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柱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97771发布日期:2023-12-27 22:0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管状柱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


背景技术:

1、一般来说,空间构架具有重量轻、刚性高的优点,因此适用于轻量化、小批量生产的车身。

2、空间构架可被构造为下车身和结合到下车身的上车身。例如,空间构架可以被构造为采用管状构件的上车身。

3、空间构架可以通过构件支承施加到车身的负载和前后轴的反作用力。另外,空间构架可以实现上车身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的结构可变性(或可扩展性)。

4、因此,确保构件的连接刚性对于空间构架来说很重要,并且空间构架需要具有在确保车身的刚性的同时吸收外力(例如,侧面冲击载荷)的特性。

5、本背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实施例背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具体实施例涉及一种管状柱的连接结构,其中管状柱和下边梁组合在一起。

2、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管状柱的连接结构,其能够确保管状柱和下边梁的连接刚度,同时保持上车身沿车身长度方向的结构可变性。

3、示例性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通过将管状柱构件结合到下边梁而形成,该下边梁具有彼此接合的下边梁内构件和下边梁外构件,并且该连接结构包括结合到下边梁内构件的外接合支架,以及结合到下边梁内构件并结合到外接合支架的内接合支架,其中柱构件的下部沿车辆宽度方向装配并结合到外接合支架。

4、外接合支架包括一对第一成形部,该一对第一成形部沿车身长度方向以预定距离从外接合支架的外表面向外延伸,从而沿车辆宽度方向装配柱构件的下部。

5、内接合支架包括一对第二成形部,该一对第二成形部沿车身长度方向以预定距离从内接合支架的内表面向内延伸,并且与一对第一成形部相结合以限定箱形截面。

6、下边梁外构件包括接合支承面,该接合支承面形成在低于下边梁内构件的上部的位置并构造为支承被结合到柱构件的下部的外接合支架的下部。

7、下边梁内构件包括设置在上部的第一接合凸缘、设置在下部的第二接合凸缘、以及连接到第一接合凸缘和第二接合凸缘的第三成形部。

8、下边梁外构件包括接合到第一接合凸缘的第三接合凸缘、接合到第二接合凸缘的第四接合凸缘、以及连接到第三接合凸缘和第四接合凸缘的第四成形部。

9、第四成形部包括:接合支承面,在低于第一接合凸缘的位置处连接到第三接合凸缘,并被构造为支承外接合支架的下部;以及成形面,从接合支承面向下延伸并连接到第四接合凸缘。

10、第三接合凸缘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一接合凸缘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

11、外接合支架包括:第一接合部,接合到接合支承面;第二接合部,从第一接合部向上延伸并接合到第三接合凸缘;以及第三接合部,从第一接合部向下延伸并接合到成形面。

12、该连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紧固螺栓,接合到柱构件的下部、外接合支架和内接合支架。

13、示例性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栓,被构造为沿宽度方向贯穿柱构件的下部和彼此接合的外接合支架和内接合支架,第一紧固螺栓与螺母接合;第一管螺母,沿车辆宽度方向装配到柱构件的下部,并安装成沿宽度方向贯穿彼此接合的外接合支架和下边梁外构件;以及第二紧固螺栓,接合到第一管螺母,并且其一端布置在下边梁外构件与下边梁内构件之间的空间中。

14、示例性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栓,被构造为沿宽度方向贯穿柱构件的下部和彼此接合的外接合支架和内接合支架,第一紧固螺栓与螺母接合;第一管螺母,沿车辆宽度方向装配到柱构件的下部,并安装成沿宽度方向贯穿彼此接合的外接合支架和下边梁外构件;第二管螺母,安装成沿宽度方向贯穿下边梁内构件;以及第二紧固螺栓,接合到第一管螺母和第二管螺母,并且其一端与螺母接合。

15、示例性的管状柱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管螺母,沿车辆宽度方向接合到柱构件的下部;第一紧固螺栓,接合到第一管螺母,被构造为沿宽度方向贯穿彼此接合的外接合支架和内接合支架,并且其一端与螺母接合;第二管螺母,布置在第一管螺母的下方,并沿车辆宽度方向接合到柱构件的下部;以及第二紧固螺栓,接合到第二管螺母,被构造为沿宽度方向贯穿彼此接合的外接合支架和下边梁外构件,并且其一端与螺母接合。

16、柱构件的横截面为梯形。

17、根据实施例,管状柱的连接结构能够在保持上车身沿车身长度方向的结构可变性的同时,确保管状柱和下边梁的连接刚度。

18、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将明确或隐含地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可能获得或预测的其他效果。也就是说,将在以下详细描述中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预测的各种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管状柱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外接合支架包括一对第一成形部,所述一对第一成形部沿车身长度方向以预定距离从所述外接合支架的外表面向外延伸,从而沿车辆宽度方向装配所述柱构件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内接合支架包括一对第二成形部,所述一对第二成形部沿车身长度方向以预定距离从所述内接合支架的内表面向内延伸,并且其中所述一对第二成形部与所述一对第一成形部相结合以限定箱形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下边梁外构件包括接合支承面,所述接合支承面布置在低于所述下边梁内构件的上部的位置并构造为支承被结合到所述柱构件的下部的所述外接合支架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四成形部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外接合支架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三接合凸缘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接合凸缘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接合到所述柱构件的下部、所述外接合支架和所述内接合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柱构件的横截面为梯形。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状柱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外接合支架,结合到下边梁的下边梁外构件,其中柱构件的下部沿车辆宽度方向装配并结合到外接合支架;以及内接合支架,结合到下边梁内构件并结合到外接合支架,其中下边梁内构件和下边梁外构件彼此接合。

技术研发人员:申重贤,许哲希,金大胜,吴熙大,千政宗,金珉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