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伸缩半挂车及双滚轮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900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伸缩半挂车及双滚轮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挂车,尤其涉及可伸縮半挂车。
背景技术
半挂车主要用于装载较大尺寸的货物和运输集装箱,在运输不同规格的集装箱时就需要配备对应规格的半挂车,造成了运输的不便,同时增加了成本。特别是在ー些特殊运输领域运输ー些较长的特殊货物时,就需要采用ー种可以适应这种特殊货物的半挂车。应运输这种特殊货物的需要,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设计出来ー种可伸縮的半挂车,这种半挂车包括由主车架和副车架所组成的车架、安装在车架下方的行走机构等。副车架前端套接在主车架的后端,在主车架的后端设置有滚轮装置,滚轮装置包括支撑板和安装在支撑板上的单个滚轮,支撑板安装在主车架上,滚轮接触在副车架的上翼板上,车架伸缩时依靠固定在主车架上的滚轮装置来减小主车架纵梁和副车架纵梁之间的摩擦力。这种单滚轮结构的滚轮装置虽然结构简单,但是缺陷是很明显的,整个车架受カ通过ー个滚轮传递,使滚轮装置与车架翼板之间的受力很大。工作一段时间后,滚轮轴承出现磨损、车架翼板变形,在极端エ况下更有可能使整车受损严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可伸縮半挂车及双滚轮机构,该可伸缩半挂车通过其上自平衡式双滚轮机构,使整车结构受カ更加均匀,结构更加稳定。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ー种半挂车的双滚轮机构,包括相对间隔并固定在一起的两滚轮支撑板,在两滚轮支撑板之间连接有滚轮总成,其中,所述滚轮总成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滚轮总成包括一滚轮轴、ー套装在所述滚轮轴外部的轴套和一套装在所述轴套外部的滚轮,各滚轮总成通过其滚轮轴安装在所述两滚轮支撑板上,各两滚轮支撑板上均设置有供各滚轮轴穿设于其中的通孔。优选地,每个滚轮支撑板整体大致呈三角形,且三角形的每个角部外轮廓均为平滑的弧形倒角,两个滚轮总成分别位于滚轮支撑板的两侧。优选地,所述双滚轮机构还包括ー自平衡装置,所述自平衡装置包括ー转轴、一套筒和ー支撑座,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两滚轮支撑板之间的上部,各滚轮支撑板对应连接所述套筒的位置设置有开孔,所述转轴穿设在所述开孔和所述套筒中且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伸出两滚轮支撑板,所述转轴伸出其中一滚轮支撑板的端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优选地,所述双滚轮机构还包括一自平衡装置,所述自平衡装置为ー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上设置一容纳槽,所述双滚轮机构的顶部容纳在所述容纳槽中,所述容纳槽包括一个底壁和合围在所述底壁四周的四个竖直方向的侧壁,所述底壁呈弧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可伸縮半挂车,包括一第一车架和一第二车架,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均包括两纵向设置的纵梁,所述纵梁包括一上翼板、一下翼板以及垂直连接在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之间的腹板,所述第一车架的两纵梁与所述第二车架的两纵梁首位套装在一起形成两组伸缩纵梁,其中,在每组伸缩纵梁上均设置有所述双滚轮机构,所述双滚轮机构的上部安装在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的尾部,所述双滚轮机构的两滚轮位于所述第二车架的上翼板或下翼板之上并可沿所述第二车架的上翼板或下翼板滚动。 优选地,所述双滚轮机构还包括一自平衡装置,其通过所述自平衡装置与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的尾部相连。优选地,所述自平衡装置包括ー转轴和连接在所述两滚轮支撑板之间的套筒,所述套筒位于两滚轮总成的上部,各滚轮支撑板对应连接所述套筒的位置设置有开孔,所述转轴穿设在所述开孔和所述套筒中,且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车架上。优选地,所述自平衡装置还包括ー支撑座,所述第一车架还包括连接在其自身的两纵梁尾端的后端梁以及连接在两纵梁之间的横梁,所述支撑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梁和所述后端梁之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车架的纵梁腹板上,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包括连接成L形的一上翼板和一腹板,所述支撑座的腹板上设置有供所述转轴穿设于其中的安装孔,所述支撑座腹板的对应安装孔的位置还设置有用以固定转轴端部的固定环,所述转轴端部还套设有限位环。优选地,所述自平衡装置包括ー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上设置一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包括ー个呈弧形的底壁和合围在所述底壁四周的四个竖直方向的侧壁,所述双滚轮机构的顶部容纳在所述容纳槽中,所述第一车架还包括连接在其自身的两纵梁尾端的后端梁以及连接在两纵梁之间的横梁,所述导向块的两端连接在所述横梁与所述后端梁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解决现行单滚轮机构存在的缺陷,把受力点由一个增加到两个,大大改善结构受カ情况,使整车结构受カ更加均匀,结构更加稳定;双滚轮机构上的自平衡装置能自动调整行走曲线,以适应不同倾斜角度的半挂车车架,确保半挂车收缩顺畅。

图1为双滚轮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双轮滚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组装图。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双滚轮机构安装在可伸缩半挂车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图。图5为双滚轮机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6为第二实施例的双滚轮机构安装在可伸缩半挂车上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双滚轮机构第一实施例[0026]參阅图1和图2,该双滚轮机构包括相对间隔并固定在一起的两滚轮支撑板31和两个连接在两滚轮支撑板31之间的滚轮总成32。每个滚轮支撑板31整体大致呈三角形结构,且三角形的每个角部外轮廓均为平滑的弧形倒角,两个滚轮总成32分别位于滚轮支撑板31的两侧。每个滚轮总成32包括一滚轮轴321、一套装在滚轮轴321外部的轴套322和一套装在轴套322外部的滚轮323。滚轮轴321的一端固定有挡圈3211,滚轮轴的另一端套设有可拆卸的垫圈324和挡圈325。轴套322可为轴承或铜套,各两滚轮支撑板31上均设置有供每个滚轮轴321穿设于其中的通孔311。滚轮总成32组装时,先将滚轮323套装在轴套322外部,然后将套装在一起的滚轮323和轴套322置于两滚轮支撑板31的通孔311之间,最后将滚轮轴321穿设于滚轮支撑板31的通孔311和轴套322中,并使滚轮轴321固定有挡圈3211的一端留在其中一个滚轮支撑板31的外部,将滚轮轴321的另一端套上垫圈324和挡圈325,至此便完成ー个滚轮总成32的安装,另ー个滚轮总成32按相同方法安装。更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双滚轮机构3还包括ー自平衡装置33,该自平衡装置33包括ー转轴331、ー套筒332和一支撑座333,套筒332固定在两滚轮支撑板31之间并位于两滚轮支撑板31的上部,各滚轮支撑板31对应连接套筒322的位置设置有开孔313,转轴331穿设在该开孔313和套筒332中,且转轴331的两端分别伸出两滚轮支撑板31。支撑座333包括连接成L形的一上翼板3332和一腹板3331,支撑座333的腹板3331上设置有供转轴331穿设于其中的安装孔,支撑座腹板3331对应安装孔的位置还设置有固定环3333。转轴331伸出其中ー滚轮支撑板31的一端穿过支撑座腹板3331上的安装孔而插入固定环3333中,转轴331端部与固定环3333之间可通过螺栓或螺钉等固定在一起。为了使转轴331端部与固定环3333配合更紧密,可在转轴331端部与固定环3333之间加设一限位环3311。以下将详细说明上述双滚轮机构3在伸縮半挂车上的应用。參阅图3和图4,该伸缩半挂车的车架包括首尾套装连接在一起的一第一车架I和一第二车架2。第一车架I包括两纵向设置的纵梁12、连接在两纵梁12之间的至少ー横梁11以及连接在两纵梁12尾端的后端梁13。纵梁12包括一上翼板122、一下翼板123以及垂直连接在上翼板122和下翼板123之间的腹板121。第二车架2也包括两纵向设置的纵梁22、连接在两纵梁22之间的至少ー横梁21。第二车架2的两纵梁22也包括一上翼板222、一下翼板223以及垂直连接在上翼板222和下翼板223之间的腹板221。第一车架I的两纵梁12与第二车架2的两纵梁22首位套装在一起形成两组伸缩纵梁。两车架的纵梁套装时,可将其中一车架的纵梁整体套装在另ー车架的纵梁之间(即其中一车架的纵梁上翼板和下翼板均位于另ー车架的纵梁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也可将其中一车架的部分纵梁套装在另ー车架的纵梁之间(即两车架纵梁高低交错套装在一起,其中一车架纵梁的上翼板位于另ー车架纵梁的上、下翼板之间,但下翼板位于另ー车架纵梁的下翼板之下)。本实施例中,第二车架2的上翼板222位于第一车架I的上翼板122和下翼板123之间,第二车架2的下翼板222可位于第一车架I的上、下翼板122、123之间,也可位于第一车架I的下翼板123之下。该半挂车通使第一车架I和第二车架2的相对运动来伸长和缩短整个车架的长度,预伸长车架时,可将第一车架I和第二车架2以相对远离的方向运动,预缩短车架时,可将第一车架I和第二车架2以相对靠近的方向运动。结合參阅图2、图3和图4,上述双滚轮机构3设置在第一车架I和第二车架2套接而形成的两组伸缩纵梁上,以使第一车架I和第二车架2相对运动更顺畅。双滚轮机构3的上部通过自平衡装置33安装在第一车架I纵梁12的尾部,自平衡装置33的转轴331的一端通过焊接或其他固定方式固定在第一车架I的纵梁12腹板121上,自平衡装置33的转轴331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座333上,支撑座3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车架I的后端梁13和靠近后端梁13的横梁11连接,双滚轮机构3的两滚轮32位于第二车架2的上翼板222之上并可沿第二车架2的上翼板222滚动。当第一车架I和第二车架2相对伸缩时,双滚轮机构3的滚轮32沿着第二车架2的上翼板222滚动,从而減少第一车架I和第二车架2相对运动的摩擦力,又由于第一车架I和第二车架2之间的每个双滚轮机构3都包括两个滚轮32,所以在第一车架I和第二车架2的每侧伸缩纵梁上都形成两个受力点,从而大大改善结构受力,使整车结构受カ更加均匀,结构更加稳定。此外,由于该双滚轮机构3的滚轮支撑板31可绕转轴331转动而调整高度,所以当双滚轮机构3在第二车架2的上翼板222上行走时,可根据第二车架2上翼板222的傾斜度而相应调整行走曲线,从而适应各种倾斜度的车架,使车架伸缩更顺畅。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中,双滚轮机构3也可固定在第一车架I的下翼板123上,而使双滚轮机构3的滚轮32沿着第二车架2的下翼板223滚动。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自平衡装置33主要用于限制双滚轮机构3的前、后、左、右方位,并使双滚轮机构的上、下方位有适当的活动空间,现有技术中任何能实现该功能的结构或元件均可替代上述自平衡装置33。双滚轮机构的第二实施例图5、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的双滚轮机构与上一实施例的双滚轮机构的差别在于自平衡装置,其他结构均相同。本实施例的自平衡装置为ー导向块33',导向块33'上设置一容纳槽331',双滚轮机构3的顶部容纳在容纳槽331'中,容纳槽331'包括一个底壁和合围在底壁四周的四个竖直方向的侧壁,底壁呈弧形,以匹配双滚轮机构3顶部的弧形结构。容纳槽331'的尺寸应略大于双滚轮机构3顶部的尺寸,以使双滚轮机构3顶部可在容纳槽331'中上下活动。导向块33'固定在第一车架I的后端梁13和靠近后端梁13的横梁11之间,且导向块33'的容纳槽331'朝下,双滚轮机构3的顶部位于导向块33'的容纳槽331'中,双滚轮机构3的底部位于第二车架2的上翼板222上。当第一车架I相对于第二车架2伸缩时,双滚轮机构3的左、右、前、后被容纳槽331'的四个侧壁限定,使其不会偏离第二车架2上翼板222,双滚轮机构3的顶部与导向块33'之间具有适当间隙,当第二车架2的上翼板222具有倾斜角度时,双滚轮机构3可随上翼板222的倾斜角在高度方位适度调整行走曲线,从而适应各种倾斜度的车架,使车架伸缩更顺畅。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ー种 半挂车的双滚轮机构,包括相对间隔并固定在一起的两滚轮支撑板,在两滚轮支撑板之间连接有滚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总成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滚轮总成包括:一滚轮轴、ー套装在所述滚轮轴外部的轴套和ー套装在所述轴套外部的滚轮,各滚轮总成通过其滚轮轴安装在所述两滚轮支撑板上,各两滚轮支撑板上均设置有供各滚轮轴穿设于其中的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挂车的双滚轮机构,其特征在干,每个滚轮支撑板整体大致呈三角形,且三角形的每个角部外轮廓均为平滑的弧形倒角,两个滚轮总成分别位于滚轮支撑板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挂车的双滚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滚轮机构还包括一自平衡装置,所述自平衡装置包括:ー转轴、一套筒和ー支撑座,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两滚轮支撑板之间的上部,各滚轮支撑板对应连接所述套筒的位置设置有开孔,所述转轴穿设在所述开孔和所述套筒中且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伸出两滚轮支撑板,所述转轴伸出其中一滚轮支撑板的端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挂车的双滚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滚轮机构还包括一自平衡装置,所述自平衡装置为ー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上设置一容纳槽,所述双滚轮机构的顶部容纳在所述容纳槽中,所述容纳槽包括一个底壁和合围在所述底壁四周的四个竖直方向的侧壁,所述底壁呈弧形。
5.ー种可伸縮半挂车,包括:一第一车架和一第二车架,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均包括:两纵向设置的纵梁,所述纵梁包括一上翼板、一下翼板以及垂直连接在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之间的腹板,所述第一车架的两纵梁与所述第二车架的两纵梁首位套装在一起形成两组伸缩纵梁,其特征在于,在每组伸缩纵梁上均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滚轮机构,所述双滚轮机构的上部安装在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的尾部,所述双滚轮机构的两滚轮位于所述第二车架的上翼板或下翼板之上并可沿所述第二车架的上翼板或下翼板滚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伸縮半挂车,其特征在干,所述双滚轮机构还包括一自平衡装置,其通过所述自平衡装置与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的尾部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伸縮半挂车,其特征在干,所述自平衡装置包括ー转轴和连接在所述两滚轮支撑板之间的套筒,所述套筒位于两滚轮总成的上部,各滚轮支撑板对应连接所述套筒的位置设置有开孔,所述转轴穿设在所述开孔和所述套筒中,且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车架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伸縮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平衡装置还包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车架还包括连接在其自身的两纵梁尾端的后端梁以及连接在两纵梁之间的横梁,所述支撑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梁和所述后端梁之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车架的纵梁腹板上,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伸縮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连接成L形的一上翼板和一腹板,所述支撑座的腹板上设置有供所述转轴穿设于其中的安装孔,所述支撑座腹板的对应安装孔的位置还设置有用以固定转轴端部的固定环,所述转轴端部还套设有限位环。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伸縮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平衡装置包括ー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上设置一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包括ー个呈弧形的底壁和合围在所述底壁四周的四个竖直方向的侧壁,所述双滚轮机构的顶部容纳在所述容纳槽中,所述第一车架还包括连接在其自身的两纵梁尾端的后端梁以及连接在两纵梁之间的横梁,所述导向块的两端连接在所述横梁与所述后端梁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可伸缩半挂车及双滚轮机构,包括套接在一起的一第一车架和一第二车架,在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套接的部门设置有双滚轮机构,该双滚轮机构包括相对间隔并固定在一起的两滚轮支撑板,在两滚轮支撑板之间连接有滚轮总成,其中,所述滚轮总成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滚轮总成包括一滚轮轴、一套装在所述滚轮轴外部的轴套和一套装在所述轴套外部的滚轮,各滚轮总成通过其滚轮轴安装在所述两滚轮支撑板上,各两滚轮支撑板上均设置有供各滚轮轴穿设于其中的通孔。该双滚轮机构能够有效解决现行单滚轮机构存在的缺陷,把受力点由一个增加到两个,大大改善结构受力情况,使整车结构受力更加均匀,结构更加稳定。
文档编号B62D21/14GK202911805SQ201220609468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6日
发明者宋作伟, 彭燕华, 邱旭森, 伍卓安 申请人: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