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撑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066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撑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侧撑开关(side stand swtich),特别涉及能够提高组装性 并且实现部件数目的削减以及轻型化的侧撑开关。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就机动两轮车的侧撑来说,已知将用于判定侧撑杆位于 收纳位置还是突出位置的开关安装在侧撑杆附近的结构。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侧撑杆的转动轴上安装了旋转式开关的 机动两轮车的侧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6-31038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的技术是这样的结构设置成通过螺栓构件可转 动地将侧撑杆轴支撑在车架上,除此之外通过安装螺丝将所述旋转式开 关安装于设置在所述螺栓构件头部的螺纹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安装时的 作业工序、部件数目增加的问题。另外,在该结构中,为了用所述安装 螺丝紧固而不产生变形等,需要由金属等形成旋转式开关的结构部件,
也具有重量等容易增加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l的技术中,在旋转式开关可动侧的接点上,应 用了其中心点与侧撑杆的旋转轴相同的大致半圆形状的板,所以难以将 开关的通电角度增大。在进一步增大旋转式开关的通电角度并且将可动 接点与固定接点的接点压力均匀化的结构上,还有进一步下功夫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以往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 组装性并且实现部件数目的削减、轻型化的侧撑开关。进而,本发明的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旋转式开关的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的接点压力 在幵关整周范围内都均等的同时能够确保较大的通电角度的侧撑开关。
为达成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能够检测安装在车辆下部的侧撑的转 动位置的侧撑开关的第一特征在于所述侧撑开关包括旋转部和固定在 所述车辆侧的基础部,该旋转部卡定在转动自如地轴支撑所述侧撑的转 动轴上;所述基础部与所述旋转部由树脂形成,并且在所述基础部与所 述旋转部之间收纳有接点;在所述旋转部上,设有嵌合于所述转动轴的 筒状部;并且在所述基础部上,设有嵌合于所述筒状部的嵌合部;所述 旋转部与所述转动轴由第一卡定机构卡定;所述旋转部与所述基础部由 第二卡定机构卡定。
另外,其第二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定机构被设置在所述筒状部的 内周侧,并且将所述筒状部与所述转动轴卡定;所述第二卡定机构被设 置在所述筒状部的外周侧,并且将所述筒状部与所述嵌合部卡定。
另外,其第三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定机构和所述第二卡定机构通 过被设置在一侧的槽和设置在另 一侧的凸状部进行凹凸配合。
另外,其第四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定机构被设置在比所述第二卡
定机构更靠轴向内侧处。
另外,其第五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卡定机构的径向外侧,设有允 许所述筒状部的扩张的间隙。
另外,其第六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定机构由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 外周面上的槽和设置在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上的凸状部构成。
另外,其第七特征在于所述凸状部设置在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上; 在使所述侧撑转动到侧撑的突出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时,所 述间隙位于所述凸状部的径向外侧。
另外,其第八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定机构由设置在所述筒状部的
外周面上的槽和设置在所述嵌合部的内周面上的凸状部构成。
另外,其第九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具有将设置在所述侧撑上的枢
轴部的侧面卡定的侧方卡定部。
另外,其第十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部上设有定位销,该定位销配
合于设置在所述枢轴部上的销孔中。
另外,其第十一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被设为下述结构在轴支撑 所述侧撑的主体上,安装有具有构成所述第一卡定机构的槽的螺栓。
另外,本发明的能够检测安装在车辆下部的侧撑的转动位置的侧撑 开关的第十二特征在于所述侧撑开关包括旋转部和固定在所述车辆侧 的基础部,该旋转部卡定在转动自如地轴支撑所述侧撑的转动轴上;所 述基础部与所述旋转部由树脂形成,并且在所述基础部与所述旋转部之 间收纳有接点;构成所述接点的可动接点由板簧形成,并且相对于转动 中心放射状地配设;构成所述接点的固定接点在与所述转动中心同心的 同心圆上配置多列。
另外,本发明的能够检测安装在车辆下部的侧撑的转动位置的侧撑 开关的第十三特征在于所述侧撑开关包括旋转部和固定在所述车辆侧 的基础部,该旋转部卡定在转动自如地轴支撑所述侧撑的转动轴上;在 所述基础部与所述旋转部之间收纳有可动接点和固定接点;在所述可动 接点上,相对于接点中心呈放射状配设有多个接点;所述固定接点在与 所述可动接点的转动中心同心的同心圆上配置多列;所述接点中心相对 于所述转动中心偏心。
另外,其第十四特征在于所述接点中心是连结所述多个接点的圆
的中心。
另外,其第十五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部与所述旋转部由树脂形成;
所述可动接点形成为在一面侧设置有所述多个接点并且在另一面侧设置
有多个凹部的圆环状的板;在所述多个凹部内,收纳有抵接于所述旋转 部的弹性构件。
另外,其第十六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接点是伴随着由冲压加工来成
形所述凹部而形成在该凹部的背面侧的凸部。
另外,其第十七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是将内转子与外转子组合起 来而构成的;在所述内转子与所述外转子之间设有油封,该油封被收纳 在所述基础部与所述旋转部之间。
另外,其第十八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具有将设置在所述侧撑上的 枢轴部的侧面卡定的侧方卡定部。
另外,其第十九特征在于所述侧撑开关通过螺丝来结合在所述转 动轴上。
根据第一发明,由于构成侧撑开关的基础部与以及旋转部由树脂形 成,所以能够使侧撑开关轻型化。另外,由于所述旋转部与转动轴以及 所述旋转部与基础部分别由卡定机构安装,所以不需要安装螺丝等结合 构件,安装性提高,并且能够降低部件数目。
根据第二发明,由于第一卡定机构以及第二卡定机构被设置在同一 筒状部上,所以能够使卡定机构小型化。
根据第三发明,由于第一卡定机构以及第二卡定机构由槽与凸状部 的凹凸配合来构成,所以能够由简单的结构实现各自的卡定机构。
根据第四发明,在将侧撑开关安装在转动轴上时,在第二卡定机构 上不会施加偏载荷,能够使安装良好。
根据第五发明,通过该间隙,允许了从转动轴拆卸筒状部时产生的 筒状部的扩张,所以能够使侧撑开关相对于转动轴的装拆变得容易。
根据第六发明,由于在由金属等硬质构件形成的转动轴侧设有槽, 所以与在转动轴侧形成凸状部的情况相比,生产工序变得容易。另外, 通过变更槽以及凸状部的形状,能够容易地调整由第一卡定机构产生的 结合强度。
根据第七发明,通过将凸状部设定在周方向的任意位置,能够设定 成仅在将侧撑转动到预定位置时使侧撑的装拆变得容易。
根据第八发明,通过变更槽以及凸状部的形状,能够容易地调整由 第二卡定机构产生的结合强度。
根据第九发明,能够可靠地进行旋转部与侧撑的定位。另外,能够 用较宽的面积承受由侧撑的转动施加在旋转部上的载荷,从而降低旋转 部的负担。
根据第十发明,能够通过结构部件的微量加工,可靠地进行旋转部 与侧撑的定位。
根据第十一发明,能够使转动轴为能够应对以往方式的侧撑开关的 通用部件,所述以往方式是指用安装螺丝安装。
根据第十二发明,通过将作为可动接点的板簧配置成放射状,能够 使与固定接点接触的接触压力均等。另外,由于将固定接点在同心圆上 配置多列,所以能够确保同一导通状态下的可动接点的转动角度较宽。
根据第十三以及十四发明,能够得到下述的侧撑开关使可动接点 相对于固定接点的接触压力在旋转式开关的整周上均等,并且能够确保 较大的通电角度。
根据第十五发明,由于可动接点由具有凹凸部的圆环状板构成,所 以能够容易地通过冲压成形来制造品质的偏差较少的可动接点。另外, 由于在可动接点的多个凹部内收纳弹性构件,所以能够在各凹部中产生 均等的接触压力,从而在可动接点整体上产生均等的接触压力。另外, 通过使弹性构件配合于凹部,能够相对于可动接点稳定地保持弹性构件。
根据第十六发明,在通过冲压加工等形成可动接点时,能够同时形 成接点和凹部,从而能够降低生产工时。
根据第十七发明,由于将内转子与外转子设为分体式,所以在两者 之间组装油封的作业变得容易。另外,由于油封收纳在基础部与旋转部 之间,所以能够确保基础部与旋转部之间的密封性。
根据第十八发明,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进行旋转部与侧撑开关的定 位。另外,由于用侧方卡定部的较宽的面积承受在侧撑转动时施加的载 荷,所以与形成定位销的方法相比,能够降低施加在旋转部上的负担。
根据第十九发明,由于能够通过与以往构造同样的螺丝紧固构造进 行侧撑的转动轴与侧撑开关的结合,所以能够提高侧撑开关的通用性。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撑开关的机动两轮 车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撑杆以及配设在其附 近的结构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撑杆以及开关单元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单元以及侧撑杆的主视图。
图6是沿图5的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沿图7的B-B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7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式开关的可动接点的 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式开关的固定接点的俯 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接点与可动接点 的接触关系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图。
图1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开关单元以及侧 撑杆的主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开关单元的立体图。
图16是沿图14的D-D线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开关单元的 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旋转式开关的可 动接点的俯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旋转式开关的固
定接点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固定接点与 可动接点的接触关系的俯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撑杆以及开关单元的主 视图。
图22是沿图21的K-K线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单元的立体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单元的立体图。 图2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接点的主视图。 图26是沿图25的L-L线的剖视图。 图27是沿图25的M-M线的剖视图。
图2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接点以及旋转部 (rotary)的立体图。
图2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接点以及基础部(base) 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接点与可动接点 的接触关系的俯视图。
图31是表示固定接点与可动接点的接触关系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20:侧撑杆,21:托架,23:主体部,26:枢轴部,28:销孔,29: 钩销,40:枢轴螺栓,44:配合轴,50:开关单元,5h基础部,52: 连接器,53:旋转部,54:筒状部,55:定位销,62:第一卡定机构, 63:第二卡定机构,110:开关单元,111:基础部,113:枢轴螺栓(转 动轴),114:安装螺丝,116:第二油封,120:内转子,130:外转子,
131、 132:侧方卡定部,140:可动接点,142 144:接点部,142b 144b: 凹部,142c 144c:弹性构件配合凹部,146:接点中心,147:转动中 心,155:固定接点,162 164:弹性构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应 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撑开关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
在机动两轮车1的主架4的车身前方侧,安装有能够通过把手2转向的 前叉3,在该前叉3的下端部旋转自如地轴支撑有前轮WF。所述主架4 在车身后方侧与对乘客就座的车座8进行支撑的后架5连结。另外,摆
臂10的一端部被连结在主架4下方,该摆臂10通过安装在所述后架5 上的后减震器9悬挂而可摆动,在摆臂10的另一端上,轴支撑有通过发 动机6产生的驱动力而旋转的后轮WR。
托架21安装在所述主架4的车身下方,侧撑杆20经由作为转动轴 的枢轴螺栓40可转动地安装在托架21上,机动两轮车1在侧撑杆20处 于图示的突出位置通过前轮WF、后轮WR以及侧撑杆20这三点可自己 站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枢轴螺栓40的轴上,安装有后述的开关 单元(参照图2),通过该开关单元能够判定所述侧撑杆20位于突出位置 还是收纳位置。而且,配设在燃料箱7附近的点火单元11构成为从连 结在所述开关单元上的配线软线13接受所述判定信息,并且能够基于该 判定信息,禁止向连接在发动机6的火花塞(未图示)上的高压软线12 供电。根据上述的结构,例如在侧撑杆20位于图示的突出位置时,能够 使所述发动机6不起动。
图2是表示所述侧撑杆20以及配设在其附近的结构部件的立体图。 托架21安装在所述主架4上,在该托架21上设有供所述枢轴螺栓40嵌 合的嵌合孔30,在嵌合孔30附近安装有具有槽部29a的钩销(hook pin) 29。另外,由金属等形成的所述侧撑杆20为下述结构在向车身外侧方 向弯曲的主体部23上安装有大致椭圆形的接地板24、钩销25、大致-字型的枢轴部26。在所述枢轴部26上形成有供所述枢轴螺栓40嵌合 的嵌合孔27;和供后述的定位销所插入的销孔28。另外,由金属等一体 形成的所述枢轴螺栓40为具有下述部件的结构沿周向设有槽部44a的
配合轴44;在紧固时使用的六角头部43;圆柱状滑动部40;和与螺母
91旋合的螺纹部42。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单元50是在由树脂等形成的 基础部51的内部收纳有旋转式开关的结构,在所述基础部51的一端部 上设有大致U字状的配合部57和连接器52。所述连接器52为下述结构 与所述配线软线13 (参照图1)的一端侧连接,将来自所述旋转式开关 的信号向所述点火单元11输出。
在将上述的各结构部件组装起来时,首先, 一边将所述枢轴部26的 -字型部分配合在所述托架21上, 一边将所述枢轴螺栓40插入嵌合孔 27,在所述托架21的背面侧将螺母91旋合在所述螺纹部42上。然后, 所述开关单元50可以这样安装将配合部57配合在所述钩销29上,并 且将所述枢轴螺栓40的配合轴44推入到在所述基础部51的背面侧设置 的配合孔(参照图4)中进行配合。因此,在所述开关单元50的安装时 不需要螺丝等,从而安装作业容易。另外,弹簧90将上侧钩90a配合在 所述钩销29的槽部29a上,将下侧钩90b配合在所述主体部23的钩销 25上,由此具有施加将所述侧撑杆20稳定地保持在收纳位置或者突出位 置的加载力的功能。
图3是表示在所述托架21上安装有侧撑杆20以及开关单元50的状 态的主视图。与前面相同的符号表示与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本实施 方式所涉及的侧撑杆20能够在从图示实线所示的突出位置到处于大致水 平的收纳位置20a的大致110度的范围内转动。另外,在该图中,作为 所述突出位置与收纳位置20a之间的预定的中间位置20b表示中立位置, 即托架21侧的钩销29的中心29c、配合轴44的中心44c与侧撑杆20的 主体部23侧的钩销25的中心25c (参照图2)并列在一条直线上。
作为中间位置,除了上述中立位置外,只要是所述突出位置与收纳 位置之间,可以任意地设定。
所述开关单元50的基础部51由所述钩销29以及枢轴螺栓40这两 点不能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托架21上。与此相对,收纳在所述基础部51 上的旋转式幵关为下述的结构具有设置有与所述销孔28配合的定位销 55的旋转部53 (参照图4),该旋转部53与所述侧撑杆20—体地转动, 由此使开关输出发生变化。
图4是表示开关单元50的背面侧的立体图。与前面相同的符号表示 与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旋转部53经由环状的油封56转动自如地配 合在所述基础部51的背面侧、即安装在所述枢轴螺栓40上的一面侧。 该旋转部53与所述基础部51同样由树脂等形成,在该旋转部53的大致 中央形成有供所述配合轴44配合的筒状部54,并且在径向外侧的端部的 壁面上, 一体地形成有定位销55。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部
53的筒状部54上,在其内周面54b上形成有作为与所述配合轴44的配 合槽44a配合的凸状部的凸部54a (参照图5)。
图5是所述开关单元50以及侧撑杆20的主视图。与前面相同的符 号表示与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该图表示所述侧撑杆20处于预定的中 间位置且中立位置(钩销29的中心29c、配合轴44的中心44c与钩销 25的中心25c并列在一条直线上的位置)的状态。在所述筒状部54的内 周面54b上,隔着中心在对角线上一体地形成有一对大致半月形状的凸 部54a,该凸部54a与所述配合轴44的配合槽44a配合,由此所述旋转 部53 (参照图4)被轴支撑得相对于枢轴螺栓40的中心可转动。另外, 所述枢轴螺栓40被构成为能够与侧撑杆20—体地转动。另外,如图所 示,能够使所述凸部54a例如在所述钩销29与配合轴44的中心线上转 动。而且,在将所述筒状部54与配合轴44进行配合时,预先将基础部 51与旋转部53进行装配,通过将所述基础部51强力压到配合轴44上, 从而使旋转部53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树脂部件的一部分即所述凸部54a及 其附近稍微变形。
另一方面,所述旋转部53与基础部51被预先装配起来,通过所述 筒状部54与形成在所述基础部51上的嵌合部60配合,使得所述旋转部 53与基础部51被轴支撑得可转动。从而,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嵌合部 60上,在其内周面的一部分上,设有伴随着形成不与所述筒状部54的外 周面接触的缺损部而形成的间隙61。该间隙61可以设置在例如连结钩销 29的中心29c与配合轴44的中心44c的线上。从而,根据该图所示的所 述凸部54a与间隙61的配置关系,在将所述侧撑杆20设置为预定的中 间位置且中立位置时,所述间隙61就被配置在所述凸部54a的径向外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所述侧撑杆20设置为预定的中间位置且中 立位置时,由于在所述凸部54a的径向外侧存在着能够允许该凸部54a 及其周围变形的间隙61,所以所述配合轴44与筒状部54的装卸变得容 易。另外,在使所述配合轴44与筒状部54配合的状态下,当所述侧撑 杆20转动到不是预定的中间位置且中立位置的位置时,所述凸部54a与 间隙61的位置错开,所以难以使所述凸部54a及其附近变形,即、可使 所述配合轴44与筒状部54的装卸变得困难。另外,通过将中间位置设 为中立位置,从而即使将开关单元安装得相对于中心线反转,中立位置 也不改变,从而提高了安装自由度。
图6是沿图5的A-A线的剖视图。与前面相同的符号表示与前面相 同或等同的部分。在该图中,也表示所述托架21与螺母91的配置关系。 如上所述,设置有定位销55的旋转部53构成为相对于由所述钩销29 以及配合轴44固定地支撑的基础部51,该旋转部53能够与所述侧撑杆 20—体地转动。而且,在所述配合轴44与筒状部54之间,设有由凸部 54a(参照图5)以及配合槽44a构成的第一卡定机构62;并且在所述筒 状部54与基础部51之间,设有第二卡定机构63。根据该结构,第一卡 定机构62被设置在比第二卡定机构63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所以通过 所述第二卡定机构63将基础部51与旋转部53预先装配起来,然后将所 述旋转部53嵌合在配合轴44上的作业变得容易。另外,在所述连接器 52的内部,配设有与后述的旋转式开关的接点相连接的连接器端子52a。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与前面相同的符号表示与前面相同或等 同的部分。所述第一卡定机构62 (参照图6)由所述筒状部54的一对凸 部54a、 54a与在配合轴44的整周上设置的配合槽44a构成。另外,所述 第二卡定机构63 (参照图6)由在所述嵌合部60的内周面整周上形成的 凸部58a与在所述筒状部54的外周面整周上形成的配合槽54c构成。另 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式开关由支撑在所述基础部51上的固定接 点85和支撑在所述旋转部53上的可动接点70构成。支撑在所述旋转部 53的支撑部53a上的可动接点70配设成该可动接点70与所述固定接 点85接触,所述固定接点85与所述连接器端子52a连接,由于旋转部 53伴随着所述侧撑杆20的转动而转动,由此可动接点70与所述固定接 点85接触的接触位置变化。第一卡定机构62也可以在筒状部54上设置 槽而在配合轴44上设置凸部。另外,第二卡定机构63也可以在嵌合部 60的内周面侧设置槽,而在筒状部54的外周面侧设置凸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单元50中,将用于防护旋转式开 关受水分、灰尘等影响的油封56仅设置在所述基础部51的接触面51b
与旋转部53的接触面53b之间的一处。在用安装螺丝将旋转式开关安装 在所述枢轴螺栓40的头部上的以往方式中,在其构造上,在所述安装螺 丝的配合孔附近也需要密封构件,所以密封构件的配置变为两个地方, 部件数目以及开关单元的厚度容易增大。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所涉 及的开关单元50中,能够将部件数目和其轴向的厚度比以往方式大幅度 降低。另外,由于不需要具有承担安装螺丝的紧固力的刚性,所以能够 由树脂等形成所述基础部51和旋转部53,从而也实现了轻型化。
图8是沿图7的B-B线的剖视图。与前面相同的符号表示与前面相 同或等同的部分。该图表示设置在所述配合轴44与筒状部54之间并且 由所述凸部54a与配合槽44a构成的第一卡定机构62 (参照图6)的部 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所述侧撑杆20设置为预定的中间位置(参照 图5)时,间隙61位于所述凸部54a的径向外侧,所以容易使所述凸部 54a及其附近产生变形,从而开关单元50变得容易装卸。所述预定的中 间位置是所述突出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的不稳定状态,是通常驾驶者用 脚部使侧撑杆20突出或收纳时所述弹簧90的加载力工作而难以使其停 止的位置。因此,除非在修整等时候特意地将侧撑杆20保持在预定的中 间位置,否则难以装卸所述开关单元50。
图9是沿图7的C-C线的剖视图。与前面相同的符号表示与前面相 同或等同的部分。该图表示设置在所述筒状部54与基础部51之间并且 由所述凸部58a与配合槽54c构成的第二卡定机构63 (参照图6)部分。 在该第二卡定机构63中,与所述第一卡定机构62不同,凸部58a形成 在周向整周范围内,所以所述筒状部54与基础部51不会在某个预定的 转动位置变得容易装卸。之所以设为这样的结构,原因是当将开关单 元50以单位部件进行装配之后安装在车身侧的生产工序中的情况下,以 及从车身拆卸开关单元50时,如果先解除了所述筒状部54与基础部51 之间的配合则作业等难以进行。另外,从所述配合轴44拆卸开关单元50 时,容易使所述筒状部54向径向内侧变形,所以也容易从所述基础部51 拆卸旋转部53。
图10是支撑在所述旋转部53上的可动接点70的俯视图。该可动接
点70设为下述的结构在具有与所述旋转部53的转动轴相同的接点中 心71a的大致圆形的支架71上,以120。的等间隔呈放射状安装有板状的 弹簧接点72、 73、 74。三个弹簧接点72、 73、 74为从与所述支架71结 合的结合部缓慢地向图示的背面方向立起的形状,构成为前端部72a、 73a、 74a与所述固定接点85接触。根据上述那样的由放射状弹簧形成的 接点构造,与通过由多个螺旋弹簧对大致半圆形状的接点进行支撑来确 保接触压力的以往方式相比,能够在削减部件数目同时确保充分的接触 压力。另外,所述前端部72a、 73a、 74a也与所述弹簧接点72、 73、 74 同样,分别以120。的等间隔进行配置。另外,所述前端部72a、 73a被配 置在以所述接点中心71a为中心的同心圆上,而只有所述前端部74a被 配置在比所述前端部72a、 73a更靠近接点中心71a处。即,将从接点中 心71a到前端部72a的中心点72b的距离(接点中心71a 中心点72b) 设为11,将从接点中心71a到前端部73a的中心点73b的距离(接点中 心71a 中心点73b)设为ll,将从接点中心71a到前端部74a的中心点 74b的距离(接点中心71a 中心点74b)设为12,将11与12的关系设为 11>12。另外,以靠近接点中心71a的方式设置的弹簧接点74,形成为其 宽度比其他弹簧接点72、 73窄,由此各接点的接点压力变得均等。
图11是支撑在所述基础部51上的固定接点85的俯视图。固定接点 85形成为以中心点85a为中心的圆弧状,并且该固定接点由位于所述前 端部72a、 73a的转动区域上的接点E、 F和位于所述弹簧接点74a的转 动区域上的接点G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所述中心点85a到接点 E、 F宽度中心的距离设为ll,将从中心点85a到接点G宽度中心的距离 设为12。从而,在将所述基础部51与旋转部53配合时,在所述接点中 心71a与中心点85a重合的状态下所述可动接点70与固定接点85接触。
图12 (a)、 (b)、 (c)分别是表示所述固定接点85与可动接点70 的接触关系的俯视图。与前面相同的符号表示与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图12 (a)表示侧撑下降的状态,即表示将所述侧撑杆20转动到突出位 置(参照图3)的状态。此时,接点的通电状态为F-G,由所述固定接点 85和可动接点70构成的旋转式开关被设为截止(OFF)状态,并且通过
后述的电路禁止来自所述点火单元11 (参照图1)的供电。另外,图12 (b)表示中间状态(neutml),即表示将所述侧撑杆20转动到预定的中 间位置(且中立位置)的状态。此时,接点的通电状态为E-F-G,相互都 变为接通(ON)状态。进而,图12 (c)表示侧撑抬起的状态,即表示 将所述侧撑杆20转动到收纳位置(参照图3)的状态。此时,接点的通 电状态为E-F,所述旋转式开关被设为接通状态,并且通过后述的电路允 许来自所述点火单元11的供电。根据上述那样的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的 结构,能够得到确保与以往同等的通电角度并且安装性优异且大幅度降 低了部件数目的旋转式开关。
图13表示通过由所述固定接点85和可动接点70构成的旋转式开关 来进行所述发动机6 (参照图1)的点火切断的电路150。在以构成所述 点火单元11的点火线圈87以及火花单元88为代表的点火电路中,仅在 作为常开开关工作的点火继电器89处于导通状态时经由点火继电器89 供电,进行点火。仅在收纳在开关单元50中的固定接点85的接点85b (所述接点F)以及85a (所述接点G)为接通状态,即当所述侧撑杆20 处于从收纳位置到预定的中间位置(且中立位置)的范围内时,或者空 档开关94处于接通状态时,所述点火继电器89才变为接通状态可进行 点火,所述空档开关94在变速器的换档位置为空档位置时接通。因此, 在变速器的换档位置为空档以外的行驶状态下,在所述侧撑杆20位于比 预定的中间位置(且中立位置)更靠突出位置侧时,接点85b (接点F)、 接点85a (接点G)为截止状态,并且空档开关94也处于截止状态,所 以所述点火继电器89变为截止状态,点火被禁止。此时,接点85b (接 点F)以及接点85c (接点E)变为接通状态,所以表示所述侧撑杆20 位于突出状态的信号灯92点亮。另外,在空档开关94为接通状态时, 表示变速器的换档位置处于空档位置的信号灯93点亮。
另一方面,以发动机起动用的起动电动机99和控制给该起动电机 99供电的起动电动机开关97以及起动继电器96为代表的起动电路,仅 在所述起动电机开关97以及起动继电器96为接通状态时才能够使起动 电机99旋转而使发动机起动,作为常开开关起作用的起动继电器96,只
有在所述空档开关94处于接通状态或者离合器被切断时变为接通状态的 离合器开关95以及接点85b (接点F)、接点85a (接点G)都为接通状 态时起动电机开关97变为接通,才开始变为接通并向所述起动电动机99 供电。即,构成为在所述侧撑杆20位于从预定的中间位置(且中立位 置)到突出位置为止的范围内时,如果空档开关94不是接通状态,则不 能使发动机6起动。另外,在蓄电池104附近,设有驾驶者通过点火钥 匙进行操作的主开关98。
图1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开关单元100以及 侧撑杆20的主视图。与前面相同的符号表示与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在本变形例中,其特征点在于在配合于所述基础部51的背面侧的旋转 部103 (参照图15)上,设有抵接于枢轴部26的两侧面的配合板101、 102。另外,在本变形例中,所述旋转部103构成为与配合轴106配合。
图15是表示所述开关单元100的背面侧的立体图。与前面相同的符 号表示与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旋转部103上, 在径向外侧的端部的壁面上, 一体地形成有与所述定位销55在相同方向 上延伸的作为侧方卡定部的配合板101、 102。而且,在使所述开关单元 100配合于配合轴106 (参照图14)上时,形成在该配合板IOI、 102上 的抵接面101a、 102a,采用以较宽的面积将所述枢轴部26夹入的方式抵 接。由此,所述旋转部53加上所述定位销55在合计三处与所述枢轴部 26配合,从而能够降低使侧撑杆20转动时施加在定位销55上的负担。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不设置定位销55,而仅通过所述配合板IOI、 102进 行配合。
图16是沿图14的D-D线得剖视图。与前面相同的符号表示与前面 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本变形例中,其特征点在于在所述旋转部103 上设有配合板101、 102,并且用于将所述旋转部103配合在枢轴螺栓105 上的配合轴106由与枢轴螺栓105旋合在一起的螺栓构成。根据该结构, 通过将配合轴106从枢轴螺栓105卸下来,并准备旋合在该螺纹孔中的 其他安装螺丝,就能够通过安装螺丝来安装以往方式的开关单元。因此, 能够将枢轴螺栓105设为通用部件,从而根据车种等选择安装本发明所
涉及的开关单元100和以往方式的开关单元。另外,对于支撑在所述旋 转部103上的可动接点80以及支撑在所述基础部51上的固定接点86将 在后面叙述。
图1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开关单元100 的剖视图。与前面相同的符号表示与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本变形 例中,其特征点在于作为所述旋转部103的侧方卡定部的配合板101、 102,设置在与所述旋转部103分体式且能够装拆的侧方卡定构件103a 上。通过与所述第二卡定机构63 (参照图9)同样利用凹凸配合的第三 卡定机构64,将由树脂等形成的所述侧方卡定构件103a配合在所述旋转 部103上。本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三卡定机构64,在侧方卡定构件103a侧 设置凸部,在旋转部103侧设置凹部,但它们也可以互相相反。从而构 成为在所述侧方卡定构件103a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定位突起107,该定 位突起107与设置在所述旋转部103上的配合槽配合,由此所述侧方卡 定构件103a与所述旋转部103—体地转动。根据该结构,即使是设置配 合板101、 102的情况下,油封56的装拆也变得容易,从而能够提高开 关单元100的组装性。
图18是支撑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所述旋转 部103上的可动接点80的俯视图。该可动接点80为下述结构在大致 圆形的支架81上,以120。的等间隔呈放射状地安装有相同长度的板状的 弹簧接点82、 83、 84。三个弹簧接点82、 83、 84被设为从与所述支架 81的结合部缓慢地向图示的背面方向立起的形状,构成为在前端部82a、 83a、 84a与所述固定接点86接触。另外,所述前端部82a、 83a、 84a也 分别以120。的等间隔进行配置。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支架81构成为偏心 轴81b从所述前端部82a、83a、84a的接点中心81a偏置预定量进行设置, 并且该偏心轴81b与所述旋转部103的转动轴一致。另外,将从偏心轴 81b到前端部83a的中心点83b的距离(偏心轴81b 中心点83b)设为 13,将从偏心轴81b到前端部84a的中心点84b的距离(偏心轴81a 中 心点84b)设为13,将从偏心轴81b到前端部82a的中心点82b的距离(偏 心轴81b 中心点82b)设为14,将13与14的关系设为13<14。
图19是支撑在所述基础部51上的固定接点86的俯视图。形成为以 中心点86a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固定接点86,由位于同一圆周上的接点H、 I和位于与该接点H、 I同心圆上靠内侧的圆环状的接点J构成。在本实 施方式中,将从所述中心点86a到接点H、 I的宽度中心的距离设为14, 将从中心点86a到接点J的宽度中心的距离设为14。从而,在将所述基础 部51与旋转部103配合时,在所述偏心轴81b与中心点86a重合的状态 下,所述可动接点80与固定接点86接触。
图20 (a)、 (b)、 (c)分别是表示所述固定接点85与可动接点80 的接触关系的俯视图。与前面相同的符号表示与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图20 (a)表示侧撑下降的状态,即表示将所述侧撑杆20转动到突出位 置(参照图3)的状态。此时,接点的通电状态为J-I,由所述固定接点 85和可动接点80构成的旋转式开关被设为截止状态,并且禁止来自所述 点火单元ll (参照图1)的供电。另外,图20 (b)表示中间状态,即表 示将所述侧撑杆20转动到预定的中间位置(参照图3)的状态。此时, 接点的通电状态为J-I-H,相互都变为接通状态。进而,图20 (c)表示 侧撑抬起的状态,即表示将所述侧撑杆20转动到收纳位置(参照图3) 的状态。此时,接点的通电状态为J-H,所述旋转式开关被设为接通状态, 并且允许来自所述点火单元ll的供电。根据上述那样的具有偏心轴的接 点结构,通过接点接触部进行偏心动作,能够将接触压力确保为均等, 并且确保较大的通电角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侧撑开关,由于构成侧撑开关的基 础部以及旋转部由树脂形成,所以能够使侧撑开关轻型化。另外,所述 旋转部与转动轴、所述旋转部与基础部分别由卡定机构安装,所以不需 要安装螺丝等结合构件,从而安装性提高,并且实现了部件数目的削减 以及侧撑开关整体的小型化。进而,通过构成卡定机构的槽以及凸部的 形状设定,能够得到这样的侧撑开关在使侧撑转动到任意位置时,侧 撑开关与车辆侧的装拆都变得容易。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凹凸卡合
构成了第一 第三卡定机构,但凹凸也可以互相相反。
另外,形成开关单元的各部件的形状、材质、旋转式开关的结构等,
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另外,在上述的 实施方式中,侧撑的轴与设为与侧撑杆一体转动,但也可以设为固定在 托架侧的结构。
图2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撑幵关的开关 单元110以及配设在其附近的结构部件的主视图。与前面相同的符号表 示与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撑杆20能够在从实 线所示的突出位置到双点划线所示的大致水平的收纳位置20a为止的大 致110度的范围内转动。另夕卜,在该图中,作为突出位置与收纳位置20a 之间的预定的中间位置20b表示中立位置,即托架21侧的钩销29的中 心29c、安装螺丝114的中心114c与钩销25的中心25c并列在一条直线 上。
安装在主架4上的由板状构件构成的托架21上,设有供作为转动轴 的枢轴螺栓113 (参照图22)嵌合的嵌合孔,在该嵌合孔附近安装有钩 销29。另外,由金属等形成的侧撑杆20与图2所示的侧撑杆同样为下述 结构在向车身外侧方向弯曲的棒状的主体部23上,安装有钩销25和 以夹着所述托架21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字型的枢轴部26。
开关单元110为在由树脂等形成的基础部111的内部收纳有旋转式 开关的结构,在基础部111的一端部上,设有大致U字状的配合部和连 接器112。该连接器112为下述结构与配线软线13 (参照图1)的一端 侧连接,将来自旋转式幵关的信号向点火单元ll输出。
开关单元110使钩销29配合于大致U字状的配合部来进行定位,并 且通过将枢轴螺栓113以及安装螺丝114紧固而不能转动地支撑在托架 21上。与此相对,在收纳在基础部lll内的旋转式开关上,转动自如地 内装有卡定在枢轴部26上的旋转部(参照图22),该旋转部与侧撑杆20 一体地转动,开关输出发生变化。另外,弹簧90使其上下钩部配合在钩 销25、 29上,由此具有施加将侧撑杆20稳定地保持在收纳位置或者突
出位置的加载力的功能。
图22是沿图21的K-K线的剖视图。托架21与侧撑杆21的结合这 样进行以将枢轴部26的-字型部分配合在托架21上的状态,将枢轴
螺栓113贯通,将螺母91旋合在形成于主体部113b的前端部的螺纹部 113a上。而且,如上所述,开关单元110通过将形成有六角头部114a以 及凸缘部114b的安装螺丝114旋合在形成在枢轴螺栓113上的螺丝孔 113c中而进行安装。开关单元IIO主要由基础部111和将内转子120以 及外转子130组合起来的旋转部160构成,该旋转部160被支撑得相对 于基础部111可转动。另外,由安装螺丝将开关单元安装在枢轴螺栓上 的结构与一般的以往方式相同,所以能够将枢轴螺栓113设为通用部件, 可任意地选择并安装本发明所涉及的开关单元110和以往方式的开关单 元。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转子130上,形成有以从两侧夹持枢轴部 26的方式延伸出的侧方卡定部131、 132。另夕卜,在外转子130上,形成 有与内转子120配合的定位用突起130a,由此,伴随着侧撑杆20的转动, 外转子130以及内转子120 —体地转动。从而,伴随着侧撑杆20的转动, 配设在基础部111上的固定接点155与配设在内转子120上的可动接点 140的接触位置转动变位,从而开关输出发生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单元110上,安装有用于防护旋转式开 关受水分、灰尘等影响的第一油封115以及第二油封116。第一油封115 配设在从内转子120的中心部向图示下方延伸出的圆筒部120a的外周面 与形成在基础部111上的贯通孔的内周面llla之间,通过紧固所述安装 螺丝114,从而具有将基础部111与内转子120之间密闭的功能。另外, 第二油封116配设在基础部111与内转子120之间,防止水分等从基础 部111的径向外侧进入。该第二油封116设为与外转子130分体式,所 以在安装时不需要使其较大地变形,能够容易地安装在内转子120与外 转子130之间。另外,在安装开关单元110时,第二油封116被收纳在 基础部111与旋转部160之间,配设成外转子130的一侧面被第二油封 116覆盖,所以水分等难以进入到第二油封116的附近。另外,对于支撑 在内转子120上的可动接点140以及支撑在所述基础部111上的固定接 点155将在后面叙述。
图2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单元110的立体图。与前面相同的
符号表示与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基础部111上形成有供内转子120 的圆筒部120a插入的贯通孔lllb,在其内周面llla与所述圆筒部120a 之间配设有第一油封115。形成为圆环状板的可动接点140被配设在内转 子120的上表面侧,并与该内转子120 —体地转动。另外,内转子120 以及外转子130、基础部lll能够由树脂等形成。
图24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单元110的背面侧的立体图。与前 面相同的符号表示与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如上所述,在外转子130 上形成有侧方卡定部131、 132,侧方卡定部131、 132各自的内侧面131a、 132a构成为抵接于侧撑杆20的枢轴部26的两外侧面。在基础部111的 背面侧配设有固定接点155,该固定接点155在开关单元110的组装时与 可动接点140抵接。
图25 27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接点140的详细情况。图 25 (a)是与固定接点155抵接的表面侧的主视图,图25 (b)是背面侧 的主视图,图26是沿图25 (b)的L-L线的剖视图,进而,图27是沿图 25 (b)的M-M线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可动接点140由金属制圆 环状板形成,例如可以通过在铜合金上实施冲压加工而得到。根据本实 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接点140,与使用板簧的结构相比,能够大幅度降低 作业工时和生产成本。
主体部141形成为在图示上下方向上具有宽幅部,在以接点中心146 为中心的具有预定半径的圆146a上,以120。的等间隔形成有接点部142、 143、 144。而且,可动接点140以转动中心147与旋转部160的转动轴 一致的方式安装在内转子120上,由此,以从接点中心146偏置预定量 的转动中心147为中心转动。从该转动中心147到各接点的中心点的距 离构成为从转动中心147到中心点142a以及中心点143a的距离相等, 被设定为Ll,并且从转动中心147到中心点144a的距离被设定为L2, 满足LKL2。
另外,在主体部141上设有定位孔145,该定位孔145以120°的等 间隔配设在以转动中心147为中心的具有预定半径的圆上,由该定位孔 145确定安装在内转子120上的安装位置。另外,该定位孔的数目、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限制。进而,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在可动接点140侧 形成配合突起等而进行相对于内转子120的定位。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接点140的接点部142、 143、 144是在对 主体部141进行冲压加工时形成的凸部,在其背面侧,配设有伴随着各 凸部的形成而形成的凹部142b、 143b、 144b。如图27 (b)所示,这些 凹部与固定接点抵接的大致长方形的接点部最深,在比该接点部浅一层 的部分上形成有大致圆形的弹性构件配合凹部144c。另外,凹部142b、 143b也设为与凹部144b同样的结构,在弹性构件配合凹部142c、 143c、 144c上,收纳有各种由金属制弹簧、树脂等构成的弹性构件。在该图中, 表示收纳有后述的螺旋弹簧164 (参照图29)的状态。
另外,可动接点140的主体部141也可以不连续形成为圆环状,而 构成为在其一部分上具有切缝、间隙等的结构。另外,可动接点140的 各接点也可以不由冲压加工形成,而构成为对分体式的接点构件进行焊 接的结构。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包括弹性构件配合凹部的凹部142b、 143b、 144b形成在了接点部142、 143、 144的背面侧,但也可以将它们 设置在与各接点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之所以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接点140设为上述结构,是为了 使施加在旋转式开关的各接点上的接触压力均等地分布在开关整周上, 并确保较大的通电角度。例如,在如图IO所示的在大致圆形的支架上以 120。的等间隔呈放射状地安装有臂长不同的板状弹簧接点的可动接点 中,具有难以使三个弹簧接点的接触压力均等的问题。另外,在通过调 整弹簧接点的宽度而实现接触压力的均等化时,为了使弹簧接点的加工 精度进一步提高或者提高加工精度,产生了使用高价的材料的需要。
另一方面,如果板状弹簧接点的臂长相等,则容易使接触压力均等, 但在可动接点的各接点的中心点(接点中心)与作为可动接点的转动轴 的转动中心相同时,具有不能确保较大的通电角度的问题。因此,如图 18 20所示的旋转式开关那样,使可动接点的接点中心相对于可动接点 的转动中心偏心的方法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应用。在这里,参照图31, 对使可动接点的接点中心相对于可动接点的转动中心偏心时的可动接点
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31的示意图中,可动接点180被设为以120。的等间隔配置距接 点中心184的距离相等的3个接点181、 182、 183的结构。另一方面, 固定接点170由圆形的内侧接点U和与该内侧接点U配置在同心圆上的 圆弧状的外侧接点S、 T构成。而且,可动接点180的转动中心构成为与 固定接点170的中心点171 —致。其结果为,可动接点180的接点中心 184被配设成相对于固定接点170的中心点171偏心。
图31 (a)表示侧撑下降、即将侧撑杆20转动到突出位置(参照图 21)的状态。此时,接点的通电状态为U-T,由固定接点170和可动接 点180构成的旋转式开关被设为截止状态。另外,图31 (b)表示中立、 即将侧撑杆20转动到预定的中间位置的状态。此时,接点的通电状态为 U-T-S,相互都变为接通状态。进而,图31 (c)表示侧撑抬起、即将侧 撑杆20转动到收纳位置的状态。此时,接点的通电状态为U-S,旋转式 开关被设为接通状态。根据这样的具有偏心轴的结构,通过接点接触部 进行偏心动作,能够将接触压力确保为均等,并且确保较大的通电角度。
图2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接点以及旋转部的立 体图。与前面相同的符号表示与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由内转子120 以及外转子130构成的旋转部160的中央部,形成有枢轴螺栓113通过 的贯通孔120b。在内转子120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与可动接点140的定 位孔145配合的3个配合突起121。另外,在与可动接点140的接点部 142、 143、 144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弹性构件配合孔122、 123、 124。
图2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接点以及基础部的立 体图。与前面相同的符号表示与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 中,在形成在可动接点140的背面侧的弹性构件配合凹部142c、 143c、 144c上,分别收纳有作为弹性构件的线圈弹簧162、 163、 164。从而, 在开关单元110的组装时,由于该弹性构件的弹性力,可动接点140在 其整周上具有均等的接触压力并抵接于配设在基础部111的背面侧的固 定接点155。由此,即使使可动接点140反复转动,也能一直实现与固定 接点155的稳定的通电状态。另外,弹性构件并不局限于金属制的弹簧,
也可以由具有弹性的树脂等形成。
图30 (a) (c)分别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 接点155与可动接点140的接触关系的俯视图。与前面相同的符号表示 与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接点140设为以120° 的等间隔配置距接点中心146的距离相等的3个接点142、 143、 144的 结构。另一方面,固定接点170由圆形的内侧接点P和与该内侧接点P 配置在同心圆上的圆弧状的外侧接点Q、 R构成。而且,可动接点140 的转动中心构成为与固定接点155的中心点147 —致。其结果为,可动 接点140的接点中心146被配设成相对于可动接点140的转动中心147 偏心。而且,将从固定接点155的中心点147到内侧接点P的距离设为 所述Ll,将从固定接点155的中心点147到外侧接点Q、 R的距离设为 所述L2。
图30 (a)表示侧撑下降、即将侧撑杆20转动到突出位置(参照图 21)的状态。此时,接点的通电状态为P-Q,旋转式开关被设为截止状态, 并且禁止来自所述点火单元11 (参照图1)的电力的供给。另外,图30 (b)表示中立(neutml)、即将侧撑杆20转动到预定的中间位置(参照 图21)的状态。此时,接点的通电状态为P-Q-R,相互都变为接通状态。 进而,图30 (c)表示侧撑抬起、即将侧撑杆20转动到收纳位置的状态。 此时,接点的通电状态为P-R,所述旋转式开关被设为接通状态,并且允 许来自所述点火单元11的电力的供给。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单元,具有使 可动接点的接点中心相对于可动接点的转动中心偏心的接点构造,所以 能够将施加在各接点上的接触压力确保为均等,并且确保较大的通电角 度。
权利要求
1.一种侧撑开关,该侧撑开关能够检测安装在车辆下部的侧撑的转动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撑开关包括旋转部和固定在所述车辆侧的基础部,该旋转部卡定在转动自如地轴支撑所述侧撑的转动轴上;所述基础部与所述旋转部由树脂形成,并且在所述基础部与所述旋转部之间收纳有接点;在所述旋转部上设有嵌合于所述转动轴的筒状部;并且在所述基础部上设有嵌合于所述筒状部的嵌合部;所述旋转部与所述转动轴由第一卡定机构卡定;所述旋转部与所述基础部由第二卡定机构卡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定机构被设置在所述筒状部的内周侧,并且将所述筒状 部与所述转动轴卡定;所述第二卡定机构被设置在所述筒状部的外周侧,并且将所述筒状 部与所述嵌合部卡定。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定机 构和所述第二卡定机构通过被设置在一侧的槽和设置在另一侧的凸状部 进行凹凸配合。
4. 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侧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卡定机构被设置在比所述第二卡定机构更靠轴向内侧。
5. 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侧撑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第一卡定机构的径向外侧,设有允许所述筒状部扩张的间隙。
6. 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侧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定机构由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上的槽和设置在所述筒状部的 内周面上的凸状部构成。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状部设置在周向的至少一部分上; 在使所述侧撑转动到侧撑的突出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 时,所述间隙位于所述凸状部的径向外侧。
8. 如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侧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二卡定机构由设置在所述筒状部的外周面上的槽和设置在所述嵌合部的 内周面上的凸状部构成。
9. 如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侧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 转部具有将设置在所述侧撑上的枢轴部的侧面卡定的侧方卡定部。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撑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部上设 有定位销,该定位销配合于设置在所述枢轴部上的销孔中。
11. 如权利要求1 10中任一项所述的侧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 转动轴被设为下述结构在轴支撑所述侧撑的主体上,安装有具有构成 所述第一卡定机构的槽的螺栓。
12. —种侧撑开关,该侧撑开关能够检测安装在车辆下部的侧撑的转 动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撑开关包括旋转部和固定在所述车辆侧的基础部,该旋转部 卡定在转动自如地轴支撑所述侧撑的转动轴上;所述基础部与所述旋转部由树脂形成,并且在所述基础部与所述旋 转部之间收纳有触点;构成所述触点的可动触点由板簧形成,并且相对于转动中心呈放射状配设多个;构成所述触点的固定触点在与所述转动中心同心的同心圆上配置多列。
13. —种侧撑开关,该侧撑开关能够检测安装在车辆下部的侧撑的转 动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撑开关包括旋转部和固定在所述车辆侧的基础部,该旋转部卡定在转动自如地轴支撑所述侧撑的转动轴上;在所述基础部与所述旋转部之间收纳有可动接点和固定接点; 在所述可动接点上,相对于接点中心呈放射状配设有多个接点; 所述固定接点在与所述可动接点的转动中心同心的同心圆上配置多 列;所述接点中心相对于所述转动中心偏心。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侧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点中心是连结所述多个接点的圆的中心。
15. 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侧撑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础部与所述旋转部由树脂形成;所述可动接点形成为在一面侧设有所述多个接点并且在另一面侧设 有多个凹部的圆环状板;在所述多个凹部内收纳有抵接于所述旋转部的弹性构件。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侧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接点是伴 随着由冲压加工来成形所述凹部而形成在该凹部背面侧的凸部。
17. 如权利要求13 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侧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是将内转子与外转子组合起来而构成的; 在所述内转子与所述外转子之间设有油封,该油封被收纳在所述基础部与所述旋转部之间。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侧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具有将 设置在所述侧撑上的枢轴部的侧面卡定的侧方卡定部。
19. 如权利要求13 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侧撑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撑开关通过螺丝来结合在所述转动轴上。
全文摘要
一种能够提高组装性并且实现部件数目的削减以及轻型化的侧撑开关。在可转动地将侧撑杆(20)轴支撑在车身侧的托架(21)上的枢轴螺栓(40)上,安装有由树脂制的基础部(51)以及旋转部(53)构成的并检测侧撑杆(20)的转动位置的开关单元(50)。在形成在旋转部(53)上的筒状部(54)与配合轴(44)之间,设置由槽以及凸部构成的第一卡定机构(62),并且在基础部(51)与所述筒状部(54)之间,设有由槽以及凸部构成的第二卡定机构(63)。安装有由板簧构成的可动接点的旋转部(53),通过将形成在其一端部上的定位销(55)配合于枢轴部(26)的销孔(28)中,从而与侧撑杆(20)一体地转动,使来自连接器(52)的开关输出发生变化。
文档编号B62H1/00GK101356090SQ20068005088
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2日
发明者中岛广幸, 中泽祥浩, 乾秀二郎, 竹中正彦, 角田敬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