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材料搬运车辆的操作员靠背和膝盖支撑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301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材料搬运车辆的操作员靠背和膝盖支撑垫的制作方法
用于材料搬运车辆的操作员靠背和膝盖支撑垫
背景技术
已知在用于材料搬运车辆的可走过的(walk-through)操作员间 中提供靠背。在一些现有技术的车辆中,靠背提供有向外延伸的侧垫。 由于侧垫使穿过可走过的操作员间的通道变窄,因而使操作员穿过操 作员间更加困难,因此该側垫是很不利的。
在美国专利No.6948739B2中公开了 一种用于车辆如托架运输车 的支撑垫。
需要一种改进的、在具有可走过的操作员间的材料搬运车辆中使 用的靠背。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具有可走过的操作员间的材料搬运车 辆的操作员靠背,其中所述靠背不包括一个或多个侧垫。替代地,由 具有大致曲线表面的主要支撑垫限定靠背,其中外侧部分相对于与支 撑垫大致相切的平面、以小于大约45度的角度延伸。因此,该侧部基 本不妨碍操作员穿过该可走过的操作员间。此外,在主要支撑垫的侧 部中提供抓紧结构,以便在车辆运动包括车辆转动运动期间,抓紧操
作员的背部/臀部。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用于具有操作员间的材料搬运车辆的操 作员靠背,该操作员间具有进入操作员间的单个入口。在邻近进入操 作员间的入口,靠背具有至少一个垫子。优选地,将抓紧结构并入垫 子中,以便在车辆运动期间抓紧操作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与材料搬运车辆结合的操作 员靠背。靠背具有主要支撑垫和位于该主要支撑垫的至少一个侧部中 的抓紧结构。抓紧结构与主要支撑垫围绕抓紧结构的部分的表面基本 齐平,或者在该表面之上延伸,以便接合位于材料搬运车辆上的操作该抓紧结构可以与主要支撑垫整体形成。可替换地,抓紧结构可 以与主要支撑垫分开形成。抓紧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几何元件,该几何元件具有大致圆形、大致矩形、大致椭圆形或者大致L形的形状。还可以预期抓紧结构可以包括第一主体,该第一主体具有第一 基部和多个相对于该第一基部是挠性的第一元件。第一主体位于主要 支撑垫的第一侧部中。该第一侧部是曲线的。主要支撑垫还包括中心部分。第一侧部相对于与中心部分大致相 切的平面、以大于大约45度的角度延伸。抓紧结构还包括第二主体,该第二主体具有第二基部和多个相对 于第二基部是挠性的第二元件。第二主体位于主要支撑垫的第二侧部中。第二侧部是曲线的。第一和第二侧部中的每个相对于与中心部分 大致相切的平面、以小于大约45度的角度延伸。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材料搬运车辆,其包括可走 过的操作员间。操作员间包括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壁以及与该第一壁关 联的靠背。靠背包括主要支撑垫和位于主要支撑垫的至少一个侧部中 的抓紧结构。抓紧结构与主要支撑垫围绕抓紧结构的部分的表面基本 齐平,或者在该表面之上延伸,以便接合位于材料搬运车辆上的操作 员。抓紧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几何元件,该几何元件具有大致圆形、大 致矩形、大致椭圆形或大致L形的形状。还可以预期抓紧结构包括位于主要支撑垫的第一侧部中的第一 主体和位于主要支撑垫的第二侧部中的第二主体。第一主体具有第一 基部和多个相对于第一基部是挠性的第一元件,第二主体具有第二基 部和多个相对于第二基部是挠性的第二元件。主要支撑垫还包括中心部分。第一和第二侧部中的每个相对于穿 过中心部分的平面、以小于大约45度的角度延伸。操作员间还包括与第二壁关联的第一膝盖支撑垫,该第一膝盖支撑垫包括具有第一基部和多个第一元件的第一主体。第一元件相对于 第一基部是挠性的。可替换地,第一元件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基本是非 挠性的,并且由凹槽彼此隔开。操作员间还包括与第二壁关联的第二膝盖支撑垫,该笫二膝盖支 撑垫包括具有第二基部和多个相对于第二基部是挠性的第二元件的第 二主体。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材料搬运车辆,包括操作员 间,具有进入和离开操作员间的单个入口。操作员间包括靠背,该靠 背包括主要支撑垫和位于主要支撑垫的至少一个侧部中的抓紧结构。 抓紧结构与主要支撑垫围绕抓紧结构的部分的表面基本齐平,或者在 该表面之上延伸,以便接合位于材料搬运车辆上的操作员。抓紧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几何元件,该几何元件具有大致圆形、大致矩形、大致椭圆形或者大致L形的形状。还可以预期抓紧结构包括具有基部和至少一个相对于基部是挠 性的元件的主体。该主体位于主要支撑垫的笫一侧部中。邻近操作员间的入口定位该第一侧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材料搬运车辆,包括可走过 的操作员间,该可走过的操作员间包括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壁。第一膝 盖支撑垫与第一和第二壁之一关联。该支撑垫包括具有第一基部和多 个相对于第一基部基本是非挠性的第一元件的第一主体。第一元件由 凹槽彼此隔开。第一基部适于限定凹槽,以便第一主体起到板簧的作用,从而吸 收和削弱由操作员的膝盖对第 一主体施加的力。操作员间还包括与一个壁关联的第二膝盖支撑垫,该第二膝盖支 撑垫包括具有笫二基部和多个相对于第二基部基本是非挠性的第二元 件的第二主体。第二元件由凹槽彼此隔开。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一种材料搬运车辆,包括车辆主 体和护膝。车辆主体包括操作员间中的膝盖凹槽,以便接收操作员的膝盖。膝盖凹槽由至少两个在拐角部会合的壁限定。护膝具有定位成覆盖车辆主体的拐角部的拐角部分。拐角部分包括垫子主体,该垫子 主体包括基部和多个相对于基部是挠性的第一元件。配置垫子主体以限定口袋(pocket),以便垫子主体起到板簧的作 用,从而吸收和削弱由操作者的膝盖对垫子主体施加的力。第一元件包括肋部。肋部相对于水平面以大约IO度至大约60度 的角度延伸。


附图l是材料搬运车辆的透视图,其包括根据本发明构成的操作 员靠背和提供有膝盖支撑垫的垫子;附图2是附图l表示的材料搬运车辆的载荷靠背、动力单元以及 电池盒的侧视图,其中未表示叉杆;附图3是附图1中所示的车辆的顶视图;附图4和5是附图2中所示的载荷靠背、动力单元以及电池盒的 透视图;附图6是附图3中表示的操作员靠背的正视图;附图7是沿附图6中的线7-7的横截面图;附图7A是附图7中所示的操作员靠背的一部分的放大图;附图8是附图6中所示的操作员靠背的透视图;附图8A是附图8中所示的操作员靠背的一部分的放大图;附图9表示材料搬运车辆的实施例,其包括在根据本发明构成的操作员靠背之下的栖木(perch);附图10表示具有根据本发明构成的操作员靠背但不包括栖木的材料搬运车辆的实施例;附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构成的操作员靠背的后视图,其包括将靠背固定到材料搬运车辆的第一壁的螺母和螺栓;附图12是连接到材料搬运车辆的第一壁的、附图11中所示的操 作员靠背的正视图;附图12A是沿附图12中的线12A-12A的视图;附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构成的操作员靠背的正视图,其包括将靠背固定到材料搬运车辆的第一壁的夹具;附图13A是沿附图13中的线13A-13A的视图;附图13B是材料搬运车辆的第一壁的背板和侧板的透视图,其包 括模制到附图13中所^操作员靠背的支撑垫中的、用于接收夹具的 托架,其中表示夹具但未表示支撑垫的上部;附图14是附图1中表示的材料搬运车辆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其具 有提供有与电池盒壁隔开的膝盖支撑垫的垫子;附图14A是附图14中所示的车辆部分的透视图,其中未表示垫子;附图15是提供有附图14中表示的膝盖支撑垫的垫子的前侧视图;附图16是沿附图15中的剖面线16-16的横截面图;附图16A是附图16中所示的垫子的一部分的放大图;附图17是附图14中所示的垫子的背侧视图;附图18是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构成的、安装到直立平衡起 重车的靠背的透视图;附图19是在附图18中所示的靠背的透视图;附图19A是附图19中所示的靠背的顶视图;附图19B是附图19中所示的靠背的横截面图;附图20A-20C表示将抓紧结构主体连接到主要支撑垫的第一、第 二和第三实施例;附图21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构成的靠背的透视图;附图21A是附图21中所示的靠背的横截面图;附图22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构成的靠背的透视图;附图22A是附图22中所示的靠背的顶^L图; 附图22B是附图22中所示的靠背的横截面图; 附图23是具有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肋部的抓紧结构的靠背的透 视图;附图24是具有包括多个大致圆形的抓紧垫的抓紧结构的靠背的透视图;附图25是具有包括L形肋部的抓紧结构的靠背的透视图; 附图26是附图18中所示的起重车的操作员间的顶视图; 附图26A是在附图26中所示的操作员间中形成膝盖凹槽的结构 的横截面图;附图27是在附图26中所示的操作员间中提供的护膝的透视图; 附图27A是沿附图27中的剖面线27A-27A的截面图; 附图28是附图27中所示的护膝的一部分的放大的横截面图; 附图29是根据本发明进一步实施例构成的垫子的前侧视图,其中 垫子限定附图3所示车辆中的操作员间的第二壁;附图30是沿附图29中的剖面线30-30的横截面图;附图31是附图29中所示的垫子的正视图;附图32是沿附图31中的剖面线32-32的横截面图;附图33是附图32中所示的垫子的放大部分;附图34是附图29中所示的垫子的背侧的透视图;以及附图35是附图29中所示的垫子的前侧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1,表示包括低水平拣选机的材料搬运车辆10。参 见附图2,车辆10包括连接到驱动轮22的、包含牵引电动机/制动组 件(未示出)的动力单元20,以便驱动和制动驱动轮22。驱动轮22 定位在动力单元20之下。非驱动脚轮(未示出)也定位在动力单元 20之下。在动力单元20中提供动力转向电动机(未示出),以便转动 驱动轮22,即允许车辆IO转向。还在动力单元20内容纳液压泵/电动 机(未示出),以便将加压液压流体提供到活塞/气缸单元(未示出), 从而相对于载荷靠背提升和降低第一和第二叉杆30和32。叉杆30和 32在附图1和3中表示,但是未在附图2、 4和5中表示。将载荷轮 组件30A、 32A连接到每个叉杆30、 32。电池盒50容纳电池52,并 且邻近动力单元20提供。电池52为牵引电动机/制动组件、动力转向 电动机以及液压泵和电动机提供动力。在电池盒50和载荷靠垫40之 间定位可走过的操作员间60。当位于操作员间60内时,操作员可以经由控制柄结构70控制车辆10的速度、制动和方向,以及叉杆30 的高度。操作员间60包括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壁62和64,以及连接到第 一壁62的靠背80,参见附图1-5。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靠背80包括 主要支撑垫84,其具有彼此集成在一起的上部和下部184A和184B。 参见附图5和6,靠背80还包括定位在支撑垫84的下部184B的第一 和第二侧部84A和84B中的抓紧结构90。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主要支撑垫84包括内表面86,其具 有四个嵌入螺紋插入物或螺母284A和两个嵌入螺柱或螺栓284B,参 见附图11。再参见附图12A,将螺母284A嵌入支撑垫84的下部184B 的内表面86B中,同时将螺栓284B嵌入支撑垫84的上部184A的内 表面86A中。参见附图1、 5和12,操作员间60的第一壁62包括中 心板62A、连接到中心板62A的侧板62B和62C,以及背板62D,该 背板限定靠背80的背面,并且弯曲,以限定靠背侧面,并且结合侧板 62B和62C。参见附图12A,将托架62E连接到水平板62F,该水平 板又连接到背板62D。经由连接到螺栓284B的螺母284C将主要支撑 垫84的上部184A连接到托架62E,该螺栓嵌入支撑垫84的上部 184A,并且从其向下延伸。经由螺栓284D将支撑垫84的下部184B 连接到中心板62A,该螺栓穿过中心板62A,并且螺紋接合嵌入下部 184B中的螺母。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以与附图11、 12和12A所示的支撑 垫84基本相同的方式形成主要支撑垫384,除了用三个嵌入夹具 386A-386C代替嵌入螺柱或螺栓284B,以便将支撑垫384的上部384A 固定到第一壁62,参见附图13、 13A和13B。参见附图13B,每个夹 具386A-386C具有L形形状。未在附图13B中表示支撑垫384的上 部384。参见附图13A和13B,夹具386A接合对应的连接到侧板62B 的托架387A,夹具386B接合对应的固定到背板62D的托架387B, 夹具386C接合连接到侧板62C的托架387C。如附图11中所示的实 施例,支撑垫384包括嵌入支撑垫384的下部384B的内表面中的螺母384入。因此,经由夹具386A-386C将主要支撑垫384的上部384A 连接到侧板62B和62C以及背板62D,该夹具接合对应的连接到侧板 62B和62C以及背板62D的托架。经由螺栓284D将支撑垫84的下部 384B连接到中心板62A,该螺栓穿过中心板62A,并且螺紋接合嵌入 下部384B中的螺母。
参见附图5,支撑垫84的下部184B的外表面85B具有大致曲线 的形状。支撑垫84的下部184B的中心部分定位在第一和第二侧部84A 和84B之间。如从附图7显而易见的,第一和第二侧部84A和84B 相对于与支撑垫下部184B的中心部分84C的外表面84C,相切的平面 P、以小于大约45度的角度延伸。因此,参见附图2-5,侧部84A和 84B仅最低限度地延伸到在操作员间60的第一和第二壁62和64之间 限定的开口区域60A中。例如,参见附图2,开口区域60A具有从支 撑垫84延伸到第二壁64的宽度W,其落入大约400mm至大约600mm 的范围,并且优选是大约475mm。因此,支撑垫下部184B的侧部84A 和84B基本不会妨碍操作员进入以及离开可走过的操作员间60。
参见附图7,支撑垫84的下部184B的内表面86B包括第一、第 二、第三和第四支撑肋186A-196D,当垫子84安装到第一壁62时, 其与中心板62A接合。将凹槽186E限定在第二和第三支撑肋186B 和186C之间,以便允许支撑垫84在中心部分84C中是略微挠性的, 从而当操作员靠在支撑垫84上时,提高操作员的舒适性。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参见附图5-10,抓紧结构90包括相应的第 一和第二主体100和110。第一主体IOO位于支撑垫下部184B的第一 侧部84A中,而第二主体110位于支撑垫下部184B的第二侧部84B 中。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 一和第二主体100和110与支撑垫84整体 地形成。然而,可以预期地,第一和第二主体100和110包括单独的 通过粘合剂、紧固件等连接到支撑垫84的元件。
参见附图6和7,第一主体100包括相应的内表面和外表面102 和104。内表面102面向中心板62A,而外表面104是操作员可见的。 第一主体100还包括多个第一元件10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是肋部,其相对于第一主体100的第一基部108是挠性的。参见附图6,肋部 106在Y方向上具有长度LR1 (在附图6中仅标明一个肋部106的长 度LR1 ),其落入从大约60mm至大约170mm的范围内。在X方向上, 肋部还具有大约4mm至大约6mm的宽度W^(在附图6中仅标明一 个肋部106的宽度WR1)。在X方向上,相邻肋部106之间的间隙GR1 (在附图7中仅标明一对相邻肋部106之间的单个间隙GR1)具有大 约4mm至大约6mm的尺寸。肋部106具有从第一基部108延伸的高 度,其落入大约lmm至大约10mm的范围内。优选地,肋部106基 本与支撑垫84围绕第一主体100的部分84D齐平或者在该部分之上 延伸。例如,肋部106从部分84B之上大约Omm至大约6mm延伸。 由于它们的形状和尺寸,当操作员接合即靠在靠背80上时,肋部106 适于接合操作员的背部和/或臀部。当在车辆行进包括车辆转动期间, 操作员与靠背80接合时,肋部106有助于将操作员保持在操作员间 60内。当操作员推压控制手柄结构70,以便将他/她的背部/臀部推进 支撑垫84中时,这是特别真实的。
参见附图6和7,第二主体110包括相应的内表面和外表面112 和114。内表面112面向中心板62A,而外表面114是操作员可见的。 第二主体110还包括多个第二元件11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是肋部, 其相对于第二主体110的第二基部118是挠性的。在Y方向上,肋部 116具有长度LR2(在附图6中仅标明一个肋部116的长度LR2),其落 入从大约60mm至大约170mm的范围内。在X方向上,肋部116还 具有在大约4mm至大约6mm之间的宽度WR2 (在附图7A中仅标明 一个肋部116的宽度WR2)。在X方向上,相邻肋部116之间的间隙 GR2 (在附图7中仅标明一对相邻肋部116之间的单个间隙GR2)具有 大约4mm至大约6mm之间的尺寸。在Z方向上,肋部116具有从第 二基部118延伸的高度HR2(在附图7A中仅标明一个肋部116的高度 HR2),其落入从大约lmm至大约10mm的范围内。优选地,肋部116 基本与支撑垫84围绕第二主体110的部分84E齐平或从该部分之上 延伸。例如,肋部116从部分84E之上大约Omm至大约6mm延伸。由于它们的形状和尺寸,当操作员接合即靠在靠背80上时,肋部116 适于接合操作员的背部和/或臀部。当在车辆行进包括牟辆转动期间, 操作员与靠背80接合时,肋部116有助于将操作员保持在操作员间 60内。当操作员推压控制手柄结构70,以便将他/她的背部/臀部推进 支撑垫84中时,这是特别正确的。
包括第 一和第二主体100和110的主要支撑垫84可以由聚合材料 如聚氨酯经由反应注模操作形成。包括第一和第二主体100和110的 支撑垫84还可以由合成橡胶经由压缩模制操作形成。优选地,支撑垫 84由对操作员耐用和舒适的材料形成。
第一和第二元件106、 116除了是具有大致卵形截面的肋部之外, 还可以具有其它几何形状,例如该肋部可以具有大致圆形、大致矩形、 大致正方形、大致椭圆形,大致三角形或类似的截面。
在附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操作垫80之下提供栖木或搁板120。 在附图9中,所示的栖木120处于其"向上"的位置。在支撑垫84中形 成窄槽484,以^更当在垂直方向上调整栖木120时,允许栖木120的 支架(未示出)垂直移动。当处于"向上"位置时,操作员在驾驶车辆 10时可以靠在栖木120上。栖木120还可以枢轴转动到"向下"的位置, 以便不挡道,从而使操作员容易穿过可走过的乘客间60。按钮120A 通过支撑垫84中的开口 484A延伸。按钮120A可以被操作员使用, 以便允许栖木120的垂直调整和/或枢轴运动。在附图IO所示的实施 例中,未提供栖木120。
参照附图3和4,操作员间60的第二壁64由聚合垫130限定, 该聚合垫具有分别合并在其中的第一和第二膝盖支撑垫140和150。 也就是说,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膝盖支撑垫140和150是与聚合垫130 集成的。可替换地,膝盖支撑垫140和150包括单独的经由粘合剂、 紧固件等连接到垫子130的元件。
垫子130包括三个嵌入螺紋插入物或螺母130A (在附图17中表 示;在附图14中仅表示一个)。再参见附图14A,螺栓130B通过电 池盒的壁50A延伸,并且接合螺母130A,以便将垫子130固定到电池盒的壁50A。
参见附图14、 15和17,垫子130具有对操作员可见的前侧132, 以及邻近电池盒壁50A定位的背侧134。在垫子130的背侧134中形 成通道134A,以便接收连接到控制手柄结构70的线束(未示出)。通 道134A还接收连接到壁50A的U形加强元件50B。参见附图14A和 17,垫子130的背侧134还提供有口袋134B,以便接收与壁50A有 关的铰链元件50C。铰链元件50C允许壁50A相对于电池盒50的基 壁50D枢轴转动。最后,垫子130的背侧134提供有第一和第二凹槽 240和250,分别对应于第一和第二支撑垫140和150。
第一膝盖支撑垫140包括第一主体142,其具有第一基部144和 多个第一元件14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是肋部,其相对于第一基部144 是挠性的。在第一主体142之后提供第一凹槽240。第二膝盖支撑垫 150包括第二主体152,其具有第二基部154和多个第二元件156,在 所示的实施例中是肋部,其相对于第二基部154是挠性的。在第二主 体152后面限定第二凹槽250。
优选地,参照附图16,肋部146和156未延伸超过平面PM,其 中定位垫子130的外表面,包括围绕第一和第二膝盖支撑垫140和150 的外表面部分136A。
肋部146和156具有从大约3mm至大约4mm的宽度WMR,以及 落入大约0.5mm至大约12mm范围内的高度Hmr。分离相邻肋部146 和156的间隙Gmr具有从大約5mm至大约6mm的尺寸。如对领域的 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对第一和第二元件来说,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形 状和尺寸。
当操作员在由附图1中的箭头A指示的方向上驾驶车辆10时, 操作员可以将他/她的膝盖靠在第一和第二主体142和152上。由于第 一和第二主体142、 152的第一和第二基部144、 154的构造,主体142、 152起到板簧的作用,以便吸收和削弱由操作员的膝盖对第一和第二 主体142和152施加的力。在第一和第二基部144、 154的构造或形状 中固有的类似弹簧的机构和挠性的第一和第二肋部146、 156 —起提供两个独立的机构,以便吸收和削弱由操作员的膝盖传递到第 一和第二
主体142、 152的力。
现在参照附图18和19,其表示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构成 的靠背600。附图18中所示的靠背600安装在直立平衡叉杆起重车700 的操作员间710内。叉杆起重车700包括主体712,连接到主体712 前部的第一和第二驱动轮,在附图18中仅表示第一轮714,以及连接 到主体712后部的转向轮组件716。可以预期,也可以将靠背600安 装在多种其它材料搬运车内。
操作员间710位于主体712内,以便接收操作员。如从附图18 显而易见的,主体712包括进入和离开操作员间710的单个入口 711。 除了包括靠背600,操作员间710还包括扶手718。可以通过操作员间 710中的操作员经由多功能控制器MFC控制起重车700的运动速度和 方向(向前或反向)。经由舵杆716A实现转向。
在附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靠背600包括具有主部602的主要结 构或主要支撑垫601,从主部602向外延伸的单个侧垫610以及抓紧 结构630。当操作员站在操作员间710并且驾驶起重车700时,主要 结构601的轮廓适于接收操作员的背部和/或臀部。参见附图18,将侧 垫610定位在操作员间入口 711附近。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参见附图 18、 19A和19B,侧垫610从主部602以大于大约45度的角度向外延 伸。抓紧结构630包括单独的连接到侧垫610的插入物,以便在起重 车700的运动期间抓紧操作员。然而,抓紧结构630可以与主要结构 601整体地形成。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抓紧结构630包括主体632,其具有多个第 一元件63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是肋部,其相对于主体632的第一基 部636是挠性的。参见附图19,在Y方向上,肋部634具有大约50mm 至150mm的长度。肋部634还具有大约4mm至大约6mm的宽度 Wbr(在附困19A中仅标明一个肋部634的宽度\¥肌)。相邻肋部 之间的间隙GBR (在附图19B中仅标明一对相邻肋部634之间的单个 间隙GBR)具有大约4mm至大约6mm之间的尺寸。肋部634具有从第一基部636延伸的高度,其落入从大约lmm至大约10mm的范围 内。优选地,肋部634基本与侧垫610围绕主体632的部分610A齐 平或者在该部分之上延伸。例如,肋部634在部分610A之上大约Omm 至大约6mm延伸。由于它们的形状和尺寸,当操作员接合即靠在靠 背600上时,肋部634适于接合操作员的背部和/或臀部。当在起重车 行进包括起重车转向期间,操作员与靠背600接合时,肋部634有助 于将操作员保持在操作员间710内。
参见附图20A-20C,主要结构610包括外层610A和内部泡沫部 分601B。外层601A包括聚合材料如模制的乙烯基,而内部泡沫部分 601B由聚合材料如聚氨酯泡沫形成。抓紧结构主体632由聚合材料如 合成橡胶形成。
在附图20A所示的实施例中,将钢插入物800才莫制到主要结构601 中。螺紋插入物或螺母802也模制到主要结构601中。将螺紋螺栓633 模制到抓紧结构主体632中。通过使螺栓633穿过钢插入物800中对 应的开口,并且随后将螺母802连接到螺栓633,可以将主体632连 接到主要结构601。在泡沫操作之前实现将主体632连接到钢插入物 800的操作,以便形成内部泡沫部分601B。而且,在将主体632连接 到钢插入物800之前,将外表层601A定位在主体632和钢插入物800 之间。
在附图20B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在主要结构601之后定位钢板 810。抓紧结构主体1632模制有两个或多个翼片1632A,其通过主要 结构601中的孔延伸,并且锁定地接合钢板810中的孔。
在附图20C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在主要结构601之后定位钢板 812。将螺紋插入物或螺母2632A模制到抓紧结构主体2632中。螺栓 2632B通过钢板812中的孔延伸,并且螺紋接合螺母2632A,以便将 主体2632连接到主要结构601。
主要结构601具有与其连接的抓紧结构主体,该主要结构经由粘 合剂、螺栓或其它类似的连接机构连接到起重车主体712的壁712A。
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参见附图21,在附图18的起重 车700中使用的靠背1600包括抓紧结构1630,其包括具有长且窄形状的单 个垫子1630A。将单个垫子1630A经由粘合剂如粘合胶或者工业级双 粘贴带固定到靠背1600的主要结构或主要支撑垫1601。优选地,单 个垫子1630A在靠背1600的侧垫1610围绕垫子1630的部分1610A 之上大约3mm至大约6mm延伸。单个垫子1630A可以由聚合材料戈口 合成橡胶形成。主要结构1601包括外层1601A和内部泡沫部分1601B, 其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在附图20A-20C所示的实施例中,如上所 述,外层601A和内部泡沫部分601B由上述材料形成。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参见附图22、 22A和22B,代替使 用附图21中所示的长且窄的单个垫子1630A,可以使用由与垫子 1630A基本相同的材料形成的,并且具有与附图19的实施例的抓紧结 构630基本相同的外部周边形状的垫子1630A,。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参见附图23,在附图18的起重车 700中使用的靠背2600可以包括抓紧结构2630,其包括第一、第二和 第三肋部2632,其与靠背2600的主要结构或主要支撑垫2601整体地 形成。肋部2632具有长且窄的形状。优选地,肋部2632在靠背2600 的侧垫2610围绕肋部2632的部分2610A之上大约3mm至大约6mm 延伸。包括肋部2632的主要结构2601包括外层2601A和内部泡沫部 分(未示出),其由相同的材料形成,在附图20A-20C所示的实施例 中,如上所述,外层601A和内部泡沫部分601B由上述材料形成。由 于它们的形状和尺寸,当操作员接合即靠在靠背2600上时,肋部2632 适于接合操作员的背部和/或臀部。当在起重车行进包括起重车转动期 间,操作员与靠背2600接合时,肋部2632有助于将操作员保持在操 作员间710内。
在附图24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抓紧结构3630包 括多个大致圆形的抓紧垫3632。抓紧垫3632与靠背3600的主要结构 或主要支撑垫3601整体形成。优选地,垫子3632在靠背3600的侧垫 3610围绕垫子3632的部分3610A之上大约3mm至大约6mm延伸。 包括垫子3632的主要结构3601包括由相同材料形成的外层3601A和内部泡沫部分(未示出),在附图20A-20C所示的实施例中,如上所 述,外层601A和内部泡沫部分601B由上述材料形成。由于它们的形 状和尺寸,当操作员接合即靠在靠背3600上时,肋部3632适于接合 操作员的背部和/或臀部。
在附图25所示的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抓紧结构4630包括 单个L形的肋部4632。 L形肋部4632与附图35中所示的靠背4600 的主要结构或主要支撑垫4601整体地形成。优选地,肋部4632在靠 背4600的侧垫4610围绕肋部4632的部分4610A之上大约3mm至大 约6mm延伸。包括肋部4632的主要结构4601包括由相同材料形成 的外层4601A和内部泡沫部分601B,在附图20A-20C所示的实施例 中,如上所述,外层601A和内部泡沫部分601B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由于其形状和尺寸,当操作员接合即靠在靠背4600上时,肋部4632 适于接合操作员的背部和/或臀部。
进一步在附图26中表示附图18的直立平衡叉杆起重车700的操 作员间710。在图26和26A所示,在操作员间710中提供膝盖凹槽 5000,以便当操作员站和/或坐在操作员间710时,接收操作员的膝盖。 参见附图26A,膝盖凹槽5000由起重车主体712的第一、第二和第三 金属壁5000A-5000C限定。还在操作员间710中提供护膝5100,该护 膝适于覆盖主体712的第四金属壁5000D以及主体712的拐角部 5000E,该拐角部位于第一和第四壁5000A和5000D的会合处。当操 作员站和/或坐在操作员间710中时,护膝5100的主体部分5102接触 操作员的左膝。定位护膝15100的拐角部分5104,以便覆盖主体的拐 角部5000E。
参见附图27A和28,拐角部分5104包括主体5106,其具有多个 第一元件5108,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是肋部,其相对于主体5106的基 部5110是挠性的。肋部5108具有大约3mm至大约6mm的宽度WK (在附图28中仅标明一个肋部5108的宽度WK)。相邻肋部5108之 间的间隙Gk(在附固28中仅标明一对相邻肋部5108之间的单个间隙 GK)。参见附图28,肋部5108从水平面Ph以大約IO度至大约60度之间的角度e优选大约45度向下延伸。由于它们的形状和尺寸,肋部
5108适于接合操作员的膝盖,当操作员将他/她的膝盖插入膝盖凹槽 5000时,操作员偶然接触主体712的拐角部5000E。
如从附图27A和28显而易见的,构造主体5106的基部5110,以 便当未将力施加于主体5106时,在肋部5108和基部5110的后面限定 口袋5200。当将力施加于主体时,主体5106能够向着拐角部5000E 向内变形。因此,主体5106的基部5110起到板簧的作用,以便吸收 和削弱由操作员的膝盖向主体5106施加的力。基部5110的构造或形 状中固有的这种类似弹簧的机构与挠性肋部5108 —起提供两个单独 的机构,以便吸收和削弱通过操作员的膝盖传递到垫子主体5106的 力。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参见附图29-35,可以由聚合垫730 限定操作员间60的第二壁64,该聚合垫分别具有合并在其中的第一 和第二膝盖支撑垫740和750。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膝盖支撑 垫740和750与聚合垫730整体形成。可替换地,膝盖支撑垫740和 750包括经由粘合剂、紧固件等等连接到垫子730的单独元件。
垫子730可包括三个嵌入的螺紋插入物或螺母130A (在附图34 中表示)。参见附图14A,螺栓130B通过电池盒的壁50A延伸,并且 接合螺母130A,以便将垫子730固定到电池盒的壁50A。
参见附图34,垫子730具有对操作员可见的前侧732,以及邻近 电池盒的壁50A定位的背侧734。在垫子730的背侧734中形成通道 734A,以便接收连接到控制手柄结构70的线束(未示出)。垫子730 的背侧734还提供有分别对应于第一和第二支撑垫740和750的第一 和第二凹槽840和850。
第一膝盖支撑垫740包括第一主体742,其具有第一基部744和 多个第一元件或肋部746。参见附图29-32,多个凹槽在X方向上间隔 开,在Y方向上纵向延伸,并且提供在第一肋部746之间。参见附图 32,当从相邻凹槽743的相邻边测量时,在X方向上,每个肋部746 的宽度\¥746从大约10mm至大约15mm。参见附图30和32,每个凹槽的深度D743是大约lmm至大约3mm。参见附图31,每个凹槽743 的宽度\¥743是大约3mm至大约5mm。因为每个肋部746的宽度W746 相对于每个凹槽743的深度D743基本较大,因而肋部746在X方向上 基本是非挠性的,但是当主体742从操作员的膝盖接收足够的力,从 而使主体742向着电池盒的壁50A向内弯曲时,该肋部能够与该主体 742的剩余部分一起向内弯曲。在第一主体742后面提供第一凹槽840。
第二膝盖支撑垫750包括第二主体752,其具有第二基部754和 多个第二元件或肋部756。参见附图29, 31-33,多个凹槽753在X方 向上间隔开,在Y方向上纵向延伸,并且提供在第二肋部756之间。 参见附图33,当从相邻的凹槽753的相邻边测量时,在X方向上,每 个肋部756的宽度\¥756是大约10mm至大约15mm。参见附图33, 每个凹槽753的深度0753是大约lmm至大约3mm。参见附图31,每 个凹槽753的宽度\¥753是大约3mm至大约5mm。因为每个肋部756 的宽度\¥756相对于每个凹槽753的深度D7S3基本较大,因而在X方 向上,每个肋部756基本是非挠性的,但是当主体752从操作员的膝 盖接收足够的力,以便使主体752向着电池盒的壁50A向内弯曲时, 该肋部能够与主体752的剩余部分一起向内弯曲。在第二主体752的 后面提供第二凹槽850。
应当注意到,凹槽743、 753减少操作员的膝盖滑落支撑垫740, 750的可能性。
如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对第一和第二凹槽743、 753 以及第一和第二元件746、 756也可以使用其它形状和尺寸。
当操作员驾驶其中加入了垫子730的车辆时,操作员可以将他/ 她的膝盖靠在第一和第二主体742和752上。由于第一和第二主体 742、 752的第一和第二基部744、 754的构造,即由于在基部744、 754 中提供的凹槽840、 850,主体742、 752起到板簧的作用,以便吸收 和削弱操作员的膝盖对第一和第二主体742和752施加的力。在第一 和第二基部744、 754的构造或形状中固有的这种类似弹簧的机构提供 吸收和削弱由操作员的膝盖传递到第 一和第二主体742、 752的力的机构。
虽然已经表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 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这对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附加的权利要求中覆盖所有这种本 发明范围内的改变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与材料搬运车辆结合的操作员靠背,其中所述靠背包括主要支撑垫(84,384,601,1601,2601,3601,4601)和位于所述主要支撑垫的至少一个侧部的抓紧结构(90,630,1630,2630,3630,4630),所述抓紧结构与所述主要支撑垫围绕所述抓紧结构的部分的表面基本齐平,或者在所述表面之上延伸,以与定位在所述材料搬运车辆上的操作员接合。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与材料搬运车辆结合的操作员靠背,其中 所述抓紧结构(90, 630, 1630, 2630, 3630, 4630)与所述主要支撑 垫(84, 384, 601, 1601, 2601, 3601, 4601 )整体形成。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材料搬运车辆结合的操作员靠背,其中 所述抓紧结构(90, 630, 1630, 2630, 3630, 4630)与所述主要支撑 垫(84, 384, 601, 1601, 2601, 3601, 4601 )分开形成。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与材料搬运车辆结合的操作员靠背,其中 所述抓紧结构(90, 630, 1630, 2630, 3630, 4630)包括至少一个几 何元件,所述几何元件具有大致圆形、大致矩形、大致椭圆形或大致 L形的形状。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与材料搬运车辆结合的操作员靠背,其中 所述抓紧结构(卯,630)包括第一主体(IOO, 632),所述第一主体 具有第一基部(108, 636)和多个相对于所述第一基部是挠性的第一 元件(106, 634),所述第一主体位于所述主要支撑垫(84, 384, 601) 的第一侧部(84A, 610)中。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与材料搬运车辆结合的操作员靠背,其中 所述主要支撑垫(601)还包括中心部分(602),所述第一侧部(610) 相对于与所述中心部分大致相切的平面、以大于约45度的角度延伸。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与材料搬运车辆结合的操作员靠背,其中 所述第一侧部是曲线的。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与材料搬运车辆结合的操作员靠背,其中所述抓紧结构(90)还包括第二主体(110),所述第二主体具有第二 基部(118)和多个相对于所述第二基部是挠性的第二元件(116),所 述第二主体位于所述主要支撑垫的第二侧部(84B)中。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与材料搬运车辆结合的操作员靠背,其中 所述主要支撑垫(84, 384)还包括中心部分(84C),所述第一和第 二侧部(84A, 84B)中的每个相对于与所述中心部分大致相切的平面(P)、以小于约45度的角度延伸。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与材料搬运车辆结合的操作员靠背,其 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侧部(84A, 84B)中的每个是曲线的。
11. 一种材料搬运车辆,包括可走过的操作员间(60),所述可走 过的操作员间包括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壁(62, 64)以及与所述第一壁 关联的靠背(80),所述靠背包括主要支撑垫(84, 384)和位于所述 主要支撑垫的至少一个侧部(84A)中的抓紧结构(90),所述抓紧结 构与所述主要支撑垫围绕所述抓紧结构的部分的表面基本齐平,或者 在所述表面之上延伸,以接合位于所述材料搬运车辆上的操作员。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材料搬运车辆(10),其中所述抓紧结 构(90)包括至少一个几何元件(106),所述几何元件具有大致圆形、 大致矩形或大致椭圆形的形状。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材料搬运车辆(10),其中所述抓紧结 构(90)包括位于所述主要支撑垫(84, 384)的第一侧部(84A)中 的第一主体(100)以及位于所述主要支撑垫的第二侧部(84B)中的 第二主体(110),所述第一主体具有第一基部(108)和多个相对于所 述第一基部是挠性的第一元件(106),所述第二主体具有第二基部(118)和多个相对于所述第二基部是挠性的第二元件(116)。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材料搬运车辆,其中所述主要支撑垫 (84, 384)还包括中心部分(84C),所述第 一和第二侧部(84A, 84B )中的每个相对于与所述中心部分大致相切的平面、以小于大约45度的角度延伸。
15.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材料搬运车辆,其中所述操作员间(6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壁(64)关联的第一膝盖支撑垫(140, 740),所述 第二壁包括具有第一基部(144, 744)和多个第一元件(146, 746) 的第一主体(142, 742)。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材料搬运车辆,其中所述第 一元件(146 ) 相对于所述第一基部(144)是挠性的。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材料搬运车辆,其中所述第 一元件(746 ) 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基本是非挠性的,并且通过凹槽(743)彼此隔开。
18.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材料搬运车辆,其中所述操作员间(60) 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壁关联的第二膝盖支撑垫(150, 750),所述笫二壁 包括具有第二基部(154, 754)和多个第二元件(156, 756)的第二 主体(152, 752)。
19. 一种材料搬运车辆,包括操作员间(710),其具有进入和离 开所述操作员间的单个入口( 711),所述操作员间包括靠背(600, 1600, 2600, 3600, 4600),所述靠背包括主要支撑垫(601, 1601, 2601, 3601, 4601 )和位于所述主要支撑垫的至少一个侧部(610, 1610, 2610, 3610, 4610)中的抓紧结构(630, 1630, 2630, 3630, 4630),所述 抓紧结构与所述主要支撑垫围绕所述抓紧结构的部分的表面基本齐 平,或者在所述表面之上延伸,以与位于所述材料搬运车辆上的搡作 员接合。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材料搬运车辆,其中所述抓紧结构包括 至少一个几何元件(634, 1630A, 1630A,, 2632, 3632, 4632),所 述几何元件具有大致圆形、大致矩形、大致椭圆形或大致L形的形状。
21.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材料搬运车辆,其中所述抓紧结构包括 具有基部(636)和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基部是挠性的元件(634)的 主体(632),所述主体位于所述主要支撑垫的第一侧部中。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材料搬运车辆,其中所述主要支撑垫还 包括中心部分(602),所述第一侧部(610)相对于与所述中心部分大 致相切的平面、以大于大约45度的角度延伸。
23.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材料搬运车辆,其中所述第一侧部定位成邻近所述操作员间入口。
24. —种材料搬运车辆,其包括可走过的操作员间(60),所迷可 走过的操作员间包括第一和第二壁(62, 64)以及与所述第一和第二 壁之一关联的第一膝盖支撑垫(740),所述第一膝盖支撑垫包括具有 第一基部(744)和多个第一元件(746)的第一主体(742),所述第 一元件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基本是非挠性的,并且通过凹槽(743)彼此 隔开。
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材料搬运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基部(744) 成形为限定一凹槽(840 ),以便所述第一主体(742 )起到板簧的作用, 以吸收和削弱由操作者的膝盖对所述第 一主体施加的力。
26.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材料搬运车辆,其中所述操作员间(60) 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壁关联的第二膝盖支撑垫(750),所述第二膝盖支 撑垫包括具有第二基部(754 )和多个第二元件(756 )的第二主体(752 ), 所述第二元件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基本是非挠性的,并且通过凹槽(753) 彼此隔开。
27. —种材料搬运车辆,包括车辆主体(712),所述车辆主体在操作员间(710)中具有膝盖凹 槽(SOOO),用于接收操作员的膝盖,所述膝盖凹槽由至少两个在拐角 部(5000E)会合的壁(5000A, 5000D)限定;以及护膝(5100),所述护膝具有定位成覆盖所述车辆主体的所述拐角 部的拐角部分(5104),所述拐角部分包括垫子主体(5106),所述垫 子主体包括基部(5110)和多个相对于所述基部是挠性的第一元件 (5108)。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材料搬运车辆,其中所述垫子主体 (5106)配置成限定口袋(5200),以便使所述垫子主体起到板簧的作用,以吸收和削弱由操作员的膝盖对所述垫子主体施加的力。
29.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材料搬运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元件包括 肋部(5108)。
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材料搬运车辆,其中所述肋部(5108)以与水平面成大约IO度至大约60度的角度延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材料搬运车辆(10)结合的操作员靠背(80)。靠背包括主要支撑垫(84,384,601,1601,2601,3601,4601)和位于主要支撑垫的至少一个侧部(84A)的抓紧结构。抓紧结构与主要支撑垫围绕该抓紧结构的部分的表面基本齐平,或者在该表面之上延伸,以便接合位于材料搬运车辆上的操作员。
文档编号B62D51/00GK101626944SQ200780007228
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3日
发明者B·J·普伦哈格, C·J·雷科, J·V·克莱默, M·格拉夫 申请人:克朗设备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