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前地板的平面框架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77403发布日期:2022-11-05 06:39阅读:28来源:国知局
用于汽车前地板的平面框架构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前地板的平面框架构造。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乘用车在我国的销量逐年攀升,对整车的性能及操纵性要求较高。现有的汽车前地板的构造往往存在强度不足,模态无法满足要求的缺点,导致路试车身开裂的问题出现,需通过增设加强件对车身进行加强,这样做就会使整车的重量增加,整车的制造成本也随之增加。
3.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前地板的平面框架构造,该构造通过若干横梁和若干纵梁将汽车前地板分隔成若干平面框架构造,进而加强了整个纵梁前段的强度,也使得整个汽车底盘的结构更加牢固,整车质量也更小,制造成本也更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一种用于汽车前地板的平面框架构造,包括若干横梁和若干纵梁,所述若干横梁和若干纵梁将汽车前地板分隔成若干平面框架结构;所述横梁包括平行设置的前加强横梁和后加强横梁,所述前加强横梁和后加强横梁将汽车前地板分隔成前部、中部和后部三个空间。
5.进一步,所述纵梁包括对称的贯穿设置于汽车前地板的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前加强横梁沿长度方向具有两个端部,前加强横梁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于左纵梁和右纵梁并向外延伸,所述后加强横梁沿长度方向具有两个端部,后加强横梁的两个端部连接于左纵梁和右纵梁并向外延伸。
6.进一步,所述纵梁还包括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所述左前纵梁设置于汽车前地板的前部并位于靠近左纵梁的位置处,所述右前纵梁设置于汽车前地板的前部并位于靠近右纵梁的位置处;所述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的后端均安装于前加强横梁,所述前加强横梁、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在汽车前地板的前部构成一个平面框架结构。
7.进一步,所述纵梁还包括左后纵梁和右后纵梁,所述左后纵梁设置于汽车前地板的后部并位于靠近左纵梁的位置处,右后纵梁设置于汽车前地板的后部并位于靠近右纵梁的位置处;所述左后纵梁和右后纵梁的前段安装于后加强横梁,所述后加强横梁、左后纵梁和右后纵梁在汽车前地板的后部构成平面环形结构。
8.进一步,还包括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用于将左前纵梁的前端连接于左纵梁,所述右连接板用于将右前纵梁前端连接于右纵梁。
9.进一步,所述左连接板、左前纵梁和左纵梁在汽车前地板的前部构成平面环形结构。
10.进一步,所述右连接板、右前纵梁和右纵梁在汽车前地板的前部构成平面环形结构。
11.进一步,所述左后纵梁和右后纵梁在水平面内成角度的设置于汽车前地板的后
部。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前地板的平面框架构造,通过设置若干横梁和若干纵梁,在汽车前地板的位置处构成了若干平面框架构造,加强了整个纵梁在前地板位置处的强度,也使得整个汽车底盘的结构更加牢固;通过分段设置前后纵梁的方式,在保证车底盘强度的同时,使车身轻量化,整车质量也更小,制造成本也更低。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6.如图所示,一种用于汽车前地板的平面框架构造,包括若干横梁和若干纵梁,所述若干横梁和若干纵梁将汽车前地板分隔成若干平面框架结构;所述横梁包括平行设置的前加强横梁1和后加强横梁2,所述前加强横梁1和后加强横梁2将汽车前地板分隔成前部、中部和后部三个空间。
17.本实施例中,纵梁包括对称的纵向贯穿设置于汽车前地板的左纵梁3和右纵梁4,前加强横梁1和后加强横梁2横向设置,如图,前加强横梁1沿长度方向具有两个端部,前加强横梁1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于左纵梁3和右纵梁4并向外延伸连接于汽车的左门栏内板11和右门栏内板12,后加强横梁2沿长度方向也具有两个端部,后加强横梁2的两个端部也连接于左纵梁3和右纵梁4并向外延伸连接于汽车的左门栏内板11和右门栏内板12,如此设置使得左纵梁3、右纵梁4、前加强横梁1、后加强横梁2、左门栏内板11和右门栏内板12整体形成了多个封闭的平面框架结构,进一步加强了汽车底盘的强度。
18.本实施例中,纵梁还包括左前纵梁5和右前纵梁6,左前纵梁5和右前纵梁6对称设置,左前纵梁5设置于汽车前地板的前部并位于靠近左纵梁3的位置处,右前纵梁6设置于汽车前地板的前部并位于靠近右纵梁4的位置处;左前纵梁5和右前纵梁6的后端均安装于前加强横梁1上,前加强横梁1、左前纵梁5和右前纵梁6在汽车前地板的前部位置处构成一个平面框架结构。
19.本实施例中,纵梁还包括左后纵梁7和右后纵梁8,左后纵梁7和右后纵梁8对称布置,左后纵梁7设置于汽车前地板的后部并位于靠近左纵梁3的位置处,右后纵梁8设置于汽车前地板的后部并位于靠近右纵梁4的位置处,左后纵梁7和右后纵梁8在水平面内呈“八”字形的设置于汽车前地板的后部,左后纵梁7和右后纵梁8轴线的延长线交汇于一点并形成一个角度,如此设置是为了使该处的结构强度更高,能承受更大的力。所述左后纵梁7和右后纵梁8的前段安装于后加强横梁2,后加强横梁2、左后纵梁7和右后纵梁8在汽车前地板的后部位置处构成了一个平面环形结构。左后纵梁7和右后纵梁8的后端则是向后延伸并连接于汽车后地板前横梁组件13上,如此设置,使得左后纵梁7、右后纵梁8、后加强横梁2和汽车
后地板前横梁组件13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平面环形结构,该结构更加稳定,强度更高。
20.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左连接板9和右连接板10,左连接板9用于将左前纵梁5的前端连接于左纵梁3,右连接板10用于将右前纵梁6前端连接于右纵梁4。所述左连接板9、左前纵梁5和左纵梁3在汽车前地板的前部位置处构成一个平面环形结构。所述右连接板10、右前纵梁6和右纵梁4在汽车前地板的前部位置处构成一个平面环形结构。
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若干横梁和若干纵梁以及若干连接板,将汽车前地板分隔成了若干个平面框架构造,使得整个纵梁的强度更高,也使得整个汽车盘的结构更加牢固。以分体式的方式设置左前纵梁5、右前纵梁6、左后纵梁7和右后纵梁8,而没有将其设计成贯穿的两根梁,是为了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尽可能的轻量化车身,提高整车性能,降低车重,减少制造成本。
22.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汽车前地板的平面框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横梁和若干纵梁,所述若干横梁和若干纵梁将汽车前地板分隔成若干平面框架结构;所述横梁包括平行设置的前加强横梁和后加强横梁,所述前加强横梁和后加强横梁将汽车前地板分隔成前部、中部和后部三个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前地板的平面框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包括对称的贯穿设置于汽车前地板的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前加强横梁沿长度方向具有两个端部,前加强横梁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于左纵梁和右纵梁并向外延伸,所述后加强横梁沿长度方向具有两个端部,后加强横梁的两个端部连接于左纵梁和右纵梁并向外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前地板的平面框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还包括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所述左前纵梁设置于汽车前地板的前部并位于靠近左纵梁的位置处,所述右前纵梁设置于汽车前地板的前部并位于靠近右纵梁的位置处;所述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的后端均安装于前加强横梁,所述前加强横梁、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在汽车前地板的前部构成一个平面框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前地板的平面框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还包括左后纵梁和右后纵梁,所述左后纵梁设置于汽车前地板的后部并位于靠近左纵梁的位置处,右后纵梁设置于汽车前地板的后部并位于靠近右纵梁的位置处;所述左后纵梁和右后纵梁的前段安装于后加强横梁,所述后加强横梁、左后纵梁和右后纵梁在汽车前地板的后部构成平面环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汽车前地板的平面框架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用于将左前纵梁的前端连接于左纵梁,所述右连接板用于将右前纵梁前端连接于右纵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汽车前地板的平面框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板、左前纵梁和左纵梁在汽车前地板的前部构成平面环形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汽车前地板的平面框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连接板、右前纵梁和右纵梁在汽车前地板的前部构成平面环形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汽车前地板的平面框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纵梁和右后纵梁在水平面内成角度的设置于汽车前地板的后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前地板的平面框架构造,包括若干横梁和若干纵梁,所述若干横梁和若干纵梁将汽车前地板分隔成若干平面框架结构;所述横梁包括平行设置的前加强横梁和后加强横梁,所述前加强横梁和后加强横梁将汽车前地板分隔成前部、中部和后部三个空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若干横梁和若干纵梁,在汽车前地板的位置处构成了若干平面框架构造,加强了整个纵梁的强度,也使得整个汽车底盘的结构更加牢固;通过分段设置前后纵梁的方式,在保证车底盘强度的同时,使车身轻量化,整车质量也更小,制造成本也更低。制造成本也更低。制造成本也更低。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 敖志国 狄武飞 张明星 邓祥伟 廖天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02
技术公布日:2022/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