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80431发布日期:2024-04-18 20:53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推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推车。


背景技术:

1、为了便于携带,用于户外运输物品的折叠推车通常设计成可折叠的结构,其在折叠状态时具有较小的体型。现有的折叠推车包括折叠框和立杆,折叠框能控制所述折叠推车处于展开状态和收起状态,折叠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矩形,在矩形的四个角上分别沿z轴设置有立杆,立杆的底部设置有滑轮,方便通过滑轮推动折叠推车移动,折叠推车上还设置有控制杆用于驱动折叠框处于展开或收起状态。控制杆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具有可张开的腿部,从而控制折叠框展开或收起。

2、但是,现有的折叠推车折叠后的体积较大,展开的容积又偏小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展开容积相同的情况下,折叠体积较小的折叠推车。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折叠推车,包括折叠框,所述折叠框控制所述折叠推车处于展开状态和收起状态,所述折叠框包括沿z轴设置的立杆,相邻的所述立杆之间设置有折叠单元,所述折叠单元包括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所述第一折叠杆和所述第二折叠杆相互交叉并在交叉点铰接,所述第一折叠杆和所述第二折叠杆的一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立杆铰接,所述第一折叠杆和所述第二折叠杆的另一端分别沿相邻的所述立杆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折叠杆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头尾两端分别向所述第二折叠杆方向弯折形成所述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二折叠杆包括第二连接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头尾两端分别向所述第一折叠杆方向弯折形成所述第二延伸段。

4、值得一提的是折叠框能控制折叠推车处于展开状态和收起状态,折叠框在收起状态下,通过沿x轴和y轴展开后处于展开状态。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的一端分别与相邻的立杆铰接,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的另一端分别沿相邻的立杆可滑动地连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第一折叠杆的上端和第二折叠杆的上端分别与相邻的立杆的上端铰接,第一折叠杆的下端和第二折叠杆的下端分别与相邻的立杆可滑动地连接;(2)第一折叠杆的上端和第二折叠杆的上端分别沿相邻的立杆可滑动地连接,第一折叠杆的下端和第二折叠杆的下端分别与相邻的立杆的下端铰接。

5、对折叠推车的展开容积、折叠体积进行优化设计的同时,还需要对折叠推车的折叠框的用料多少进行优化,在使用材料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缩小折叠体积并增大展开容积,从而起到降低成本,优化使用体验的结果。

6、本申请的折叠推车,其采用了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并使第一折叠杆的头尾两端分别向第二折叠杆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延伸段,第二折叠杆的头尾两端分别向第一折叠杆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延伸段,在展开状态下,具有相同容积的前提下,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的设置可以减少所需要的立杆长度,从而减少折叠推车的高度,并减少折叠推车的折叠体积(折叠高度下降)。

7、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折叠杆和所述第二折叠杆通过第一枢轴铰接,所述折叠推车还包括折叠架,所述折叠架包括两个所述折叠单元,相邻的所述折叠单元的端部通过第二枢轴铰接;沿x轴排列的所述立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折叠架,沿y轴排列的所述立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折叠架,沿x轴或沿y轴排列的相邻的所述折叠架的端部通过第三枢轴铰接。

8、进一步优选,在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相互平行且平行于x轴或y轴设置。

9、进一步优选,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二枢轴之间的竖向距离为l1,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三枢轴之间的竖向距离为l2,满足l2>l1;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二枢轴之间的横向距离为w1,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三枢轴之间的横向距离为w2,满足w2>w1。

10、进一步优选,所述折叠推车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折叠架和所述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柔性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折叠架。值得一提的是,支撑组件和折叠架柔性连接,指的是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支撑组件和折叠架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效果。

11、进一步优选,所述连接组件具有弹性,所述连接组件弹性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折叠架。

12、进一步优选,所述折叠车包括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座上设置所述第三枢轴,相邻的所述折叠架通过所述第三枢轴与所述第一转动座铰接,所述第一转动座上设置有第一卷绕部,所述支撑组件上设置有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二转动座上设置有第二卷绕部,所述连接组件为软布带或弹性带,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卷绕于所述第一卷绕部上,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卷绕于所述第二卷绕部上,所述第一卷绕部和所述第二卷绕部配合并控制在展开状态或收起状态下所述连接组件的长度。

13、进一步优选,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组沿x轴设置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斜杆、第二斜杆和支撑座,所述第一斜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铰接,所述第一斜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立杆的下部铰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铰接,所述第二斜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动座与另一个所述支撑单元上的第二斜杆铰接。

14、进一步优选,每个所述支撑单元具有两根所述第一斜杆和两根所述第二斜杆,且所述第一斜杆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斜杆的长度。

15、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一连接段采用圆弧连接;所述第二延伸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采用圆弧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一连接段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延伸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一体成型。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其采用了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并使第一折叠杆的头尾两端分别向第二折叠杆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延伸段,第二折叠杆的头尾两端分别向第一折叠杆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延伸段,在展开状态下,具有相同容积的前提下,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的设置可以减少所需要的立杆长度,从而减少折叠推车的高度,并减少折叠推车的折叠体积(折叠高度下降)。



技术特征:

1.一种折叠推车,包括折叠框,所述折叠框控制所述折叠推车处于展开状态和收起状态,所述折叠框包括沿z轴设置的立杆,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立杆之间设置有折叠单元,所述折叠单元包括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所述第一折叠杆和所述第二折叠杆相互交叉并在交叉点铰接,所述第一折叠杆和所述第二折叠杆的一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立杆铰接,所述第一折叠杆和所述第二折叠杆的另一端分别沿相邻的所述立杆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折叠杆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头尾两端分别向所述第二折叠杆方向弯折形成所述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二折叠杆包括第二连接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头尾两端分别向所述第一折叠杆方向弯折形成所述第二延伸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杆和所述第二折叠杆通过第一枢轴铰接,两个所述折叠单元的端部通过第二枢轴铰接并形成折叠架;沿x轴排列的所述立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折叠架,沿y轴排列的所述立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折叠架,沿x轴或沿y轴排列的相邻的所述折叠架的端部通过第三枢轴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在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相互平行且平行于x轴或y轴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二枢轴之间的竖向距离为l1,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三枢轴之间的竖向距离为l2,满足l2>l1;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二枢轴之间的横向距离为w1,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三枢轴之间的横向距离为w2,满足w2>w1。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推车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折叠架和所述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柔性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折叠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具有弹性,所述连接组件弹性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折叠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车包括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座上设置所述第三枢轴,相邻的所述折叠架通过所述第三枢轴与所述第一转动座铰接,所述第一转动座上设置有第一卷绕部,所述支撑组件上设置有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二转动座上设置有第二卷绕部,所述连接组件为软布带或弹性带,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卷绕于所述第一卷绕部上,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卷绕于所述第二卷绕部上,所述第一卷绕部和所述第二卷绕部配合并控制在展开状态或收起状态下所述连接组件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组沿x轴设置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斜杆、第二斜杆和支撑座,所述第一斜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铰接,所述第一斜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立杆的下部铰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铰接,所述第二斜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动座与另一个所述支撑单元上的第二斜杆铰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单元具有两根所述第一斜杆和两根所述第二斜杆,且所述第一斜杆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斜杆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一连接段采用圆弧连接;所述第二延伸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采用圆弧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一连接段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延伸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折叠推车,包括折叠框,折叠框控制折叠推车处于展开状态和收起状态,折叠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矩形,在矩形的四个角上分别沿Z轴设置有立杆,相邻的立杆之间设置有折叠单元,折叠单元包括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相互交叉并在交叉点铰接,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的一端分别与相邻的立杆铰接,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的另一端分别沿相邻的立杆可滑动地连接,第一连接段的头尾两端分别向第二折叠杆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延伸段;第二连接段的头尾两端分别向第一折叠杆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延伸段。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展开容积相同的情况下,折叠体积较小的折叠推车。

技术研发人员:胡军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海鹏里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