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童车前护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杆,特别是一种安装在童车上的前护杆。
背景技术:
一般人们在带着婴儿外出散步或购买东西时所使用的童车要根 据需要而容易折叠、收放或携带,为此,生产者提出了种种方案。由 于传统的童车前护杆通常是由一固定安装在车架上的整杆构成,因此 采用这种前护杆的童车不能实现折叠或全部折叠的目的。故,有必要 开发一种可折叠、收放的前护杆,以适应可折叠、收放童车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收放的 童车前护杆,以适应可折叠、收放童车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童车前护杆,其特征在于该前护杆包括两侧杆及一前扶手 管,两侧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可固定于车架上, 所述侧杆的一^铰接在与其对应的固定装置上,所述两侧杆的另一端 分别与前扶手管的两端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装置包括一前扶手卡合塑 胶,所述前扶手卡合塑胶的一侧设置有一凹槽,前扶手卡合塑胶上枢 接有一可封堵凹槽的定位板,定位板上设置有可卡在车架上的卡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式的改进,在前扶手卡合塑胶的另一侧设置有一前扶手挡片。
上述前扶手管由中间连杆和两侧连杆组成,其中中间连杆的两端 分别与两侧连杆的一端铰接,两侧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侧杆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前护杆是由侧杆和前扶 手管铰接而成,侧杆与前扶手管可折叠在一起,因而其可满足折叠、 收放童车的需要;本前护杆是通过设置在前扶手卡合塑胶上的凹槽、 定位板及卡钩安装在车架上,从而便于前护杆在车架上的安装与拆 卸。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l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2是
图1的局部放大图3是
图1的另一局部放大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及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童车前护杆,包括两侧 杆1及一前扶手管2,前扶F-管弯左右的两侧杆1的一端分别设置有 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可固定于车架上,其中侧杆1的一端铰接在与其 对应的固定装置上,两侧杆1的另一端分别与前扶手管2的两端铰接。
参照图2,该固定装置包括一前扶手卡合塑胶3,在前扶手卡合 塑胶3的一侧辨置有一凹槽4,前扶手卡合塑胶3上枢接有一可封堵 凹槽4的定位板5,定位板5上设置有可卡在车架上的卡钩6,卡钩6可延伸至凹槽4内,安装前护杆时,打开定位板,将车架置于凹槽
内,再转动定位板使定位板上的卡钩卡在车架上即可,因而便于前护 杆在车架上的安装与拆卸。
参照图3,在前扶手卡合塑胶3的另一侧设置有一前扶手挡片7, 前扶手挡片7可采用"L"形状,前扶手挡片可防止前护杆前端的位 置过低,以提高前护杆的安全防护性能。
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前扶手管2是由中间连杆21和 两侧连杆22组成,其中中间连杆21的两端分别与两侧连杆22的一 端铰接,两侧连杆22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侧杆1铰接。由于侧杆和前 扶手管是通过绞接的方式连接,侧杆与前扶手管可折叠在一起,因而 其可满足折叠、收放童车的需要。
权利要求1. 一种童车前护杆,其特征在于该前护杆包括两侧杆及一前扶手管,两侧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可固定于车架上,所述侧杆的一端铰接在与其对应的固定装置上,所述两侧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前扶手管的两端铰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童车前护杆,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包 括一前扶手卡合塑胶,所述前扶手卡合塑胶的一侧设置有一凹槽, 前扶手卡合塑胶上枢接有一可封堵凹槽的定位板,定位板上设置 有可卡在车架上的卡钩。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童车前护杆,其特征在于在前扶手卡 、合塑胶的另一侧设置有一前扶手挡片。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童车前护杆,其特征在于所 述前扶手管由中间连杆和两侧连杆组成,其中中间连杆的两端分 别与两侧连杆的一端铰接,两侧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侧杆铰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童车前护杆,其特征在于该前护杆包括两侧杆及一前扶手管,两侧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可固定于车架上,所述侧杆的一端铰接在与其对应的固定装置上,所述两侧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前扶手管的两端铰接;本实用新型可满足折叠、收放童车的需要,且便于安装与拆卸。
文档编号B62B9/00GK201296276SQ200820201138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6日
发明者袁文彬 申请人:袁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