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底座的汽车内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7477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可拆底座的汽车内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拆底座的汽车内后视镜。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电子的发展和汽车用户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后装市场后视镜被加载了越来越多的电子功能,如内置显示器、行车记录仪、GPS导航等。
[0003]目前主流的后装车内后视镜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夹式后视镜,即通过背夹固定在原车后视镜上:另一种为分体支架后视镜,即镜子本体和支架是通过四个(或更多)螺丝固定,可拆卸更换支架以适配不同车型,夹式后视镜的有点在于安装方便、通用性强,缺点在于安装效果不美观、且有些内置了显示器的后视镜,由于机身较重导致原车后视镜支架不堪重负整体下沉而影响使用效果。分体支架后视镜较夹式后视镜在安装的可靠性及美观性上有了一定提升,但对于挑剔的用户来说,这种后视镜看起来依然不够原车风格,尤其是镜子背面醒目的四颗(或更多)螺丝和穿出的电源线暴露了其副厂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传统的后装车内后视镜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底座的汽车内后视镜,有效保证了后视镜的原装风格和可媲美原车后视镜的安装可靠性,同时可灵活搭配多款底座以适配不同车型。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底座的汽车内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本体和与后视镜本体连接的支架,所述后视镜本体的内部设有卡簧,背面设有球头孔位,所述的支架包括支臂和与支臂连接的底座,支臂一端设有球头,球头穿过球头孔位和卡簧连接固定,所述支臂和底座的相应位置处设有穿线孔。
[0006]作为优选的,所述支臂和底座的相应位置设有螺丝孔,支臂和底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的支臂和底座的相应位置设有与车体通过六角螺丝固定连接的六角螺丝孔。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仅确保后视镜可灵活的调整角度,而且有效保证了后视镜的原装风格和可媲美原车后视镜的安装可靠性,同时可灵活搭配多款底座以适配不同车型。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卡簧,2.球头孔位,3.支臂,4.底座,5.球头,6.穿线孔,7.螺丝孔,8.六角螺丝孔,9.后视镜背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底座的汽车内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本体和与后视镜本体连接的支架,后视镜本体的内部设有卡簧I,后视镜背面9设有球头孔位2,支架包括支臂3和与支臂3连接的底座4,支臂3 —端设有球头5,球头5穿过球头孔位2和卡簧I连接固定,支臂3和底座4的相应位置处设有穿线孔6、螺丝孔7和六角螺丝孔。
[0013]通过后视镜本体的内置卡簧I将后视镜的支架球头5牢牢固定,同时确保其灵活可调角度;将支架设计为支臂3和底座4两个部分,方便灵活拆装,以匹配不同车型;将支臂3加粗并在内部留出穿线孔6位,同时在支臂3和底座4相应位置设计了穿线孔6、用于连接二者的螺丝孔7和牢牢固定后视镜与粘贴在挡风玻璃上的原车后视镜底座的六角螺丝孔8 ;有效保证了后视镜的原装风格和可媲美原车后视镜的安装可靠性,同时可灵活搭配多款底座以适配不同车型。
[001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同等替换和改进等,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可拆底座的汽车内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本体和与后视镜本体连接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本体的内部设有卡簧,背面设有球头孔位,所述的支架包括支臂和与支臂连接的底座,支臂一端设有球头,球头穿过球头孔位和卡簧连接固定,所述支臂和底座的相应位置处设有穿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底座的汽车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和底座的相应位置设有螺丝孔,支臂和底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底座的汽车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臂和底座的相应位置设有与车体通过六角螺丝固定连接的六角螺丝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底座的汽车内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本体和与后视镜本体连接的支架,所述后视镜本体的内部设有卡簧,背面设有球头孔位,所述的支架包括支臂和与支臂连接的底座,支臂一端设有球头,球头穿过球头孔位和卡簧连接固定,所述支臂和底座的相应位置处设有穿线孔。不仅确保后视镜可灵活的调整角度,而且有效保证了后视镜的原装风格和可媲美原车后视镜的安装可靠性,同时可灵活搭配多款底座以适配不同车型。
【IPC分类】B60R1-04
【公开号】CN204383312
【申请号】CN201520030572
【发明人】吴云强, 任卫华
【申请人】吴云强, 任卫华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