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轨道接驳车装置的循环固定式观光缆车及其运行方法

文档序号:35377029发布日期:2023-09-08 19:32阅读:55来源:国知局
具有轨道接驳车装置的循环固定式观光缆车及其运行方法

本发明涉及缆车安全运行,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具有轨道接驳车装置的循环固定式观光缆车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1、观光缆车,又称为客运索道,中国的客运索道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第一条大型单承载单牵引往复式客运索道建于重庆嘉陵江上,这也标志着我国索道行业的起步。近20年来,旅游业的发展为中国观光缆车建设和更新改造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2019年我国客运索道缆车新增安装数量为70条,2020年新增48条,截止至2022年,中国客运索道数量达到1148条。但与此同时,客运索道缆车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了一个重要话题,缆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频繁地起、制动,缆车运载索易磨损破坏,极有可能发生断裂,引发事故。现在景区采用的客运索道缆车大多为循环式缆车,其主要包括脱挂抱索式缆车和固定抱索式缆车,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进入停靠站时是否通过其他装置减速。传统的固定抱索式缆车完全固定在缆车运载索上,其运行速度完全取决于驱动轮带动缆车运载索的速度,然而缆车在空中的运载速度常达到13km/h及以上,即使到达停靠站减速也无法完全保证乘客上下缆车的安全,尤其是对于老人小孩而言,其在站台运行速度仍然较快,这对于站台乘客乘坐安全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与此同时,这种类型的缆车完全取决于驱动轮的运行,无法做到进站减速至与脱挂抱索式缆车近似的安全速度,也无法在离站时尽快加速至缆车规定的运行速度。

3、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乘客站台上下缆车的安全,针对循环固定抱索式缆车站台运行速度过快及缆车事故频发的现状,急需一种安全的、可行性高的循环固定式观光缆车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轨道接驳车装置的循环固定式观光缆车及其运行方法,该观光缆车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具有轨道接驳车装置的循环固定式观光缆车,包括缆车系统和两组轨道系统,两组所述轨道系统分别安装于缆车系统的两端站台上;所述轨道系统包括上车轨道、下车轨道和多组接驳车;所述上车轨道和下车轨道均为环形,所述上车轨道和下车轨道分别安装于站台区域缆车系统的两侧;多组所述接驳车分别滑动安装于上车轨道和下车轨道上。

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驳车包括车身主体、电磁铁和四个万向轮;四个所述万向轮安装于车身本体的底部且沿着上车轨道或下车轨道滚动;所述电磁铁安装于车身本体的侧壁上,所述电磁铁通电后可与缆车系统的缆车相互吸引。

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缆车系统包括两个缆车平台驱动轮、缆车运载索、多个缆车组、多个缆车中间平台、多个缆车塔架、两个缆车停靠站台和两个红外传感器;两个所述缆车平台驱动轮分别安装于两个缆车停靠站台上,所述缆车运载索套结于缆车平台驱动轮上;多个所述缆车中间平台位于两个缆车停靠站台之间,多个所述缆车塔架分别安装于多个缆车中间平台上,所述缆车塔架用于支撑缆车运载索;多个所述缆车组等距安装于缆车运载索上;两个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别安装于两个缆车停靠站台上用于感应缆车组与接驳车。

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缆车运载索与水平面呈15°-25°角。

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每组接驳车数量与每组缆车组的数量一致。

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缆车组为固定握索式缆车。

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轨道接驳车装置的循环固定式观光缆车的运行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9、s1:打开总开关,两侧停靠站台上的缆车平台驱动轮开始运转;

10、s2:缆车平台驱动轮带动缆车运载索与缆车组按照一定速度逆时针运转;

11、s3:设备工作后,乘客进入缆车停靠站台,工作人员在上车区域处控制每辆接驳车运载量,确保一辆接驳车与一辆缆车的运载量一致;接驳车与缆车组同时到达缆车平台驱动轮侧的红外传感器处,经红外传感器响应,接驳车上的电磁铁通电与缆车组对应位置的铁片相互吸引并固定,乘客从接驳车进入缆车组,行至上车轨道外侧弯道的红外传感器处,经传感器响应,缆车组关闭车门,接驳车上的电磁铁断电,接驳车与缆车组脱离;

12、s4:缆车平台驱动轮加速至正常运行速度,缆车运载索带动缆车组驶离停靠站台,下一组缆车组行至缆车平台驱动轮侧的红外传感器处并重复s3;

13、s5:缆车组中第一辆缆车即将到达另一个缆车停靠站台时,缆车平台驱动轮减速至接驳车的运行速度,接驳车行至缆车停靠站台外侧红外传感器处,经传感器响应后,电磁铁通电后与缆车组对应位置的铁片相互吸引并固定,乘客从车厢进入接驳车,行至缆车平台驱动轮侧的红外传感器处,经传感器响应,电磁铁断电,接驳车与缆车组脱离,缆车组继续运行与上车轨道内侧接驳车经电磁铁固定后运输乘客,而运行于下车轨道的接驳车行至下车区域后停车,乘客下车;

14、s6:重复s3-s5。

1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2和s3中,缆车系统不间断运转,而轨道系统在运行时,接驳车在运行至上车区域和下车区域时停止,待乘客上车后重新运转。

1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3中,红外传感器感应到缆车组和接驳车到达预定位置后将信息传到终端,由终端控制接驳车内侧电磁铁通断电。

17、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与传统单线式、复线式缆车相比,本发明缆车系统中包括多组缆车组,且各缆车组内又有多辆缆车,其运载能力大大提升,有利于各大景区乘客的疏散;

19、2、与传统循环式脱挂式缆车相比,本发明进站时速度变化幅度较小,节省缆车运载时间,提高缆车运载效率;

20、3、与传统循环式固定抱索式缆车相比,本发明增加了轨道接驳车,且其运行速度与进站缆车组速度一致,且轨道接驳车到达上下车区域可停止运行,保障乘客上下车的安全;

21、4、本发明增加了红外传感器装置可将信息传到终端,控制小车电磁铁的通断电,实现装置自动化,减少人工的工作量。



技术特征:

1.具有轨道接驳车装置的循环固定式观光缆车,包括缆车系统(1)和两组轨道系统(2),其特征是:两组所述轨道系统(2)分别安装于缆车系统(1)的两端站台上;所述轨道系统(2)包括上车轨道(2-1)、下车轨道(2-2)和多组接驳车(2-3);所述上车轨道(2-1)和下车轨道(2-2)均为环形,所述上车轨道(2-1)和下车轨道(2-2)分别安装于站台区域缆车系统(1)的两侧;多组所述接驳车(2-3)分别滑动安装于上车轨道(2-1)和下车轨道(2-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轨道接驳车装置的循环固定式观光缆车,其特征是:所述接驳车(2-3)包括车身主体(2-3-1)、电磁铁(2-3-2)和四个万向轮(2-3-3);四个所述万向轮(2-3-3)安装于车身本体的底部且沿着上车轨道(2-1)或下车轨道(2-2)滚动;所述电磁铁(2-3-2)安装于车身本体的侧壁上,所述电磁铁(2-3-2)通电后可与缆车系统(1)的缆车相互吸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轨道接驳车装置的循环固定式观光缆车,其特征是:所述缆车系统(1)包括两个缆车平台驱动轮(1-1)、缆车运载索(1-2)、多个缆车组(1-3)、多个缆车中间平台(1-4)、多个缆车塔架、两个缆车停靠站台(1-5)和两个红外传感器(1-6);两个所述缆车平台驱动轮(1-1)分别安装于两个缆车停靠站台(1-5)上,所述缆车运载索(1-2)套结于缆车平台驱动轮(1-1)上;多个所述缆车中间平台(1-4)位于两个缆车停靠站台(1-5)之间,多个所述缆车塔架分别安装于多个缆车中间平台(1-4)上,所述缆车塔架用于支撑缆车运载索(1-2);多个所述缆车组(1-3)等距安装于缆车运载索(1-2)上;两个所述红外传感器(1-6)分别安装于两个缆车停靠站台(1-5)上用于感应缆车组(1-3)与接驳车(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轨道接驳车装置的循环固定式观光缆车,其特征是:所述缆车运载索(1-2)与水平面呈15°-25°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轨道接驳车装置的循环固定式观光缆车,其特征是:所述每组接驳车(2-3)数量与每组缆车组(1-3)的数量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轨道接驳车装置的循环固定式观光缆车,其特征是:所述缆车组(1-3)为固定握索式缆车。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轨道接驳车装置的循环固定式观光缆车的运行方法,其特征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轨道接驳车装置的循环固定式观光缆车的运行方法,其特征是:所述s2和s3中,缆车系统(1)不间断运转,而轨道系统(2)在运行时,接驳车(2-3)在运行至上车区域和下车区域时停止,待乘客上车后重新运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轨道接驳车装置的循环固定式观光缆车的运行方法,其特征是:所述s3中,红外传感器(1-6)感应到缆车组(1-3)和接驳车(2-3)到达预定位置后将信息传到终端,由终端控制接驳车(2-3)内侧电磁铁(2-3-2)通断电。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轨道接驳车装置的循环固定式观光缆车及其运行方法,涉及缆车安全运行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缆车系统、轨道系统,当循环固定式观光缆车组进站后,驱动轮带动缆车降速至与接驳车运行速度一致,乘客可在站台上搭乘轨道接驳车到达轨道内侧乘坐与接驳车通过电磁铁吸引固定的缆车,或在乘坐缆车到站后,待接驳车与缆车通过电磁铁吸引固定后,乘客转移至接驳车内,接驳车行至下车区域后,乘客下车离开站台。因两个系统在站台时运行速度一致,因此可实现相对静止状态,同时,接驳车可在上下车区域停车,满足乘客上下车安全性,保障乘客人身安全,以此大大缓解了现行循环固定式观光缆车使用中乘客上下车安全风险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倩,付芊悦,方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