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水壶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246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的水壶载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自行车的车架上载置水壶的结构,更详而言之,涉及一种可将水壶稳定载置且提供一便于取放水壶角度的水壶载具。
背景技术
公知自行车水壶架10,如图8,系一具有长、短托臂11、12的L形托架型态,于长、短托臂11、12之间形成一供水壶13嵌放的空间。该长托臂11设有穿孔,供螺丝穿锁固定于车架管15,该车架管15通常指自行车的下管或座管的管面。
上述水壶架10的缺点在于,当骑者以平行于车架管15的方向移动水壶13时,常会被车架的上横杆16挡住,因此取放水壶时必需注意闪避横杆16。而且上述样态的水壶架10会施予水壶13一弹性的固紧力。因此,在取放环境受限的情况下,又要以较大的力量才能取放水壶,系一相当大的不便,而且可能增加骑行时的危险。
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自行车载置水壶的问题,提出一具体方案,该载具可达成稳定载置水壶、便于取放水壶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的水壶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在一自行车车架上的座轴,其内具有一轴向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的顶端具有开口;一第一孔道,由上述座轴的顶端为纵向地往下延伸;一第三孔道,孔长短于所述第一孔道,与第一孔道平行地位于邻近第一孔道末端的座轴轴壁上;一第二孔道,位于上述座轴轴壁,连通第一及第三孔道,该第二孔道的孔长短于第三孔道的孔长,与第三孔道的交界处具有一交界边;一弹性元件,位于上述容置空间的底部;一固定在水壶上的把手,该把手包括一把身以及横向连接在该把身的第二连接部;该把身穿在该容置空间中,该第二连接部位于该座轴的第一孔道中,该第二连接部还位于该第二孔道,并进一步定位在第三孔道中。
本实用新型进步效果本实用新型达成的目的及功效之一,系水壶以其把手的把身于座轴中转动,使把手的第二连接部能在座轴轴壁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孔道中移动。当第二连接部转移至第三孔道中,该水壶即被制定在座轴上。当第二连接部转移至第一孔道中,则可取放水壶。
本实用新型达成的目的及功效之二,系利用座轴中的弹性元件,使把手的第二连接部能紧制于第三孔道中,加强固定该水壶;而该弹性元件,更在取用水壶时将把手连同水壶往上弹移一段适当距离,让使用者更容易取用。


图1本实用新型座轴、把手与水壶的立体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座轴、把手与水壶的组立外观图(一)。
图3本实用新型座轴、把手与水壶的组立外观图(二)。
图4图2中4-4剖面图。
图5图3中5-5剖面图。
图6本实用新型座轴设置于自行车车架以及座轴固定一水壶的平面图。
图7本实用新型座轴设置于自行车车架以及可取放水壶的的平面图。
图8公知自行车水壶架以及设置于自行车车架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中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水壶载具包含一座轴20、一把手50、一水壶扣环60。
该座轴20,其内轴向设一断面为圆形的容置空间21,该容置空间21的顶端为开口22,底端设一卡扣孔29(如图4)。该座轴20的轴壁设一第一孔道24以及一第三孔道26,该第一孔道24由座轴20的顶端为始纵向地往下延伸一适当孔长,该第三孔道26与第一孔道24平行,长度较第一孔道24为短,位于邻近第一孔道24末段的轴壁上;第一孔道24与第三孔道26之间的轴壁上开设一第二孔道25,该第二孔道25使第一及第三孔道24、26相通;但第二孔道25的孔长较第三孔道26的孔长为短,且第一、第二、第三孔道24、25、26的低端于座轴20的轴壁上形成一个连续无转折的孔缘27,因此,于第二及第三孔道25、26的交界处可形成一交界边28。该座轴20的其他轴壁上设一固定部30,该固定部30相对该座轴20的内表面以凹槽31与上述容置空间21相通,外表面则为平面,该固定部30更设二或多个上、下位排列的固定孔33;该座轴20与固定孔33水平直线相对的轴壁上设一开口34,利以手工具将一固定元件35透过该开口34穿入该固定孔33,进而将该座轴20固定于车架90(如图6)外表面。
上述容置空间20的底端具有一弹性元件40,该弹性元件40由一弹簧41及一枢套于弹簧41中的轴42,该轴42的顶端为一挡止在弹簧41端部的挡体43,轴42的底端为一可径向弹性张合的卡扣部44,该卡扣部44可于该弹簧41弹张时卡扣于该座轴20卡扣孔29的孔底。
该把手50,具有一把身51,以及一体连接于把身51两端的第一连接部52及第二连接部53。
该水壶扣环60,具有一开放的环部61以及一体连接于该环部61二开放端的连接部62,该环部61箍扣于一水壶91的壶身,该连接部62与把手50的第一连接部52接合,并以结合元件63固定之。该把手50的第二连接部53开放端则抵住该水壶91的外表面。
如图2、图4,使用者将水壶91以把手50的把身51轴向相对于座轴20的开口22,其第二连接部53相对该座轴20的第一孔道24,据此即可让把身51穿进上述容置空间21中,稍加施力令把身51底端压缩该弹性元件40,并且直至第二连接部53的底面接触上述孔缘27为止。至此,转动把手50一适当角度,令其第二连接部53通过第二孔道25进入第三孔道26中。
如图3、图5,把手50的第二连接部53进入第三孔道26后,即可释放压迫该弹性元件40的力量,该弹性元件40推顶该第二连接部53,使把手50及水壶91往上移动,该第二连接部53紧抵住该第三孔道26的上孔壁261;至此,该第二连接部53被上述的交界边28挡止,而不会回移至第一孔道24,据此,水壶91即以该把手50置定于该座轴20。
欲取下水壶91时,则以上述方式相反操作即可。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第二连接部53由第三孔道26通过第二孔道25进入第一孔道24时,该弹性元件40释能推顶该把手50,使其连同水壶91往上移动,使用者即能省力地取出水壶。
如图6、图7,该座轴20可固定于车架90的前斜杆93上,当水壶91被固定于座轴20时,由于上述第三孔道26与该固定部30在直线相对的座轴轴壁上,因此水壶91位于车架90上横杆94的正下方。而取放水壶时,将把手50的第二连接部53转位于第一孔道24内,将水壶91转离被上横杆94遮挡的范围,这个位置可以让使用者以平行于前斜杆93的方向取放水壶,而不会被上横杆94挡住。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以一个最佳实施例做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者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与范畴下做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已,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举凡不违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变化,俱属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的水壶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在一自行车车架(90)上的座轴(20),其内具有一轴向的容置空间(21),该容置空间(21)的顶端具有开口(22);一第一孔道(24),由上述座轴(20)的顶端为纵向地往下延伸;一第三孔道(26),孔长短于所述第一孔道(24),与第一孔道(24)平行地位于邻近第一孔道(24)末端的座轴(20)轴壁上;一第二孔道(25),位于上述座轴(20)轴壁,连通第一及第三孔道(24、26),该第二孔道(25)的孔长短于第三孔道(26)的孔长,与第三孔道(26)的交界处具有一交界边(28);一弹性元件(40),位于上述容置空间(21)的底部;一固定在水壶(91)上的把手(50),该把手(50)包括一把身(51)以及横向连接在该把身的第二连接部(53);该把身(51)穿在该容置空间(21)中,该第二连接部(53)位于该座轴(20)的第一孔道(24)中,该第二连接部(53)还位于该第二孔道(25),并进一步定位在第三孔道(26)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水壶载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孔道(24、25、26)的低端在座轴(20)的轴壁上具有一个连续无转折的孔缘(2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水壶载具,其特征在于该座轴(20)的轴壁上具有一固定部(30),该固定部(30)具有一各或多个固定孔(33),一用于将该座轴(20)固定在该车架(90)上的固定元件(35)穿锁在该固定孔(33)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的水壶载具,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30)相对该座轴(20)的内表面具有与上述容置空间(21)相通的凹槽(31),该座轴(20)与上述固定孔(33)水平直线相对的轴壁上具有一开口(34),上述固定元件(35)通过该开口(34)穿在该固定孔(33)中,进而固定在车架(90)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的水壶载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孔道(26)位于与该固定部(30)直线相对的座轴(20)轴壁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水壶载具,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40)包括一弹簧(41)及一枢套在该弹簧(41)中的轴(42),该轴(42)的顶端具有一挡止在该弹簧(41)顶端的挡体(43),该轴(42)的底端具有一可径向弹性张合的卡扣部(4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的水壶载具,其特征在于该座轴(20)底端具有一卡扣孔(29),上述的轴(42)穿在该卡扣孔(29)中,该轴(42)底端的卡扣部(44)卡止在该卡扣孔(29)的孔底。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水壶载具,其特征在于该把手(50)还包括一连接在该水壶(91)上的第一连接部(5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水壶载具,其特征在于该把手(50)的第二连接部(53)开放端抵在该水壶(91)的外表面。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的水壶载具,通过一座轴固定在自行车的车架上,该座轴可轴向地供一水壶的把手设于其中,该把手底端有一横向的第二连接部,该座轴的轴壁设有互相连通的第一、第二、第三孔道;轴转该把手,使其第二连接部由第一孔道藉第二孔道转进并卡制于第三孔道中,将水壶固定于该座轴中;反之,反向轴转该把手,使其第二连接部由第三孔道转进第一孔道中,即可取出水壶。该载具可达成稳定载置水壶、便于取放水壶的目的。
文档编号B62J11/00GK2827835SQ200520107679
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30日
发明者钟长庆 申请人:钟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