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背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9010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驮背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驮背运输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驮背运输车。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路运输是我国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由于公路运输受天气、地形以及夜间行车等因素影响较大,工作人员通常将货运卡车开到专用的驮背运输车上,并通过铁路将货运卡车运送到目的地。这种通过铁路进行长距离、全天候的运输方式既经济又安全可靠。
[0003]在铁路运输过程中,为了确保卡车在铁路线路上的安全,防止其撞击邻近线路的建筑物和设备,通常会对驮背运输车和接近线路的建筑物、设备规定不允许超越的轮廓尺寸线(图1所示的点划线部分示出了轮廓尺寸线)。上述轮廓尺寸线称为铁路限界。如图1所示,铁路限界不仅针对装有卡车的驮背运输车整体尺寸的高度和宽度进行了限制,而且针对驮背运输车的下部底架10’距离铁轨的高度进行了限制。
[0004]—般情况下,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铁路系统,由于不同的铁路系统具有不同的铁路限界,如果当驮背运输车从一个国家的铁路系统移动到另一个国家的铁路系统时,可能会出现不符合铁路限界要求的现象,从而产生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驮背运输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驮背运输车在不同的铁路系统运输时容易出现不符合铁路限界要求的现象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驮背运输车,包括底架和设置在底架下方的转向架,驮背运输车还包括用于调整底架与转向架之间的距离的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驱动缸,驱动缸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转向架上,驱动缸的第二端支撑在底架的下方并驱动底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0007]进一步地,驱动缸为液压缸。
[0008]进一步地,液压缸包括固定设置在转向架上的缸体以及支撑在底架的下方的活塞杆。
[0009]进一步地,驱动缸为多个,调节装置还包括支撑设置在底架的下方的承载升降部,各驱动缸的活塞杆均与承载升降部相配合。
[0010]进一步地,承载升降部为升降板。
[0011]进一步地,调节装置为多个。
[0012]进一步地,多个调节装置沿转向架的轴向方向布置。
[0013]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底架与转向架之间增设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驱动缸,并且驱动缸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转向架上,驱动缸的第二端支撑在底架的下方。当驱动缸开始工作时,底架通过其下方驱动缸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使底架与转向架之间的距离增大或减小,进而可以调整装有卡车的驮背运输车整体的高度或驮背运输车的下部底架距离铁轨的高度。
【附图说明】
[001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铁路运输中的铁路限界的示意图;
[0016]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驮背运输车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示出了图2中的驮背运输车的驱动缸活塞杆位于收回位置时的主视示意图;
[0018]图4示出了图2中的驮背运输车的驱动缸活塞杆位于伸出位置时的主视示意图;
[0019]图5示出了图2中的驮背运输车的驱动缸活塞杆位于收回位置时的侧视示意图;以及
[0020]图6示出了图2中的驮背运输车的驱动缸活塞杆位于伸出位置时的侧视示意图。
[002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2]10,、底架;10、底架;20、转向架;30、调节装置;31、承载升降部;32、驱动缸;321、缸体;322、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4]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驮背运输车包括底架10和设置在底架10下方的转向架20。驮背运输车还包括用于调整底架10与转向架20之间的距离的调节装置30。调节装置30包括驱动缸32。驱动缸32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转向架20上,驱动缸32的第二端支撑在底架10的下方并驱动底架10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0025]应用本实施例的驮背运输车,在底架10与转向架20之间增设调节装置30。调节装置30包括驱动缸32,并且驱动缸32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转向架20上,驱动缸32的第二端支撑在底架10的下方。当驱动缸32开始工作时,底架10通过其下方驱动缸32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使底架10与转向架20之间的距离增大或减小,进而可以调整装有卡车的驮背运输车整体的高度或驮背运输车的下部底架距离铁轨的高度。
[0026]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驮背运输车中,驱动缸32为液压缸。液压缸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缸32不限于液压缸,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驱动缸。
[0027]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驮背运输车中,液压缸包括固定设置在转向架20上的缸体321以及支撑在底架10的下方的活塞杆322。在本实施例中,缸体321固定设置在转向架20上,位于缸体321中的活塞杆322支撑在底架10的下方。当液压缸工作时,活塞杆322上下运动以支撑底架10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上述结构易于实现,操作性强。
[0028]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驮背运输车中,驱动缸32为多个,调节装置30还包括支撑设置在底架10的下方的承载升降部31,各驱动缸32的活塞杆322均与承载升降部31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缸32为四个,在底架10的下方设置承载升降部31,并且通过四个驱动缸32来支撑上述承载升降部31。上述结构可以有效地增强调节装置30的承载力,使调节装置30的性能更加稳定。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缸32的数量不限于四个,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数量的驱动缸32。
[0029]具体地,为了使驮背运输车符合不同铁路限界的要求,需要增大驮背运输车的底架距离铁轨的高度或者减小装有卡车的驮背运输车整体的高度。
[0030]如图4和图6所示,当需要增大驮背运输车的底架距离铁轨的高度时,驱动缸32的活塞杆322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活塞杆322支撑承载升降部31向上移动,承载升降部31支撑底架10向上移动,从而增大底架10与转向架20之间的距离,进而增大了驮背运输车的底架距离铁轨的高度。
[0031]如图3和图5所示,当需要减小装有卡车的驮背运输车整体的高度时,驱动缸32的活塞杆322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承载升降部31和底架10均向下移动,从而减小了底架10与转向架20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了装有卡车的驮背运输车整体的高度。
[0032]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驮背运输车中,承载升降部31为升降板。上述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承载升降部31不限于升降板,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承载结构。
[0033]在本实施例的驮背运输车中,调节装置30为多个,多个调节装置30沿转向架20的轴向方向布置(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调节装置30布置在底架10下方可以有效地增强调节装置30的承载力,使对底架10的支撑更加稳定可靠。
[0034]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驮背运输车的底架通过其下方调节装置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使底架与转向架之间的距离增大或减小,从而可以调整装有卡车的驮背运输车整体的高度或驮背运输车的下部底架距离铁轨的高度,进而可以满足不同铁路系统的铁路限界的要求,使驮背运输车从一个国家的铁路系统移动到另一个国家的铁路系统时不会超出铁路限界,避免了安全隐患的产生,增强了驮背运输车运输的适应性。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驮背运输车,包括底架(10)和设置在所述底架(10)下方的转向架(20),其特征在于,所述驮背运输车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底架(10)与所述转向架(20)之间的距离的调节装置(30),所述调节装置(30)包括驱动缸(32),所述驱动缸(32)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20)上,所述驱动缸(32)的第二端支撑在所述底架(10)的下方并驱动所述底架(10)在竖直方向上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驮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缸(32)为液压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驮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20)上的缸体(321)以及支撑在所述底架(10)的下方的活塞杆(3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驮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缸(32)为多个,所述调节装置(30)还包括支撑设置在所述底架(10)的下方的承载升降部(31),各所述驱动缸(32)的活塞杆(322)均与所述承载升降部(31)相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驮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升降部(31)为升降板。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驮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0)为多个。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驮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调节装置(30)沿所述转向架(20)的轴向方向布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驮背运输车,包括底架(10)和设置在底架(10)下方的转向架(20),驮背运输车还包括用于调整底架(10)与转向架(20)之间的距离的调节装置(30),调节装置(30)包括驱动缸(32),驱动缸(32)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转向架(20)上,驱动缸(32)的第二端支撑在底架(10)的下方并驱动底架(10)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驮背运输车在不同的铁路系统运输时容易出现不符合铁路限界要求的现象的问题。
【IPC分类】B61D3/18
【公开号】CN204641756
【申请号】CN201520180818
【发明人】林森, 丁洪亮, 张蕾, 范世良, 李刚
【申请人】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驮丰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