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105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手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柄。
背景技术
刹车手柄(离合手柄)是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常用配件,用于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的制动。现有的刹车手柄(离合手柄)能用于手动拉伸刹车的闸线,现有的刹车手柄(离合手柄)为一体式设置,当摩托车或者电动自行车摔倒时,该刹车手柄(离合手柄)与外物碰撞,导致刹车手柄(离合手柄)与外物刚性接触,造成刹车手柄(离合手柄)折断,大大降低了刹车手柄(离合手柄)的使用寿命,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折断且使用寿命较长的手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柄,包括连接部及手柄部,该手柄部包括制动部及传动部,该连接部连接于传动部上,所述的制动部与传动部可旋转连接,且传动部与制动部之间还设置有卡扣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部与制动部之间可旋转连接,当手柄在与外物刚性碰撞时,制动部顺着外物朝向手柄的撞击力的方向运动,避免了由于手柄在与外物刚性碰撞造成折断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手柄的使用寿命,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传动部的下底面的端部设置有下延伸部,该下延伸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下凸起,所述的制动部的上底面的端部设置有上延伸部,该上延伸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上凸起,所述的两上凸起介于两下凸起之间构成空腔,且两上凸起与两下凸起沿水平面通过第一销钉铰接,所述的卡口组件为制动部与下延伸部的对应处设置有斜面,该斜面与下延伸部的端部相接触,该且传动部与制动部之间还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的复位机构包括扭簧,该扭簧设置于该空腔内,且扭簧套设于第一销钉的外壁上,所述的下延伸部的底面上还设置有定位孔,扭簧的一自由端部与上延伸部的底面接触,扭簧的另一自由端部卡设于该定位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种手柄在使用过程中,在受到外物水平方向撞击时,制动部可顺着外物朝向手柄的撞击力的方向运动,避免手柄在水平方向撞击而折断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手柄的使用寿命,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且下延伸部与斜面相接触,该手柄在刹车过程中,制动部与传动部不会产生相对的转动,顺利完成刹车这一动作,且制动部与传动部构成凹腔,扭簧位于该凹腔内,该扭簧可在制动部不受外物的撞击力的影响下,起到复位的作用,使刹车的功能继续使用,且结构布局更加合理。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制动部与传动部沿竖直方向铰接,所述的制动部朝向传动部的端部设置有卡块,传动部朝向制动部的端部设置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槽,该卡块位于该卡槽内,且卡块与卡槽的侧壁通过第二销钉铰接,所述的卡块朝向卡槽槽底的端面上设置有盲孔,卡槽的槽底设置有若干弧形槽,该卡扣组件包括弹性件及钢珠,该弹性件位于该盲孔内,且钢珠的外圆周面分别与弧形槽及弹性件接触,其中所述的弹性件为复位弹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种手柄在使用过程中,在受到外物水平方向撞击时,制动部可顺着外物朝向手柄的撞击力的方向运动,避免手柄在竖直方向撞击而折断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手柄的使用寿命,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制动部绕铰接点在转动过程中,钢珠会压缩弹簧向盲孔底部运动,离开一弧形槽,接着钢珠进入相邻的弧形槽,此时钢珠远离盲孔底部运动,直至进入相邻的弧形槽,此时完成了卡扣的工作程序,回复时,操作者只需转动制动部直至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刹车的功能继续使用,且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中制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中传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二的俯视图;图6为图5的B向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二中传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二中制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如图1一图8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柄,包括连接部及手柄部,该手柄部包括制动部及传动部,该连接部连接于传动部上,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制动部与传动部可旋转连接,且传动部与制动部之间还设置有卡扣组件,传动部与制动部之间可旋转连接,当手柄在与外物刚性碰撞时,制动部顺着外物朝向手柄的撞击力的方向运动,避免了由于手柄在与外物刚性碰撞造成折断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手柄的使用寿命,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当该手柄安装于摩托车或者电动自行车上时,该手柄即可作为离合手柄,也可作为刹车手柄,即左手柄为离合手柄,右手柄为刹车手柄如图1一图4所示,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中,所述的传动部2的下底面的端部设置有下延伸部21,该下延伸部21的两侧均设置有下凸起22,所述的制动部3的上底面的端部设置有上延伸部31,该上延伸部31的两侧均设置有上凸起32,所述的两上凸起32介于两下凸起22之间构成空腔4,且两上凸起32与两下凸起22沿水平面通过第一销钉5铰接,所述的卡口组件为制动部3与下延伸部21的对应处设置有斜面33,该斜面33与下延伸部21的端部相接触,其中下延伸部21的端部设置为第二斜面23,该且传动部2与制动部3之间还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的复位机构包括扭簧6,该扭簧6设置于该空腔4内,且扭簧6套设于第一销钉5的外壁上,所述的下延伸部21的底面上还设置有定位孔211,扭簧的一自由端部61与上延伸部31的底面接触,扭簧的另一自由端部62卡设于该定位孔211内,该种手柄在使用过程中,在受到外物水平方向撞击时,制动部可顺着外物朝向手柄的撞击力的方向运动,避免手柄在水平方向撞击而折断的情况发生,且下延伸部与斜面相接触,该手柄在刹车过程中,制动部与传动部不会产生相对的转动,顺利完成刹车这一动作,且制动部与传动部构成凹腔,扭簧位于该凹腔内,该扭簧可在制动部不受外物的撞击力的影响下,起到复位的作用,使刹车的功能继续使用,且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如图5—图8所示,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二中,所述的制动部3与传动部2沿竖直方向铰接,所述的制动部3朝向传动部2的端部设置有卡块31,传动部2朝向制动部3的端部设置有与卡块31相适配的卡槽21,该卡块31位于该卡槽21内,且卡块31与卡槽21的侧壁通过第二销钉9铰接,所述的卡块31朝向卡槽21槽底的端面上设置有盲孔311,卡槽21的槽底设置有若干弧形槽211,其中弧形槽211为半圆柱槽,该卡扣组件包括弹性件及钢珠7,该弹性件位于该盲孔311内,且钢珠7的外圆周面分别与弧形槽211及弹性件接触,其中所述的弹性件为复位弹簧8 ;该种手柄在使用过程中,在受到外物水平方向撞击时,制动部可顺着外物朝向手柄的撞击力的方向运动,避免手柄在竖直方向撞击而折断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手柄的使用寿命,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制动部绕铰接点在转动过程中,钢珠会压缩弹簧向盲孔底部运动,离开一弧形槽,接着钢珠进入相邻的弧形槽,此时钢珠远离盲孔底部运动,直至进入相邻的弧形槽,此时完成了卡扣的工作程序,回复时,操作者只需转动制动部直至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刹车的功能继续使用,且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柄,包括连接部及手柄部,该手柄部包括制动部及传动部,该连接部连接于传动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部与传动部可旋转连接,且传动部与制动部之间还设置有卡扣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部的下底面的端部设置有下延伸部,该下延伸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下凸起,所述的制动部的上底面的端部设置有上延伸部,该上延伸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上凸起,所述的两上凸起介于两下凸起之间构成空腔,且两上凸起与两下凸起沿水平面通过第一销钉铰接,所述的卡口组件为制动部与下延伸部的对应处设置有斜面,该斜面与下延伸部的端部相接触,该且传动部与制动部之间还设置有复位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部与传动部沿竖直方向铰接,所述的制动部朝向传动部的端部设置有卡块,传动部朝向制动部的端部设置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槽,该卡块位于该卡槽内,且卡块与卡槽的侧壁通过第二销钉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机构包括扭簧,该扭簧设置于该空腔内,且扭簧套设于第一销钉的外壁上,所述的下延伸部的底面上还设置有定位孔,扭簧的一自由端部与上延伸部的底面接触,扭簧的另一自由端部卡设于该定位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块朝向卡槽槽底的端面上设置有盲孔,卡槽的槽底设置有若干弧形槽,该卡扣组件包括弹性件及钢珠,该弹性件位于该盲孔内,且钢珠的外圆周面分别与弧形槽及弹性件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为复位弹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柄,包括连接部及手柄部,该手柄部包括制动部及传动部,该连接部连接于传动部上,所述的制动部与传动部可旋转连接,且传动部与制动部之间还设置有卡扣组件;本发明在于传动部与制动部之间可旋转连接,当刹车手柄在与外物刚性碰撞时,制动部顺着外物朝向刹车手柄的撞击力的方向运动,避免了由于刹车手柄在与外物刚性碰撞造成折断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刹车手柄的使用寿命,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文档编号B62L3/02GK103101599SQ20131005820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5日
发明者朱寿义 申请人:朱寿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