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平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75945发布日期:2023-10-08 06:12阅读:38来源:国知局
履带式平板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产周转设备的,特别是涉及一种履带式平板车。


背景技术:

1、在现代化的大型生产企业中,由于每个生产车间都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平板车来作为物料运转工具。而现有的手推平板车在下坡过程中,不容易控制;尤其是遇到坡度比较大的路面时,需要使用很大的力气来制止手推平板车向下滑行,稍有不慎,车子就会快速向下滑行,威胁到其他人的生命安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基于此,中国专利cn212423161u公开了一种手推平板车,其包括车体和手推支架,所述车体的底部设置有脚轮架,所述脚轮架上转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脚轮架上滑动设置与所述万向轮表面相抵的刹车块,所述手推支架上转动设置有刹车把,所述刹车把通过刹车传动机构与所述刹车块传动连接,当所述刹车把向下转动时,所述刹车块脱离所述万向轮的表面,从而实现自动刹车的功能,以降低安全隐患。

3、然而,随着企业的需求变化,应用平板车所搬运的物料越来越重,以人力作为动力源的手推平板车逐渐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所以,电动平板车应运而生。而目前的电动平板车普遍采用钢铁材质,其整车重量较重,能耗大,运输效率低,维护成本高。且,其驾驶室多数是设置在运输平台上,占用平板车运输载重容量,安全性较差。此外,现有的电动平板车转弯困难,容易脱轨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基于此,另一中国专利cn109131387a还公开了一种全铝电动平板车,其包括车架、电池箱、驾驶室、转向组件、驱动电机组件和制动系统,电池箱设置在车架底部,驾驶室设置在车架一端的外侧,车架的底部设有与轨道配合的车轮,车轮与驱动电机组件连接,转向组件包括支撑座、橡胶缓冲器、回转支承、转向架和回转支撑连接件,支撑座设置在车轮的一侧,橡胶缓冲器设置在支撑座的上方,橡胶缓冲器的顶部与转向架连接,回转支撑连接件设置在转向架的上部,回转支承与回转支撑连接件连接,回转支承的顶部与车架的底部连接。该种全铝电动平板车整车重量相对较轻、安全、运输稳定、运输效率高,可供工厂内部周转运输使用。

4、然而,现有技术所公开的全铝电动平板车由于采用轮胎驱动的形式,其承重很容易达到极限;且,该种电动平板车在爬坡时容易出现马力不足的情况。而现有的生产实践中,作为大型设备的生产企业,其需要周转的机械加工设备往往自重极大,现有的电动平板车无法满足其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解决现有的设备周转平板车载重行进能力不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履带式平板车。

2、一种履带式平板车,其包括:承载部、连接部、电池模组、支承部、动力机构、轮毂结构、履带结构以及控制部;所述承载部的下方设置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若干第一连接杆;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杆均分别连接所述承载部与所述连接部。所述承载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置所述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均匀铺设于所述承载部的底部。所述支承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下方;所述支承部具有若干第二连接杆;每一所述第二连接杆均分别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承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承部之间均匀分布设置四所述动力机构,每一所述动力机构均具有电机、传动结构以及传动轴;所述电池模组具有线缆;每一所述电机均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电池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结构连接所述传动轴。所述承载部的下方均匀设置四所述轮毂结构,每一所述传动轴对应与一所述轮毂结构相连。所述支承部的左右侧面各设置两所述轮毂结构;所述支承部左右侧面各设置一所述履带结构;每一所述履带结构的内部均通过两所述轮毂结构支撑连接。所述控制部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之上,所述控制部接收外部的遥控指令并与每一所述动力机构控制连接。

3、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壳体、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以及联轴器。

4、更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连接于所述支承部之上。

5、更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之中容置所述第一齿轮组以及所述第二齿轮组。

6、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组分别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二齿轮组。

7、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轮组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联轴器。

8、更进一步的,所述联轴器与所述传动轴相连。

9、更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还设置有若干紧固件。

10、更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对应将每一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部或所述支承部固定连接。

11、综上所述,本发明履带式平板车分别设有承载部、连接部、电池模组、支承部、动力机构、轮毂结构、履带结构以及控制部;所述承载部的底部平面均匀铺设所述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之下设置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若干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承载部相连;所述支承部于所述连接部的下方通过若干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连接部相连;从而,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承部相互连接而形成平板车的行走机构的框架。所述支承部之上按每侧面布设两组的形式共设置四组所述动力机构;并使所述电池模组通过所述线缆提供电力至每一所述动力机构,然后,通过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轮毂结构;进而驱动所述履带结构;用户可以通过外部的遥控装置传递信号所述控制部以对所述动力机构进行控制。履带行进结构可以有效提升平板车通过复杂路面的能力及爬坡的能力;所以,本发明履带式平板车解决了现有的设备周转平板车载重行进能力不足的技术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履带式平板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承载部(1)、连接部(2)、电池模组(3)、支承部(4)、动力机构(5)、轮毂结构(6)、履带结构(7)以及控制部(8);所述承载部(1)的下方设置所述连接部(2);所述连接部(2)具有若干第一连接杆(201);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杆(201)均分别连接所述承载部(1)与所述连接部(2);所述承载部(1)与所述连接部(2)之间设置所述电池模组(3);所述电池模组(3)均匀铺设于所述承载部(1)的底部;所述支承部(4)设置于所述连接部(2)的下方;所述支承部(4)具有若干第二连接杆(401);每一所述第二连接杆(401)均分别连接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支承部(4);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支承部(4)之间均匀分布设置四所述动力机构(5),每一所述动力机构(5)均具有电机(501)、传动结构(502)以及传动轴(503);所述电池模组(3)具有线缆(301);每一所述电机(501)均通过所述线缆(301)与所述电池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电机(501)通过所述传动结构(502)连接所述传动轴(503);所述承载部(1)的下方均匀设置四所述轮毂结构(6),每一所述传动轴(503)对应与一所述轮毂结构(6)相连;所述支承部(4)的左右侧面各设置两所述轮毂结构(6);所述支承部(4)左右侧面各设置一所述履带结构(7);每一所述履带结构(7)的内部均通过两所述轮毂结构(6)支撑连接;所述控制部(8)设置于所述支承部(4)之上,所述控制部(8)接收外部的遥控指令并与每一所述动力机构(5)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502)包括壳体(502a)、第一齿轮组(502b)、第二齿轮组(502c)以及联轴器(502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式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02a)连接于所述支承部(4)之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式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02a)之中容置所述第一齿轮组(502b)以及所述第二齿轮组(502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履带式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组(502b)分别连接所述电机(501)与所述第二齿轮组(502c)。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履带式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组(502c)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组(502b)与所述联轴器(502d)。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履带式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502d)与所述传动轴(503)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履带式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5)还设置有若干紧固件(50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履带式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504)对应将每一所述壳体(502a)与所述连接部(2)或所述支承部(4)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履带式平板车,其属于生产周转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承载部、连接部、电池模组、支承部、动力机构、轮毂结构、履带结构以及控制部;承载部的底部平面均匀铺设电池模组;电池模组之下设置连接部;连接部通过若干第一连接杆与承载部相连;支承部于连接部的下方通过若干第二连接杆与连接部相连;支承部之上按每侧面布设两组的形式共设置四组动力机构;并使电池模组通过线缆提供电力至每一动力机构,然后,通过动力机构驱动轮毂结构;进而驱动履带结构;履带行进结构可以有效提升平板车通过复杂路面的能力及爬坡的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吴黎明,沈力,丁焕恒,杨焕然,何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天机械(广东)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