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门体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16467发布日期:2024-04-30 17:26阅读:10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门体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门体和车辆。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车辆的车门创新程度越来越高,车门尺寸越来越大,为了保证车门的强度和安全性等车门性能,传统的车门通过是增加车门板材的厚度,然而这导致车门较重,影响了车门的轻量化设计,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门体,所述车辆的门体的结构强度高,且可实现轻量化设计。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

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门体,包括:外门板和内门板,所述外门板的靠近内门板的一侧具有外腰线加强板,所述内门板的靠近所述外门板的一侧具有内腰线加强板,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和所述内腰线加强板之间,且所述加强件分别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和所述内腰线加强板配合连接。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门体,通过在外腰线加强板和内腰线加强板之间设置加强件,通过加强件分别与外腰线加强板和内腰线加强板配合连接,可使加强件支撑外腰线加强板和内腰线加强板,且可起到缓冲和受力的作用,即加强件受力变形可衰减外腰线加强板和内腰线加强板之间的作用力,进而可提升车门内腰线和外腰线处的刚度,进而通过局部增加支撑的方式,提升车门的整体性能,可以提高车门可承受的外界冲击的强度,提升车内乘员的安全性;此外,通过将加强件设在两个腰线加强板之间,可减小对车门内部空间的占用,避免加强件的设置占用额外的空间,同时无需加厚门体或腰线加强板等,减少对门体重量的影响,有利于车门的轻量化设计。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内腰线加强板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延伸方向不同。

6、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沿远离所述外门板的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一加强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

7、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相对两侧,且每个所述第一加强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相对两侧边沿连接。

8、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加强板,两个所述第二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相对两侧,且每个所述第二加强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相对两侧边沿连接。

9、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加强板和多个所述第二加强板,多个所述第一加强板和多个所述第二加强板交错布置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

10、在一些示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延伸方向不同。

11、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圆弧过渡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连接处设有补强结构,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连接处设有补强结构。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和所述内腰线加强板焊接配合;和/或,所述加强件为一体成型件;和/或,所述门体内设有可升降的门玻璃和玻璃导轨,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玻璃导轨的背离所述门玻璃的一侧。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门体,通过采用上述的车辆的门体,可提升车门内腰线和外腰线的刚度,提升车辆的抗冲击性能,同时可减小对车门内部空间的占用,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的门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内腰线加强板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延伸方向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沿远离所述外门板的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一加强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相对两侧,且每个所述第一加强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相对两侧边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加强板,两个所述第二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相对两侧,且每个所述第二加强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相对两侧边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加强板和多个所述第二加强板,多个所述第一加强板和多个所述第二加强板交错布置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门体,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延伸方向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圆弧过渡连接;和/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和所述内腰线加强板焊接配合;和/或,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门体。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门体和车辆,车辆的门体包括:外门板、内门板和加强件,外门板的靠近内门板的一侧具有外腰线加强板,内门板的靠近外门板的一侧具有内腰线加强板,加强件设于外腰线加强板和内腰线加强板之间,且加强件分别与外腰线加强板和内腰线加强板配合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门体,通过在外腰线加强板和内腰线加强板之间设置加强件,通过加强件分别与外腰线加强板和内腰线加强板配合连接,可使加强件支撑外腰线加强板和内腰线加强板,且可起到缓冲和受力的作用,进而可提升车门内腰线和外腰线处的刚度,提升车门的整体性能;同时可减小对车门内部空间的占用,有利于车门的轻量化设计。

技术研发人员:刘其昌,杨大成,蒋孝渊,尹特,闯超,鲁文,王旭,宋阳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8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