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及其模块化车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57989发布日期:2023-10-19 20:55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模块化车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车顶结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轨道交通车辆已得到广泛使用。

2、轨道车辆的种类很多,比如地铁、普列、动车、高铁、机车等。对于高铁而言,为保证行程过程中的稳定供电运行,通常利用受电弓进行供电。该受电弓是一种电力牵引机车从接触网取得电能的电气设备,安装在机车或动车车顶上。

3、目前,为方便受电弓的安装,在轨道车辆的车顶上一般设置有安装平台。以复兴号动车组为例,传统的带受电弓平台的车顶板一般采用整块弧形板,然后在弧形板上开设通孔,再将受电弓平台安装在通孔内。其中,受电弓平台主要呈盆式结构,虽然整体沉入车顶板的通孔中,但受电弓平台仍然凸出车顶板的表面一定高度,如此导致在列车高速运行时,凸出车顶板表面的受电弓平台部分会对气流产生较强阻碍作用,导致空气摩擦阻力加剧,造成车顶气动性能降低。

4、因此,如何降低列车高速运行时的空气摩擦阻力,提高车顶气动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车顶结构,能够降低列车高速运行时的空气摩擦阻力,提高车顶气动性能。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车顶结构,包括受电弓平台和连接于所述受电弓平台的长度方向两端的弧顶板,所述受电弓平台包括用于安装受电弓的安装平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平板的长度方向两端、用于与对应的所述弧顶板相连的连接板,各所述弧顶板用于形成轨道车辆的车厢拱顶,且各所述弧顶板均凸出所述安装平板。

3、优选地,各所述连接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弧顶板形成可拆卸连接。

4、优选地,各所述连接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弧形板的端面形成螺纹连接。

5、优选地,各所述连接板均与所述安装平板呈预定倾角。

6、优选地,各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均呈弧形,且与对应的所述弧顶板的顶面齐平。

7、优选地,所述安装平板的宽度方向两侧均立设有用于与车厢侧墙的顶部相连的侧围板。

8、优选地,各所述侧围板与所述车厢侧墙之间的连接接口,跟各所述弧顶板与所述车厢侧墙之间的连接接口相同。

9、优选地,各所述侧围板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连接板连为一体。

10、优选地,各所述侧围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厢侧墙和与所述车厢侧墙相连的模块化车顶结构,其中,所述模块化车顶结构具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车顶结构。

1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块化车顶结构,主要包括受电弓平台和弧顶板,而受电弓平台主要包括安装平板和连接板。其中,安装平板主要安装受电弓,连接板设置在安装平板的长度方向两端位置,主要用于分别与位于安装平板两端的弧顶板相连,实现受电弓平台与弧顶板的连接。弧顶板至少具有两块,分别位于受电弓平台的长度方向两端位置,其横截面形状呈弧形或拱形,主要用于形成轨道车辆的车厢拱顶。并且,各个弧顶板均凸出安装平板,或者认为安装平板相对于各个弧顶板呈凹陷形状。如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块化车顶结构,由于受电弓平台整体未凸出各个弧顶板的顶面,因此,当列车高速运行时,弧顶板破风,空气在弧顶板的上方流动,不会受到受电弓平台的阻碍,从而能够降低列车高速运行时的空气摩擦阻力,提高车顶气动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化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受电弓平台(1)和连接于所述受电弓平台(1)的长度方向两端的弧顶板(2),所述受电弓平台(1)包括用于安装受电弓的安装平板(11),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平板(11)的长度方向两端、用于与对应的所述弧顶板(2)相连的连接板(12),各所述弧顶板(2)用于形成轨道车辆的车厢拱顶,且各所述弧顶板(2)均凸出所述安装平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板(12)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弧顶板(2)形成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板(12)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弧顶板(2)的端面形成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板(12)均与所述安装平板(11)呈预定倾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板(12)的顶端均呈弧形,且与对应的所述弧顶板(2)的顶面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板(11)的宽度方向两侧均立设有用于与车厢侧墙的顶部相连的侧围板(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围板(13)与所述车厢侧墙之间的连接接口,跟各所述弧顶板(2)与所述车厢侧墙之间的连接接口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围板(13)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连接板(12)连为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化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围板(13)上均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14)。

10.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厢侧墙和与所述车厢侧墙相连的模块化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车顶结构具体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车顶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模块化车顶结构,包括受电弓平台和连接于所述受电弓平台的长度方向两端的弧顶板,所述受电弓平台包括用于安装受电弓的安装平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平板的长度方向两端、用于与对应的所述弧顶板相连的连接板,各所述弧顶板用于形成轨道车辆的车厢拱顶,且各所述弧顶板均凸出所述安装平板。本技术所提供的模块化车顶结构,由于受电弓平台整体均未凸出各个弧顶板的顶面,因此,当列车高速运行时,弧顶板破风,空气在弧顶板的上方流动,不会受到受电弓平台的阻碍,从而能够降低列车高速运行时的空气摩擦阻力,提高车顶气动性能。本技术还公开一种轨道车辆,其有益效果如上所述。

技术研发人员:宋光伟,尹晴,蔡军爽,田洪雷,崔岩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