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车箱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12328发布日期:2023-06-21 10:5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支撑结构、车箱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结构、车箱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在相关的技术领域中,车箱边板与内板之间通过支撑件连接,以实现对边板和内板的连接,但是相关技术领域中支撑件的支撑效果较差,使得车箱边板与内板之间结构强度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结构、车箱及车辆,其具有更稳定的结构,进而加强了边板和内板之间的结构强度。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用于连接车厢的内板和边板,包括:

3、第一支撑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4、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5、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以及

6、多个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第三支撑部均与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连接,且至少有一个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边板连接,至少有另一个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内板连接。

7、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第一支撑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支撑部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在第三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连接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构成具有优良稳定性的三角形,再通过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连接的多个连接部连接车箱的边板和内板,如此,该支撑结构对车箱的边板和内板之间具有更好的支撑作用。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连接部包括:

9、多个用于连接所述内板的内板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与至少一个所述内板连接部连接;

10、多个用于连接所述边板的边板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三支撑部均与至少一个所述边板连接。

11、基于上述实施例,内板连接部与内板连接,且边板连接部与边板连接后,支撑结构可实现对边板和内板的支撑,同时,内板仅分布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边板连接部分布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上。

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板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内板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三支撑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三支撑部的一端连接,且两个内板连接部相互连接。

13、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一端将通过内板连接部与内板连接,内板与边板之间传递的作用力将通过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传递,同时内板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增加了内板与该支撑结构的连接点数量,使内板和该支撑结构之间具有牢固的连接关系,同时,两个内板连接部相互连接,增强了该支撑结构在内板连接部处的结构强度。

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板连接部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边板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部一端、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一端以及所述第三支撑部连接。

15、基于上述实施例,由于车箱边板的面积较大且形状不规则,三个边板连接部沿第三支撑部的延伸方向分布(沿第三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两个边板连接部处于第三支撑部的两端,另一边板连接部处于上述两个边板连接部之间),使得该支撑结构可对边板的多处进行支撑,且三个边板连接部增加了边板与该支撑结构的连接点数量,使边板和该支撑结构之间具有牢固的连接关系。

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板连接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确定的平面呈夹角设置。

17、基于上述实施例,由于支撑结构处于内板和边板之间且需要同时连接内板和边板,则通常情况下内板的布置方向与支撑结构的布置方向呈夹角,即内板的布置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平面呈夹角,因此,内板连接部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且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平面呈夹角设置,如此,使边板连接部与边板的布置方向平行,便于内板连接部与内板的连接。

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还包括:

19、用于连接车辆防溅板的防溅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防溅连接部垂直所述第二方向并背离所述第三支撑部延伸设置。

20、基于上述实施例,防溅连接部与防溅板连接,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防溅板与车箱连接,可将防溅板和支撑结构结合,在防溅板与支撑结构连接后再将支撑结构与车箱连接,便于防溅板的安装。

2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均设置有加强筋。

22、基于上述实施例,加强筋加强了该支撑结构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强了该支撑结构的支撑能力。

23、基于上述实施例,加强翻边加强了该支撑结构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强了该支撑结构的支撑能力。

2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围设有减重腔。

25、基于上述实施例,减重腔减轻了该支撑结构的重量,且节省了材料。

26、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箱,包括:

27、边板;

28、内板;以及

29、如上所述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与所述边板以及所述内板连接。

30、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箱,由于具有上述支撑结构,车箱边板与内板之间具有更优良的承压能力,车箱结构更牢固。

31、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

32、如上所述的车箱;以及

33、车辆主体,与所述车箱连接。

34、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辆,由于具有上述车箱,车箱具有支撑结构,车箱具有更牢固的结构,使得该车辆具有更牢固的结构。

35、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结构及车箱,第一支撑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支撑部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在第三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连接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构成具有优良稳定性的三角形,再通过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连接的多个连接部连接车箱的边板和内板,如此,该支撑结构对车箱的边板和内板之间具有更好的支撑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车厢的内板和边板,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部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内板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三支撑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三支撑部的一端连接,且两个内板连接部相互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连接部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边板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部一端、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一端以及所述第三支撑部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连接部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确定的平面呈夹角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均设置有加强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围设有减重腔。

9.一种车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支撑结构、车箱及车辆,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以及多个连接部,第一支撑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多个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连接,本申请中,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第三支撑部组成结构稳定的三角形,对边板和内板具有更好的支撑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许世业,徐冬辉,沈永辉,王振峰,曹会杰,高庆林,郑子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