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板车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6851发布日期:2020-07-29 02:03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板车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滑板车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滑板车由于其结构特点,一般占地空间较大,收纳较为不便。现有的专利号为201610527662.3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折叠滑板车。该滑板车常态下,翻转锁将翻转座锁固于未翻转折叠状态下,此时,舵杆直立,操作折叠时,只需施力将翻转锁解除对翻转座的锁固即可,解锁过程只需施力内压推栓,锁头内移,卡凸被推至和凹槽对应的位置上,此时即已解锁,翻转头即可带动整个翻转座进而带动舵杆和车把一同实现翻转折叠,翻转折叠后,由于复位弹簧的弹性,锁头会被自动弹压复位,此时,卡凸就会卡在卡台上从而将翻转座锁固于已翻转折叠的状态下,同理反之,则解除折叠。但是,这种滑板车的折叠机构,依靠施力将翻转锁与翻转座的锁固解除进行折叠,存在在使用过程中因意外施力而导致锁固解除的情况,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滑板车折叠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滑板车折叠机构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滑板车折叠机构,包括用于连接舵杆的翻转头,所述翻转头通过转轴与踏板铰接,所述翻转头与转轴的配合处设置为上下布置的腰型孔,所述翻转头侧面设置有凸起,踏板设置有与凸起配合的第一凹槽和滑槽,所述第一凹槽上下布置,滑槽与第一凹槽连接,凸起与第一凹槽配合时舵杆为竖直方向,所述滑槽形状与翻转头翻转轨迹相同,所述翻转头设置有定位卡头,所述踏板设置有与定位卡头相互配合的定位孔,定位卡头插接在定位孔内时舵杆处在竖直方向,所述定位卡头通过直板设置有与定位卡头同向的按键,按键突出在翻转头的外侧,按压按键带动定位卡头内缩,翻转头内设置有将定位卡和按键头抵向外侧的弹性件。在翻转头外侧加设凸起,并在踏板设置与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凹槽,保证折叠机构在正常或意外受力情况下不会发生折叠。

具体的,所述滑槽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左右布置,凸起与第二凹槽配合时舵杆为水平方向。折叠后由第二凹槽与凸起配合限位,保证滑板车折叠后折叠机构的稳定性。

具体的,转轴外周设有转轴套管,套管设有向下的固定板,翻转头内侧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开设限位槽,限位槽与固定板相卡接,所述限位板、限位槽不堵住腰形孔。固定板与限位槽的设置便于导向,保证翻转头提升时的便捷。

具体的,所述舵杆靠近翻转头的一端外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翻转头固接,所述连接板还开有供按键穿过的通孔。连接板的设置,便于翻转头的提升及之后翻转头的翻转折叠。

具体的,所述翻转头外侧设有若干个竖直的凸齿,踏板设有与若干个凸齿相配合的凹陷,翻转头转动时,凸齿与凹陷转动相接触。凹陷与凸齿相对转动,且相互限位,保证折叠的简便、快捷,结构稳定。

具体的,所述凸起为方形凸起,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均为方形凹槽。方形的凸起凹槽进一步保证卡接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翻转头外侧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凸起,两个凸起卡入踏板设置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凸起相配合,对翻转头进行限位,使得翻转头即使在意外下受到外力时也不会发生折叠的情况,同时,滑槽的设置,使得滑板车折叠翻转头翻转时凸起不会受到限制,保证翻转折叠的正常进行,滑板车折叠后,第二凹槽与凸起相配合对翻转头进行限位,保证折叠后结构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设置固定板、限位槽、腰形孔,保证翻转头内部结构的稳定的同时保证滑板车能正常运行;翻转头外侧凸齿、车架上凹陷的设置则便于滑板车折叠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滑板车的整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局部剖视图;

图3为翻转头与舵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翻转头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翻转头的俯视图;

图7为踏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0舵杆,11通孔,13连接板,20翻转头,21腰形孔,22凸起,23套管,24固定板,25限位板,26凸齿,30踏板,31第一凹槽,32滑槽,33第二凹槽,34定位孔,36凹陷,41按键,42定位卡头,43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

本技术:
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滑板车折叠机构,包括用于连接舵杆10的翻转头20,所述翻转头20通过转轴(图中未显示)与踏板30铰接,所述翻转头20与转轴的配合处设置为上下布置的腰型孔21,所述翻转头20的两侧面对称设置有凸起22,踏板30设置有与凸起22配合的第一凹槽31和滑槽32,所述第一凹槽31上下布置,滑槽32与第一凹槽31连接,凸起22与第一凹槽31配合时舵杆10为竖直方向,所述滑槽32形状与翻转头翻转轨迹相同,滑槽32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凹槽33,第二凹槽33左右布置,凸起22与第二凹槽33配合时舵杆10为水平方向。所述翻转头20设置有定位卡头42,所述踏板30设置有与定位卡头42相互配合的定位孔34,定位卡头42插接在定位孔34内时舵杆10处在竖直方向,所述定位卡头42通过直板设置有与定位卡头42同向的按键41,按键41突出在翻转头的外侧,按压按键41带动定位卡头42内缩,翻转头20内设置有将定位卡和按键头抵向外侧的弹性件43。转轴外周设有转轴套管23,套管设有向下的固定板24,翻转头内侧设有限位板25,限位板开设限位槽,限位槽与固定板24相卡接,所述限位板、限位槽不堵住腰形孔21。所述舵杆靠近翻转头的一端外周设有连接板13,所述连接板与翻转头固接,所述连接板还开有供按键穿过的通孔11。所述翻转头外侧设有若干个竖直的凸齿26,踏板30设有与若干个凸齿26相配合的凹陷36,翻转头转动时,凸齿与凹陷转动相接触。所述凸起为方形凸起,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均为方形凹槽。踏板还设有卡口(图中未显示),折叠后的定位卡头42与卡口相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与原理:按下按键41,按键41与定位卡头42收缩,手动提升连接板13,带动翻转头20上升,此时,翻转头外侧的凸起22从第一凹槽31内上移到滑槽32一端,使用外力向下压舵杆10,翻转头20也进行翻转折叠,由于凸齿26与凹陷36的存在,折叠较为容易,折叠完成后,手动压滑连接板13,翻转头20的凸起22由滑槽32移动进入第二凹槽33,同时,按键41和定位卡头42复位,定位卡头42与第二卡口卡接,折叠后的滑板车结构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滑板车折叠机构,包括用于连接舵杆的翻转头,所述翻转头通过转轴与踏板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头与转轴的配合处设置为上下布置的腰型孔,所述翻转头侧面设置有凸起,踏板设置有与凸起配合的第一凹槽和滑槽,所述第一凹槽上下布置,滑槽与第一凹槽连接,凸起与第一凹槽配合时舵杆为竖直方向,所述滑槽形状与翻转头翻转轨迹相同,所述翻转头设置有定位卡头,所述踏板设置有与定位卡头相互配合的定位孔,定位卡头插接在定位孔内时舵杆处在竖直方向,所述定位卡头通过直板设置有与定位卡头同向的按键,按键突出在翻转头的外侧,按压按键带动定位卡头内缩,翻转头内设置有将定位卡和按键头抵向外侧的弹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左右布置,凸起与第二凹槽配合时舵杆为水平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转轴外周设有转轴套管,套管设有向下的固定板,翻转头内侧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开设限位槽,限位槽与固定板相卡接,所述限位板、限位槽不堵住腰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杆靠近翻转头的一端外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翻转头固接,所述连接板还开有供按键穿过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头外侧设有若干个竖直的凸齿,踏板设有与若干个凸齿相配合的凹陷,翻转头转动时,凸齿与凹陷转动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板车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方形凸起,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均为方形凹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板车折叠机构。该滑板车折叠机构,包括用于连接舵杆的翻转头,翻转头通过转轴与踏板铰接,翻转头与转轴的配合处设置为上下布置的腰型孔,翻转头侧面设置有凸起,踏板设置有与凸起配合的第一凹槽和滑槽,滑槽与第一凹槽连接,所述翻转头设置有定位卡头,所述踏板设置有与定位卡头相互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卡头通过直板设置有与定位卡头同向的按键,按压按键带动定位卡头内缩,翻转头内设置有将定位卡和按键头抵向外侧的弹性件。本实用新型设置固定板、限位槽、腰形孔,保证翻转头内部结构的稳定的同时保证滑板车能正常运行;翻转头外侧凸齿、车架上凹陷的设置则便于滑板车折叠的进行。

技术研发人员:梅振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永康市弘多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9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