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后流水槽加强结构、车身组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85394发布日期:2023-11-29 21:09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后流水槽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后流水槽加强结构、车身组件及汽车。


背景技术:

1、汽车后尾门通常包括气动后尾门和电动后尾门,其中,由于电动后尾门具有载荷大等优点,其一般应用于各种高配置汽车上。电动后尾门包括后尾门本体、电撑杆及驱动装置,电撑杆一端与后尾门本体连接,另一端与车身后流水槽连接,驱动装置与电撑杆驱动连接,利用驱动装置驱动电撑杆伸缩以实现后尾门本体的开启和关闭。由于后尾门本体在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电撑杆上的最大输出载荷可达3000n以上,因此,电撑杆两端的后尾门本体及车身后流水槽必须具有足够的设计强度以抵抗大载荷下的变形。然而现有大多数汽车没有考虑电撑杆与车身后流水槽连接处的刚度,导致电撑杆与后流水槽连接处的刚度可能不足,在长时间使用或者意外碰撞时发生变形,进而使后尾门本体无法顺利关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后尾门撑杆组件与后流水槽连接处刚度不足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后流水槽加强结构,包括加强板和后流水槽,所述加强板包括相互连接且互成角度设置的加强板本体及第一翻边结构,后流水槽包括相互连接且互成角度设置的后尾门撑杆组件安装段及连接段,所述加强板本体与所述后尾门撑杆组件安装段连接,所述第一翻边结构与所述连接段连接。

3、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后流水槽加强结构,其中,后流水槽用于汽车后部排水,通常是钣金件,其包括依次连接的多段结构,而加强板的第一翻边结构与加强板本体呈一定角度设置,第一翻边结构可提高加强板本体强度,同时,第一翻边结构与后流水槽的连接段连接,加强板本体与后流水槽的后尾门撑杆组件安装段连接,以实现加强板与后流水槽的多方向连接固定,进而确保加强板对后流水槽的局部加强作用。且由于加强板的加强板本体与后流水槽的后尾门撑杆组件安装段连接,而后尾门撑杆组件安装段用于安装后尾门撑杆组件,实现了利用加强板对后流水槽,或者说后尾门撑杆组件安装段与后尾门撑杆组件的连接处进行加强,提高后尾门撑杆组件与后流水槽连接处的刚度,避免连接处因发生变形而影响后尾门本体的关闭。

4、可选地,所述加强板本体沿汽车左右方向的一端用于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后尾门撑杆组件安装段及后尾门撑杆组件连接,所述加强板本体沿汽车左右方向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翻边结构。

5、可选地,所述加强板本体位于所述后尾门撑杆组件安装段背离所述后尾门撑杆组件的一侧,所述加强板本体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紧固件用于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后尾门撑杆组件安装段及所述后尾门撑杆组件。

6、可选地,所述加强板本体与所述后尾门撑杆组件安装段焊接连接,和/或,所述第一翻边结构与所述连接段焊接连接。

7、可选地,所述加强板本体与所述后尾门撑杆组件安装段之间的焊接点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周围。

8、可选地,所述第一翻边结构与所述加强板本体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包括沿汽车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子翻边,所述子翻边与所述连接段焊接连接。

9、可选地,该加强板还包括第二翻边结构,所述加强板本体沿汽车上下方向的至少一端设有所述第二翻边结构。

10、可选地,所述加强板采用冷轧钢板一体成型。

11、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身组件,包括后尾门撑杆组件及上述的车身后流水槽加强结构,所述车身后流水槽加强结构与所述后尾门撑杆组件连接。所述车身组件相较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车身后流水槽加强结构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12、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车身组件。所述汽车相较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车身组件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后流水槽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板(1)和后流水槽(2),所述加强板(1)包括相互连接且互成角度设置的加强板本体(11)及第一翻边结构(12),所述后流水槽(2)包括相互连接且互成角度设置的后尾门撑杆组件安装段(21)及连接段(22),所述加强板本体(11)与所述后尾门撑杆组件安装段(21)连接,所述第一翻边结构(12)与所述连接段(2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流水槽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本体(11)沿汽车左右方向的一端用于通过紧固件(4)与所述后尾门撑杆组件安装段(21)及后尾门撑杆组件(3)连接,所述加强板本体(11)沿汽车左右方向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翻边结构(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后流水槽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本体(11)位于所述后尾门撑杆组件安装段(21)背离所述后尾门撑杆组件(3)的一侧,所述加强板本体(1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11),所述紧固件(4)用于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111)、所述后尾门撑杆组件安装段(21)及所述后尾门撑杆组件(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后流水槽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本体(11)与所述后尾门撑杆组件安装段(21)焊接连接,和/或,所述第一翻边结构(12)与所述连接段(22)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后流水槽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本体(11)与所述后尾门撑杆组件安装段(21)之间的焊接点(m)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11)的周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后流水槽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结构(12)与所述加强板本体(11)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翻边结构(12)包括沿汽车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子翻边(121),所述子翻边(121)与所述连接段(22)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流水槽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1)还包括第二翻边结构(13),所述加强板本体(11)沿汽车上下方向的至少一端设有所述第二翻边结构(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后流水槽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1)采用冷轧钢板一体成型。

9.一种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尾门撑杆组件(3)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后流水槽加强结构,所述车身后流水槽加强结构与所述后尾门撑杆组件(3)连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组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后流水槽加强结构、车身组件及汽车,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车身后流水槽加强结构包括加强板和后流水槽,加强板包括相互连接且互成角度设置的加强板本体及第一翻边结构,后流水槽包括相互连接且互成角度设置的后尾门撑杆组件安装段及连接段,加强板本体与后尾门撑杆组件安装段连接,第一翻边结构与连接段连接。本技术的车身后流水槽加强结构,加强板通过互成角度设置的加强板本体及第一翻边结构,实现其与后流水槽的多方向固定,确保加强板对后流水槽的局部加强作用,同时,加强板本体可通过后尾门撑杆组件安装段与后尾门撑杆组件连接,实现利用加强板对后尾门撑杆组件与后流水槽连接处刚度进行加强。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萍,彭鸿,王明庆,李玉珠,白佳伟,李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极氪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