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轴式客货两用小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浮轴式客货两用小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非机动小三轮车的改进。
目前现有的民用小三轮车的前后轴及车轮均与车大梁固定安装成为一体,由于车轮与大梁之间没有减振装置,是一个固定接合体,行驶时,来自地面的因颠簸振动引起的冲击力直接作用于车轮、车轴和大梁上,大梁和座椅也会随车轮的振动而振动。当两只后轮中有一侧突遇低洼处,后轴呈非水平状态时,与后轴固定连接的大梁也随之发生向低洼处倾斜的现象,并排安装在车槽或座椅下面的数个减振弹簧不能缓解车轮、车轴、大梁受到的冲击力。这种结构形式容易使车轮、车轴、大梁发生扭曲变形。
上述现有民用小三轮车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刹车装置设计不太合理。这种结构决定了能起制动作用的只有后轴上两轮之中的驱动轮。在刹车时,驱动轮制动,而另一只车轮仍在向前转动,此时两只后轮产生转速差,易使三轮车的行驶方向发生偏移。尤其是在转弯的过程中刹车时,如果恰好是驱动轮处于转弯半径内侧,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此时驱动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减小,三轮车的制动效能急剧下降,所以翻车事故多在此时发生。
上述现有民用小三轮车在车槽的上面安装了乘人的座椅,有的是用罗栓将座椅固定在车槽上,有的可以折叠,作客货两用,但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重心较高,不利于行驶安全,使用起来客货车互相更改繁琐不方便。有的座椅虽然可以折叠,但折叠后的座椅成为货车上面的多余物,没有充分的利用材料及空间。因此,对于人们客货两用的使用要求也带来许多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民用小三轮车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客货两用小三轮车。该车具有减轻乘车人的颠簸感,保护车轮、车轴、大梁不发生变形,提高各种行驶状态下的制动效能,使客货车变换更加简便适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三方面实现的1、在前叉与前轴之间安装一个摇臂式减振器,后轴两端与后大梁之间安装两个筒式减振器(前轴摇臂式减振器簧是拉簧,后轴筒式减振器簧是压簧)。此结构将三个车轴与大梁的固定安装改用减振器连接,即浮轴式。这种结构形式将颠簸冲击力消失在减振器上,保护车轮、车轴和大梁不致变形,也改善了乘坐舒适性。
2、在两只后轮的轴皮上各安装一个刹车盘和钳式刹车蹄。两边的钳式刹车蹄用刹车拉线采取互相补偿连接,两只后轮能够同时获得同样大的制动力,从而消除了三轮车两只后轮在制动时的转速差,在转弯时也能有效的制动停车。
3、将车槽的槽底设计成翻板式。在槽底的中后部安装两个横销,车槽底板以横销为轴可以翻转。打开车槽底板可形成一个乘人的座椅,合拢车槽底板恢复车槽形状,即可作为货车使用。客货车互相更改操作简单。由于乘人的座椅及货槽的重心较低,也提高了行驶的安全系数。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前后车轴与大梁之间增加安装了减振器,车轴与大梁不用罗栓固定成一体,使车轮受到的振动冲击力缓解消失在减振器上,所以改善了三轮车的乘坐舒适性。同时车轮、车轴、大梁也得到保护。由于每只车轮都是通过减振器连接在大梁上,所以当一侧路面有凸凹时,相应一侧的车轮在减振器的作用下边弹跳,边向前滚动,大梁可在减振器的维护下,保持水平状态。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刹车装置由于在两只后轮的轴皮上各安装了一个刹车盘,两轮的钳式刹车蹄用刹车拉线采取互相补偿连接,两只后轮能同时受到同样大的制动力,所以在刹车时,两只后轮能同时制动。由于增加了一只制动轮,其摩擦面积也增加一倍,制动力也随之增加。如果在转弯时刹车,由于两只后轮都具有制动性能,所以不论哪只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减小,都不影响制动效果。与单轮制动比较,两只后轮刹车装置有三个优点第一增大了制动力。第二保证各种行驶状态下有效的制动停车,增加了行驶安全因素。第三可避免因单轮制动而出现的两后轮的转速差,制动时,行驶方向不会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车槽部分是可以折叠的两用车槽,车槽底板为翻板式。作为客车用时,向上提拉车槽底板前端,使车槽底板以横销为轴翻转,同时将车槽底板两侧的支架分别向左右两侧展开,将车槽底板向后倾斜,直至靠背支架将车槽底板支架在车槽上沿。此时车槽底板变为座椅的靠背,与车槽下面的坐垫形成座椅。合拢靠背支架,将靠背再向后倾斜,靠至车槽后拦板,座椅又可形成躺椅。靠背与后拦板之间,形成一个储货仓,可容纳小件物品。若要改成货车拉运货物时,只需合拢靠背支架,将靠背向前放回槽底水平位置,就可形成完整的货槽。这个结构由于将车槽底板设计为一物两用,所以能够节省一部分原材料及空间。由于客车、货车互相更改不需要任何工具,而且简便易行,所以为日常生活中的不同需要带来了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附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浮轴式客货两用小三轮车前轮结构的主视图。
附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浮轴式客货两用小三轮车后轮结构的主视图。
附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浮轴式客货两用小三轮车两只后轮刹车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浮轴式客货两用小三轮车车槽结构的主视图。
附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浮轴式客货两用小三轮车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附图中所标件号名称如下1、前轮 2、前叉 3、前大梁 4、刹车踏板 5、刹车拉杆 6、车槽 7、后大梁 8、筒式减振器 9、车槽上沿 10、坐垫 11、靠背支架 12、车槽底板 13、储货仓 14、后拦板 15、后轮 16、刹车盘 17、后轴 18、钳式刹车蹄 19、拉杆 20、刹车拉线 21、横销 22、拉簧 23、摇臂式减振器 24、摇臂式减振器轴 25、前轴 26、轴承支架 27、轴皮 28、三角形互相补偿器 29、横销。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情况。
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5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浮轴式客货两用小三轮车前轮部分、后轮部分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情况。
由前大梁(3)和后大梁(7)构成浮轴式客货两用小三轮车的车身主体。车身主体与前轴、后轴采用减振器连接,即浮轴式。具体结构是前轮部分、前轮(1)安装在前轴(25)上,前轴(25)用罗栓固定在摇臂式减振器(23)的前端,在摇臂式减振器的中部用轴(24)把前轮(1)和前叉(2)连接成一体,摇臂式减振器的后端挂一拉簧(22)。后轮部分、后轮(15)安装在后轴(17)上,后轴(17)向前通过轴承支架(26),拉杆(19)用横销(21)和后大梁(7)连接,后轴(17)向上通过轴承支架(26)、筒式减振器(8)和后大梁(7)连接。图中前轮摇臂式减振器(23)和后轮筒式减振器(8)都处于无负荷状态。
当前轮(1)受到地面振动冲击力时,冲击力沿前轮(1)、车条(图中未画出)传至前轴(25),经过摇臂式减振器(23)作用在拉簧(22)上,拉簧(22)被拉伸。前轴(25)以摇臂式减振器轴(24)为中心做弧线往复运动,振动冲击力被缓解,前轴(25)、前叉(2)和前大梁(3)从而得到保护。
当后轮受到地面振动冲击力时,其冲击力沿后轮(15)、车条(图中未画出)传至后轴(17),通过轴承支架(26)作用在筒式减振器(8)上,筒式减振器(8)被压缩。后轴(17)、拉杆(19)以横销(21)为中心上下跳动,冲击力被缓解。后轮(15)后轴(17)、后大梁(7)也得到保护。
由于前后减振器的作用,即使在颠簸的道路上行驶,车身主体仍能维持平稳,而且车速越快,这种效果越明显。
下面结合附图3、附图5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浮轴式客货两用小三轮车两只后轮刹车装置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情况。
这部分的结构主要是在三轮车的左右两个轴皮(27)上分别加工出正反向罗纹,将刹车盘(16)旋拧固定在轴皮(27)上,钳式刹车蹄(18)固定在拉杆(19)上,两轮钳式刹车蹄(18)由刹车拉线(20)接至三角形互相补偿器(28),经刹车拉杆(5)与刹车踏板(4)连接。
当踏下刹车踏板(4)时,制动力通过刹车拉杆(5)传递给三角形互相补偿器(28),经刹车拉线(20)均匀的传至左右两边钳式刹车蹄(18),钳紧刹车盘(16),产生摩擦阻力完成刹车过程。图中钳式刹车蹄(18)处于刹车制动状态。由于两只后轮能够同时制动,消除了刹车时两只后轮的转速差,可避免行驶方向发生偏移。急转弯刹车时,一侧车轮出现与地面附着力减小现象,但由于尚有另一侧车轮的制动作用,所以不会导致危险。
结合附图4、附图5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浮轴式客货两用小三轮车车槽部分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情况。
这部分由于只在原货车车槽的基础上对车槽底板加以改进,所以结构比较简单,改进后的车槽可以折叠,具备客货两用功能,能分别形成客车的座椅,货车的车槽两个状态。
车槽部分包括车槽(6),车槽底板(12),车槽上沿(9),座垫(10)和靠背支架(11)。横销(29)装在车槽(6)的中后部,乘人时,将车槽底板(12)掀起,以横销(29)为轴向后翻转,同时向左右两侧展开车槽底板(12)中部两侧的靠背支架(11),以靠背支架(11)将车槽底板(12)支架在车槽上沿(9)上。此时,车槽底板(12)变为靠背,与在车槽(6)下面固定安装的座垫(10)形成完整的座椅。靠背角度可以调节,即合拢车槽底板(12)中部两侧的靠背支架(11),再向后倾斜靠至后拦板(14)上沿,此时座椅形成躺椅。靠背与后拦板(14)之间形成一个储货仓(13)可以容纳小件物品。如需改为货车拉运货物,只要将车槽底板(12)向前翻转放回槽底水平位置,恢复车槽(6)的形状,即可作为货车使用。整个改动过程不需任何工具,操作特别容易。两种使用状态都没有多余部件滞留在车上。同时由于车槽(6)的槽底平面和座垫(10)都低于后轮(15)的直径高度,因而降低了全车的重心,提高了行驶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浮轴式客货两用小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前大梁(3)和后大梁(7)构成浮轴式车身主体,前轮(1)安装在前轴(25)上,前轴(25)用螺栓固定在摇臂式减振器(23)的前端,减振器中部用轴(24)把前轮(1)和前叉(2)连成一体,减振器后端挂一拉簧(22),后轮(15)安在后轴(17)上,后轴通过轴承支架(26),拉杆(19)用横销(21)和后大梁(7)连接,后轴(17)通过轴承支架(26),筒式减振器(8)和后大梁(7)连接,后轮装有刹车盘(16)和钳式刹车蹄(18),车槽底板装有靠背支架(11)。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两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左右两只后轮的轴皮(27)上各安装一刹车盘(16),左右两个拉杆(11)上各装有一钳式刹车蹄(18),用三角形互相补偿器(28)与刹车踏板(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两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车槽(6)的中后部两侧各装一横销(29),车槽底板(12)两侧中部装有靠背支架(11),它可以分别向左右两侧展开。
专利摘要
浮轴式客货两用小三轮车该车采用前后两种减振器分别将前、后轴与车体浮动连接,因而具有优良的舒适性,解决了三轮车车轴和大梁容易变形的问题。两只后轮装有盘式刹车装置,制动效果好,不易翻车,车槽具有客货两用功能,能分别形成客车的座椅和货车的车槽两个状态。
文档编号B62K25/18GK87205526SQ87205526
公开日1988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1987年11月30日
发明者路仁臣 申请人:路仁臣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