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24814发布日期:2021-12-01 11:21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瓶车主体构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瓶车主架和后平叉一般仅仅依靠减震器进行缓冲减震,这种结构久而久之,减震器的减震效果会降低。
3.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2021500058.x”授权公告号为:cn212766603u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电瓶车不倾倒的车架,其具体结构包括:底板的上方设置有坐管,底板的一侧设置有下管架,且下管架和坐管均与底板设置为一体结构,底板的一侧设置有铰座,且铰座与底板通过螺钉连接,铰座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杆,且支撑杆与铰座转动连接,底板的一侧设置有加强连接块,加强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后驱赶,加强连接块的上方设置有后托架,后托架与后驱杆之间设置有减震器,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后托架和后驱杆通过螺钉连接。
4.在上述的结构中,该后托架和后驱杆只通过减震器减震(即为减震器的一重减震),长时间运行,后托架、后驱杆之间的减震受力全部集中在减震器的两端,会使该减震器的减震效果明显的降低,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双重减震,减震受力分解,减震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包括主车架,所述的主车架铰接有后平叉,所述的后平叉和主车架之间设置有用于双重减震支撑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结构包括减震器和支撑杆,所述的减震器呈倾斜分布主车架、后平叉之间、且该减震器的上端和主车架铰接、减震器的下端和后平叉铰接,所述的支撑杆呈倾斜分布主车架、后平叉之间、且该支撑杆的上端和主车架铰接、支撑杆的下端和后平叉之间设置有缓冲抵靠装置。
7.本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主要在主车架、后平叉之间分别倾斜设置减震器和支撑杆,分别通过减震器和支撑杆对主车架、后平叉进行减震受力分解,可以有效的提高主车架、后平叉之间的减震效果,结构稳定性高。
8.在上述的一种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中,所述的缓冲抵靠装置包括滑动块,所述的后平叉的外壁上具有沿后平叉长度方向设置的滑动槽,所述的滑动块滑动装配于所述的滑动槽中、且与滑动槽的两端的槽壁弹性抵靠配合,所述的支撑杆的下端和滑动块铰接。在实际制造时,该滑动块的长边边沿可以设置卡沿,该滑动槽的上、下槽壁可以压制形成挡沿,该滑动块的卡沿滑动卡位于后平叉的滑动槽的挡沿上,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能有效防止滑动块滑动脱离后平叉的滑动槽。
9.在上述的一种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中,所述的滑动块的两端分别通过硫化的方式固连有弹性橡胶块,该滑动块通过两端的弹性橡胶块和滑动槽的两端的槽壁弹性抵靠配合。这样设置的方式是使滑动块和滑动槽的两端的槽壁能进行有效的弹性抵靠配合,结构稳定性高。
10.在上述的一种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中,所述的主车架的两边管的向上折弯的转角的外壁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固连有连接座,两连接座对称分布,所述的后平叉通过销轴铰接在两连接座之间。这样设置的目的是确保主车架的两边管自身的机械强度,结构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
11.在上述的一种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中,所述的后平叉包括圆形横管,所述的圆形横管的两端分别对称固设有方形纵管,所述的圆形横管和对应的方形纵管之间设置有三角加强件,所述的滑动槽呈纵向分布于方形纵管的外壁上。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能有效加强后平叉的机械强度,能进行有效的抗压,减震。
12.在上述的一种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中,两连接座之间还具有呈横向设置的加强杆,所述的加强杆平行分布于所述的圆形横管的上方。这样设置的目的是确保两连接座之间的结构的稳定性,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13.在上述的一种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中,所述的主车架上具有呈横向设置的稳定管,所述的稳定管支撑于减震器的上端的主车架之间。这样设置的目的是用于支撑主车架,确保减震器的上端的主车架的机械强度,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的优点为:结构设计合理、简单,设置双重减震致使该主车架、后平叉之间可以使减震受力分解,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结构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主车架;2、减震器;3、支撑杆;4、滑动块;5、滑动槽;6、弹性橡胶块;7、连接座;8、销轴;9、圆形横管;10、方形纵管;11、三角加强件;12、加强杆;13、稳定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18.如图1所示,本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主要由主车架1组成,主车架1铰接有后平叉,后平叉和主车架1之间设置有用于双重减震支撑的装配结构,在实际制造时,该装配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主要由减震器2和支撑杆3组成,减震器2呈倾斜分布主车架1、后平叉之间、且该减震器2的上端和主车架1铰接、减震器2的下端和后平叉铰接,支撑杆3呈倾斜分布主车架1、后平叉之间、且该支撑杆3的上端和主车架1铰接、支撑杆3的下端和后平叉之间设置有缓冲抵靠装置。
19.在实际制造时,该缓冲抵靠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主要由滑动块4组成,后平叉的外壁上具有沿后平叉长度方向设置的滑动槽5,滑动块4滑动装配于所述的滑动槽5中、且与滑动槽5的两端的槽壁弹性抵靠配合,所述的支撑杆3的下端和滑动块4铰接;在实际制造
时,该滑动块4的两端分别通过硫化的方式固连有弹性橡胶块6,该滑动块4通过两端的弹性橡胶块6和滑动槽5的两端的槽壁弹性抵靠配合。
20.在实际制造时,该主车架1的两边管的向上折弯的转角的外壁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固连有连接座7,两连接座7对称分布,后平叉通过销轴8铰接在两连接座7之间;在实际应用时,后平叉包括圆形横管9,圆形横管9的两端分别对称固设有方形纵管10,圆形横管9和对应的方形纵管10之间设置有三角加强件11,滑动槽5呈纵向分布于方形纵管10的外壁上。
21.在实际制造时,该两连接座7之间还具有呈横向设置的加强杆12,加强杆12平行分布于所述的圆形横管9的上方;该主车架1上具有呈横向设置的稳定管13,稳定管13支撑于减震器2的上端的主车架1之间。
22.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包括主车架(1),所述的主车架(1)铰接有后平叉,所述的后平叉和主车架(1)之间设置有用于双重减震支撑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结构包括减震器(2)和支撑杆(3),所述的减震器(2)呈倾斜分布主车架(1)、后平叉之间、且该减震器(2)的上端和主车架(1)铰接、减震器(2)的下端和后平叉铰接,所述的支撑杆(3)呈倾斜分布主车架(1)、后平叉之间、且该支撑杆(3)的上端和主车架(1)铰接、支撑杆(3)的下端和后平叉之间设置有缓冲抵靠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抵靠装置包括滑动块(4),所述的后平叉的外壁上具有沿后平叉长度方向设置的滑动槽(5),所述的滑动块(4)滑动装配于所述的滑动槽(5)中、且与滑动槽(5)的两端的槽壁弹性抵靠配合,所述的支撑杆(3)的下端和滑动块(4)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块(4)的两端分别通过硫化的方式固连有弹性橡胶块(6),该滑动块(4)通过两端的弹性橡胶块(6)和滑动槽(5)的两端的槽壁弹性抵靠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车架(1)的两边管的向上折弯的转角的外壁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固连有连接座(7),两连接座(7)对称分布,所述的后平叉通过销轴(8)铰接在两连接座(7)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平叉包括圆形横管(9),所述的圆形横管(9)的两端分别对称固设有方形纵管(10),所述的圆形横管(9)和对应的方形纵管(10)之间设置有三角加强件(11),所述的滑动槽(5)呈纵向分布于方形纵管(10)的外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两连接座(7)之间还具有呈横向设置的加强杆(12),所述的加强杆(12)平行分布于所述的圆形横管(9)的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车架(1)上具有呈横向设置的稳定管(13),所述的稳定管(13)支撑于减震器(2)的上端的主车架(1)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属于电瓶车主体构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电瓶车车架的减震受力全部集中在减震器的两端,影响减震效果的问题。本具有双重减震调节机构的电动车车架,包括主车架,主车架铰接有后平叉,后平叉和主车架之间设置有用于双重减震支撑的装配结构,装配结构包括减震器和支撑杆,减震器呈倾斜分布主车架、后平叉之间、且该减震器的上端和主车架铰接、减震器的下端和后平叉铰接,支撑杆呈倾斜分布主车架、后平叉之间、且该支撑杆的上端和主车架铰接、支撑杆的下端和后平叉之间设置有缓冲抵靠装置。本实用新型设置双重减震致使该主车架、后平叉之间可以使减震受力分解,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较好的减震效果。较好的减震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谷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州市统亚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7
技术公布日:2021/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