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部底架、车底架及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32096发布日期:2024-01-16 12:43阅读:34来源:国知局
端部底架、车底架及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领域,提供一种端部底架、车底架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1、在相关技术中,车钩压缩载荷最大的应为重载机车,其车钩纵向压缩载荷为200吨。但是对于有些要求车体在承受纵向车钩压缩载荷不低于300吨的前提下,车体结构不发生永久性变形或屈服的项目,重载机车的端部底架同样无法满足实际项目需求。这就要求轨道车辆的端部底架需要具有足够的纵向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端部底架,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端部底架纵向承载能力低的缺陷。

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底架。

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端部底架,包括:

5、一级传力底架,包括缓冲梁和止挡梁,所述缓冲梁和所述止挡梁之间设置有前端牵引梁;

6、二级传力底架,包括连接于所述止挡梁背离所述缓冲梁一侧的后端牵引梁,沿车宽方向,所述后端牵引梁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止挡梁连接的斜拉梁;

7、三级传力底架,包括一体成型的枕梁,所述枕梁连接于所述后端牵引梁;

8、四级传力底架,包括连接于所述枕梁的纵梁以及连接于所述纵梁的第一横梁,纵梁背离枕梁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横梁。

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部底架,通过依次设置一级传力底架、二级传力底架、三级传力底架、四级传力底架能够克服纵向超大载荷的问题,同时解决了车体端部因较大门区存在而无法实现整体承载的问题,进而达到能够同时承载纵向、横向超大载荷的端部底架结构。通过设置一级传力底架至四级传力底架、在三级传力底架中设置一体成型的枕梁,能够基于纵向的传力路径实现更大的纵向载荷。通过在二级传力底架中设置斜拉梁,能够提升端部底架的纵向力传递,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端部底架的横向承载能力。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端牵引梁包括:

11、一对前端牵引梁本体,所述前端牵引梁本体由u形梁与辐板拼接形成;

12、一对前端边梁,沿车宽方向,一对所述前端边梁分别设置于一对所述前端牵引梁本体的外侧;

13、箱型体,连接于相邻的所述前端边梁和所述前端牵引梁本体之间。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端牵引梁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车钩安装座的螺栓孔。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端牵引梁与所述斜拉梁之间设置有第一异形板,所述第一异形板与所述斜拉梁形成箱型结构;

16、所述后端牵引梁与所述前端牵引梁的位置相对。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枕梁包括:

18、枕梁腹板;

19、下盖板,与所述枕梁腹板一体成型。

2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盖板上开设有呈凹陷状的二系钢簧垂向承载结构,沿车宽方向,两个所述二系钢簧垂向承载结构分设于所述下盖板的两侧。

2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盖板上还设置有防脱吊挂安装结构以及三向止挡。

2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枕梁之间设置有第二异形板,所述第二异形板朝向车体中心线的一侧形成有圆弧倒角;

23、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三异形板,由所述第一横梁向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三异形板的宽度逐渐减小。

2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异形板、所述第三异形板连接位置处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纵梁连接位置处的厚度;

25、在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异形板、所述第三异形板连接位置处还设置有铸造成型的牵引拉杆安装座。

2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底架,包括上述的端部底架。

2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底架,通过设置上述的端部底架,能够提升车底架的纵向承载能力,保证车底架的结构强度。

2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的端部底架,

29、或者,

30、上述的车底架。

3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端部底架或车底架,能够同时承载纵向、横向的超大载荷,保证轨道车辆的安全性。

32、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3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部底架,通过依次设置一级传力底架、二级传力底架、三级传力底架、四级传力底架能够克服纵向超大载荷的问题,同时解决了车体端部因较大门区存在而无法实现整体承载的问题,进而达到能够同时承载纵向、横向超大载荷的端部底架结构。通过设置一级传力底架至四级传力底架、在三级传力底架中设置一体成型的枕梁,能够基于纵向的传力路径实现更大的纵向载荷。通过在二级传力底架中设置斜拉梁,能够提升端部底架的纵向力传递,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端部底架的横向承载能力。

3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底架,通过设置上述的端部底架,能够提升车底架的纵向承载能力,保证车底架的结构强度。

3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端部底架或车底架,能够同时承载纵向、横向的超大载荷,保证轨道车辆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端部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牵引梁(112)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部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牵引梁(112)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车钩安装座的螺栓孔(1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牵引梁(114)与所述斜拉梁(116)之间设置有第一异形板(132),所述第一异形板(132)与所述斜拉梁(116)形成箱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梁(118)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部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134)上开设有呈凹陷状的二系钢簧垂向承载结构(136),沿车宽方向,两个所述二系钢簧垂向承载结构(136)分设于所述下盖板(134)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部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134)上还设置有防脱吊挂安装结构(138)以及三向止挡(1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122)与所述枕梁(118)之间设置有第二异形板(142),所述第二异形板(142)朝向车体中心线的一侧形成有圆弧倒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部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122)与所述第二异形板(142)、所述第三异形板(144)连接位置处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横梁(122)与所述纵梁(120)连接位置处的厚度;

10.一种车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端部底架。

11.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端部底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领域,提供一种端部底架、车底架及轨道车辆。端部底架包括一级传力底架,包括缓冲梁和止挡梁,缓冲梁和止挡梁之间设置有前端牵引梁;二级传力底架,包括连接于止挡梁背离缓冲梁一侧的后端牵引梁,沿车宽方向,后端牵引梁的两侧设置有与止挡梁连接的斜拉梁;三级传力底架,包括一体成型的枕梁,枕梁连接于后端牵引梁;四级传力底架,包括连接于枕梁的纵梁以及连接于纵梁的第一横梁,纵梁背离枕梁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横梁。该端部底架能够克服纵向超大载荷的问题,同时解决了车体端部因较大门区存在而无法实现整体承载的问题,进而达到能够同时承载纵向、横向超大载荷的端部底架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功,田洪雷,马光磊,刘延超,刘文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