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SQ6车用侧墙组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431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SQ6车用侧墙组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墙组成,尤其涉及一种新型sq6车用侧墙组成。



背景技术:

sq6型凹底双层运输汽车专用车是根据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的需求而研制生产的,是适应我国标准轨距铁路运行的专用货车,主要用于轻型客车、suv、mpv、皮卡车等较高汽车的铁路运输,同时也可用于国产及进口各种微型、小型汽车的铁路运输。sq6型车辆主要由车体、制动装置、车钩缓冲装置及转向架等部分组成,随车配有汽车紧固装置、随车辅件等配套设备。

sq6车运用过程中,对于侧墙的防雨密封性要求较高。传统侧墙板的铆接结构密封性不太可靠,有时会出现雨水通过板间缝隙渗透到车体内部的情况。由于雨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如果掺杂铁锈等杂质的雨水滴落或溅在车内运输的汽车表面,会对其造成一定的污染。此外,传统侧墙板还存在车内光线暗和透气性不良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sq6车用侧墙组成,采用焊接结构的侧墙板,焊缝的密封性较好,从而有效防止雨水渗透;同时还对侧墙的采光和透气性能进行了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sq6车用侧墙组成,其特征在于,该侧墙组成包括纵向分为多节的侧墙板,每节所述侧墙板均由上层板、中层板和下层板拼焊而成。

所述侧墙板内侧采用管斜撑拼焊结构。

所述上层板、中层板和下层板均采用端头压平的波纹板,其中,所述上层板和中层板为一半波纹一半平板的结构,所述下层板为全波纹结构。

在所述上层板和中层板的平板处且不被车体内其他零件遮挡的部位分别设置多扇窗户。

所述窗户的外围安装有车窗防护装置。

在所述侧墙板的平板处,且不被车体内其他零件遮挡的部位设置通气孔。

所述通气孔的上边缘和左右两边缘为圆弧全遮挡结构。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的一种新型sq6车用侧墙组成,通过采用拼焊结构的侧墙板,焊缝的密封性更好,有效防止雨水渗透。2、本发明的一种新型sq6车用侧墙组成,通过在侧墙板上设置窗户和通气孔,采光和透气性能良好;而且通气孔的上边缘和左右边缘为圆弧全遮挡结构,在保证通气的同时有效避免雨水灌入。3、本发明的一种新型sq6车用侧墙组成,侧墙板的结构更美观,强度更高,制造安装工艺流程更简化,整体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墙板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侧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窗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通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通气孔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sq6车用侧墙组成,其包括纵向分为多节的侧墙板1,每节侧墙板1均由上层板11、中层板12和下层板13拼焊组成。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侧墙板1内侧采用矩形管2斜撑拼焊结构,该种结构能够在保证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轻自身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层板11、中层板12和下层板13均采用端头压平的波纹板,其中,上层板11和中层板12为一半波纹一半平板的结构,平板部位可以用于喷涂标识或者安装窗户和透气孔等结构;下层板13为全波纹结构,外观更美观,强度更高。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上层板11和中层板13的平板处且不被车体内其他部位零件遮挡的部位分别安装6扇和4扇窗户14(即共10扇窗户),以提高车内亮度;窗户14采用有机玻璃,透光性和强度良好;窗户14外围安装有车窗防护装置,有效避免外来物体对窗户14的损坏。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侧墙板1的平板处,且不被车体内其他部位零件遮挡的部位设置通气孔15,以保证车内温度和湿度以及空气的流通性;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通气孔15的上边缘和左、右两边缘为圆弧全遮挡结构,在保证通气的情况下,有效避免雨水灌入。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sq6车用侧墙组成,通过对sq6型车侧墙组成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不仅有效解决漏雨问题,而且能够使侧墙板的结构更美观,强度更高,制造安装工艺流程更简化,整体可靠性更高。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SQ6车用侧墙组成,该侧墙组成包括纵向分为多节的侧墙板,每节侧墙板均由上层板、中层板和下层板拼焊而成。本发明的一种新型SQ6车用侧墙组成,通过采用拼焊结构的侧墙板,焊缝的密封性更好,有效防止雨水渗透。本发明的一种新型SQ6车用侧墙组成,侧墙板的结构更美观,强度更高,制造安装工艺流程更简化,整体可靠性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陈子涛;杨兆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北京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09
技术公布日:2018.04.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