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舱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19683发布日期:2023-04-21 20:25阅读:38来源:国知局
车辆前舱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前舱和采用这种车辆前舱的车辆。


背景技术:

1、目前,电动车前舱主要是用来安装各种功能部件,如:膨胀壶、蓄电池、真空助力器、充电机及驱动电机等。受限于供应商零件状态的限制,这些功能部件在前舱中的布局很随意,甚至凌乱,没有根据性能要求做合理布局,导致了电动车前舱的空间布局不合理,不能充分利用车辆前舱中有限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前舱和应用这种车辆前舱的汽车,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车辆前舱布置凌乱、没有充分利用空间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个车辆前舱,其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头和车尾,所述车辆前舱包括机舱及功能部件,所述车辆前舱还包括前行李箱;所述前行李箱包括安装板及与安装板连接的储物仓,所述安装板连接并盖盒于所述机舱,所述储物仓容置在所述机舱内;所述储物仓将所诉机舱分隔成围绕所述储物仓的多个相互连通的容置腔,所述功能部件分别按照预设要求分布在所述容置腔内。

3、具体地,所述功能部件包括第一膨胀壶、蓄电池及真空助力器;所述容置腔包括环绕所述储物仓并朝向所述车尾方向的第一容置腔;沿着垂直于所述车头到所述车尾的方向,所述第一膨胀壶、蓄电池及真空助力器并排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

4、具体地,所述车辆前舱还包括盖合所述前行李箱的前舱盖板,所述第一膨胀壶、蓄电池及真空助力器面向所述前舱盖板的顶面到所述前舱盖板的底面的距离至少为100mm。

5、具体地,所述容置腔还包括位于所述储物仓下方的第二容置腔;所述功能部件还包括充电机;所述充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且沿着重力方向,所述充电机距离所述地面的高度至少为350mm。

6、具体地,所述车辆前舱还包括驱动电机,在重力方向上,所述充电机位于所述储物仓和所述驱动电机之间,所述储物仓位于所述充电机上层。

7、具体地,沿着重力方向,所述充电机距离所述地面的高度为550mm。

8、具体地,沿着垂直于所述车头到所述车尾的方向,所述容置腔还包括环绕所述储物仓并位于所述储物腔的相对两侧的第三容置腔和第四容置腔;所述功能部件还包括第二膨胀壶和保险盒;所述第二膨胀壶和所述保险盒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容置腔和所述第四容置腔内。

9、具体地,沿着垂直于所述车头到所述车尾的方向,所述容置腔还包括环绕所述储物仓并朝向所述车头方向的第五容置腔;所述功能部件还包括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五容置腔内。

10、具体地,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框及设置在散热框内的散热件,其中,所述散热框包括散热面,所述散热面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呈锐角。

11、具体地,所述散热面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至少呈35。

12、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所述的车辆前舱。

13、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车辆前舱,本申请提出的车辆前舱,其应用于车辆,该车辆包括车头和车尾,车辆前舱包括机舱和功能部件。并且,车辆前舱还包括前行李箱,前行李箱包括安装板及与安装板连接的储物仓,安装板连接并盖盒于所述机舱,储物仓容置在机舱内。进一步地,储物仓将机舱分隔成围绕储物仓的多个相互连通的容置腔,功能部件分别按照预设要求分布在容置腔内。通过按照预设要求将功能部件分别设置在围绕储物仓的各个容置腔内,从而可以根据功能部件的尺寸等将其安装在合理的容置腔内,既满足了功能部件的性能要求,又避免了这些功能部件在机舱中随意安防导致的空间浪费,甚至凌乱等问题,使得车辆前舱中的功能部件能够排布整齐和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并且,本申请还在空间有限的车辆前舱中为前行李箱预留了一定的容置空间,充分利用了车辆前舱有限空间的同时,还满足了人们对行李物品放置空间的使用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前舱,其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头和车尾,所述车辆前舱包括机舱及功能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前舱还包括前行李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件包括第一膨胀壶、蓄电池及真空助力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合所述前行李箱的前舱盖板,所述第一膨胀壶、蓄电池及真空助力器面向所述前舱盖板的顶面到所述前舱盖板的底面的距离至少为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还包括位于所述储物仓下方的第二容置腔,所述功能部件还包括充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前舱,其特征在于,沿着重力方向,所述充电机距离所述地面的高度为55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前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电机,在重力方向上,所述充电机位于所述储物仓和所述驱动电机之间,所述储物仓位于所述充电机上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舱,其特征在于,沿着垂直于所述车头到所述车尾的方向,所述容置腔还包括环绕所述储物仓并位于所述储物仓的相对两侧的第三容置腔和第四容置腔;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舱,其特征在于,沿着垂直于所述车头到所述车尾的方向,所述容置腔还包括环绕所述储物仓并朝向所述车头方向的第五容置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框及设置在散热框内的散热件,其中,所述散热框包括散热面,所述散热面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呈锐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面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至少呈35°。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舱。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前舱及车辆。其应用于车辆,该车辆包括车头和车尾,车辆前舱包括机舱和功能部件。并且,车辆前舱还包括前行李箱,前行李箱包括安装板及与安装板连接的储物仓,安装板连接并盖盒于所述机舱,储物仓容置在机舱内。进一步地,储物仓将机舱分隔成围绕储物仓的多个相互连通的容置腔,功能部件分别按照预设要求分布在容置腔内。通过按照预设要求将功能部件分别设置在围绕储物仓的各个容置腔内,既满足了功能部件的性能要求,也在空间有限的车辆前舱中为前行李箱预留了一定的容置空间,使得车辆前舱中的功能部件能够排布整齐和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充分利用了车辆前舱有限空间,满足了人们对行李物品放置空间的使用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吕航,李柳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31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