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电子禁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4161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铁路电子禁溜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车辆交通管理系统领域,具体涉及铁路电子禁溜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货物列车在编组站进行编组时,最常用的办法是,把待编组的车箱拉到驮峰上(坡顶),然后靠坡度溜放,不同去向的车箱溜往不同的股道,溜放后的车厢按去向重新组合。由于这种溜放的车箱本身不带动力,刹车靠手制动,有时难免会有些小冲撞。一般要求装运汽车,易燃易爆物品的货物列车,载有旅客的客车,特种车辆(比如落下孔车,夹钳车等)不允许调车作业时进行溜放作业而是必须由调车机推送。所以有些安全要求较高的车辆(如装有危险品的车箱)就不能溜放。现有技术的缺陷或不足以前对一些装载有大件货物的禁止溜放的车辆没有一套完整的识别系统,因而在铁路货车调车作业时,把禁止溜放的货车放去驮峰溜放,有可能破坏货物的装载状态,危及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子禁溜装置,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禁止溜放的货车上驮峰,铁路车辆通过电子禁溜装置时,系统读出信息并通知编组的人员,给予这些禁溜车辆禁上驮峰提示,同时便于对事后的责任进行划分。由于在铁路的现有设备中,并没有专门针对禁止溜放车辆的识别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能满足铁路货运的安全需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铁路电子禁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电子禁溜标签、标签读出装置、磁钢车位判别装置、车号天线、车号读出装置、数据传输板、串口服务器和上位机组成;所述电子禁溜标签与标签读出装置连接,所述车号天线与车号读出装置连接,所述标签读出装置、磁钢车位判别装置和车号识别装置和所述数据转接板连接,所述数据转接板与串口服务器连接,所述串口服务器与上位机连接;所述标签读出装置读出电子禁溜标签中的标签信息并传送给数据转接板,所述磁钢车位判别装置判别磁钢发送的车位信号并传送给数据转接板,所述车号读出装置读出车号天线发出的车号信号并传送给数据转接板,所述数据转接板将所述标签信号、车位信号和车号信号通过串口服务器传送给上位机。所述电子禁溜标签中的信息包括发站名和货物的品名信息。所述电子禁溜标签紧贴在禁止溜放的标示牌后面,设置在车厢左右两侧端部标示牌插槽内。高度距离铁轨表面I. 5米高。由于电子禁溜标签一般都安装在列车两侧的车边缘靠近车钩处,要读出两侧禁溜标签的信息,必须在所要检测的线路两侧都要安装电子标签读出装置。标签读出装置装在铁轨外,线路两侧与铁轨平行。[0012]优选地,标签读出装置设置在距离线路中心2. 5 m处,标签识别天线中心的安装高度为距轨面I. 2 2. O m。这样的设置用以覆盖铁路货车禁溜牌不同高度(不同车型其门扣高度不同);室外机柜装于任一侧电子标签识别装置的旁边,与最近轨道垂直距离大于I. 5 m ;电子标签读出装置与车号读出装置都与数据传输板,数据传输板再与串口服务器相连,机柜内的串口服务器通过网络与上位机处理系统相连。所述电子禁溜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所述磁钢车位判别装置由至少两组磁钢和磁钢判别板组成,所述磁钢与磁钢判别板相连;每组磁钢有两个磁钢,磁钢分别用专用的夹具安放在两根轨道内侧,专用夹具夹在轨道的下部,每组的两个磁钢相距27 30厘米;磁钢判别板感应磁钢产生的信号,判别磁钢产生信号的个数。当两个磁钢依次有信号时,代表有一个车轴经过。优选地两组磁钢相距2. 8 3. 2米。进一步优选地,两个磁钢之间相距3. O米。因为大多数的车辆的最后一个车轴和下一辆的前车轴刚好在这范围内,根据这个条件可判别处在车辆的连接处,以保证能准确的判别车辆个数的信息;上述的磁钢判别装置通过感应磁钢信号,判别车辆的方向到来与离开,通过判别磁钢产生信号的个数,从而判别通过的车轴数量,推算出车辆的辆数。所述车号天线设置在两组磁钢的中间。优选的,车号识别天线装在轨道线路道心、与枕木平行,通过同轴电缆与车号读出装置相连。所述标签读出装置包括识别天线,所述识别天线由天线板、可调天线板、射频转接头、连接柱、射频屏蔽罩、弹簧组成,所述连接柱固定在所述天线板之间,所述可调天线板上有滑槽,通过螺栓与天线板活动连接,所述可调天线板通过纵向移动调节天线的位置,达到接收效果,射频转接头固定在天线板的背面、与射频屏蔽罩的一端焊接,射频屏蔽罩的另一端固定在天线板上、位于两连接柱之间,弹簧缠绕在上端的连接柱上。天线板、可调天线板、连接柱、弹簧之间的这种结构,确保相互之间的距离。标签读出装置使用此特制的天线,增大了读出的覆盖角度,以保证铁路货车高速通过时,标签读出装置对小型标签的识别率。识别天线安装在所测线路的平直段上,与所测线路的轨道平行。优选地,天线中心距轨面I. 2^1. 8 m。所述系统还包括室外机柜,室外机柜安放于铁轨边距铁轨2. 5米以上的位置。所述数据传输板、车号读出装置和串口服务器设置在所述室外机柜中。在读取了电子禁溜标签的信息后,再与读取的车号信息和车位信号,上位机把上述信息发给站场调度控制室,调度控制室里的工作人员对禁止溜放的车辆进行调度并且通知火车司机和现场的工作人员,上驮峰前,把禁止遛放的车辆解编到其他地方。[002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提供了一种系统,避免禁止溜放的车辆上驮峰。2、提高铁路电子禁溜系统中标签读出装置的识别性能。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布置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中磁钢车位判别装置的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标签读出装置的识别天线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子禁溜装置,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禁止溜放的货车上驮峰,铁路车辆通过电子禁溜装置时,系统读出信息并通知编组的人员,给予这些禁溜车辆禁上驮峰提示,同时便于对事后的责任进行划分。由于在铁路的现有设备中,并没有专门针对禁止溜放车辆的识别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能满足铁路货运的安全需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如图I所示,一种铁路电子禁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电子禁溜标签、标签读出装置、磁钢车位判别装置、车号天线、车号读出装置、数据传输板、串口服务器和上位机组成;所述电子禁溜标签与标签读出装置连接,所述车号天线与车号读出装置连接,所述标签读出装置、磁钢车位判别装置和车号识别装置和所述数据转接板连接,所述数据转接板与串口服务器连接,所述串口服务器与上位机连接;所述标签读出装置读出电子禁溜标签中的标签信息并传送给数据转接板,所述磁钢车位判别装置判别磁钢发送的车位信号并传送给数据转接板,所述车号读出装置读出车号天线发出的车号信号并传送给数据转接板,所述数据转接板将所述标签信号、车位信号和车号信号通过串口服务器传送给上位机。所述电子禁溜标签中的信息包括发站名和货物的品名信息。所述电子禁溜标签紧贴在禁止溜放的标示牌后面,设置在车厢左右两侧端部标示牌插槽内,离铁轨表面I. 5米高。由于电子禁溜标签一般都安装在列车两侧的车边缘靠近车钩处,要读出两侧禁溜标签的信息,必须在所要检测的线路两侧都要安装电子标签读出装置。标签读出装置装在铁轨外,线路两侧与铁轨平行。优选地,标签读出装置设置在距离线路中心2. 5 m处,标签识别天线中心的安装高度为距轨面I. 2 2. O m。这样的设置用以覆盖铁路货车禁溜牌不同高度(不同车型其门扣高度不同);室外机柜装于任一侧电子标签识别装置的旁边,与最近轨道垂直距离大于I. 5 m ;电子标签读出
5装置与车号读出装置都与数据传输板,数据传输板再与串口服务器相连,机柜内的串口服务器通过网络与上位机处理系统相连。所述电子禁溜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如图2所示,所述磁钢车位判别装置5由至少两组磁钢和磁钢判别板组成,所述磁钢与磁钢判别板相连;每组磁钢有两个磁钢,磁钢分别用专用的夹具安放在两根轨道内侧,专用夹具夹在轨道的下部,每组的两个磁钢相距27 30厘米;磁钢判别板感应磁钢产生的信号,判别磁钢产生信号的个数。所述车号天线6设置在两组磁钢的中间。优选的,车号天线6装在轨道线路道心、与枕木平行,通过同轴电缆与车号读出装置相连。标签读出装置2装在铁轨外,线路两侧与铁轨平行。优选地,标签读出装置2设置在距离线路中心2. 5 m处,标签识别天线中心的安装高度为距轨面1. 2 2. O m。所述系统还包括室外机柜8,室外机柜8安放于铁轨边距铁轨2. 5米以上的位置。所述数据传输板、车号读出装置和串口服务器设置在所述室外机柜8中。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磁钢车位判别装置包括两组磁钢,每组磁钢有两个磁钢,四个磁钢的两根导线分别接磁钢车位判别装置的输入口的1+、1-,2+、2-,3+、3-,4+、4-等引脚上。当两个磁钢依次有信号时,代表有一个车轴经过。优选地两组磁钢相距2. 8 3. 2米。进一步优选地,两个磁钢之间相距3. O米。因为大多数的车辆的最后一个车轴和下一辆的前车轴刚好在这范围内,根据这个条件可判别处在车辆的连接处,以保证能准确的判别车辆个数的信息;上述的磁钢判别装置通过感应磁钢信号,判别车辆的方向到来与离开,通过判别磁钢产生信号的个数,从而判别通过的车轴数量,推算出车辆的辆数。所述车号天线设置在两组磁钢的中间。优选的,车号识别天线装在轨道线路道心、与枕木平行,通过同轴电缆与车号读出装置相连。如图4所示,所述电子标签读出装置的识别天线是由天线板(10,11)、可调天线板
(12)、射频转接头(13)、连接柱(16)、射频屏蔽罩(17)、弹簧(18)组成的,连接柱(16)固定在天线板(10,11)之间,可调天线板(12)上有滑槽(14),通过螺栓(15)与天线板(10)活动连接,可调天线板通过纵向移动调节天线的位置,从而达到最佳的接收效果。射频转接头(13)固定在天线板(10)的背面、与射频屏蔽罩(17)的一端焊接连接,射频屏蔽罩(17)的另一端固定在天线板(11)上、位于两连接柱(16)之间,弹簧(18)缠绕在上端的连接柱
(16)上。天线板、可调天线板、连接柱、弹簧之间的这种结构,确保相互之间的距离。标签读出装置使用此特制的天线,增大了读出的覆盖角度,以保证铁路货车高速通过时,标签读出装置对小型标签的识别率。识别天线安装在所测线路的平直段上,与所测线路的轨道平行。优选地,天线中心距轨面I. 2^1. 8 m。所述系统还包括室外机柜,室外机柜安放于铁轨边距铁轨2. 5米以上的位置。所述数据传输板、车号读出装置和串口服务器设置在所述室外机柜中。在读取了电子禁溜标签的信息后,再与读取的车号信息和车位信号,上位机把上述信息发给站场调度控制室,调度控制室里的工作人员对禁止溜放的车辆进行调度并且通知火车司机和现场的工作人员,上驮峰前,把禁止遛放的车辆解编到其他地方。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铁路电子禁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电子禁溜标签、标签读出装置、磁钢车位判别装置、车号天线、车号读出装置、数据传输板、串口服务器和上位机组成;所述电子禁溜标签与标签读出装置连接,所述车号天线与车号读出装置连接,所述标签读出装置、磁钢车位判别装置和车号识别装置和所述数据转接板连接,所述数据转接板与串口服务器连接,所述串口服务器与上位机连接;所述标签读出装置读出电子禁溜标签中的标签信息并传送给数据转接板,所述磁钢车位判别装置判别磁钢发送的车位信号并传送给数据转接板,所述车号读出装置读出车号天线发出的车号信号并传送给数据转接板,所述数据转接板将所述标签信号、车位信号和车号信号通过串口服务器传送给上位机。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禁溜标签中的信息包括发站名和货物的品名息。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禁溜标签紧贴在禁止溜放的标示牌后面,设置在车厢左右两侧端部标示牌插槽内,电子标签读出装置设置在轨道两侧。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车位判别装置由至少两组磁钢和磁钢判别板组成,所述磁钢与磁钢判别板相连;每组磁钢有两个磁钢,磁钢分别用专用的夹具安放在两根轨道内侧,专用夹具夹在轨道的下部,每组的两个磁钢相距27 30厘米,而每组磁钢之间相距3米;磁钢判别板感应磁钢产生的信号,判别磁钢产生信号的个数。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号天线设置在两组磁钢的中间。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读出装置包括识别天线,所述识别天线由天线板、可调天线板、射频转接头、连接柱、射频屏蔽罩、弹簧组成,所述连接柱固定在所述天线板之间,所述可调天线板上有滑槽,通过螺栓与天线板活动连接,所述可调天线板通过纵向移动调节天线的位置,达到接收效果,射频转接头固定在天线板的背面、与射频屏蔽罩的一端焊接,射频屏蔽罩的另一端固定在天线板上、位于两连接柱之间,弹簧缠绕在上端的连接柱上。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室外机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板、车号读出装置和串口服务器设置在所述室外机柜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车辆交通管理系统领域,具体涉及铁路电子禁溜系统。一种铁路电子禁溜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子禁溜标签、标签读出装置、磁钢车位判别装置、车号天线、车号读出装置、数据传输板、串口服务器和上位机组成;所述电子禁溜标签与标签读出装置连接,所述车号天线与车号读出装置连接,所述标签读出装置、磁钢车位判别装置和车号识别装置和所述数据转接板连接,所述数据转接板与串口服务器连接,所述串口服务器与上位机连接。禁溜,即铁路车辆禁止溜放。铁路电子禁溜系统根据车位判别信号对应相应的车号和禁溜标签的信息,向不能溜放的车辆提前发出信息并将信息告知相关部门,以此作为调度的依据,并且作为发生事故后的责任判定的依据。
文档编号B61L1/00GK202728260SQ201220423539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
发明者孙熊岳, 刘涛, 李晖 申请人:成都货安计量技术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