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电子报警防盗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0573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电子报警防盗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防盗、无线报信(警)装置。
机动车特别是摩托车的防盗一般采用机械式的电门启动锁及转向锁,这类型防盗锁极易遭到破坏。现有也采用在车锁上加装电子密码装置,当插入非特制钥匙时,安装在车上的报警装置发出报警声。这种形式的防盗报警虽较前者优越,但由于声波传输距离有限,特别是在干扰因素(如噪声大)大的情况下,报警声只有在离车很近的地方才能听得见。加之盗贼对报警声非常敏感,一旦听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甚至还会采取破坏机动车的做法,并可逃之夭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进行多组编码的电子密码锁控制机动车点火系统又可远距离无线传输报警信号的机动车电子报警防盗锁。
为此,本实用新型机动车电子报警防盗锁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由编程译码、执行、报警信号发射、高压点火控制组件及报警信号接收机组成,并通过编程译码组件上的密码按钮开关K1-K12进行密码开锁点火或闭锁不点火报警。
所述的编程译码组件由或非门F1--F8、电阻R1--R10、电容C1--C8、按钮开关K1--K12构成。当按K1-K7的顺序分别按下开关K1--K7时,或非门F8的输出端C输出高电平;当不按K1--K7的顺序按下开关K1--K7时,或非门F8的输出端C输出为低电平;或者当按下按钮开关K8-K12中任何一个开关时,或非门F8输出端C为低电平并使输出端D输出高电平;这样通过对按钮开关K1--K12的编程控制,即可使或非门F8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以及使输出端D输出低电平或高电平,并以此控制执行组件导通或截止。
所述的执行组件由三极管BG1--BG4、电阻R11--R18、二极管D1--D2、继电器J1-J2构成。当执行组件的输入端C为高电平时,三极管BG1、BG2导通,继电器J1吸合,高压点火控制组件接通工作;反之,输入端C为低电平时,三极管BG1、BG2截止,继电器J1不吸合,高压点火控制组件断开;当执行组件输入端D为低电平时,三极管BG3、BG4截止,继电器J2不吸合,触点J2-1断开,报警信号发射组件断电不工作;反之,输入端D为高电平时,三极管BG3、BG4导通,继电器J2吸合,触点J2--1闭合,报警信号发射组件得电工作。
所述的高压点火控制组件由继电器J3、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及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1构成。当触点J1--1闭合时,继电器J3得电吸合,触点J3--1断开,高压点火线圈脱离接地,高压点火头H有高压输出;反之,触点J1--1断开时,继电器J3断电,触点J3--1恢复闭合,高压点火线圈接地,高压点火头H无高压输出。
所述的报警信号发射组件为采用通用的调频发射机或由下述元件三极管BG5--BG7、非门F9--F12、电容C9--C13、电阻R19--R22、线圈L1--L4构成。非门F9--F10、电容C9、电阻R19构成多谐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经非门F11--F12藉合送入三极管BG5,使其导通或截止。由三极管BG6、BG7、电阻R21、R22、电容C11--C13构成的高频调制源产生的高频调制信号与由三极管BG5送来的音频信号经调制得到的载频信号经线圈L2--L4后由天线向外辐射。
所述的报警信号接收机(由司机随身携带)可采用通用的调频接收机或者由下述元件三极管BG8--BG11、电容C14--C26、电阻R23--R29、线圈L5、L6、变压器B、发光二极管D3、开关K及发音元件HTD构成。三极管BG8、电容C15、线圈L5构成超再生检波,经电容与变压器B藉合送入三极管BG10,使三极管BG10、BG11导通或截止,发音元件HTD随即发出报警声及发光二极管D3发出亮光。
本实用新型机动车电子报警防盗工作全过程为根据开关K1--K12的规律进行密码组合。当按规定的密码组合顺序按下开关K1--K7(此时不得按开关K8--K12中的任何一个)时,或非门F8输出端C输出高电平,输出端D输出低电平,使三极管BG1、BG2导通,继电器J1吸合,继电器J3也吸合,高压点火可正常进行。当不按规定的密码组合按下开关K1--K7时,或非门F8输出端C输出低电平,使三极管BG1、BG2截止,继电器J1不吸合,高压点火线圈接地,高压点火无法进行。另外,如按下开关K8--K12中任一个时,则或非门F8输出端C输出低电平,同时输出端D输出高电平,除了使高压点火无法进行,还使三极管BG3、BG4导通,继电器J2吸合,报警信号发射组件得电工作,报警信号接收机即收到报警信号发出报警声。
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电子报警防盗锁小巧轻便,安装容易,适合于各种机动车特别是摩托车。其密码组合可高达约36万组以上,并可根据需要进行交换,无须担心遗失,不易泄密。对于盗贼来说有了机械锁而不知密码还是无法启动车子,起了双保险的作用。同时又可远距离无线传输报警信号,使司机能及时赶回防止及处理待发事件,具有报警准确、迅速。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方框图。图中的“1”是编程译码组件,“2”是执行组件,“3”是报警信号发射组件,“4”是高压点火控制组件,“5”是报警信号接收机。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报警信号发射组件及该组件实施例的电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编程译码组件及该组件实施例的电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执行组件及该组件实施例的电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高压点火控制组件及该组件实施例的电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报警信号接收机及该机实施例的电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将根据上述技术解决方案及附图实施如下本实用新型中的编程译码组件按下述联接实施(见图3)门F1的输入端接开关K1的一端后经与电阻R2并联后的电容C1之后接地,门F1输出端经开关K2与门F2的输入端相接,电阻R1串接在电源E+与开关K1的另一端之间。电阻R3与电容C2并联后串接在电源E+与门F2输入端之间。门F3与开关K3串接后串接在门F2的输出端与开关K4一端之间,电阻R4与电容C3并联后串接在门F3的输入端与地之间。门F4与开关K5串接后串接在开关K4的另一端与门F5输入端之间,电阻R5与电容C4并联后串接在门F4的输入端与电源E+之间。电阻R6与电容C5并联后串接在地与门F5的输入端之间。门F5的输出端与门F6的输入端之间串接开关K6,电阻R7与电容C6并联后串接在门F6的输入端与电源E+之间。门F6的输出端经串接开关K7、门F7后接门F8的一输入端,电阻R8与电容C7并联后串接在门F7的输入端与地之间。电阻R10与电容C8并联后串接在门F8的另一输入端与地之间。门F8输出端C经执行组件中的电阻R11后接三极管BG1的基极。开关K8--K12相互并联后串接在门F8的另一输入端与电阻R9的一端之间。电阻R9的另一端接电源E+。门F8的另一输入端接输出端D。
本实用新型中的执行组件按下述联接实施(见图4)三极管BG1的集电极经电阻R12后接电源E+,三极管BG1的发射极接三极管BG2的基极,三极管BG2的集电极经串接电阻R13、继电器J1、发光二极管D1后接电源E+,三极管BG2的发射极经电阻R14后接地。三极管BG3的基极经电阻R15后接输出端D,集电极经电阻R16后接电源E+,发射极接三极管BG4的基极。三极管BG4的集电极经串接电阻R17、继电器J2、二极管D2后接电源E+,发射极经电阻R18后接地。
本实用新型中高压点火控制组件按下述联接实施(见图5)继电器J1上的常开触点J1--1与继电器J3串接在电源E+与地之间,继电器J3上的常闭触点J3--1与高压点火线圈中的低压线圈相并联。
本实用新型中报警信号发射组件按下述联接实施(见图2)继电器J2上的常开触点J2--1串接电源E+与三极管BG5的发射极之间。门F9与F10串接后与电容C9并联,电阻R19并联在门F9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门F11与门F12并联后串接在门F10的输出端与电阻R20的一端之间,电阻R20的另一端接三极管BG5的基极,三极管BG5的集电极经线圈L1后与电容C10一端与线圈L2、L3的接头三者相接。线圈L2与线圈L3串联后与电容C11并联后再接在三极管BG6的基极与三极管BG7的集电极之间。电容C13与电阻R22并联后串接在三极管BG6的集电极与三极管BG7的集电极之间。电容C12与电阻R21并联后串接在三极管BG6的集电极与三极管BG7的集电极之间。三极管BG6的发射极与三极管BG7的发射极均接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中报警信号接收机可按图6的通用超再生接收机联接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电子报警防盗锁,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编程译码、执行、报警信号发射、高压点火控制组件及报警信号接收机组成,是一种可通过编程译码组件上的密码按钮开关K1-K12进行密码开锁点火或闭锁不点火报警的防盗锁,其中所述的编程译码组件由或非门F1-F8、电阻R1-R10、电容C1-C8、按钮开关K1-K12构成,所述的执行组件由三极管BG1-BG4、电阻R11-R18、二极管D1-D2、继电器J1-J2构成,所述的高压点火控制组件由继电器J3、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及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1构成,所述的报警信号发射组件为采用通用的调频发射机或者由下述元件三极管BG5-BG7、非门F9-F12、电容C9-C13、电阻R19-R22、线圈L1-L4构成,所述的报警信号接收机为可采用通用的调频接收机或者由下述元件三极管BG8-BG11、电容C14-C26、电阻R23-R29、线圈L5-L6、变压器B、发光二极管D3、开关K及发音元件HTD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锁,其特征在于编程译码组件按下述联接门F1的输入端接开关K1一端后经与电容C1并联后的电阻R2之后接地,门F1输出端经开关K2与门F2的输入端相接,电阻R1串接在电源E+与开关K1的另一端之间,电阻R3与电容C2并联后串接在电源E+与门F2输入端之间,门F3与开关K3串接后串接在门F2的输出端与开关K4一端之间,电阻R4与电容C3并联后串接在门F3的输入端与地之间,门F4与开关K5串接后串接在开关K4的另一端与门F5输入端之间,电阻R5与电容C4并联后串接在门F4的输入端与电源E+之间,电阻R6与电容C5并联后串接在地与门F5的输入端之间,门F5的输出端与门F6的输入端之间串接开关K6,电阻R7与电容C6并联后串接在门F6的输入端与电源E+之间,门F6的输出端经串接开关K7、门F7后接门F8的一输入端,电阻R8与电容C7并联后串接在门F7的输入端与地之间,电阻R10与电容C8并联后串接在门F8的另一输入端与地之间,门F8输出端C经执行组件中的电阻R11后接三极管BG1的基极,开关K8-K12相互并联后串接在门F8的另一输入端与电阻R9的一端之间,电阻R9的另一端接电源E+,门F8的另一输入端接输出端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执行组件按下述联接三极管BG1的集电极经电阻R12后接电源E+,三极管BG1的发射极接三极管BG2的基极,三极管BG2的集电极经串接电阻R13、继电器J1、发光二极管D1后接电源E+,三极管BG2的发射极经电阻R14后接地,三极管BG3的基极经电阻R15后接输出端D,三极管BG3的集电极经电阻R16后接电源E+,三极管BG3的发射极接三极管BG4的基极,三极管BG4的集电极经串接电阻R17、继电器J2、二极管D2后接电源E+,三极管BG4的发射极经电阻R18后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锁,其特征在于高压点火控制组件按下述联接继电器J1上的常开触点J1-1与继电器J3串接在电源E+与地之间,继电器J3上的常闭触点J3-1与高压点火线圈中的低压线圈相并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报警信号发射组件按下述联接继电器J2上的常开触点J2-1串接在电源E+与三极管BG5的发射极之间,门F9与门F10串接后与电容C9并联,电阻R19并联在门F9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门F11与门F12并联后串接在门F10的输出端与电阻R20的一端之间,电阻R20的另一端接三极管BG5的基极,三极管BG5的集电极经线圈L1后与电容C10一端与线圈L2、L3的接头三者相接,线圈L2与线圈L3串联后与电容C11并联后再并接在三极管BG6的集电极与三极管BG7的集电极之间,电容C13与电阻R22并联后串接在三极管BG6的基极与三极管BG7的集电极之间,电容C12与电阻R21并联后串接在三极管BG6的集电极与三极管BG7的基极之间,三极管BG6的发射极与三极管BG7的发射极均接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报警信号接收可采用通用超再生接收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防盗、无线报警装置。主要采用CMOS元件、三极管、二极管、继电器及电阻、电容等构成编程译码、执行、报警信号发射和接收、以及高压点火控制等组件。实现了密码开锁、闭锁控制高压点火及远距离无线传输报警信号,使司机能根据随身携带的接收机收到报警信号及时赶回防止及处理待发事件。其密码组合可达36万组以上,并可根据需要随时变换,不易泄密。
文档编号B60R25/10GK2111226SQ91216830
公开日1992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1991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1991年6月19日
发明者潘仲秋 申请人:潘仲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