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后悬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44849发布日期:2021-12-11 13:4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后悬吊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后悬吊结构。


背景技术:

2.摩托车为我国常见的交通工具,现有的摩托车后摇臂采用直线型结构,避震器与后摇臂连接固定后,减震倾斜过多,导致分离太大、减震效果降低,约为避震器原减震效果的30%。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摩托车后悬吊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的优势。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摩托车后悬吊结构,包括主管、副管、后摇臂和避震器,所述主管的一端呈水平状形成水平段,该水平段的端部与首管连接固定,所述首管用于供摩托车的转向把手及前叉部装配;所述主管的另一端端朝向斜下方向延伸形成倾斜段,所述副管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倾斜段的上部,倾斜段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左支撑管和右支撑管,左支撑管的上部通过支撑臂与副管的左侧连接固定形成支撑,右支撑管的上部通过支撑臂与副管的右侧连接固定形成支撑,副管与每一支撑臂连接处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板,左支撑管、右支撑管的下部通过连接臂固定连接;所述后摇臂包括二条对称设置的支臂,一条支臂的端部固定在左支撑管和倾斜段之间,另一条支臂的端部固定在右支撑管和倾斜段之间,二条支臂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固定,所述支臂由上支臂和固定在上支臂尾部的下支臂组成;副管的两侧均设有避震器,避震器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板上,避震器的另一端与同侧的上支臂固定;连接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后摇臂的二条下支臂上,用于安装摩托车后轮。
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支臂具有弯折段和直线段,所述连接管固定在二条支臂的弯折段内侧;所述下支臂焊接固定在直线段的下表面上。
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弯折段的端部焊接有固定管;所述左支撑管、右支撑管的中部均设置有连接吊耳,所述倾斜段尾部的两侧均设有托架,托架底部固定在所述连接臂上;一条支臂上的固定管通过螺栓固定在托架与左支撑管的连接吊耳之间,另一条支臂上的固定管通过螺栓固定在托架与右支撑管的连接吊耳之间。
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直线段上表面的两侧均向上延伸,形成一组对称的连接片,每组连接片上沿直线段长度方向开设若干组通孔,所述避震器的底部用螺栓与其中一组通孔固定,通过调整避震器在连接片上的固定位置,以改变避震器的轴线与直线段的轴线所呈角度。
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避震器的轴线与直线段的轴线呈90
°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避震器与后摇臂之间呈90
°
,使避震器的轴线方向相对后摇臂没有分力产生,从而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12.图3后摇臂的结构立体图。
13.附图标记说明:主管10、水平段100、倾斜段101、托架102、首管11、左支撑管21、右支撑管22、支撑臂23、连接臂24、连接吊耳25、副管30、连接板31、后摇臂40、支臂41、连接管42、上支臂43、弯折段431、直线段432、固定管433、连接片434、通孔435、下支臂44、连接轴45、避震器50。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
15.实施例:如附图1~3所示,这种摩托车后悬吊结构,包括主管10、副管30、后摇臂40和避震器50,所述主管10的一端呈水平状形成水平段100,该水平段100的端部与首管11连接固定,所述首管11用于供摩托车的转向把手及前叉部装配;所述主管10的另一端端朝向斜下方向延伸形成倾斜段101,所述副管30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倾斜段101的上部,倾斜段101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左支撑管21和右支撑管22,左支撑管21的上部通过支撑臂23与副管30的左侧连接固定形成支撑,右支撑管22的上部通过支撑臂23与副管30的右侧连接固定形成支撑,副管30与每一支撑臂23连接处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板31,左支撑管21、右支撑管22的下部通过连接臂24固定连接;所述后摇臂40包括二条对称设置的支臂41,一条支臂41的端部固定在左支撑管21和倾斜段101之间,另一条支臂41的端部固定在右支撑管22和倾斜段101之间,二条支臂41之间通过连接管42连接固定,所述支臂41由上支臂43和固定在上支臂43尾部的下支臂44组成;副管30的两侧均设有避震器50,避震器50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板31上,避震器50的另一端与同侧的上支臂43固定;连接轴45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后摇臂40的二条下支臂44上,用于安装摩托车后轮。
16.如图3所示,上支臂43具有弯折段431和直线段432,所述连接管42固定在二条支臂41的弯折段431内侧;所述下支臂44焊接固定在直线段432的下表面上。所述弯折段431的端部焊接有固定管433;所述左支撑管21、右支撑管22的中部均设置有连接吊耳25,所述倾斜段101尾部的两侧均设有托架102,托架102底部固定在所述连接臂24上;一条支臂41上的固定管433通过螺栓固定在托架102与左支撑管21的连接吊耳25之间,另一条支臂41上的固定管433通过螺栓固定在托架102与右支撑管22的连接吊耳25之间。所述直线段432上表面的两侧均向上延伸,形成一组对称的连接片434,每组连接片434上沿直线段432长度方向开设若干组通孔435,所述避震器50的底部用螺栓与其中一组通孔435固定,通过调整避震器50在连接片434上的固定位置,以改变避震器50的轴线与直线段432的轴线所呈角度。优选地,避震器50的轴线与直线段432的轴线呈90
°

17.本实用新型的将原有的直线型结构后摇臂,改为上支臂43和下支臂44组成的折线型结构后摇臂40,有效缩短了避震器50与后摇臂40之间的距离;同时避震器50的轴线与直线段432的轴线能形成接近90
°
安装,使得后摇臂40与避震器50之间的传动不会产生分力,从而有效增强避震器50的减震效果,摩托车总减震效果可达避震器本身减震效果的90%。
18.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实用新型构
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摩托车后悬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10)、副管(30)、后摇臂(40)和避震器(50),所述主管(10)的一端呈水平状形成水平段(100),该水平段(100)的端部与首管(11)连接固定,所述首管(11)用于供摩托车的转向把手及前叉部装配;所述主管(10)的另一端端朝向斜下方向延伸形成倾斜段(101),所述副管(30)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倾斜段(101)的上部,倾斜段(101)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左支撑管(21)和右支撑管(22),左支撑管(21)的上部通过支撑臂(23)与副管(30)的左侧连接固定形成支撑,右支撑管(22)的上部通过支撑臂(23)与副管(30)的右侧连接固定形成支撑,副管(30)与每一支撑臂(23)连接处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板(31),左支撑管(21)、右支撑管(22)的下部通过连接臂(24)固定连接;所述后摇臂(40)包括二条对称设置的支臂(41),一条支臂(41)的端部固定在左支撑管(21)和倾斜段(101)之间,另一条支臂(41)的端部固定在右支撑管(22)和倾斜段(101)之间,二条支臂(41)之间通过连接管(42)连接固定,所述支臂(41)由上支臂(43)和固定在上支臂(43)尾部的下支臂(44)组成;副管(30)的两侧均设有避震器(50),避震器(50)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板(31)上,避震器(50)的另一端与同侧的上支臂(43)固定;连接轴(45)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后摇臂(40)的二条下支臂(44)上,用于安装摩托车后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悬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臂(43)具有弯折段(431)和直线段(432),所述连接管(42)固定在二条支臂(41)的弯折段(431)内侧;所述下支臂(44)焊接固定在直线段(432)的下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后悬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段(431)的端部焊接有固定管(433);所述左支撑管(21)、右支撑管(22)的中部均设置有连接吊耳(25),所述倾斜段(101)尾部的两侧均设有托架(102),托架(102)底部固定在所述连接臂(24)上;一条支臂(41)上的固定管(433)通过螺栓固定在托架(102)与左支撑管(21)的连接吊耳(25)之间,另一条支臂(41)上的固定管(433)通过螺栓固定在托架(102)与右支撑管(22)的连接吊耳(25)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后悬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段(432)上表面的两侧均向上延伸,形成一组对称的连接片(434),每组连接片(434)上沿直线段(432)长度方向开设若干组通孔(435),所述避震器(50)的底部用螺栓与其中一组通孔(435)固定,通过调整避震器(50)在连接片(434)上的固定位置,以改变避震器(50)的轴线与直线段(432)的轴线所呈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后悬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器(50)的轴线与直线段(432)的轴线呈90
°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悬吊结构,涉及摩托车领域,包括主管等,主管的一端为水平段,主管另一端为倾斜段,副管固定在倾斜段上,倾斜段下部固定有左、右支撑管,左、右支撑管通过支撑臂与副管固定形成支撑;后摇臂包括二条对称设置的支臂,二条支臂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固定,支臂由上支臂和固定在上支臂尾部的下支臂组成;副管的两侧均设有避震器,避震器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板上,避震器的另一端与同侧的上支臂固定;连接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后摇臂的二条下支臂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避震器与后摇臂之间呈90


技术研发人员:高继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华市隆泰动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4
技术公布日:2021/12/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