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扶手机构及其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704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童车扶手机构及其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童车扶手机构及其童车。
背景技术
在将幼儿带到室外散步或者游玩的时候,由于幼儿不会或者刚学会走路,父母需要一直抱着幼儿走动,这样长时间下来难免会造成疲惫。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童车做为幼儿的代步工具,现有婴儿车的共同特征是都设有轮子,从而父母可以轻松的推着幼儿走,节省了很多的体力。虽然童车的出现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但是现有的童车结构还是存在不足之处。传统的童车一般包括座位、车手及车轮,所述车手设于所述座位的后方两侧,所述车轮设于所述座位的下方,使用时将幼儿放置于所述座位上,大人在后方推动所述车手,从而带动所述童车运动。虽然传统的童车能够成为幼儿的代步工具,为父母减轻了负担,但是传统的童车上没有设置保护幼儿的保护装置,由于幼儿活泼好动,因此很容易从所述童车上摔下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生产厂家对现有的童车做出了改进,改进之处为在童车的座位前方设有扶手,所述扶手包括前扶手及两个侧扶手,所述侧扶手的一端分别与设于所述座位后方两侧的车手连接,所述前扶手设于所述座位的前方且所述前扶手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侧扶手的另一侧,从而所述扶手将所述座位围成一个包围空间,幼儿坐于所述包围空间内不会从所述座位上摔下来,因此所述扶手起到了保护幼儿的目的;然而,由于所述扶手固定设于所述座位的前方,所述扶手围成的包围空间为固定空间,因此,当父母将幼儿放入所述座位上或者从所述座位上抱起时,会受到所述包围空间的限制,有时甚至还会卡到幼儿的腿部,因此,现有的童车使用起来不方便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型的童车扶手机构及其童车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童车扶手机构,所述童车扶手机构为可开合的结构,从而方便父母将幼儿放入童车或从童车中抱起,并且避免幼儿的腿部被卡到,因此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所述童车扶手机构的童车,所述童车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童车扶手机构,包括前扶手、分别位于所述前扶手两侧的第一侧扶手和第二侧扶手,所述第一、第二侧扶手的一端分别连接童车的车手,所述前扶手的左端与所述第一侧扶手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前扶手的右端与所述第二侧扶手的另一端可开合地连接。较佳地,还包括卡合连接件,所述卡合连接件包括连接壳体、卡合开关及弹性件, 所述连接壳体的左端与所述前扶手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壳体内设有转轴且所述连接壳体的右端开设有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所述卡合开关可旋转的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卡合开关凸伸形成卡合部及操作部,所述卡合部可旋转的穿过所述第一开孔并凸露于所述第一开孔外,所述操作部可旋转的穿过所述第二开孔并凸露于所述第二开孔外,所述弹性件抵触于所述卡合开关及所述连接壳体之间。较佳地,所述第二侧扶手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卡合部匹配的卡合孔,所述卡合部可开合地卡合于所述卡合孔内。较佳地,所述连接壳体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下壳体设有所述转轴且所述下壳体的右端的端面开设有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端面相邻的下壳体的侧面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开孔,所述上壳体盖合于所述下壳体的上方并与所述下壳体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卡合开关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可旋转的套设于所述转轴上。较佳地,所述第二侧扶手的另一端的端面凸伸形成一凸缘,所述凸缘上开设有所述卡合孔,所述上壳体的右端的端面上开设与所述凸缘匹配的凹槽,所述卡合部可旋转的穿过所述第一开孔并位于所述凹槽内,从而可开合地与所述卡合孔卡合连接。较佳地,所述下壳体内设有分隔块,所述分隔块将所述下壳体分隔成两部分,所述上壳体盖合于所述下壳体的上方且所述分隔块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第一收容空间及第二收容空间,所述前扶手的右端凸伸形成一凸块,所述凸块固定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转轴、卡合开关及弹性件均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所述弹性抵触于所述卡合开关与所述分隔块之间。较佳地,与所述分隔块相对的所述卡合开关的侧面上凸设有固定块,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套设于所述固定块上、另一端固定抵触于所述分隔板上。较佳地,所述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均为长形孔,所述卡合部及操作部分别在所述长形孔中旋转。相应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童车,所述童车包括车手及与所述车手连接的童车扶手机构,所述童车扶手机构包括前扶手、分别位于所述前扶手两侧的第一侧扶手和第二侧扶手,所述第一、第二侧扶手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车手,所述前扶手的左端与所述第一侧扶手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前扶手的右端与所述第二侧扶手的另一端可开合地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童车包括童车扶手机构,所述童车扶手机构包括前扶手、第一侧扶手及第二侧扶手,所述第一、第二侧扶手的一端分别连接童车的车手,所述前扶手的左端与所述第一侧扶手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前扶手的右端与所述第二侧扶手的另一端可开合地连接,由于所述前扶手与所述第二侧扶手可开合地连接,因此当父母需要将幼儿放入所述童车的座位上或从所述座位上抱起幼儿时,可先使所述前扶手脱离所述第二侧扶手,并使所述前扶手绕所述第一侧扶手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使所述童车扶手机构与所述座位围成的包围空间呈开放状态,方便父母放入或抱起所述幼儿,同时避免幼儿的腿部被卡到,因此具有所述童车扶手机构的童车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童车扶手机构的童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童车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3为图2所示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图2所示B部分的结构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童车扶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童车扶手机构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图1-2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童车扶手机构应用于童车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参考图 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童车扶手机构10包括前扶手11、分别位于所述前扶手11两侧的第一侧扶手12和第二侧扶手13,所述第一、第二侧扶手12、13的一端分别连接童车1的车手 20,所述前扶手11的左端与所述第一侧扶手12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前扶手11的右端与所述第二侧扶手13的另一端可开合地连接。参考图1-6,所述童车扶手机构10还包括卡合连接件14,所述卡合连接件14包括连接壳体141、卡合开关142及弹性件143。所述连接壳体141的左端与所述前扶手11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壳体141内设有转轴1410且所述连接壳体141的右端开设有第一开孔1411及第二开孔1412,具体地,所述第一开孔1411及第二开孔1412均为长形孔。所述卡合开关142可旋转的套设于所述转轴1410上且所述卡合开关142凸伸形成卡合部1421 及操作部1422,所述卡合部1421可旋转的穿过所述第一开孔1411并凸露于所述第一开孔 1411外,所述操作部1422可旋转的穿过所述第二开孔1412并凸露于所述第二开孔1412 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143为弹簧。具体地,所述连接壳体141包括上壳体141a及下壳体141b,所述下壳体141b内设有分隔块1413,所述分隔块1413将所述下壳体141b分隔成两部分,所述上壳体141a盖合于所述下壳体141b的上方并与所述下壳体141b形成收容空间140,所述分隔块1413将所述收容空间140分隔成第一收容空间140a及第二收容空间140b,所述前扶手11的右端凸伸形成一凸块110,所述凸块110固定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40a内;所述转轴1410、卡合开关142及弹性件143均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40b内,具体地,所述下壳体141b上设有所述转轴1410且所述转轴1410位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40b内,所述下壳体141b的右端的端面开设有所述第一开孔1411,与所述端面相邻的下壳体141b的侧面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开孔1412,所述卡合开关142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40b内并可旋转的套设于所述转轴1410上;与所述分隔块1413相对的所述卡合开关142的侧面上凸设有固定块1423, 所述弹性件143的一端固定套设于所述固定块1423上、另一端固定抵触于所述分隔板1413 上,从而所述弹性件143抵触于所述卡合开关142与所述分隔块1413之间。参考图3-6,所述第二侧扶手13的另一端的端面凸伸形成一凸缘130,所述凸缘 130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合开关142的卡合部1421匹配的卡合孔131,所述上壳体141a的右端的端面上开设与所述凸缘130匹配的凹槽1414,所述卡合部1421可旋转的穿过所述第一开孔1411并位于所述凹槽1414内,由于所述第一开孔1411及第二开孔1412均为长形孔,因此所述卡合部1421及操作部1422能够分别在所述第一开孔1411及第二开孔1412 内旋转一定的角度,当使用者掰动所述操作部1422从而使所述操作部1422在所述第二开
5孔1412内绕所述转轴1410旋转时,所述卡合部1421在所述操作部1422的带动下在所述第一开孔1411内绕所述转轴1410旋转,从而实现所述卡合部1421可开合的与所述卡合孔 131卡合连接。下面参考图1-6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描述,具体如下初始状态下,所述前扶手11通过所述卡合连接件14与所述第二侧扶手13卡合连接,此时,所述卡合开关142的卡合部1421卡合于所述第二侧扶手13的卡合孔131内,且所述卡合部1421位于所述第一开孔1411的一端及所述操作部1422位于所述第二开孔1412 的相应端;当需要所述前扶手11与所述第二侧扶手13分开时,掰动所述操作部1422从而使所述操作部1422从所述第二开孔1412的一端转动到另一端,所述卡合部1421在所述操作部1422的带动下也从所述第一开孔1411的一端转动到另一端,在所述操作部1422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卡合开关142抵压所述弹簧且所述卡合部1421从所述卡合孔131中脱离出来,当所述卡合部1421脱离所述卡合孔131后,所述卡合开关142在所述弹簧的反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状态;接着,转动所述前扶手11使其绕着所述第一侧扶手12转动,从而使所述童车扶手机构10与所述童车1的座位30围成的包围空间100呈开放状态,当所述前扶手11转动到适当的位置时,父母轻松的可以放入幼儿或将幼儿抱起。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童车1包括童车扶手机构10,所述童车扶手机构10包括前扶手11、第一侧扶手12及第二侧扶手13,所述第一、第二侧扶手12、13的一端分别连接童车1的车手20,所述前扶手11的左端与所述第一侧扶手12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前扶手 11的右端与所述第二侧扶手13的另一端可开合地连接,由于所述前扶手11与所述第二侧扶手13可开合地连接,因此当父母需要将幼儿放入所述童车1的座位30上或从所述座位 30上抱起幼儿时,可先使所述前扶手11脱离所述第二侧扶手13,并使所述前扶手11绕所述第一侧扶手12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使所述童车扶手机构10与所述座位30围成的包围 100空间呈开放状态,方便父母放入或抱起所述幼儿,同时避免幼儿的腿部被卡到,因此具有所述童车扶手机构10的童车1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权利要求1.一种童车扶手机构,包括前扶手、分别位于所述前扶手两侧的第一侧扶手和第二侧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侧扶手的一端分别连接童车的车手,所述前扶手的左端与所述第一侧扶手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前扶手的右端与所述第二侧扶手的另一端可开合地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合连接件,所述卡合连接件包括连接壳体、卡合开关及弹性件,所述连接壳体的左端与所述前扶手的右端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壳体内设有转轴且所述连接壳体的右端开设有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所述卡合开关可旋转的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卡合开关凸伸形成卡合部及操作部,所述卡合部可旋转的穿过所述第一开孔并凸露于所述第一开孔外,所述操作部可旋转的穿过所述第二开孔并凸露于所述第二开孔外,所述弹性件抵触于所述卡合开关及所述连接壳体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扶手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卡合部匹配的卡合孔,所述卡合部可开合地卡合于所述卡合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童车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体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下壳体设有所述转轴且所述下壳体的右端的端面开设有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端面相邻的下壳体的侧面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开孔,所述上壳体盖合于所述下壳体的上方并与所述下壳体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卡合开关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可旋转的套设于所述转轴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童车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扶手的另一端的端面凸伸形成一凸缘,所述凸缘上开设有所述卡合孔,所述上壳体的右端的端面上开设与所述凸缘匹配的凹槽,所述卡合部可旋转的穿过所述第一开孔并位于所述凹槽内,从而可开合地与所述卡合孔卡合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童车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内设有分隔块,所述分隔块将所述下壳体分隔成两部分,所述上壳体盖合于所述下壳体的上方且所述分隔块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第一收容空间及第二收容空间,所述前扶手的右端凸伸形成一凸块,所述凸块固定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转轴、卡合开关及弹性件均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所述弹性件抵触于所述卡合开关与所述分隔块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童车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分隔块相对的所述卡合开关的侧面上凸设有固定块,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套设于所述固定块上、另一端固定抵触于所述分隔板上。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均为长形孔,所述卡合部及操作部分别在所述长形孔中旋转。
9.一种童车,包括车手及与所述车手连接的童车扶手机构,所述童车扶手机构包括前扶手、分别位于所述前扶手两侧的第一侧扶手和第二侧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侧扶手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车手,所述前扶手的左端与所述第一侧扶手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前扶手的右端与所述第二侧扶手的另一端可开合地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童车扶手机构,包括前扶手、分别位于所述前扶手两侧的第一侧扶手和第二侧扶手,所述第一、第二侧扶手的一端分别连接童车的车手,所述前扶手的左端与所述第一侧扶手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前扶手的右端与所述第二侧扶手的另一端可开合地连接。所述童车扶手机构为可开合的结构,从而方便父母将幼儿放入童车或从童车中抱起,并且避免幼儿的腿部被卡到,因此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B62B7/00GK201941820SQ20102058904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日
发明者曾海波 申请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