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车辆及扰流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19586发布日期:2023-12-08 15:21阅读:53来源:国知局
车厢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特别是涉及车厢、车辆及扰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城市物流运输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改善汽车经济性成为汽车技术的重要课题,而良好的流线造型、较低的风阻系数以及节能系统能够有效改善车辆的经济性,是实现经济性重要途径之一。

2、传统技术中,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需克服各种阻力,空气阻力会随着车速的增加急剧增加。空气阻力较大时,严重影响车辆经济性、最高车速和操纵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提供一种车厢、车辆及扰流控制方法,以降低空气阻力,提升车辆经济性、最高车速和操纵稳定性。

2、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厢,包括:

3、厢本体;

4、扰流板,所述扰流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厢本体的尾部,所述扰流板设置有迎风面,所述迎风面与所述厢本体沿行驶方向一侧的外壁之间设置有迎风角;

5、风力检测元件,所述风力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厢本体外部,且用于检测环境风力数值;以及

6、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一端与所述厢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扰流板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扰流板转动,所述环境风力数值被配置为用作所述驱动机构的控制依据,所述驱动机构根据所述环境风力数值控制所述扰流板转动,以改变迎风角的大小。

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厢,驱动机构根据环境风力数值控制扰流板转动,以改变迎风角的大小,使得扰流板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风力数值改变对于厢本体的扰流程度,实现降低车辆行进过程中的风阻,进而降低车辆能耗,提升车辆经济性、最高车速和操纵稳定性。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板包括:

9、板体,所述迎风面设置于所述板体上,所述板体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10、摆臂,所述摆臂一端与所述厢本体沿所述行驶方向一侧的外壁边缘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板体转动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臂包括:

12、臂体;

13、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于所述厢本体外壁,所述臂体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

14、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于所述板体外壁,所述臂体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板设置有闭合工况和开启工况,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扰流板在所述闭合工况和所述开启工况之间切换;

16、所述扰流板在所述闭合工况时,所述迎风角大于或等于预设角;

17、所述扰流板在所述开启工况时,所述迎风角小于所述预设角。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体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扰流板在所述开启工况时,所述所述限位块用于与所述臂体的外壁抵接,所述板体与所述臂体相对锁死,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板体与所述臂体同步转动;

19、所述扰流板由所述开启工况时切换至所述闭合工况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板体转动,所述板体带动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臂体分离;驱动机构继续驱动所述板体以及所述臂体一起转动至闭合极限位置。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臂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臂体以及所述臂体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驱动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臂体抵接。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厢本体包括厢身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厢身尾部的门板,所述门板外壁设置有收纳槽;

22、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收纳槽内,另一端与所述扰流板转动连接。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厢还包括:

24、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车厢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力检测元件、所述驱动机构通信连接;

25、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安装于所述车厢上,所述电池包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以为所述控制器提供电能;

26、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安装于所述车厢外壁,所述太阳能光伏板与所述电池包连接,所述太阳能光伏板能够将太阳能转换为所述电能,并将所述电能存储于所述电池包内。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厢本体设置有容纳空腔,所述控制器以及所述电池包设置于所述容纳空腔的顶壁,且靠近车头。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力检测元件配置为风力传感器,所述风力传感器布置于厢本体前方。

29、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扰车辆,包括车头以及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车厢,所述车厢连接于所述车头后方,所述风力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车头前方。

3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风力检测元件能够较为精准的获取环境风力数值,扰流板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风力数值更加精准的改变对于厢本体的扰流程度,实现降低车辆行进过程中的风阻,进而降低车辆能耗,提升车辆经济性、最高车速和操纵稳定性。

31、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扰流控制方法,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车厢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力检测元件、所述驱动机构通信连接;

32、其中,当所述环境风力数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风力阈值时,所述控制器向所述驱动机构发送开启指令,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述扰流板转动,以改变所述迎风角,使得所述扰流板切换至开启工况;

33、当所述环境风力数值小于所述预设风力阈值时,所述控制器向所述驱动机构发送闭合指令,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述扰流板转动,以改变所述迎风角,使得所述扰流板切换至所述闭合工况。

34、上述扰流控制方法,扰流板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风力数值更加精准的改变对于厢本体的扰流程度,实现降低车辆行进过程中的风阻,进而降低车辆能耗,提升车辆经济性、最高车速和操纵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设置有闭合工况和开启工况,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扰流板在所述闭合工况和所述开启工况之间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扰流板在所述开启工况时,所述所述限位块用于与所述臂体的外壁抵接,所述板体与所述臂体相对锁死,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板体与所述臂体同步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臂体以及所述臂体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驱动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臂体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厢本体包括厢身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厢身尾部的门板,所述门板外壁设置有收纳槽;

8.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项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厢本体设置有容纳空腔,所述控制器以及所述电池包设置于所述容纳空腔的顶壁,且靠近车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检测元件配置为风力传感器,所述风力传感器布置于厢本体前方。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头以及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车厢,所述车厢连接于所述车头后方,所述风力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车头前方。

12.一种扰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车厢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力检测元件、所述驱动机构通信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厢、车辆及扰流控制方法。车厢包括厢本体、扰流板、风力检测元件以及驱动机构。其中,扰流板转动连接于厢本体的尾部,扰流板设置有迎风面,迎风面与厢本体沿行驶方向一侧的外壁之间设置有迎风角。风力检测元件设置于厢本体外部,且用于检测环境风力数值。驱动机构一端与厢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扰流板连接,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扰流板转动,环境风力数值被配置为用作驱动机构的控制依据,驱动机构根据环境风力数值控制扰流板转动,以改变迎风角的大小。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厢、车辆及扰流控制方法,使得扰流板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风力数值改变对于厢本体的扰流程度,实现降低车辆行进过程中的风阻,进而降低车辆能耗,提升车辆经济性、最高车速和操纵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龙,王彦刚,裴国权,于维东,杨帆,穆俊达,谭国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