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桥加放油塞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8675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动桥加放油塞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驱动桥齿轮油加放油塞密封性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动桥加放油塞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0002]在整车装配及使用保养过程中需对驱动桥齿轮油进行加注及更换,以保证驱动桥内部的齿轮及轴承达到良好的润滑效果,避免由于齿轮及轴承异常磨损产生的机械故障。因此,驱动桥应带有加放油塞结构,且该结构应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0003]目前的驱动桥加放油塞及密封部分的结构由油塞座、油塞及纯铜密封垫圈组成。油塞座焊接在驱动桥壳体上,油塞与油塞座之间采用螺纹配合,可将油塞拧下或拧紧,以进行加放油的操作。在油塞拧紧时,位于油塞和油塞座之间的纯铜密封垫圈上下两侧平面被压紧,起到密封作用,由于纯铜密封垫圈在每次拧紧密封时都会产生微量的塑性变形,经过几次(通常在2-3次)拆装后,会因密封不良出现漏油情况。同时这种结构对油塞及油塞座密封端面的粗糙度、平面度及垂直度都要求很高,制造难度和成本较大,对零件的防护要求相应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驱动桥加放油塞结构及汽车,解决目前驱动桥加放油塞结构中密封垫圈产生微量变形后会因密封不良出现漏油情况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桥加放油塞结构,包括:油塞座、油塞及密封垫圈,所述油塞与油塞座连接,所述油塞座与油塞之间设置有所述密封垫圈;
[0007]其中所述密封垫圈包括刚性硬质材料制成的第一连接圈与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圈,所述第一连接圈的厚度小于第二连接圈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接圈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接圈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接圈内壁与所述第二连接圈外壁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圈的材料为金属,所述第二连接圈的材料为橡胶。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圈与第二连接圈硫化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圈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直径大于第二连接部直径,所述第一连接圈、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从外向内依次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圈的厚度,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圈的厚度。
[0013]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驱动桥,和如上所述的驱动桥加放油塞结构,所述油塞座焊接在所述驱动桥壳体上。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桥加放油塞结构采用刚性硬质材料制成的第一连接圈和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圈结合形成的密封垫圈与油塞及油塞座配合提高并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用密封垫圈的第一连接圈实现对油塞的支撑,保持油塞的紧固力矩,保护第二连接圈不被压溃,保证密封垫圈重复使用的可靠性;第二连接圈主要用于密封,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密封垫圈大大提高了油塞的密封效果,降低了油塞及油塞座密封端面的加工要求。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驱动桥加放油塞结构的爆炸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密封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密封垫圈的剖视图。
[0018]【附图说明】如下:1、油塞座;2、油塞;3、密封垫圈;301、第一连接圈;302、第二连接圈;3021、第一连接部;3022、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0]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驱动桥加放油塞结构,包括:油塞座1、油塞2及密封垫圈3,所述油塞2与油塞座I连接,所述油塞座I与油塞2之间设置有所述密封垫圈3 ;其中,所述密封垫圈3包括第一连接圈301与第二连接圈302,所述第一连接圈301的厚度小于第二连接圈302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接圈301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接圈302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接圈301内壁与所述第二连接圈302外壁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油塞座I与油塞2之间设置的密封垫圈3厚度小的第一连接圈301由刚性硬质材料制成,实现对油塞2的支撑作用,保持油塞2的紧固力矩,保护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圈302不被压溃,保证整个密封圈重复使用的可靠性,同时其反复拆装不会变形,其表面进行涂层防腐处理;第二连接圈302由弹性材料制成,主要用于密封,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
[002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圈301的材料为金属,所述第二连接圈302的材料为橡胶。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采用金属和橡胶结合的复合密封垫圈3大大提高了油塞2的密封效果,降低了油塞2及油塞座I密封端面的加工要求。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并不具体限定第一连接圈301与第二连接圈302的具体制作材料,只需保证,密封垫圈3由厚度小的刚性硬质材料制成的第一连接圈301与厚度大的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圈302构成,即可。
[002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圈301与第二连接圈302硫化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圈301与第二连接圈302硫化连接在一起,形成可靠的良好的密封结构。
[0023]如图2和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圈302包括第一连接部3021和第二连接部3022,所述第一连接部3021直径大于第二连接部3022直径,所述第一连接圈301、第一连接部3021、第二连接部3022从外向内依次连接。
[0024]继续参见图2和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02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022的厚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021厚度大于第二连接部3022厚度,在油塞座I与油塞2紧固时,第一连接部3021上下两侧挤压变形,由于第二连接部3022厚度小,所以可以为第一连接部3021的变形提供多余空间。
[0025]继续参见图2和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02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圈301的厚度,所述第二连接部302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圈301的厚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当油塞2紧固时,第一连接部3021上下两侧受挤压变形,油塞2上紧后,第一连接部3021上下两侧与第一连接圈301上下两侧齐平,第一连接圈301实现了对油塞2的支撑及保持油塞2的紧固扭矩,保护第一连接部3021不被压溃,第一连接部3021上下两侧及第二连接部3022用于齿轮油密封,起到了良好的密封效果。
[0026]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驱动桥,和如上所述的驱动桥加放油塞结构,所述油塞座I焊接在所述驱动桥壳体上。
[0027]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驱动桥加放油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塞座(I)、油塞(2)及密封垫圈(3),所述油塞(2)与油塞座(I)连接,所述油塞座(I)与油塞(2)之间设置有所述密封垫圈⑶; 其中所述密封垫圈(3)包括刚性硬质材料制成的第一连接圈(301)与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圈(302),所述第一连接圈(301)的厚度小于第二连接圈(302)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接圈(301)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接圈(302)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接圈(301)内壁与所述第二连接圈(302)外壁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桥加放油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圈(301)的材料为金属,所述第二连接圈(302)的材料为橡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桥加放油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圈(301)与第二连接圈(302)硫化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桥加放油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圈(302)包括第一连接部(3021)和第二连接部(3022),所述第一连接部(3021)直径大于第二连接部(3022)直径,所述第一连接圈(301)、第一连接部(3021)、第二连接部(3022)从外向内依次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桥加放油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02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022)的厚度。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桥加放油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02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圈(301)的厚度,所述第二连接部(302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圈(301)的厚度。7.一种汽车,包括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桥加放油塞结构,所述油塞座(I)焊接在所述驱动桥壳体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驱动桥加放油塞结构及汽车,包括:油塞座、油塞及密封垫圈,油塞与油塞座连接,油塞座与油塞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其中密封垫圈包括第一连接圈与第二连接圈,第一连接圈的厚度小于第二连接圈的厚度,第一连接圈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接圈的直径,第一连接圈内壁与第二连接圈外壁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桥加放油塞结构采用刚性硬质材料制成的第一连接圈和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圈结合形成的密封垫圈与油塞及油塞座配合提高并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用密封垫圈的第一连接圈实现对油塞的支撑,保持油塞的紧固力矩,保护第二连接圈不被压溃,保证密封垫圈重复使用的可靠性;第二连接圈主要用于密封,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
【IPC分类】B60B35/00, F16J15/12
【公开号】CN204641264
【申请号】CN201520312366
【发明人】梁雅楠, 范亘, 莫淑萍, 席玉岭, 周渝
【申请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