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悬架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30169发布日期:2023-11-05 03:42阅读:98来源:国知局
汽车悬架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汽车悬架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高速公路最高限速的不断提高,汽车在高速行驶下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汽车需要更安全且在高速行驶下更稳定的悬架。

2、从汽车正前方看,汽车车轮的顶端向内或向外倾斜一个角度,称为车轮的侧倾角。通常情况下,汽车的侧倾角为外倾角,用偏离垂直线所倾斜的角度来表示。如果顶端向外倾斜则称为正外倾角,如果向内倾斜则称为负外倾角。车轮外倾角是车辆悬架的重要参数,车轮外倾角越大,车辆在高速行驶下便越稳定。然而随着车轮外倾角的增大,车轮的磨损也会增大,轮胎也更容易报废。现有悬架不能主动控制车轮外倾角,随着车速越来越高,对车辆安全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故急需一种车轮外倾主动调节悬架总成满足整车的开发。

3、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汽车悬架总成以及汽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主动调节车轮外倾角的汽车悬架总成及汽车。

2、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悬架总成,包括:汽车车身、可调控制臂及车轮;所述可调控制臂包括控制臂主体及设置于所述控制臂主体两端的第一衬套与控制臂长度调节结构;所述第一衬套与所述汽车车身连接,所述可调控制臂通过所述第一衬套可绕所述汽车车身转动;所述控制臂长度调节结构包括偏心轴及偏心座,所述偏心轴连接所述可调控制臂及所述车轮并可在所述偏心座内移动。

3、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控制臂,所述固定控制臂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控制臂两端的固定控制臂衬套;所述固定控制臂衬套包括连接所述汽车车身的第二衬套及连接所述车轮的第三衬套。

4、进一步地,所述可调控制臂及所述固定控制臂数量均为两个并两两配对形成两个组合;所述两个组合分别设于所述汽车车身的两侧。

5、进一步地,所述可调控制臂及所述固定控制臂同组设置,所述固定控制臂设置于所述可调控制臂下方,所述固定控制臂长度大于所述可调控制臂。

6、进一步地,所述可调控制臂及所述固定控制臂同组设置,所述固定控制臂设置于所述可调控制臂上方,所述固定控制臂长度小于所述可调控制臂。

7、进一步地,所述汽车车身两侧各设有两个所述可调控制臂。

8、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可调控制臂及所述固定控制臂之间的转向节,所述转向节连接所述车轮、所述可调控制臂及所述固定控制臂。

9、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节包括转向节上部、转向节中部及转向节下部;所述转向节中部连接所述车轮,所述转向节上部连接所述可调控制臂,所述转向节下部连接所述固定控制臂。

10、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总成,所述控制总成包括电子控制器及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获取汽车行驶信息并根据预设条件控制电子控制器调节控制臂长度;所述汽车行驶信息包括车速信息及转弯信息;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汽车处于常速状态、高速状态、低速状态及入弯状态。

11、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悬架总成。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设置控制臂长度调节结构,实现车轮外倾角的主动调节,车轮通过可调控制臂可以根据不同情境及时调整车轮外倾角,例如在高速行驶下车轮外倾角增大,行驶更加平稳;在常速及低速行驶下车轮外倾角减小,车轮磨损减小。

1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车身、可调控制臂及车轮;所述可调控制臂包括控制臂主体及设置于所述控制臂主体两端的第一衬套与控制臂长度调节结构;所述第一衬套与所述汽车车身连接,所述可调控制臂通过所述第一衬套可绕所述汽车车身转动;所述控制臂长度调节结构包括偏心轴及偏心座,所述偏心轴连接所述可调控制臂及所述车轮并可在所述偏心座内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控制臂,所述固定控制臂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控制臂两端的固定控制臂衬套;所述固定控制臂衬套包括连接所述汽车车身的第二衬套及连接所述车轮的第三衬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控制臂及所述固定控制臂数量均为两个并两两配对形成两个组合;所述两个组合分别设于所述汽车车身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控制臂及所述固定控制臂同组设置,所述固定控制臂设置于所述可调控制臂下方,所述固定控制臂长度大于所述可调控制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控制臂及所述固定控制臂同组设置,所述固定控制臂设置于所述可调控制臂上方,所述固定控制臂长度小于所述可调控制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身两侧各设有两个所述可调控制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可调控制臂及所述固定控制臂之间的转向节,所述转向节连接所述车轮、所述可调控制臂及所述固定控制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包括转向节上部、转向节中部及转向节下部;所述转向节中部连接所述车轮,所述转向节上部连接所述可调控制臂,所述转向节下部连接所述固定控制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总成,所述控制总成包括电子控制器及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获取汽车行驶信息并根据预设条件控制电子控制器调节控制臂长度;所述汽车行驶信息包括车速信息及转弯信息;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汽车处于常速状态、高速状态、低速状态及入弯状态。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悬架总成。


技术总结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汽车悬架总成及汽车,包括:汽车车身、可调控制臂及车轮;可调控制臂包括控制臂主体及设置于控制臂主体两端的第一衬套与控制臂长度调节结构;第一衬套与汽车车身连接,可调控制臂通过第一衬套可绕汽车车身转动;控制臂长度调节结构包括偏心轴及偏心座,偏心轴连接可调控制臂及车轮并可在偏心座内移动。车轮通过可调控制臂可以根据不同情境动态调整车轮外倾角,例如在高速行驶下车轮外倾角增大,行驶更加平稳;在常速及低速行驶下车轮外倾角减小,车轮磨损减小。

技术研发人员:邱鹏,朱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