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运输车载物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68650发布日期:2023-10-27 23:2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山地运输车载物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山地运输车,特别涉及山地运输车载物舱结构。


背景技术:

1、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山地电力设备运输易受地形条件限制,且电力设备自身体积较大、较为笨重,运输中的风险较高;

2、传统的运输车载物舱由简易的钢板结构组成,直接与运输车车体连接,在向运输车上吊装、搬运电力设备以及运输过程中因颠簸而致使电力设备与运输车之间振动时,笨重的电力设备会对车体造成冲击,长期以往,会对车体造成损伤进而出现故障情况,影响运输车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且山地地形条件下,山体以及树木会对运输车以及载物舱造成障碍,出现碰撞时,普通的运输车难以对车体和载物舱提供防护,会造成运输车以及运输的电力设备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山地运输车载物舱结构,能够解决运输电力设备时电力设备自身以及山地环境中的山体或数目会对运输车造成冲击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山地运输车载物舱结构,包括车头和载物舱体;

3、车头包括驾驶室、动力舱和空调室外机,车头底部包围式地设置有防护冲击围栏,防护冲击围栏由6-10cm钢板焊接而成,防护冲击围栏的前侧一体成型地连接有冲撞件,载物舱体的外壁处设置有用于装卸货物的起重机械臂,防护冲击围栏的前端两侧边处设置有开路机构;

4、载物舱体设于所述车头的后侧,防护冲击围栏将载物舱体的底部包围其内,车头和载物舱体均由2.5-3.5mm钢板焊接而成,载物舱体包括底板、第一弹簧减震器和货厢体,车头的后侧连接有货厢体,货厢体的内壁处活动设置有的活动板,货厢体的内侧底部和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多组阵列分布的第一弹簧减震器,为电力设备和载物舱体提供缓冲防护,减轻二者之间的冲击振动。

5、优选的,所述载物舱体还包括活动板和载物板,底板的顶部设置有与其规格大小一致的活动板,活动板滑动安装于底板的顶部,活动板可于底板上沿x轴方向滑动,活动板的后侧端面铰接安装有与其规格大小一致的载物板。

6、优选的,所述载物舱体还包括液压缸和半圆顶块,货厢体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液压缸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半圆顶块,底板和活动板上均开设有位置重合且贯穿的洞口,液压缸的自由端和半圆顶块可通过洞口,液压缸自由端伸长时,半圆顶块可与载物板接触并推动其翻转,当第一弹簧减震器和液压缸均收缩至极限状态时,液压缸和半圆顶块仍位于底板的下方,载物舱体可滑动以及翻转式的结构设计以及起重机械臂的设置,便于对电力设备进行进出料作业,提升装载卸货效率。

7、优选的,所述开路机构包括收纳槽、安装杆、刀体和伺服电机,防护冲击围栏的前端两侧边处均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的内侧后方铰接安装有可水平转动的安装杆,安装杆的外壁处镶嵌安装有刀体,安装杆转动至与收纳槽垂直时,刀体朝向车头的前侧,防护冲击围栏的外壁处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延伸至收纳槽的内部并与安装杆的转轴固定连接,在运输车行驶于山地地形时对前方难以撞击的树木进行砍伐,提升运输车的通过性能。

8、优选的,所述载物舱体的两侧外壁处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座,其中一组安装座上可拆卸地安装有连接座,起重机械臂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底座位于连接座的正上方,连接座和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二弹簧减震器和硬质橡胶缓冲块。

9、优选的,所述载物舱体的侧壁处可拆卸地纵向阵列安装有多组弧形护栏,弧形护栏位于起重机械臂的前侧对起重机械臂进行半包围式的防护,载物舱体的侧壁处可拆卸地安装有承载台,承载台的顶部安装有泡沫缓冲板,起重机械臂呈放倒折叠状态时,泡沫缓冲板对起重机械臂提供支撑。

10、优选的,所述货厢体的内壁处包覆式的安装有多组橡胶缓冲块,货厢体的前侧内壁上方处架设安装有多组支杆,支杆与底板、第一弹簧减震器和载物板不接触,支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支撑板在行驶过程中为起重机械臂提供多重防护。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山地运输车载物舱结构,通过载物舱体的设置,能够在向运输车上吊装、搬运电力设备以及运输过程中因颠簸而致使电力设备与运输车之间振动时,为电力设备和载物舱体提供缓冲防护,减轻二者之间的冲击振动,为电力设备运输以及运输车的整体安全提供保障,载物舱体可滑动以及翻转式的结构设计以及起重机械臂的设置,便于对电力设备进行进出料作业,提升装载卸货效率,提升实际使用体验。

13、(2)、该山地运输车载物舱结构,通过防护冲击围栏和冲撞件的配合使用,加强运输车外围的强度,在山地运输作业中,能够对山体峭壁或树木进行撞击开路,提升整体强度和防护性,满足山地运输的要求,且车头和载物舱体采用薄壁式的结构设计,在保证防护强度的同时,减轻了运输车整体的重量,提升运输车的机动性,降低油耗。

14、(3)、该山地运输车载物舱结构,通过防护冲击围栏和开路机构的配合,能够在运输车行驶于山地地形时对前方难以撞击的树木进行砍伐,提升运输车的通过性能,拓宽了使用场景和范围,加之安装座、第二弹簧减震器、硬质橡胶缓冲块、弧形护栏和泡沫缓冲板的配合使用,方便更换起重机械臂的安装位置,提升电力设备装载卸货的便利性和效率,同时在行驶过程中为起重机械臂提供多重防护,降低起重机械臂出现故障情况的风险。



技术特征:

1.山地运输车载物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运输车载物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舱体(2)还包括活动板(203)和载物板(204),底板(201)的顶部设置有与其规格大小一致的活动板(203),活动板(203)滑动安装于底板(201)的顶部,活动板(203)可于底板(201)上沿x轴方向滑动,活动板(203)的后侧端面铰接安装有与其规格大小一致的载物板(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地运输车载物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舱体(2)还包括液压缸(205)和半圆顶块(206),货厢体(207)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液压缸(205),液压缸(205)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半圆顶块(206),底板(201)和活动板(203)上均开设有位置重合且贯穿的洞口,液压缸(205)的自由端和半圆顶块(206)可通过洞口,液压缸(205)自由端伸长时,半圆顶块(206)可与载物板(204)接触并推动其翻转,当第一弹簧减震器(202)和液压缸(205)均收缩至极限状态时,液压缸(205)和半圆顶块(206)仍位于底板(201)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山地运输车载物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路机构(6)包括收纳槽(601)、安装杆(602)、刀体(603)和伺服电机(604),防护冲击围栏(3)的前端两侧边处均开设有收纳槽(601),收纳槽(601)的内侧后方铰接安装有可水平转动的安装杆(602),安装杆(602)的外壁处镶嵌安装有刀体(603),安装杆(602)转动至与收纳槽(601)垂直时,刀体(603)朝向车头(1)的前侧,防护冲击围栏(3)的外壁处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604),伺服电机(60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延伸至收纳槽(601)的内部并与安装杆(602)的转轴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山地运输车载物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舱体(2)的两侧外壁处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座(7),其中一组安装座(7)上可拆卸地安装有连接座(8),起重机械臂(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9),底座(9)位于连接座(8)的正上方,连接座(8)和底座(9)之间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二弹簧减震器(10)和硬质橡胶缓冲块(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山地运输车载物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舱体(2)的侧壁处可拆卸地纵向阵列安装有多组弧形护栏(12),弧形护栏(12)位于起重机械臂(5)的前侧对起重机械臂(5)进行半包围式的防护,载物舱体(2)的侧壁处可拆卸地安装有承载台(13),承载台(13)的顶部安装有泡沫缓冲板(14),起重机械臂(5)呈放倒折叠状态时,泡沫缓冲板(14)对起重机械臂(5)提供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山地运输车载物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货厢体(207)的内壁处包覆式的安装有多组橡胶缓冲块(15),货厢体(207)的前侧内壁上方处架设安装有多组支杆(16),支杆(16)与底板(201)、第一弹簧减震器(202)和载物板(204)不接触,支杆(1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支撑板(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山地运输车载物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1)包括驾驶室(101)、动力舱(102)和空调室外机(103)。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山地运输车载物舱结构,涉及山地运输车技术领域。该山地运输车载物舱结构,包括车头和载物舱体,车头底部包围式地设置有防护冲击围栏,防护冲击围栏由6‑10cm钢板焊接而成,防护冲击围栏的前侧一体成型地连接有冲撞件,载物舱体的外壁处设置有用于装卸货物的起重机械臂,防护冲击围栏的前端两侧边处设置有开路机构;载物舱体设于所述车头的后侧,防护冲击围栏将载物舱体的底部包围其内,车头和载物舱体均由2.5‑3.5mm钢板焊接而成。该山地运输车载物舱结构,能够在向运输车上吊装、搬运电力设备以及运输过程中因颠簸而致使电力设备与运输车之间振动时,为电力设备和载物舱体提供缓冲防护,减轻二者之间的冲击振动。

技术研发人员:夏之罡,王华伟,王平生,肖杨明,马爱军,庄为栋,范鸣雷,曹征领,翁兴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泰仑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