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氢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氢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17839发布日期:2024-01-16 12:18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氢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氢动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氢动车领域,尤其是一种供氢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氢动车。


背景技术:

1、氢动车(或称氢动力自行车)是指在普通的自行车的基础上上以利用氢能源作为辅助能源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氢动车的主要部件包括氢燃料电池、储氢器、控制器、电机、灯具和车架等。

2、由于储氢器在放氢过程中,需要大量吸热,因此会在储氢器上一般会自带加热元件以及保护罩,对储氢器进行控温,保证储氢器的放氢速率。但是,储氢器在充氢过程中,又需要保持较低温度(常用水冷),因此需要对保护罩的结构进行设计,形成冷却水流道和防水装置,导致整个储氢器的结构复杂、体积过大,给储氢器的安装带来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供氢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氢动车,以解决背景技术所涉及的问题。

2、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供氢系统,包括:倾斜安装在氢动车上、中空结构的斜管,设置在所述斜管内部的弧形隔板;所述弧形隔板将所述斜管的内部空间分割形成两个容纳腔体,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容纳腔体和第二容纳腔体;所述第一容纳腔体的轮廓与所述储氢器的外部轮廓相适配,用于放置储氢器,并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体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对储氢器进行加热;所述第二容纳腔体布置有供氢线路、控制线路和供电线路。

3、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弧形隔板上设置有多个镂空槽,与储氢器周身上的凸起相配合;所述第一容纳腔体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滑槽,与储氢器底部的凸起相配合,将储氢器周身或底部的凸起嵌合于所述镂空槽和滑槽内。

4、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斜管上部铰接有上盖,并在所述上盖与所述斜管之间设置有安全锁,形成一个可打开或关闭的封闭腔体。

5、优选地或可选地,在所述弧形隔板上部和上盖下部设置有柔性装置。

6、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上盖下部设置有柔性装置,并在柔性装置的两侧设置有导光条和光源,在所述上盖和斜管之间的缝隙处形成灯带。

7、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导光条为不同颜色的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成。

8、优选地或可选地,在所述弧形隔板和上盖内侧分别设置电加热元件,两个电加热元件之间通过线路连接。

9、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第二容纳腔体内部沿着其轴向设置有加强筋。

10、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斜管部分叠放或完全叠放在主壳体上方,并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体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电气通孔,并贯穿至主壳体内;

11、所述主壳体内部配置有燃料电池和充电电池。

12、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氢动力车,采用上述的供氢系统。

13、本发明涉及一种供氢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氢动车,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发明通过在将斜管划分为两个容纳腔体,一侧用于放置储氢器,另一侧用于归置电气线路,能够避免线缆交叉缠绕,降低了后期维修的难度。避免在更换储氢器时,摩擦、扰动位于储氢器下方的电气线路,导致电气线路磨损,造成安全隐患;另外,通过在车架上设置加热装置,对储氢器进行加热,可以直接使用裸瓶提供氢气,大大减少了安装储氢器所需要占用的空间,提高了氢动车的轻便性。

15、2、本发明通过设计多个镂空槽和滑槽配合柔性装置对储氢器的轴向进行定位和固定的作用,避免储氢器滑动,避免拉扯挤压电气线路、管路,造成安全隐患。

16、3、本发明通过设置上盖,配合柔性装置实现对储氢器固定,避免储氢器上下振动,方便用户取出和放置储氢器。并设置有安全锁,防止储氢器被盗。

17、4、本发明通过在所述上盖和斜管之间的缝隙处设置灯带,不仅能够提高整个氢动力车的美观程度,而且提高了整车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18、5、本发明通过将柔性装置设置为不同颜色的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成,能够形成不同颜色的灯带,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19、6、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容纳腔体上下侧设置电加热元件,对储氢器进行加热,保障储氢器的供氢稳定性。

20、8、本发明通过在第二容纳腔体内设置金属板材,作为加强筋,起到主要的承载结构,而斜管整体采用铝合金制成,重量较轻,防腐能力更强,不需要进行后期处理,使用更加方便。

21、9、本发明通过将斜管部分叠放或完全叠放在主壳体上方,一方面电气线路可以直接由第一容纳腔体导入主壳体内,整体的线路变短,降低了缠绕的概率。另一方面,供氢线路位于前侧的走气孔,供电线路位于后侧的走气孔内,两者之间不会直接接触,因此彻底避免了供氢线路与供电电路、控制线路之间的缠绕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倾斜安装在氢动车上、中空结构的斜管,设置在所述斜管内部的弧形隔板;所述弧形隔板将所述斜管的内部空间分割形成两个容纳腔体,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容纳腔体和第二容纳腔体;所述第一容纳腔体的轮廓与所述储氢器的外部轮廓相适配,用于放置储氢器,并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体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对储氢器进行加热;所述第二容纳腔体布置有供氢线路、控制线路和供电线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隔板上设置有多个镂空槽,与储氢器周身上的凸起相配合;所述第一容纳腔体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滑槽,与储氢器底部的凸起相配合,将储氢器周身或底部的凸起嵌合于所述镂空槽和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上部铰接有上盖,并在所述上盖与所述斜管之间设置有安全锁,形成一个可打开或关闭的封闭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弧形隔板上部和上盖下部设置有柔性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隔板上部设置有柔性装置,所述柔性装置作为所述储氢器的底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下部设置有柔性装置,并在柔性装置的两侧设置有导光条和光源,在所述上盖和斜管之间的缝隙处形成灯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弧形隔板和上盖内侧分别设置电加热元件,两个电加热元件之间通过线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体内部沿着其轴向设置有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部分叠放或完全叠放在主壳体上方,并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体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电气通孔,并贯穿至主壳体内;

10.一种氢动力车,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供氢系统。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氢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氢动车,属于氢动车领域。包括倾斜安装在氢动车上、为中空结构的斜管,设置在所述斜管内部的弧形隔板;所述弧形隔板将所述斜管的内部空间分割形成两个容纳腔体,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容纳腔体和第二容纳腔体;所述第一容纳腔体的轮廓与所述储氢器的外部轮廓相适配,用于放置储氢器;所述第二容纳腔体用于布置供氢线路、控制线路和供电线路。本发明通过在将斜管划分为两个容纳腔体,一侧用于放置储氢器,另一侧用于归置电气线路,能够避免线缆交叉缠绕,降低了后期维修的难度。避免在更换储氢器时,摩擦、扰动位于储氢器下方的电气线路,导致电气线路磨损,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曹文安,周婵鸣,卢成超,殷振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