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板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8990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板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座椅板的支撑结构,包括固定于座椅板下表面的第一支撑板以及设置于车身上的第二支撑板,所述座椅板可相对车身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面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导向槽正对的位置设有限位立柱,所述限位立柱可在导向槽内滑动,所述导向槽的下端设有定位孔,所述座椅板呈闭合状态时,所述限位立柱位于所述导向槽的上端,所述座椅板呈打开状态时,所述限位立柱位于所述导向槽下端的定位孔内,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可以实现机械锁止的功能,使座椅板与车身的相对位置固定,维持座椅板呈打开状态。
【专利说明】
_种座椅板的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板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座椅板翻起后,用于支撑座椅板的结构有2种不同的方案,第一种方案如图1所示,座椅板由一根气弹簧支撑,在座椅板翻起后主要靠气弹簧上自带的锁止结构来防止座椅板在突然受到外界推力(大风或人为的误碰)掉落,而造成座椅板下方维修人员受伤,在座椅板关闭时需将锁压下去,解除锁止。第二种方案如图2所示,座椅板由2根气弹簧支撑,为了增加操作的便捷性,取消了气弹簧上的锁止结构。因为2根气弹簧的安全性系数相比一根的要高很多,一般的外力不会轻易将其压,在关上座椅板时只需用力压座椅板即可。
[0003]对于第一种方案,一方面安全上存在隐患,由于只有一根气弹簧支撑,如果气弹簧的自身密封性不是很好时,突然发生漏气情况或其他失效的情况,此时气弹簧锁止结构也起不到限位作用,由于座椅板和座椅的重量很大,导致其自然掉落的几率很大;另一方面操作上也不是很简洁,一般的操作人员若是无人告知气弹簧自带的锁止结构,就不了解其使用方法,而硬压座椅板,很容易损坏气弹簧。对于第二种方案,虽说2根气弹簧安全性提高很多,但也不能排除有特别大的外力撞击座椅板而导致其掉落,因为即使是2根气弹簧支撑,其允许的支撑力也不会太大,因为支撑力太大时人用手是关不上座椅板的,所以安全上还是存在隐患的。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座椅板的支撑结构,包括固定于座椅板下表面的第一支撑板以及设置于车身上的第二支撑板,所述座椅板可相对车身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面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导向槽正对的位置设有限位立柱,所述限位立柱可在导向槽内滑动,所述导向槽的下端设有定位孔;所述座椅板呈闭合状态时,所述限位立柱位于所述导向槽的上端,所述座椅板呈打开状态时,所述限位立柱位于所述导向槽下端的定位孔内。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当所述座椅板从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转换时,第一支撑板随着座椅板转动,限位立柱的位置不动的,所以限位立柱会相对导向槽移动。所述限位立柱沿着导向槽,从导向槽的上端向下端滑动,当所述座椅板呈打开状态时,所述限位立柱位于所述导向槽下端的定位孔内,此时限位立柱不能再继续移动,因为限位立柱被支撑在第二支撑板上,所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相对位置固定,也就是说座椅板呈打开状态时,座椅板与车身的相对位置固定,实现了机械锁定。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所述定位孔为盲孔且与限位立柱匹配。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所述限位立柱包括限位部以及柱体,所述柱体穿过第二支撑板,所述柱体还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呈压缩状态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第二支撑板和导向槽。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端以及拉索组件,所述拉索组件一端与控制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立柱的限位部连接。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板的安装结构,所述拉索组件包括拉索、固定部以及位于拉索和固定部之间的回复部,所述拉索的一端连接控制端,另一端与回复部连接,所述回复部包括两个端部,所述两个端部之间连接回复弹簧,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连接回复部,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立柱的限位部连接。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所述拉索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撑回复部和固定部的支撑件。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件为直角形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个直角部分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另一个直角部分包括用于夹持回复部的开口。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座椅板与车身相对转动的衔接处。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沿座椅板的中间线设置。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还包括气弹簧,所述气弹簧设置于座椅板的两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座椅板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2是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座椅板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座椅板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座椅板关闭状态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座椅板打开状态不意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座椅板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9]在车辆领域,座椅的下方会设置电器元件或者动力电池,例如,电动叉车座椅的下方安装有动力电池,需要经常将座椅板打开来进行维修,因此,需要将座椅板固定在打开的状态。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座椅板翻起后,用于支撑座椅板的结构有2种不同的方案,第一种方案如图1所示,座椅板10由一根气弹簧51支撑,在座椅板10翻起后主要靠气弹簧51上自带的锁止结构来防止座椅板10在突然受到外界推力(大风或人为的误碰)掉落,而造成座椅板10下方维修人员受伤,在座椅板10关闭时需将锁压下去,解除锁止。第二种方案如图2所示,座椅板10由2根气弹簧52支撑,为了增加操作的便捷性,取消了气弹簧52上的锁止结构。因为2根气弹簧52的安全性系数相比一根的要高很多,一般的外力不会轻易将其压,在关上座椅板10时只需用力压座椅板即可。
[0030]对于第一种方案,一方面安全上存在隐患,由于只有一根气弹簧51支撑,如果气弹簧51的自身密封性不是很好时,突然发生漏气情况或其他失效的情况,此时气弹簧锁止结构也起不到限位作用,由于座椅板和座椅的重量很大,导致其自然掉落的几率很大;另一方面操作上也不是很简洁,一般的操作人员若是无人告知气弹簧自带的锁止结构,就不了解其使用方法,而硬压座椅板,很容易损坏气弹簧。对于第二种方案,虽说2根气弹簧52安全性提高很多,但也不能排除有特别大的外力撞击座椅板而导致其掉落,因为即使是2根气弹簧52支撑,其允许的支撑力也不会太大,因为支撑力太大时人用手是关不上座椅板的,所以安全上还是存在隐患的。
[003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座椅板的支撑结构,包括设置于座椅板10下表面的第一支撑板11以及设置于车身(未示出)上的第二支撑板21,所述座椅板10可相对车身转动,所述车身位于座椅板10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撑板21设置于所述车身上端,且与第一支撑板11靠近设置。
[0032]所述第一支撑板11的侧面设有导向槽12,所述第二支撑板21与导向槽1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21与所述导向槽12正对的位置设有限位立柱30,所述限位立柱30穿过第二支撑板21中的通孔211,所以在限位立柱30的长度方向上可以移动,所述第二支撑板21对限位立柱30起支撑作用,所述限位立柱30的前端可在导向槽12内滑动,所述导向槽12的下端121设有定位孔13。
[0033]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座椅板10呈闭合状态时,所述限位立柱30位于所述导向槽12的上端122,所述座椅板10呈打开状态时,所述限位立柱30位于所述导向槽12的下端121的定位孔13内。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当所述座椅板10从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转换时,限位立柱30沿着导向槽12,从导向槽的上端122向下端121滑动,当所述座椅板10呈打开状态时,即座椅板10打开到最大位置时,所述限位立柱30位于所述导向槽12的下端121的定位孔13内,此时限位立柱30被定位孔13限制,不能再继续移动。因为限位立柱30被支撑在第二支撑板21上,所以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21的相对位置固定,也就是说座椅板1呈打开状态时,座椅板1与车身的相对位置固定,实现了机械锁定,从而使座椅板1被固定在打开的状态。
[0034]所述导向槽12为弧形,其形状与座椅板10转动的轨迹匹配,所述导向槽12的宽度需与限位立柱30匹配,使限位立柱30能够顺利地在导向槽12内滑动。
[0035]所述定位孔13为盲孔且与限位立柱30匹配。所述限位立柱30与盲孔间隙配合,使限位立柱30能够顺利地滑入盲孔中。
[003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所述限位立柱30在其长度方向可以移动,并且具有回复特性,为此,所述限位立柱30包括限位部31以及柱体32,所述柱体32穿过第二支撑板21,所述柱体32还套设有弹簧33,所述弹簧33呈压缩状态且弹簧33的两端分别抵顶第二支撑板21和导向槽12。所述第二支撑板21的通孔211仅可以让柱体32通过,限位部31的截面明显大于柱体32,因此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所述弹簧33能起到回复的作用,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限位立柱30被挤压到定位孔13中。
[0037]如图3和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还包括控制组件40,在座椅板10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转换过程中,必须先将限位立柱30从定位孔13中拉出,为此,所述控制组件40用于将限位立柱30从定位孔13中拉出,相对于具有机械解锁的作用。
[0038]所述控制组件40包括控制端41以及拉索组件42,所述拉索组件42—端与控制端4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立柱30的限位部31连接。当操作员操作控制端41以后,其作用力通过拉索组件42,最终将限位立柱30从定位孔13中拉出。
[0039]所述拉索组件42包括拉索421、固定部422以及位于拉索421和固定部422之间的回复部423,所述拉索421的一端连接控制端41,另一端与回复部423连接,所述回复部423包括两个端部4231,所述两个端部4231之间连接回复弹簧424,所述固定部422的一端连接回复部423,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立柱30的限位部31连接。所述回复弹簧424具有回复特性,当操作员操作控制端41以后,回复弹簧424被拉伸;当操作员不再操作控制端41,回复弹簧424恢复到正常状态,使控制端41恢复到操作前的状态。所述控制端41可以设置在操作平台上,当然也可以设置在其他合适的位置。
[0040]如图3所示,所述拉索组件42还包括用于支撑回复部423和固定部422的支撑件425。
[0041 ]所述支撑件425为直角形支撑件,所述支撑件425的一个直角部分与第二支撑板21固定连接,另一个直角部分包括用于夹持回复部423的开口 4251。
[004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21设置于所述座椅板10与车身相对转动的衔接处。所述第一支撑板11沿座椅板10的中间线设置,可以达到受力均匀的效果。
[0043]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还包括气弹簧50,所述气弹簧50设置于座椅板10的两侧。所述气弹簧50的结构以及布置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气弹簧的结构及布置。在本实施例中,座椅板10的支撑结构实现了双保险的功能,气弹簧50和上述机械锁止的结构使得座椅板10的支撑结构更加安全和可靠,具体地,气弹簧50可以实现自动支撑座椅板的功能,同时具备操作轻便的功能,在不消除气弹簧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的情况下,上述机械锁止的支撑结构进一步将座椅板与车身的相对位置固定,即使在气弹簧失效的情况下也可用这种结构支撑座椅板,防止因为座椅和座椅板突然掉落,压伤司机或维修人员,用简单的结构、低成本的方式得到安全高效实用的支撑效果。
[004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004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座椅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座椅板(10)下表面的第一支撑板(11)以及设置于车身上的第二支撑板(21),所述座椅板(10)可相对车身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板(11)的侧面设有导向槽(12),所述第二支撑板(21)与所述导向槽(12)正对的位置设有限位立柱(30),所述限位立柱(30)可在导向槽(12)内滑动,所述导向槽(12)的下端(121)设有定位孔(13);所述座椅板(10)呈闭合状态时,所述限位立柱(30)位于所述导向槽(12)的上端(122),所述座椅板(10)呈打开状态时,所述限位立柱(30)位于所述导向槽(12)的下端(121)的定位孔(1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13)为盲孔且与限位立柱(30)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立柱(30)包括限位部(31)以及柱体(32),所述柱体(32)穿过第二支撑板(21),所述柱体(32)还套设有弹簧(33),所述弹簧(33)呈压缩状态且弹簧(33)的两端分别抵顶第二支撑板(21)和导向槽(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组件(40),所述控制组件(40)包括控制端(41)以及拉索组件(42),所述拉索组件(42)—端与控制端(4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立柱(30)的限位部(3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组件(42)包括拉索(421)、固定部(422)以及位于拉索(421)和固定部(422)之间的回复部(423),所述拉索(421)的一端连接控制端(41),另一端与回复部(423)连接,所述回复部(423)包括两个端部(4231),所述两个端部(4231)之间连接回复弹簧(424),所述固定部(422)的一端连接回复部(423),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立柱(30)的限位部(31)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组件(42)还包括用于支撑回复部(423)和固定部(422)的支撑件(42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25)为直角形支撑件,所述支撑件(425)的一个直角部分与第二支撑板(21)固定连接,另一个直角部分包括用于夹持回复部(423)的开口(4251)。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21)设置于所述座椅板(10)与车身相对转动的衔接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II)沿座椅板(10)的中间线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弹簧(50),所述气弹簧(50)设置于座椅板(1)的两侧。
【文档编号】B60N2/44GK205553977SQ201620260812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1日
【发明人】曹保卫, 上官义刚, 程帮胜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