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减震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76782发布日期:2023-03-29 15:41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减震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减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减震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摩托车减震支撑摩托车车体的重量,并通过提供阻尼来控制悬架的上下振动。阻尼是受控制的摩擦力,它的作用是在悬架运动中吸收能量,如果没有阻尼器在每次撞击之后弹簧将继续弹跳。为了能够根据不同车型及用户习惯进行调整,现有的摩托车减震装置通常采用可调节式,例如公告号为cn2661561y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可调式前减震器,其通过调节螺栓对减震器的弹簧进行调节,以提升舒适度。但是,弹簧主要起缓冲作用,仅调节弹簧难以改变弹簧反弹性能,难以调整弹簧反弹过快过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调节阻尼大小,调节操作较方便的摩托车减震调节装置。
4.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减震调节装置,包括筒体,筒体内设有阻尼杆,阻尼杆上方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座,驱动部,转动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筒体的螺纹孔内且与阻尼杆抵靠,所述安装座与筒体连接,所述驱动部设置在安装座中且与连接部连接,驱动部与安装座之间设有定位组件,驱动部与安装座相对转动,所述转动部与驱动部的顶部连接。
5.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弹簧和球体,弹簧和球体设置在驱动部的横槽内,球体位于弹簧和安装座之间。
6.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座设有定位孔,多个定位孔环绕安装座设置,所述球体与定位孔对应设置。
7.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部的下方设有延伸杆,延伸杆端部设有端头部,端头部与连接部连接。
8.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端头部为多棱柱。
9.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部顶部设有固定面,转动部设有螺孔,螺孔中设有螺钉,螺钉抵压固定面。
10.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座和驱动部之间设有卡环。
11.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座和驱动部之间设有环形槽,卡环设置在环形槽内。
12.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座和筒体螺纹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摩托车减震调节装置能够调节阻尼杆的的运动位置,调整阻尼;此外,用户无需采用工具即可进行调节,操作较方便。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摩托车减震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摩托车减震调节装置的剖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座和驱动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1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摩托车减震调节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内设有阻尼杆2,阻尼杆2上方设有调节组件3,通过调节组件3能够调节阻尼杆2顶端在筒体1内的位置,筒体1为缸体。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安装座4,驱动部5,转动部6和连接部7,所述连接部7设置在筒体1的螺纹孔11内且与阻尼杆2抵靠,从而使连接部7与筒体1螺纹连接,连接部7上下移动能够调节阻尼杆2的顶端位置。所述安装座4与筒体1连接,所述驱动部5设置在安装座4中且与连接部7连接,从而使驱动部5能够带动连接部7。驱动部5与安装座4之间设有定位组件8,驱动部5与安装座4相对转动,通过定位组件8能够使驱动部5和安装座4之间定位,所述转动部6与驱动部5的顶部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当需要调节时,用户旋转转动部6,转动部5带动驱动部5相对安装座4旋转,带动连接部7转动,连接部7在筒体1内升降,从而调节阻尼杆顶端位置,实现减震调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用户无需采用工具即可进行调节,且操作较方便。
19.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8包括弹簧81和球体82,弹簧81和球体82设置在驱动部5的横槽51内,球体82位于弹簧81和安装座4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弹簧81的弹力将球体82朝向安装座4方向偏压。所述安装座4设有定位孔41,多个定位孔41环绕安装座4设置,所述球体82与定位孔41对应设置,从而使球体82能够抵压于定位孔41,多个定位孔41可提供多个调节档位。
20.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5的下方设有延伸杆52,延伸杆52端部设有端头部53,端头部53与连接部7连接,从而方便端头部53与连接部7插接。所述端头部53为多棱柱,对应的连接部7具有凹槽,使得端头部53与连接部7插接后不会产生相对转动,驱动部5可带动连接部7同步旋转。
21.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5顶部设有固定面54,转动部6设有螺孔61,螺孔61中设有螺钉9,螺钉9抵压固定面54,从而能够使驱动部5与转动部6连接,同时避免驱动部5和转动部6之间产生相对转动。所述安装座4和驱动部5之间设有卡环10,从而使安装座4与驱动部5连接更稳固。所述安装座4和驱动部5之间设有环形槽42,卡环5设置在环形槽42内。所述安装座4和筒体1螺纹连接,从而方便拆装。
22.本实施例的一种摩托车减震调节装置能够调节阻尼杆的的运动位置,调整阻尼;此外,用户无需采用工具即可进行调节,操作较方便。
23.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摩托车减震调节装置,包括筒体,筒体内设有阻尼杆,阻尼杆上方设有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座,驱动部,转动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筒体的螺纹孔内且与阻尼杆抵靠,所述安装座与筒体连接,所述驱动部设置在安装座中且与连接部连接,驱动部与安装座之间设有定位组件,驱动部与安装座相对转动,所述转动部与驱动部的顶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减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弹簧和球体,弹簧和球体设置在驱动部的横槽内,球体位于弹簧和安装座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减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设有定位孔,多个定位孔环绕安装座设置,所述球体与定位孔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减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的下方设有延伸杆,延伸杆端部设有端头部,端头部与连接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减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部为多棱柱。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减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顶部设有固定面,转动部设有螺孔,螺孔中设有螺钉,螺钉抵压固定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减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和驱动部之间设有卡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减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和驱动部之间设有环形槽,卡环设置在环形槽内。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减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和筒体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减震调节装置,包括筒体,筒体内设有阻尼杆,阻尼杆上方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座,驱动部,转动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筒体的螺纹孔内且与阻尼杆抵靠,所述安装座与筒体连接,所述驱动部设置在安装座中且与连接部连接,驱动部与安装座之间设有定位组件,驱动部与安装座相对转动,所述转动部与驱动部的顶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摩托车减震调节装置能够调节阻尼杆的的运动位置,调整阻尼;此外,用户无需采用工具即可进行调节,操作较方便。操作较方便。操作较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王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炙焱动力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1
技术公布日:2023/3/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