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极高抗震性能的全地形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75003发布日期:2024-03-28 18:5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极高抗震性能的全地形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全地形车抗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极高抗震性能的全地形车辆。


背景技术:

1、全地形车俗称为“沙滩车”,又称“全地形四轮越野机车”,车辆简单实用,越野性能好,外观一般无篷,因其结构与摩托车十分相似,且许多部件与摩托车通用,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四轮摩托车”。该种车型具有多种用途,且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在北美和西欧应用较广,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现有的全地形车由于减震结构较为简单,且长时间行驶在复杂的地形环境,因此可能会导致全地形车加速损坏,基于此,提供一种具有极高抗震性能,减少损坏频率的全地形车是必要,此外,现有的全地形车大多并不具备对驾驶员进行限位的效果,当路面地形环境复杂,较为颠簸时,由于速度过快可能导致驾驶员被甩出,造成安全隐患,基于此,提供一种能够能够对驾驶员进行限位保护,避免被甩出车外,降低安全隐患,提高驾驶安全性的全地形车是必要的,此外,现有的全地形车由于大多在泥泞路段行驶,因此会导致泥浆溅射在驾驶员身上以及头部,从而遮挡视野,基于此,提供一种能够对泥浆进行阻隔,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的全地形车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极高抗震性能的全地形车辆,旨在解决现有的全地形车减震效果微弱,无法为驾驶员提供保护,驾驶安全存在隐患的问题。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极高抗震性能的全地形车辆,包括车架组件、后驱组件、前驱组件、限位组件以及防护组件;

3、其中,所述车架组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脚板,所述脚板的上端连接有限位圈,所述架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的上端均分别铰接有第一腿带和第二腿带,所述第一腿带和第二腿带的一端均分别铰接有母扣和子扣,所述架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承接杆;

4、所述后驱组件包括和架体相连接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上端铰接有第一减震轴,所述固定架的末端连接有液压轴,所述固定架和液压轴的内部均插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均连接有后轮,所述第一减震轴的上端铰接有和架体相连接有稳定板;

5、所述前驱组件包括安装于架体两侧的八个侧杆,八个所述侧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减震器,两个所述减震器的上端均铰接有第二减震轴,两个所述减震器的下端开设有插接孔,两个所述插接孔的内部均插接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的一端连接有前轮,若干个所述侧杆的一端均与承接杆相连接;

6、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安装于稳定板上端的坐垫,所述坐垫的上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安全带和第二安全带,两个所述第二安全带的上端均铰接有卡扣;

7、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十字轴,所述十字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可拆卸连接有防护板。

8、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架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上端安装有发动机。

9、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架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架体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架体的前端连接有扶手,所述十字轴固定安装在连接架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减震轴的上端分别和两个安装块相互铰接。

10、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两个所述第一套环均套接在架体的侧表面。

11、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铰接座,所述稳定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一减震轴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一铰接环,所述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分别和第一减震轴两端的第一铰接环相互铰接。

12、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稳定板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螺孔,若干个所述第一螺孔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

13、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液压轴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二铰接环,所述传动杆分别插接在液压轴下端的第二铰接环以及第二套环的内部。

14、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中,两个所述第二减震轴的上端均连接有安装头,两个所述第二减震轴上端的安装头均与两个安装块相互铰接。

15、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坐垫的下端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螺孔,若干个所述第一螺栓均螺纹连接在第二螺孔的内部,所述坐垫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铰接座,所述液压轴上端的第二铰接环和第三铰接座相互铰接。

16、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板和防护板的均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三螺孔,若干个所述第三螺孔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母,所述防护板为pc材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在驾驶员驾驶全地形车时,在上坡落地的过程中,全地形车的受力点在前轮、后轮以及坐垫上,当后轮落地时,架体、固定架、传动杆以及坐垫受力,此时,坐垫下压,通过第一减震轴和液压轴能够起到减震效果,降低减震频率,从而能够对坐垫和后轮起到减震效果,此外,当前轮落地时,架体和前轮受力,而第二减震轴和减震器能够对前轮和架体受到的震动进行削弱,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简单的减震效果,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相互配合能够显著增强全地形车的整体减震效果,使得全地形车具备极高的抗震效果,因此能够减少全地形车的损坏频率,降低维修损耗;

19、2)在驾驶员驾驶全地形车之前,首先坐在坐垫上,此时驾驶员的双脚踩在脚板上,同时限位圈能够对驾驶员脚背进行限位,避免驾驶员双脚滑脱,同时将第一安全带绕接在卡扣内部,此时第一安全带和第二安全带相连接,此时两个第一安全带和第二安全带,分别限位在两侧肩膀上,从而对驾驶员进行限位,当驾驶员行驶在颠簸路段身体即将起伏时,限位圈和第一安全带以及第二安全带能够对驾驶员身体进行限位,避免被甩出车外,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不具备防护结构的全地形车,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相互配合能够对驾驶员进行限位保护,因此能够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全地形车的使用安全性;

20、3)当全地形车行驶并溅射泥浆时,pc材质的防护板能够对溅射处的泥浆进行阻隔,避免泥浆溅射在驾驶员身体以及头部,当驾驶员驾驶全地形车行驶时,能够避免泥浆或大颗粒砂石对身体造成损伤同时避免遮挡视野,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全地形车,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相互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全地形车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极高抗震性能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极高抗震性能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承接板(111),所述承接板(111)的上端安装有发动机(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极高抗震性能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0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21),所述架体(101)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22),所述架体(101)的前端连接有扶手(123),所述十字轴(501)固定安装在连接架(121)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减震轴(202)的上端分别和两个安装块(122)相互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极高抗震性能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0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套环(211)和第二套环(212),两个所述第一套环(211)均套接在架体(101)的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极高抗震性能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铰接座(221),所述稳定板(20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座(222),所述第一减震轴(202)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一铰接环(223),所述第一铰接座(221)和第二铰接座(222)分别和第一减震轴(202)两端的第一铰接环(223)相互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极高抗震性能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板(206)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螺孔(231),若干个所述第一螺孔(231)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2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极高抗震性能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轴(203)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二铰接环(241),所述传动杆(204)分别插接在液压轴(203)下端的第二铰接环(241)以及第二套环(212)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极高抗震性能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减震轴(303)的上端均连接有安装头(311),两个所述第二减震轴(303)上端的安装头(311)均与两个安装块(122)相互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极高抗震性能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401)的下端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螺孔(411),若干个所述第一螺栓(232)均螺纹连接在第二螺孔(411)的内部,所述坐垫(4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铰接座(412),所述液压轴(203)上端的第二铰接环(241)和第三铰接座(412)相互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极高抗震性能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02)和防护板(503)的均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三螺孔(511),若干个所述第三螺孔(511)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栓(512),所述第三螺栓(512)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母(513),所述防护板(502)为pc材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极高抗震性能的全地形车辆,属于全地形车抗震领域,该一种具有极高抗震性能的全地形车辆包括车架组件、后驱组件、前驱组件、限位组件以及防护组件,车架组件包括架体,架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脚板,脚板的上端连接有限位圈,架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本发明通过设置的车架组件配合后驱组件、前驱组件、限位组件以及防护组件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全地形车的抗震效果,使得全地形车具备极高的抗震效果,避免车辆损坏,降低维修损耗,同时还能够对驾驶员进行限位防护,避免被甩出车外他,同时避免泥浆溅射至驾驶员身上遮挡视野,因此能够提高全地形车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杰,韩雨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求索智能科技(扬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