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铁座椅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3057发布日期:2024-04-08 11:26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铁座椅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高铁座椅,具体为一种高铁座椅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大多数高铁上使用的高铁座椅仅仅能够进行靠背角度调节,即使能够调节倚靠的角度。

2、但座椅两侧的扶手只能进行旋转不能进行高度调节,造成扶手不能根据使用者需求调节高度,进而在手臂放置在扶手上存在放置不舒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铁座椅调节结构,有效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座椅两侧的扶手只能进行旋转不能进行高度调节,造成扶手不能根据使用者需求调节高度,进而在手臂放置在扶手上存在放置不舒适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铁座椅调节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设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顶端设有坐板,坐板的顶端一侧设有靠板,坐板的顶端设有位于靠板一侧的坐垫,坐板的内部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一侧开设有开口,开口的内部设有靠垫,靠板的一侧对称设有扶手,两个扶手与升降机构连接,容纳槽的内部设有按摩机构。

3、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丝杆一、升降块、滑板、安装轴、套环、底座和锁定件,容纳槽的内底部设有底座,底座的顶端设有丝杆一,丝杆一上套设有升降块,升降块与丝杆一螺纹连接,升降块的两侧对称设有滑板,滑板的一侧均设有安装轴,安装轴的外部套设有与扶手连接的套环,滑板上设有与套环连接的锁定件。

4、优选的,所述锁定件包括凹口、固定板和螺栓,套环的外壁开设有两个凹口,两个螺栓的中轴线垂直设置,滑板的底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的一端延伸至凹口的内部。

5、优选的,所述按摩机构包括稳定圈、转动板、按摩杆、滑块、电机一、丝杆二和电机二,容纳槽的内底端设有电机一,电机一的输出轴连接有丝杆二,丝杆二的外部套设有滑块,滑块的底端与容纳槽的内底端滑动连接,滑块的顶端设有稳定圈,稳定圈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板,转动板的一侧等距离安装有按摩杆,稳定圈的一侧设有与转动板连接的电机二。

6、优选的,所述稳定圈和转动板均为圆形结构,转动板的外壁套设有凸环,稳定圈的内壁开设有与凸环滑动连接的转动槽,且凸环与转动槽均为环形结构。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1)、在工作中,通过设置有底板、电动伸缩杆、坐板、靠板、坐垫、靠垫、扶手、容纳槽、开口和升降机构,便于实现扶手的高度调节,便于使扶手调节至合适高度,提高了手臂放置的舒适度,解决了现有的高铁座椅扶手的高度不可调的问题;

9、(2)、通过按摩机构的设计,便于实现按摩杆的水平往复运动,同时使按摩杆对使用者背部不同位置进行按摩,有效的增大了按摩范围,加快了使用者背部血液循环,进而增大了对使用者背部的舒缓效果,解决了现有高铁座椅不具有背部按摩功效的问题,进而提高了高铁座椅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铁座椅调节结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设有电动伸缩杆(2),电动伸缩杆(2)的顶端设有坐板(3),坐板(3)的顶端一侧设有靠板(4),坐板(3)的顶端设有位于靠板(4)一侧的坐垫(5),坐板(3)的内部开设有容纳槽(8),容纳槽(8)的一侧开设有开口(9),开口(9)的内部设有靠垫(6),靠板(4)的一侧对称设有扶手(7),两个扶手(7)与升降机构连接,容纳槽(8)的内部设有按摩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座椅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丝杆一(10)、升降块(11)、滑板(12)、安装轴(13)、套环(14)、底座(18)和锁定件,容纳槽(8)的内底部设有底座(18),底座(18)的顶端设有丝杆一(10),丝杆一(10)上套设有升降块(11),升降块(11)与丝杆一(10)螺纹连接,升降块(11)的两侧对称设有滑板(12),滑板(12)的一侧均设有安装轴(13),安装轴(13)的外部套设有与扶手(7)连接的套环(14),滑板(12)上设有与套环(14)连接的锁定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铁座椅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包括凹口(15)、固定板(16)和螺栓(17),套环(14)的外壁开设有两个凹口(15),两个螺栓(17)的中轴线垂直设置,滑板(12)的底部设有固定板(16),固定板(16)上螺纹连接有螺栓(17),螺栓(17)的一端延伸至凹口(15)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座椅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机构包括稳定圈(19)、转动板(20)、按摩杆(21)、滑块(22)、电机一(23)、丝杆二(24)和电机二(25),容纳槽(8)的内底端设有电机一(23),电机一(23)的输出轴连接有丝杆二(24),丝杆二(24)的外部套设有滑块(22),滑块(22)的底端与容纳槽(8)的内底端滑动连接,滑块(22)的顶端设有稳定圈(19),稳定圈(19)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板(20),转动板(20)的一侧等距离安装有按摩杆(21),稳定圈(19)的一侧设有与转动板(20)连接的电机二(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铁座椅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圈(19)和转动板(20)均为圆形结构,转动板(20)的外壁套设有凸环,稳定圈(19)的内壁开设有与凸环滑动连接的转动槽,且凸环与转动槽均为环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高铁座椅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铁座椅调节结构,解决了座椅两侧的扶手只能进行旋转不能进行高度调节,造成扶手不能根据使用者需求调节高度,进而在手臂放置在扶手上存在放置不舒适的问题,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设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顶端设有坐板,坐板的顶端一侧设有靠板,坐板的顶端设有位于靠板一侧的坐垫,坐板的内部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一侧开设有开口,开口的内部设有靠垫,靠板的一侧对称设有扶手,两个扶手与升降机构连接,容纳槽的内部设有按摩机构;本设计便于实现扶手的高度调节,便于使扶手调节至合适高度,提高了手臂放置的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孙雁杰,于卫东,李洪来,李昌盛,隋江龙,张宪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坦达轨道车辆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6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