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扎不破的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4189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刺扎不破的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充气轮胎,适用于汽车、电车、拖拉机、工程车和飞机等高速交通工具上,特别是在行驶中遇到铁钉、玻璃等意外原因而刺扎不破。
现有的轮胎由外胎、内胎和垫带三部分组成,也有无内胎轮胎,外胎是轮胎的主体,分为帘线—橡胶复合结构和无帘线结构两大类,它与路面接触,承受充气压力和车辆负荷,阻止充气后膨胀,传递牵引力、转向力和制动力。但不能保护因刺扎等意外原因造成轮胎漏气,不能安全行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轮胎发明以来有关研究人员就一直在研究这种轮胎。如采用波纹壁内胎、双腔轮胎、填充海绵轮胎,自封轮胎等。采用波纹壁内胎,充气时内部产生压缩应力,使穿孔处被紧密挤紧。但不能有效地保证被刺穿轮胎安全行驶,反而使轮胎重量增加,生热提高,生产复杂化。双腔轮胎和填充海绵轮胎,虽然得到了实际应用,但原材料消耗多、成本高,不适应高速行驶,应用局限性很大。自封轮胎虽也应用,但由于在行驶中密封材料易变质,需用时往往不能发挥作用,所以也不大适用。因此从六十年代中期,人们对真正适应现代使用要求的安全轮胎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共同特点都是无内胎的底断面的,而且胎内多半采用润滑剂,并需配备特殊轮辋。轮胎因刺扎等意外原因造成漏气后,也只能继续安全使用一段距离。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轮胎,它能够保证意外原因而刺不穿轮胎,确保安全行驶和消除携带备用胎的麻烦。
本发明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在轮胎的胎面和胎体中胶粘一层由弹簧钢和薄钢板加工后组合而成的金属防刺层保护着胎体,达到了轮胎不被刺穿、不漏气的目的。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具体构造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由金属材料加工的防刺层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防刺层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防刺层主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防刺层左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参照图1,一个具有良好弹性的金属防刺层(2)由聚异氰酸酯胶粘合在胎体(1)和胎面(3)中,这里也可以用金属与橡胶粘合力较强剥离强度较高的粘胶剂。
为有较高的行驶速度和较好的行驶舒适性,以及轮胎在充气后和轮胎在滚动过程中,所产生复杂的形变,参照图2、图3、图4、图5金属防刺层是由薄钢板和弹簧钢加工成链节(4)压簧(5)和U形卡簧(6)组装而成。当轮胎因意外原因刺破胎面(3)金属防刺层(2)将保护着胎体(1)而不被刺穿。
权利要求
1.一个由金属材料加工的防刺层,由聚异氰酸酯胶或金属与橡胶粘合力较强,剥离强度较高的粘胶剂和胎体(1)胎面(3)粘合成一体。
2.按权利要求1规定的金属防刺层,其特征是由薄钢板和弹簧钢加工而成。
3.按权利要求1或2规定的金属防刺层,其特征是由数只链节(4)压簧(5)和U形卡簧(6)组装而成。
4.按权利要求3规定的金属防刺层,其特征是U形卡簧(6)材料的宽度大于链节装上压簧后的间隙。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刺扎不破充气轮胎的新装置,适合于汽车、电车、拖拉机、工程车和飞机等高速交通工具上,它是由胎面、金属防刺层和胎体胶合而成,当轮胎因意外原因刺破胎面,由金属防刺层保护着胎体,使轮胎不漏气。
文档编号B60C19/12GK1109421SQ9410362
公开日1995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30日
发明者吴志鸿 申请人:吴志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