一种下护板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1、由于整车布置的原因,汽车上的部分零部件温度较高,会导致靠近这些零部件的橡胶件受到较强的热辐射作用,导致橡胶件表面温度超过自身材料的耐热温度,从而使橡胶件加速热老化,渐渐失去弹性和开裂。例如,前副车架上的抗扭拉杆布置在排气歧管的下方,因为排气歧管的温度高,对抗扭拉杆上的拉杆衬套有较强的热辐射,导致拉杆衬套表面温度超过自身材料的耐热温度,从而使拉杆衬套加速热老化,渐渐失去弹性和开裂,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发动机抖动明显,影响整车的nvh性能。因此,亟需提供一种从车外引导气流对温度较高的零部件进行散热降温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护板结构及汽车,以解决当前车辆上部分结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2、一种下护板结构,包括护板本体和导流结构;

3、所述导流结构固定在所述护板本体上,所述导流结构上设有一个进风口和两个出风口,所述护板本体的导风口与所述导流结构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导流结构的两个出风口朝向待散热结构。

4、优选地,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护板本体上的气坝和导风管,所述气坝的第一端与所述护板本体的导风口连通,所述气坝的第二端与所述导风管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导风管的第二端形成两个所述出风口。

5、优选地,所述气坝包括安装在所述护板本体上的支撑管道和从所述支撑管道的一端倾斜向上延伸出的连接管道;

6、所述支撑管道与所述护板本体的导风口连通,所述连接管道与所述导风管相连。

7、优选地,所述支撑管道和所述连接管道的连接拐角呈弧形。

8、优选地,所述导风管包括进风管道和从进风管道的一端分叉延伸出的两条出风管道;

9、所述进风管道与所述气坝相连,所述出风管道的出风口朝向待散热结构。

10、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下护板结构、副车架和待散热结构;

11、所述待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副车架上;

12、所述护板本体安装在所述副车架上,所述导流结构的两个出风口分别朝向所述待散热结构的两个位置。

13、优选地,所述汽车还包括发动机和与所述发动机相连的排气歧管;

14、所述待散热结构设置在靠近所述排气歧管的位置上。

15、优选地,所述待散热结构包括装配在所述副车架上的抗扭拉杆和装配在所述抗扭拉杆上的两个拉杆衬套,所述抗扭拉杆设置在所述排气歧管的下方;

16、所述导流结构的两个出风口分别朝向两个所述拉杆衬套。

17、优选地,所述抗扭拉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导流结构位于两个所述抗扭拉杆之间。

18、本实用新型,下护板结构包括护板本体和导流结构,护板本体作为基础件,导流结构通过螺栓固定在护板本体上,导流结构上设有一个进风口和两个出风口,护板本体的导风口与导流结构的进风口连通,导流结构的两个出风口朝向待散热结构,这样设置只需要在护板本体设置一个导风口,气流从护板本体的导风口进入到导流结构的进风口,然后通过导流结构的两个出风口同时对两个待散热结构进行散热降温,使下护板结构具有很好的散热效果,可同时满足两个待散热结构的散热需求;既满足导流散热性能,同时也能减少导风口和进风口的数量,降低零件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下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板本体和导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护板本体上的气坝和导风管,所述气坝的第一端与所述护板本体的导风口连通,所述气坝的第二端与所述导风管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导风管的第二端形成两个所述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坝包括安装在所述护板本体上的支撑管道和从所述支撑管道的一端倾斜向上延伸出的连接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道和所述连接管道的连接拐角呈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包括进风管道和从进风管道的一端分叉延伸出的两条出风管道;

6.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下护板结构、副车架和待散热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还包括发动机和与所述发动机相连的排气歧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散热结构包括装配在所述副车架上的抗扭拉杆和装配在所述抗扭拉杆上的两个拉杆衬套,所述抗扭拉杆设置在所述排气歧管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扭拉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导流结构位于两个所述抗扭拉杆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下护板结构及汽车,该下护板结构包括护板本体和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固定在所述护板本体上,所述导流结构上设有一个进风口和两个出风口,所述护板本体的导风口与所述导流结构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导流结构的两个出风口朝向待散热结构。本技术中,只需要在护板本体设置一个导风口,气流从护板本体的导风口进入到导流结构的进风口,然后通过导流结构的两个出风口同时对两个待散热结构进行散热降温,使下护板结构具有很好的散热效果,可同时满足两个待散热结构的散热需求;既满足导流散热性能,同时也能减少导风口和进风口的数量,降低零件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温嘉祺,彭家燕,管清云,杨勇,张万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8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