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顶杠焊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12380发布日期:2022-08-03 14:25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顶杠焊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地形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顶杠焊接组件。


背景技术:

2.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在中国俗称沙滩车。因其结构与摩托车十分相似,且许多部件与摩托车通用,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四轮摩托车”。该种车型具有多种用途,且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这就要求其车架拥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因其工作的环境大多在户外,需要面对各种地形的道路,而车架中后顶杠组件尤为重要,这是车架是否具有较强的强度和抗压性的关键所在,而现在市面的很多全地形车架的后顶杠其强度和抗压性较差,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顶杠焊接组件通过设置竖向加强管,并在竖向加强管内设置竖向加强筋,在竖向加强管外侧设置抗压弹簧和抗压板,极大的增强后顶杠整体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顶杠焊接组件,包括:第一后顶杠支架组;设置于第一后顶杠支架组右侧的第二后顶杠右弯管;设置于第一后顶杠支架组左侧的第二后顶杠左弯管;连接于第二后顶杠右弯管和第二后顶杠左弯管的横向连接管,横向连接管设置于第二后顶杠右弯管和第二后顶杠左弯管的下方;设置于第二后顶杠右弯管上侧的第三后顶杠右连接管,第三后顶杠右连接管顶端设置于第二后顶杠右弯管上部,第三后顶杠右连接管底端设置于横向连接管的中间;设置于第二后顶杠右弯管上侧的第三后顶杠左连接管,第三后顶杠左连接管顶端设置于第二后顶杠左弯管上部,第三后顶杠左连接管底端设置于横向连接管的中间;分别设置于第三后顶杠右连接管和横向连接管之间、第三后顶杠左连接管和横向连接管之间间隔均匀的竖向加强管,竖向加强管内填设竖向加强筋;缠绕于竖向加强管外侧的抗压弹簧;设置于抗压弹簧外侧的抗压板;设置于横向连接管底部的e型座椅支撑管。
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后顶杠支架组包括后顶杠左支架和后顶杠右支架。
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后顶杠支架组和第二后顶杠右弯管通过管柱接头连接,第一后顶杠支架组和第二后顶杠左弯管通过管柱接头连接。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8.1)通过设置竖向加强管,并在竖向加强管内设置竖向加强筋,在竖向加强管外侧设置抗压弹簧和抗压板,极大的增强后顶杠整体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9.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后顶杠焊接组件的示意图。
1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图1中竖向加强管的剖面图。
13.附图标记
14.第一后顶杠支架组10,后顶杠左支架11,后顶杠右支架12,第二后顶杠右弯管20,第二后顶杠左弯管30,横向连接管40,第三后顶杠右连接管50,第三后顶杠左连接管60,竖向加强管70,竖向加强筋71,抗压弹簧72,抗压板73,e型座椅支撑管80。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16.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后顶杠焊接组件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图1中竖向加强管70的剖面图。如图所示,一种后顶杠焊接组件,包括:第一后顶杠支架组10,第一后顶杠支架组10包括后顶杠左支架11和后顶杠右支架12;设置于第一后顶杠支架组10右侧的第二后顶杠右弯管20;设置于第一后顶杠支架组10左侧的第二后顶杠左弯管30;连接于第二后顶杠右弯管20和第二后顶杠左弯管30的横向连接管40,横向连接管40设置于第二后顶杠右弯管20和第二后顶杠左弯管30的下方;设置于第二后顶杠右弯管20上侧的第三后顶杠右连接管50,第三后顶杠右连接管50顶端设置于第二后顶杠右弯管20上部,第三后顶杠右连接管50底端设置于横向连接管40的中间;设置于第二后顶杠右弯管20上侧的第三后顶杠左连接管60,第三后顶杠左连接管60顶端设置于第二后顶杠左弯管30上部,第三后顶杠左连接管60底端设置于横向连接管40的中间;分别设置于第三后顶杠右连接管50和横向连接管40之间、第三后顶杠左连接管60和横向连接管40之间间隔均匀的竖向加强管70,竖向加强管70内填设竖向加强筋71;缠绕于竖向加强管70外侧的抗压弹簧72;设置于抗压弹簧72外侧的抗压板73;设置于横向连接管40底部的e型座椅支撑管80。
1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后顶杠支架组10包括后顶杠左支架11和后顶杠右支架12,通过设置后顶杠左支架11和后顶杠右支架12,增强第一后顶杠支架组10整体的承压能力。在第一后顶杠支架组10右侧设置第二后顶杠右弯管20,在第一后顶杠支架组10左侧设置第二后顶杠左弯管30,增强后顶杠的整体强度。在第二后顶杠右弯管20和第二后顶杠左弯管30之间连接设置横向连接管40,横向连接管40设置于第二后顶杠右弯管20和第二后顶杠左弯管30的下方,用于安装座椅支撑管。在第二后顶杠右弯管20上侧设置第三后顶杠右连接管50,第三后顶杠右连接管50顶端设置于第二后顶杠右弯管20上部,第三后顶杠右连接管50底端设置于横向连接管40的中间,在第二后顶杠右弯管20上侧设置第三后顶杠左连接管60,第三后顶杠左连接管60顶端设置于第二后顶杠左弯管30上部,第三后顶杠左连接管60底端设置于横向连接管40的中间,通过第三后顶杠右连接管50和第三后顶杠左连接管60,既可以固定座椅,又用于安装安全带和头枕,保证用户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分别在第三后顶杠右连接管50和横向连接管40之间、第三后顶杠左连接管60和横向连接管40之间设置间隔均匀的竖向加强管70,竖向加强管70内填设竖向加强筋71,在竖向加强管70外侧缠
绕设置抗压弹簧72,并在抗压弹簧72外侧的抗压板73,从而从整体上大大提高了后顶杠整体的强度和承压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在横向连接管40底部设置e型座椅支撑管80,用于放置座椅。
18.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后顶杠支架组10和第二后顶杠右弯管20通过管柱接头连接,第一后顶杠支架组10和第二后顶杠左弯管30通过管柱接头连接。通过管柱接头连接,十分稳固。
19.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后顶杠焊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后顶杠支架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后顶杠支架组右侧的第二后顶杠右弯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后顶杠支架组左侧的第二后顶杠左弯管;连接于所述第二后顶杠右弯管和所述第二后顶杠左弯管的横向连接管,所述横向连接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后顶杠右弯管和所述第二后顶杠左弯管的下方;设置于所述第二后顶杠右弯管上侧的第三后顶杠右连接管,所述第三后顶杠右连接管顶端设置于第二后顶杠右弯管上部,所述第三后顶杠右连接管底端设置于横向连接管的中间;设置于所述第二后顶杠右弯管上侧的第三后顶杠左连接管,所述第三后顶杠左连接管顶端设置于第二后顶杠左弯管上部,所述第三后顶杠左连接管底端设置于横向连接管的中间;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后顶杠右连接管和横向连接管之间、所述第三后顶杠左连接管和横向连接管之间间隔均匀的竖向加强管,所述竖向加强管内填设竖向加强筋;缠绕于所述竖向加强管外侧的抗压弹簧;设置于所述抗压弹簧外侧的抗压板;设置于所述横向连接管底部的e型座椅支撑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顶杠焊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顶杠支架组包括后顶杠左支架和后顶杠右支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顶杠焊接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后顶杠支架组和所述第二后顶杠右弯管通过管柱接头连接,所述第一后顶杠支架组和所述第二后顶杠左弯管通过管柱接头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顶杠焊接组件,包括:第一后顶杠支架组;设置于第一后顶杠支架组右侧的第二后顶杠右弯管;设置于第一后顶杠支架组左侧的第二后顶杠左弯管;连接于第二后顶杠右弯管和第二后顶杠左弯管的横向连接管;设置于第二后顶杠右弯管上侧的第三后顶杠右连接管;设置于第二后顶杠右弯管上侧的第三后顶杠左连接管;竖向加强管,竖向加强管内填设竖向加强筋;缠绕于竖向加强管外侧的抗压弹簧;设置于抗压弹簧外侧的抗压板;设置于横向连接管底部的E型座椅支撑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竖向加强管,并在竖向加强管内设置竖向加强筋极大的增强后顶杠整体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雷剑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丹阳市华东消声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3
技术公布日:2022/8/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