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212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整机构,应用于婴儿车车架,特别是一种用以调整婴儿车车架之椅背管角度的机构前述的可调整靠背倾斜角度的婴儿车座椅,公开于如台湾公告第250047号“专利”案「婴儿车座椅靠背倾斜角度调整装置」、第404368号专利案「婴儿车之座椅靠背调整结构」、第424459号专利案「座椅靠背调整结构追加(一)」及第451648号专利案「座椅靠背调整结构」,其中第250047号专利案使套置于座椅之帆布能够因为此靠背调整装置而具相异之倾斜角度,但由于此装置系设置于帆布之中间位置,因此极易于乘坐时,导致不舒适,至于第404368号专利案则是在设计上较为复杂,并且于使用时,不甚方便,而后两者之设计同样在构造上较为复杂,且应用于一般无法收折之座椅。
基于前述,发展出应用于可收折座椅的靠背调整机构,以让使用者乘坐时较为舒适,并提供操作之便利性,非常重要。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为提供一种调整机构,以调整车架之椅背管角度,让使用者乘坐时较为舒适。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调整机构包括壳体、被动件、驱动件及牵引机制,其中壳体具有容置空间及由复数个定位槽所构成之运动路径,且枢接于第一组件之一端;被动件设置于前述容置空间,一端穿出壳体,且枢接于第二组件,另一端设置有定位件;驱动件相邻被动件地设置于前述容置空间,一端枢设于壳体,另一端则由牵引机制限制其运动;于拉动此牵引机制时,驱动件接触定位件,而使定位件顺着运动路径移动并脱离先前所卡制的定位槽,且由第二组件限制被动件之动作,以使驱动件与壳体做相对运动,进而由壳体带动第一组件移动,以调整第一组件与调整机构间之角度,并于释放牵引机制后,驱动件回复原位,且定位件卡制于定位槽之一,以固定第一组件与调整机构间之角度。
当调整机构应用于可收折且包括相枢接之前脚管、后脚管、扶手管、座椅管及椅背管之车架时,此时第一组件可以为椅背管,第二组件可为后脚管,抑或是第一组件为后脚管,第二组件为椅背管皆可。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所提供的一种调整机构,用以调整两组件间之角度。应用于车架,可调整车架之椅背管的角度,让使用者乘坐时较为舒适。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部分组合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一部分组合图;图4A、4B为本实用新型之使用例及动作图;及图5A、5B为本实用新型于车架之使用例及动作图。
图号说明10车架11前脚管12后脚管13扶手管14座椅管15椅背管20调整机构21壳体211 第一组件2111 第一定位槽2112 开孔2113 勾部212 第二组件213 运动路径
2121 第二定位槽22被动件221 定位件23驱动件231 扣部232 开孔24牵引机制241 挠性组件242 弹性组件243 滚轮如「第1图」、「第2图」及「第3图」所示,此机构20包括有壳体21、被动件22、驱动件23及牵引机制24。
壳体21包括第一组件211和第二组件212,其中第一组件211包括数个开口向上、一侧倾斜的第一定位槽2111、开孔2112及勾部2113,第二组件212则包括数个相对于第一定位槽211之第二定位槽2121,且各第一定位槽2111和相对之第二定位槽2121可分别构成侧端为分段直线的定位槽,而于第一组件211与第二组件212结合成壳体21后,壳体21中具有容置空间及运动路径213(如「第4A、4B图」所示),此运动路径213由第一定位槽2111和第二定位槽2121所形成之数个定位槽共同构成。
被动件22设置于前述之容置空间,一端穿出壳体21,另一端则设置定位件221。
驱动件23设置于前述之容置空间,与被动件22相邻,一端枢设于壳体21之第一组件211,另一端则具有扣部231和开孔232。
牵引机制24包括有挠性组件241、弹性组件242及滚轮243,其中挠性组件241可为钢索或拉绳,其一端设置于驱动件23另一端之开孔232,且透过开孔2112穿出壳体21,弹性组件242可为压缩弹簧,其一端套设于扣部231外,而其另一端勾设于壳体21之第一组件211的勾部2113,以限制驱动件23之运动(也就是提供驱动件23回复原位之弹力),滚轮243则枢设于第一组件211之开孔2112的相对位置,供挠性组件241绕过,而穿出壳体21,以减少挠性组件241移动时之阻力。
如「第4A、4B图」及「第5A、5B图」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将壳体21枢接于椅背管15之一端,被动件22穿出壳体21之一端枢接于后脚管12,且挠性组件241穿出壳体21后,在椅背管15内连接设于椅背管15另一端的转换件244,以藉由转换件244拉动与释放牵引机制24,转换车架10的收折或是展开状态。
于车架10之展开状态,定位件221会卡制于前述定位槽之一,在透过转换件244拉动牵引机制24之挠性组件241后,驱动件23会被挠性组件241拉动,压缩弹性组件242,并接触定位件221,使定位件221顺着运动路径213移动,脱离先前所卡制之定位槽,且因为后脚管12会限制被动件22之动作,以使被动件22与壳体21做相对运动,进而由壳体21带动椅背管15移动,以调整椅背管15与调整机构间之角度,且在将车架10调整至适当的展开状态(定位件221接近其它定位槽)或是收折状态时,可透过转换件244释放牵引机制24之挠性组件241,藉弹性组件242之弹力使驱动件23回复原位,此时定位件221卡制于另一定位槽,以固定椅背管15与调整机构间之角度。
当然,上述调整机构20与车架10间的连接关系亦可更改为将壳体21枢接于后脚管12之一端,被动件22穿出壳体21之一端枢接于椅背管15,且挠性组件241穿出壳体21后,在后脚管12内连接设于后脚管12另一端的转换件244,以藉由转换件244拉动与释放牵引机制24,转换车架10的收折或是展开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调整机构,应用于可收折之一车架,该车架包括有彼此相枢接之一前脚管、一后脚管、一扶手管、一座椅管及一椅背管,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有一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由复数个定位槽所构成之一运动路径,且枢接于该后脚管;一被动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且一端穿出该壳体,并枢接于该椅背管,而另一端设置有一定位件;及一驱动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且与该被动件相邻,一端枢设于该壳体,另一端则由一牵引机制限制其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由一第一组件及一第二组件所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件包括有复数个第一定位槽,该第二组件包括有复数个相对于该第一定位槽之第二定位槽,以构成该复数个定位槽,且于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结合以形成该壳体时,该复数个第一定位槽与该复数个第二定位槽共同构成该运动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槽及该第二定位槽之开口向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槽及该第二定位槽之相对的一侧系为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槽及该第二定位槽之开口向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槽及该第二定位槽之两侧端构成一分段的直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槽及该第二定位槽之一侧系为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槽及该第二定位槽之开口向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槽及该第二定位槽之一侧系为倾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应用于可收折之一车架,该机构包括有一壳体、一被动件及一驱动件,该驱动件驱动件与被动件相邻,一端枢设于该壳体,另一端则由一牵引机制限制其运动。拉动牵引机制,驱动件接触定位件使其顺运动路径移动而脱离定位槽,且因被动件受限于第二组件,而使驱动件相对壳体运动,壳体进而带动第一组件而调整此组件与调整机构间角度,反之,释放后,驱动件回复原位,且定位件卡制于定位槽,而固定第一组件与调整机构间之角度。
文档编号B62B9/00GK2521111SQ0125867
公开日2002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7日
发明者叶川铭 申请人:中山隆顺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