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轮车用悬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20683发布日期:2022-11-09 06:5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轮车用悬挂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架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三轮车用悬挂系统。


背景技术:

2.一般的三轮车都会设有悬挂系统,悬挂是承载式车型的车架与车桥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车能平顺地行驶。传统三轮车的悬挂设置不够合理,车轮装在一根整体车轴的两端,当车的左右两轮跳动时,会相互牵连,容易侧翻也影响舒适性。车轮支架与车身通常为固定式连接,车辆的通过性较差,即使安装减震器,也会颠簸严重,减震效果不好,舒适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主要为了解决现有非独立悬挂左右轮相互牵连、车身与车轮支架固定连接而减震效果不好的问题。
4.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三轮车用悬挂系统,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前端下部可转动连接两个拖曳臂,两个拖曳臂后端均连接轮毂电机,所述的两个拖曳臂上设有减震器,减震器的一端与拖曳臂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机架上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机架上设有弹性的横向稳定杆,横向稳定杆包括横杆和两个伸出臂,所述的横杆可转动连接于机架前端中部,所述的两个伸出臂上均设有活动杆,活动杆一端与伸出臂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端的拖曳臂可转动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的拖曳臂后端设有通孔,轮毂电机的轴穿过通孔与拖曳臂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活动杆为球头吊杆。
7.进一步地,所述的两个拖曳臂中间设有安装动力电池的空间。
8.进一步地,所述的横向稳定杆呈u型,所述的两个伸出臂设于横杆两端。
9.进一步地,所述的减震器为倾斜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的两个拖曳臂分别对应连接一个减震器。
11.进一步地,所述的减震器设在活动杆的后方。
12.进一步地,所述的机架包括设于前端的一对平行竖杆、设于下端的一对横杆、设于上端的一对平行横杆和设于后端的一对平行竖杆。
13.进一步地,所述的竖杆与横杆之间均设有角度,每对平行杆之间均设有连接杆。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轮车用悬挂系统,是一种独立的、适用于三轮车的悬挂系统,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结构设有拖曳臂,拖曳臂后端与后轮的轮毂电机相连,可随着车轮跳动而上下摆动。拖曳臂和车架之间连接减震器,减震器倾斜,可随着拖曳臂的摆动而相对运动,因此传递到车身的冲击力会减少,缓冲力度大。车架前端可转动连接横向弹性稳
定杆,后车轮左右高度不一致或者车身倾斜时,稳定杆会受到扭力作用而产生反作用力,阻止车轮调动,增加车辆的横向稳定性。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车的稳定性都得到了提升,舒适度也随之提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18.其中,1.机架、2.拖曳臂、3减震器、4横向稳定杆、5横杆、6伸出臂、7活动杆、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前”表示的是靠近三轮车车头那一端,“后”表示靠近车尾那一端。
21.参考图1、2,一种三轮车用悬挂系统,包括机架1、拖曳臂2、减震器3、横向稳定杆4、横杆5、伸出臂6、活动杆7、通孔8。
22.所述的机架1包括设于前端的一对平行竖杆、设于下端的一对平行横杆、设于上端的平行横杆、设于后端的一对平行竖杆。所述的竖杆与横杆之间均设有角度,每对平行杆之间均设有连接杆。各杆固定连接,构成稳固的机架,为悬架系统的安装提供空间,并对车身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23.进一步地,所述的机架前端下部可转动连接两个拖曳臂2,两个拖曳臂2后端均设有连接轮毂电机的通孔6,轮毂电机的轴穿过通孔6与拖曳臂2连接。
24.两个拖曳臂2上还各设有一个减震器3,减震器3的一端和拖曳臂2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机架1上端横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减震器3为倾斜设置,可随着拖曳臂2的上下摆动而相对运动,加大缓冲力度,减震效果更好。由于拖曳臂2与后轮的轮毂电机连接,当后轮上下跳动时,拖曳臂2可随之上下摆动。所以车轮跳动产生的冲击力将随着拖曳臂2上下摆动而被缓冲大部分,仅有少部分被减震器3传递到车身,有效的增加了车身的平稳性。
25.进一步地,两个拖曳臂2也可以只设一个减震器,只需在两个拖曳臂中间设置一条连接杆,使减震器一端设于所述的连接杆上,另一端设于机架上,便可使两个拖曳臂2共用一个减震器3。
26.进一步地,所述的机架上设有弹性的横向稳定杆4,所述的横向稳定杆4呈u型,包括横杆5和两个伸出臂6,横杆5可转动连接于机架前端中部,两个伸出臂2设于横杆5两端,两个伸出臂上均设有活动杆7,所述的活动杆7为球头吊杆,活动杆7一端与伸出臂2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端的拖曳臂2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球头吊杆可以多角度转动。所以,伸出臂6不仅可以随着拖曳臂上下摆动,还可以由于弹性作用左右移动。
27.进一步地,所述的减震器设于球头吊杆的后方。
28.进一步地,两个拖曳臂中间还可放置动力电池给三轮车提供驱动力,同时还节省空间。
29.当三轮车因道路不平而上下摇晃时,由于拖曳臂后端连接车轮的轮毂电机,拖曳
臂会随着车轮上下摆动。减震器与拖曳臂可转动连接,减震器不仅能够减震,还可随拖曳臂相对运动,使车身受到的冲击力减弱,提升舒适度。当车子向一侧倾斜或者两个后车轮一高一低时,弹性的横向稳定杆受到扭力作用,其反作用力阻止车轮调动,增加车辆的横向稳定性。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三轮车用悬挂系统,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前端下部可转动连接两个拖曳臂(2),两个拖曳臂(2)后端均连接轮毂电机,所述的两个拖曳臂(2)上均设有减震器(3),减震器(3)的一端与拖曳臂(2)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机架(1)上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机架(1)上设有弹性的横向稳定杆(4),横向稳定杆(4)包括横杆(5)和两个伸出臂(6),所述的横杆(5)可转动连接于机架(1)前端中部,所述的两个伸出臂(6)上均设有活动杆(7),活动杆(7)一端与伸出臂(6)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端的拖曳臂(2)可转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轮车用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拖曳臂(2)后端均设有通孔(8),轮毂电机的轴穿过通孔(8)与拖曳臂(2)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轮车用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杆(7)为球头吊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轮车用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拖曳臂(2)中间设置安装动力电池的空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轮车用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稳定杆(4)呈u型,所述的两个伸出臂(6)设于横杆(5)两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轮车用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器(3)为倾斜设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轮车用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拖曳臂(2)分别对应连接一个减震器(3)。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轮车用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器(3)设在活动杆(7)的后方。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轮车用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包括设于前端的一对平行竖杆、设于下端的一对平行横杆、设于上端的一对平行横杆和设于后端的一对平行竖杆。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三轮车用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杆与横杆之间均设有角度,每对平行杆之间均设有连接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轮车用悬挂系统,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前端下部可转动连接两个拖曳臂,两个拖曳臂后端均连接轮毂电机,所述的两个拖曳臂上设有减震器,减震器的一端与拖曳臂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机架上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机架上设有弹性的横向稳定杆,横向稳定杆包括横杆和两个伸出臂,所述的横杆可转动连接于机架前端中部,所述的两个伸出臂上均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一端与伸出臂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端的拖曳臂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效果好,安全稳定。安全稳定。安全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富 练红亮 杨佳申 冯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睿璞智能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30
技术公布日:2022/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