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端部底架及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93073发布日期:2023-11-18 12:44阅读:69来源:国知局
轨道车辆端部底架及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端部底架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1、轨道车辆的端部底架是设置在车头正后方第一节车厢处、通过车钩连接司机室的底架,不仅能够实现车厢的承载功能,也能够通过车钩实现纵向力的传递。

2、现有的端部底架的牵引梁,大部分是通过多种型材焊接而成,不仅结构复杂、焊接操作繁琐,而且牵引梁在纵向力的作用下,焊缝处容易产生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端部底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端部底架牵引梁结构复杂、焊缝处在纵向力作用下易发生变形的缺陷,实现了牵引梁的简易化、轻量化,并减少了牵引梁的纵向载荷变形。

2、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端部底架,包括枕梁、缓冲梁以及牵引梁,所述牵引梁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梁体、中间梁以及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所述中间梁与所述第二梁体分设于所述枕梁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梁体与所述缓冲梁相连,所述中间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梁体和所述枕梁,所述第二梁体与所述枕梁相连;所述第一梁体、所述中间梁以及所述第二梁体均采用t形截面型材拼焊而成。

3、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端部底架,所述第一梁体包括第一水平板、第一立板、第二立板以及第一腹板,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二立板以厚度对齐的方式拼接,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一水平板的底面和所述第一腹板的顶面连接,所述第二立板与所述第一腹板的顶面连接。

4、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端部底架,所述第一腹板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段、第二段以及第三段,所述第二段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之间,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一段相连,所述第二立板分别与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相连;所述第一水平板、所述第一立板以及所述第一腹板均与所述缓冲梁相连。

5、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端部底架,所述中间梁包括第二水平板、第三立板、第四立板以及第二腹板,所述第三立板与所述第四立板以厚度对齐的方式拼接,所述第三立板与所述第二水平板的底面和所述第二腹板的顶面连接,所述第四立板与所述第二腹板的顶面连接。

6、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端部底架,所述第二腹板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平直段和弯折段,所述弯折段远离所述平直段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三立板与所述平直段及部分所述弯折段相连,所述第四立板与所述弯折段相连;所述第二水平板、所述第三立板以及所述第二腹板均与所述枕梁相连。

7、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端部底架,所述第二水平板的顶面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水平板的顶面高度;所述第一梁体与所述中间梁之间设置有车钩座,所述车钩座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梁体和所述中间梁的过渡板,所述过渡板包括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与所述第一水平板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段倾斜连接在所述第一过渡段与所述第二水平板之间。

8、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端部底架,所述第一梁体为两个,两所述第一梁体沿轨道车辆的横向间隔布置,所述中间梁为两个,两所述中间梁沿轨道车辆的横向间隔布置,所述车钩座分别与两所述第一梁体和两所述中间梁固定连接。

9、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端部底架,两所述中间梁之间设置有补强板,所述补强板的长度方向沿轨道车辆的纵向;所述补强板沿厚度开设有焊接工艺孔。

10、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端部底架,在所述枕梁朝向所述缓冲梁的一侧,各边梁与所述枕梁的夹角处均设置有抗侧滚安装座,在所述枕梁背离所述缓冲梁的一侧,各边梁与所述枕梁的夹角处均设置有抗蛇形减振器座;所述抗侧滚安装座和所述抗蛇形减振器座均采用铝合金型材制成。

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所述的轨道车辆端部底架。

1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端部底架,通过将牵引梁设置为第一梁体、中间梁以及第二梁体的“三段式”结构,并且每一段均采用t形截面型材拼焊而成,简化了牵引梁的整体结构、减少了焊缝的数量,进而有效防止了牵引梁因受到纵向载荷而发生变形,并且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有效地减轻了牵引梁的重量,实现了牵引梁的简易化和轻量化。

1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由于设置了上述轨道车辆端部底架,使得该轨道车辆具有上述轨道车辆端部底架的全部优点,进而提高了该轨道车辆的使用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轨道车辆端部底架,包括枕梁(100)、缓冲梁(102)以及牵引梁(104),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梁(104)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梁体(106)、中间梁(122)以及第二梁体(136),所述第一梁体(106)、所述中间梁(122)与所述第二梁体(136)分设于所述枕梁(100)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梁体(106)与所述缓冲梁(102)相连,所述中间梁(122)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梁体(106)和所述枕梁(100),所述第二梁体(136)与所述枕梁(10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端部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体(106)包括第一水平板(108)、第一立板(110)、第二立板(112)以及第一腹板(114),所述第一立板(110)与所述第二立板(112)以厚度对齐的方式拼接,所述第一立板(110)与所述第一水平板(108)的底面和所述第一腹板(114)的顶面连接,所述第二立板(112)与所述第一腹板(114)的顶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端部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114)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段(116)、第二段(118)以及第三段(120),所述第二段(118)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段(116)和所述第三段(120)之间,所述第一立板(110)与所述第一段(116)相连,所述第二立板(112)分别与所述第二段(118)和所述第三段(120)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端部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梁(122)包括第二水平板(124)、第三立板(126)、第四立板(128)以及第二腹板(130),所述第三立板(126)与所述第四立板(128)以厚度对齐的方式拼接,所述第三立板(126)与所述第二水平板(124)的底面和所述第二腹板(130)的顶面连接,所述第四立板(128)与所述第二腹板(130)的顶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端部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腹板(130)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平直段(132)和弯折段(134),所述弯折段(134)远离所述平直段(132)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三立板(126)与所述平直段(132)及部分所述弯折段(134)相连,所述第四立板(128)与所述弯折段(134)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轨道车辆端部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平板(124)的顶面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水平板(108)的顶面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车辆端部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体(106)为两个,两所述第一梁体(106)沿轨道车辆的横向间隔布置,所述中间梁(122)为两个,两所述中间梁(122)沿轨道车辆的横向间隔布置,所述车钩座(140)分别与两所述第一梁体(106)和两所述中间梁(12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端部底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中间梁(122)之间设置有补强板(150),所述补强板(150)的长度方向沿轨道车辆的纵向;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端部底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枕梁(100)朝向所述缓冲梁(102)的一侧,各边梁(138)与所述枕梁(100)的夹角处均设置有抗侧滚安装座(154),在所述枕梁(100)背离所述缓冲梁(102)的一侧,各边梁(138)与所述枕梁(100)的夹角处均设置有抗蛇形减振器座(156);

10.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端部底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端部底架,包括枕梁、缓冲梁以及牵引梁,所述牵引梁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梁体、中间梁以及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所述中间梁与所述第二梁体分设于所述枕梁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梁体与所述缓冲梁相连,所述中间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梁体和所述枕梁,所述第二梁体与所述枕梁相连;所述第一梁体、所述中间梁以及所述第二梁体均采用T形截面型材拼焊而成。本发明的轨道车辆端部底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端部底架牵引梁结构复杂、焊缝处在纵向力作用下易发生变形的缺陷,实现了牵引梁的简易化、轻量化。

技术研发人员:赵辉,杨星,孙现广,刘延超,张昊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