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用钢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8017发布日期:2020-08-14 18:48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架用钢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全地形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架用钢管结构。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在中国俗称沙滩车。因其结构与摩托车十分相似,且许多部件与摩托车通用,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四轮摩托车”。该种车型具有多种用途,且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这就要求其车架拥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下受到的撞击碰撞。现在市场上大多的全地形车车架其防撞的性能较差,在受到撞击时易产生变形,对车体内部的引擎或者驾驶员的安全带来隐患,且车架内部的空间较为紧凑,驾驶员的驾驶体验较差,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

本技术: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车架用钢管结构,通过在车架本体的前端设置引擎室,在引擎室内设置3组互相平行的引擎室横置管和引擎室竖置管,使车架前方的防撞性能得到较大的提升,在车架本体的后方设置尾部防撞管,加强了车架尾部的防撞性能,同时合理设置的驾驶室和引擎室,开阔了车架内部的空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架用钢管结构,其包括:车架本体,车架本体包括:右侧的尾部防撞室、中央的驾驶室、左侧的引擎室以及底部的车架底座;设置在尾部防撞室的尾部防撞管,尾部防撞管的形状设置为弯折的矩形,尾部防撞管上方设有防撞加强管;设置在驾驶室的驾驶室竖置管,驾驶室竖置管的上方焊接有驾驶室横置管,驾驶室横置管的中央设有“米”字形的顶部加强管;设置在引擎室的引擎室斜置管,引擎室斜置管之间设有引擎室横置管,引擎室斜置管的下方设有引擎室竖置管,引擎室竖置管与驾驶室竖置管之间设有倾斜的引擎室加强管;设置在车架底座上的车架底板,车架底板上开设多组长条状的腰圆通风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尾部防撞管的数量设置为一左一右的两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驾驶室竖置管和驾驶室横置管的结合处设有驾驶室加强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引擎室横置管和引擎室竖置管的数量设置为互相平行的3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车架本体的所有部件均焊接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在车架本体的前端设置引擎室,在引擎室内设置3组互相平行的引擎室横置管和引擎室竖置管,使车架前方的防撞性能得到较大的提升,在车架本体的后方设置尾部防撞管,加强了车架尾部的防撞性能,同时合理设置的驾驶室和引擎室,开阔了车架内部的空间。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用钢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架本体10,尾部防撞室11,驾驶室12,引擎室13,车架底座14,尾部防撞管20,防撞加强管21,驾驶室竖置管30,驾驶室横置管31,顶部加强管40,引擎室斜置管50,引擎室横置管51,引擎室竖置管52,引擎室加强管53,车架底板60,腰圆通风孔61,驾驶室加强管7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请参考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用钢管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一种车架用钢管结构,其包括:车架本体10,车架本体10包括:右侧的尾部防撞室11、中央的驾驶室12、左侧的引擎室13以及底部的车架底座14,车架本体10的所有部件均焊接相连,其结合的刚性较好,不会因为撞击而断裂,安全系数极高。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尾部防撞室11设有尾部防撞管20,尾部防撞管20的形状设置为弯折的矩形,作为优选的,尾部防撞管20的数量设置为一左一右的两组,尾部防撞管20上方设有防撞加强管21,防撞加强管21以及两组尾部防撞管20的设置,加强了车架尾部的防撞性能,避免被追尾造成的安全隐患。

驾驶室12设有驾驶室竖置管30,驾驶室竖置管30的上方焊接有驾驶室横置管31,驾驶室横置管31的中央设有“米”字形的顶部加强管40,驾驶室竖置管30和驾驶室横置管31的结合处设有驾驶室加强管70。顶部加强管40以及驾驶室加强管70的设置,使驾驶室的抗压防撞性能得到了提升,避免因为车辆倾覆侧翻给驾驶室内驾驶员带来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引擎室13设有引擎室斜置管50,两根引擎室斜置管50之间设有引擎室横置管51,引擎室斜置管50的下方设有引擎室竖置管52,作为优选的,引擎室横置管51和引擎室竖置管52的数量设置为互相平行的3组。引擎室竖置管52与驾驶室竖置管30之间设有倾斜的引擎室加强管53。引擎室加强管53、3组引擎室横置管51和引擎室竖置管52的设置,大大提高了车架前部引擎室的抗变形的能力,防止因前部受到撞击,导致引擎室内的引擎受到损坏,大大提高了其安全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车架底座14上设有车架底板60,车架底板60上开设多组长条状的腰圆通风孔61,用以内部空间的通风透气。车架底座14、驾驶室12和引擎室13之间的布局合理,结构相较于以往的车架结构来看,此结构内部拥有较大的空间,提升了驾驶者的驾乘体验。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车架用钢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本体,所述车架本体包括:右侧的尾部防撞室、中央的驾驶室、左侧的引擎室以及底部的车架底座;

设置在所述尾部防撞室的尾部防撞管,所述尾部防撞管的形状设置为弯折的矩形,所述尾部防撞管上方设有防撞加强管;

设置在所述驾驶室的驾驶室竖置管,所述驾驶室竖置管的上方焊接有驾驶室横置管,所述驾驶室横置管的中央设有“米”字形的顶部加强管;

设置在所述引擎室的引擎室斜置管,所述引擎室斜置管之间设有引擎室横置管,所述引擎室斜置管的下方设有引擎室竖置管,所述引擎室竖置管与所述驾驶室竖置管之间设有倾斜的引擎室加强管;

设置在所述车架底座上的车架底板,所述车架底板上开设多组长条状的腰圆通风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用钢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尾部防撞管的数量设置为一左一右的两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用钢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驾驶室竖置管和驾驶室横置管的结合处设有驾驶室加强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用钢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引擎室横置管和引擎室竖置管的数量设置为互相平行的3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用钢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车架本体的所有部件均焊接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架用钢管结构,其包括:车架本体,车架本体包括:右侧的尾部防撞室、中央的驾驶室、左侧的引擎室以及底部的车架底座;设置在尾部防撞室的尾部防撞管,尾部防撞管的形状设置为弯折的矩形,尾部防撞管上方设有防撞加强管;设置在驾驶室的驾驶室竖置管,驾驶室竖置管的上方焊接有驾驶室横置管,驾驶室横置管的中央设有“米”字形的顶部加强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架本体的前端设置引擎室,在引擎室内设置3组互相平行的引擎室横置管和引擎室竖置管,使车架前方的防撞性能得到较大的提升,在车架本体的后方设置尾部防撞管,加强了车架尾部的防撞性能,同时合理设置的驾驶室和引擎室,开阔了车架内部的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雷剑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丹阳市华东消声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6
技术公布日:2020.08.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